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13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认识生字,掌握生字书写注意事项,正确读出大量的四字词语。
2.初读课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借助注释解决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
3.把握每段的含义,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每一段的感情进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扫清字词障碍,认识生字,掌握生字书写注意事项,正确读出大量的四字词语。
初读课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借助注释解决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
2.难点:把握每段的含义,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每一段的感情进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梁启超和《少年中国说》封面的图片。
2.生字、词语课件。
3.第二自然段朗诵视频以及朗诵的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
一.导入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现在我们来一起背诵这首诗。
生齐背古诗。
2.师:这首诗是诗人于1839年己亥年所写的,诗中诗人热切地期盼着人才的降临,期待着国家有一场变革的发生,全诗充满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可是,在60年后的下一个己亥年,也就是1899年,清政府不但没能使中国摆脱困境,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民族危机。
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列强对我们中国可谓是虎视眈眈,他们企图瓜分中国,想要把中国占为己有,在中国的土地上任意妄为,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还称中国为“东亚病夫”、“一盘散沙”,甚至还说“列强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出三日就能灭亡中国”。
这是何等的猖狂啊!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在1900年发表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试图激励我们中国少年奋发图强,勇担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
这个人就是梁启超,这篇文章就叫做《少年中国说》。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中国说》的节选。
一起感受梁启超先生向我们的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发出的强烈呐喊。
(出示课件)2.生齐读课题。
二.扫清字词障碍1.师:在学习课文之前,首先还是要来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出示生字课件)潜、泻、哉、试、惶、履2.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教师正音——师强调书写注意事项——全班齐读生字3.师: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大气磅礴的词语,你们都认识吗?(出示词语课件)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正音——生齐读词语三.初读课文,解决问题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注意不添字,不丢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流畅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备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景知识的介绍,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少年中国说》课本2.备课教师PPT和讲义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4.学生课堂互动工具(举手、小组讨论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少年中国说》的主题和作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通过简单的提问和讨论,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步: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子(10分钟)1.老师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中文含义和用法。
2.学生跟读和朗读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记忆和理解。
第三步: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组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并讨论,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3.小组展示各自的理解,共同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重点内容。
第四步:课文表达与作文(15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进行口头表达。
2.老师指导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作文写作,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第五步:合作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汇总各组讨论的要点,总结课文的重要内容,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五、课堂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2.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老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启示和感悟,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少年中国说”中的关键词语。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理解、分析、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情景模拟活动,提升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理解并领悟梁启超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课文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期望和爱国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情感,以及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1.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打印稿3. 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青少年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青少年的重要性,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关键词语,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3. 课文理解(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课文结构,讨论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帮助。
4. 情景模拟(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课文的“少年中国说”,以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少年强则国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通过关键词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有意义的课文句子,进行抄写并注明其意义。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该文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演讲。
文章主题鲜明,观点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聆听《少年中国说》的全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激情。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梁启超要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激情。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振兴中华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语言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少年强则国强”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统编五上语文13 少年中国说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6 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味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1.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领略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一、课题导入1.展示《少年中国说》朗诵录音,让学生谈谈听过之后的感受。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朗诵,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少年中国说二、学习生字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认一认。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之间比赛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气势,读得好。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画出难懂的字句。
3.思量: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叹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一、学习课文第 1 自然段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等)。
师: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先生写作本文的背景,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饱含屈辱的历史,面对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作者将希翼寄托在了少年的身上。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第 1 自然段作者这里主要写了少年的责任,指出了少年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3.注意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请同学说一说这种句式的好处。
提示:增强句子气势和美感,使句子所表达的感情更充沛。
二、学习课文第 2—3 自然段。
1.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2.让学生思量第 2 自然段用了哪些事物来赞叹少年中国。
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师:这一自然段由四字韵文组成,作者用几个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把红日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鹰隼试翼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含苞怒放的花朵比喻少年中国前程似锦,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最后作者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寄寓着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无限希翼。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思想和主旨。
2.能够运用全文阅读和快速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能够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概括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4.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思想和主旨。
2.运用全文阅读和快速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概括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三、教学难点1.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概括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2.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阅读课文《少年中国说》。
2.阅读课文后,让学生总结课文的大意,确定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分析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4.开展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5.对学生进行知识自测,确认学生的掌握情况。
6.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教学:1.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活动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更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增加学生的交互性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是双向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语文《少年中国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设计简案

常态课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框架(小学语文学科)一、课题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都是保守守旧、愚顽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近五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课堂能跟紧教师的进程,完成布置的任务。
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够全面。
(三)教法学法为了突出要点,打破难点,达成教课目的,选择卓有成效的教课方法是特别要点的。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乞降本节课的特色,我主要采纳读、品、悟的方法,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
这样既充足调换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又培育了学生的察看、剖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
(四)教学具准备教材,教学PPT,教学图片、视频三、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理解文章的主旨。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奋发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少年中国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53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课件出示梁启超的头像)
2.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音
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学生汇报朗读。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哪句,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2.学生分组汇报。
四、走进历史,悟情诵读
1.播放历史视频《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片段。
2.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己上书变法又失败了,流亡国外,有家难回呀!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谁身上了?(引读:故今日之责任……雄于地球。
)
4.这一小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我生灵遭涂炭,他痛心呐!他希望我们的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的呢?(引读:红日初升……来日方长。
)
6.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从修辞上说。
7.结构整齐,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比喻把红日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
鹰隼试翼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
8.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生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突然崛起,生活幸福美好,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
想到这里作者不由得说,引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这样的一个中国,危机四伏,风雨如磐要靠谁来扭转,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他为什么要把责任全压在少年肩上呢?
9.我们少年就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
引读全篇,能背的就试背。
五、今昔对比,激发情感
1.那么梁启超期待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呢?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国吧!播放相关视频。
你有什么感受?
2.看看今天的中国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广、最多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期盼的心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深邃和娴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如今我们的祖国正继往开来走向新的辉煌。
3.配乐试背全文。
4.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你打算怎么做,看视频想做法。
5.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
回顾历史,从清末被蹂躏到现在的繁荣盛世,多少少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就要造就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弘扬民族之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相信在你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朗读上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但由于古今异义,在理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提前了解当时的相关背景,以便更好掌握本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