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写于1900年,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做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硬老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目标】1.会认“泻、皇、胎”等6个生字,会写“潜、渊、鳞、履、疆,”等9个生字。

借助注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及作者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本文写作特色和反复对比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品格培养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生交流背诵搜集的爱国诗歌【预设评价】你背诵得很有感情,声音再放开一点就好了【预设评价】你背诵的诗歌真多,显示出你有很高的语文素养。

4主持讲安全:不满12周岁,严禁骑自行车上路。

【设计意图】日日讲安全,安全记心中。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的歌曲《少年中国说》,学生谈感受。

2.导入语: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①字音:潜(qidn)龙腾渊鳞爪(zhαo)飞扬干将(jidng)发硼②字形:“惶”是竖心旁,“鹰”里面是两个单人旁,“商”上方是个“矛”;“履”里面是一个双人旁三、研读赏析学习活动(一)过渡: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原文来回答。

1.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分析《少年中国说》的核心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少年中国说》的核心思想和精神价值。

教学准备:1.课本、课件、多媒体设备。

2.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了解《少年中国说》(15分钟)1.介绍《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

2.简要介绍《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

三、文本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少年中国说》中的重要观点和主题。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少年中国说》的核心主题和意义。

四、批判思维训练(30分钟)1.学生自主思考: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少年中国说》中的观点是否仍然适用于当代中国?-是否存在其他的观点可以对《少年中国说》进行补充或者修正?2.小组讨论:将学生重新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并表达个人意见。

3.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和拓展(15分钟)1.总结《少年中国说》的核心思想和精神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少年中国说》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延伸:1.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少年中国说》。

2.引导学生自由写作,让他们表达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和思考。

3.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演绎《少年中国说》中的主要场景和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表达中华文化对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

2.能够理解文章中少年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

3.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形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4.能够在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激发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旨。

2.掌握文章重点词语和句子。

3.发表自己对祖国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

2.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和责任。

四、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音频。

2.课件及教学素材。

3.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4.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并通过提示让学生联想到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情感地朗读,并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

第三步:交流讨论(15分钟)1.老师指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谈谈对祖国的看法。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对祖国的情感。

第四步:重点讲解(15分钟)老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感情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第五步:课文学习(15分钟)学生默写课文重点句子,并在小组内互相帮助。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探索兴趣。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该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和责任。

六、作业布置1.默写课文重点句子。

2.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祖国的情感的文章。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明确了中华文化对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中华文化知识,提升其文化自信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演讲词,梁启超以激昂的语气,高度概括的语言,赞美了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赞美了少年的活力,赞美了少年的希望,同时鼓励我们要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的背景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演讲词这种文体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介绍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中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希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希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课文动画视频:用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背景资料:用于讲解课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梁启超。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动画视频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少年中国说》、相关课件或者图片。

2. 学生准备教材、笔和纸。

教学流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张关于中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谈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引发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少年中国说》的兴趣。

导学:1. 学习《少年中国说》之前,让学生自由联想和猜测标题的意思。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自己的猜测,并选出最具有说服力的猜测结果。

2. 学习《少年中国说》第一篇《我的家》,教师导读全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3. 学生自主阅读《我的家》,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拓展:1. 学习《少年中国说》第二篇《我要上学》,教师导读全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2. 学生小组研读《我要上学》,通过文本找出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力量和美好。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其中一个人物,表演一段对话或者情景,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2. 提醒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理解和认识。

3. 鼓励学生多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中国文学作品,读后写一篇读后感,展示下节课。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著的一篇演讲稿,以激昂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对少年的中国进行了赞美,并对中国的未来寄予厚望。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赞美,体会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对演讲稿的文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对于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难句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通过提问、讨论、朗读、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课文PPT或投影片。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带,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课文的大意,解释生字词,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朗读、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或写作,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少年中 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 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比喻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

(2)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授法对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展示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历程的视频,如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如今的繁荣昌盛。

(2)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你们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感受?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梁启超,包括他的生平、思想以及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

(2)讲述《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停顿和重音。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文意(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大意,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讲述对文章的理解。

(3)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和纠正,重点讲解文中的比喻句和排比句,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等,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

5、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句子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少年与国家的关系。

(2)组织学生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6、朗读背诵(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情感。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优质课文。

本课以梁启超的同名文章为基础,通过讲述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阐述了中国少年的历史责任。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激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以及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如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关介绍。

2.准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相关练习。

3.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感和情感。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调。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练习。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准备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提到的中国少年的历史责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本文的主题,感受文本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体会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的语言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曲《少年中国》,让我们想起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有人提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观点,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2.回顾历史背景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梁启超实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下的这篇文章?课件展示展示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世界有一少年中国在”
3.范读课文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

(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点名读文课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
相信同学们在品读文章后会读的更加有韵味
4.品析文本
同学们,当年的历史是屈辱的,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自己又流亡国外,有家难回,所以他要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中国少年)引“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1)那作者如何将少年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时课件展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从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
一句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

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增强气势
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师插问:能不能具体地说?)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
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作者从“智,富……”八个方面把少年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少年与国家的关系不可分割,说得好)
所以每个少年理所当然的应感到重任在肩,谁能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1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2你的声音洋溢着一股奋发的朝气3对中国少年充满信心)
(3)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梁启超所期待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找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恩,这叫四言韵语,是诗体的一种,使文章对称富裕变化)
我发现了一个对偶的句子(天对地。

横对纵)
生:作者用了许多比喻。

感情非常充沛。

(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把少年中国比作:红日…….
说得好,作者把少年中国比作这七种事物,有什么特殊意义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他们背后都象征这什么呢?
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透过朝霞,射向大地;(1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2少年中国像太阳一样有希望3驱走黑暗,前途一片光明)
黄河从地下涌出,一泻万里,滚滚滔滔奔向汪洋大海。

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而起,它的鳞爪在云中飞舞;(巨龙苏醒,不再沉睡)
小老虎在山谷里怒吼,成千上百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四散奔逃(中国崛起有巨大声威。

2向森林之王一样,不惧怕);
雄鹰才试试它的翅膀,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飞扬。

(展翅翱翔2英姿勃发3有冲天气势)
奇妙的花含苞初放,是那样的鲜艳、辉煌;(美好2壮丽3辉煌)
宝剑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锋刃闪射出寒光。

(像锋刃的宝剑守护百姓不受苦难….2勇武3刀光剑影。

来者不拒)
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像巨人屹立东方2顶天立地)
有无限广阔的疆域,她的前途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未来的日子很长很长。

(美好前途2无比广阔的前景)
(1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2有力量,像黄河之水奔腾不息)
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生活幸福美好,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谁能把你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少年中国势不可挡。

2少年中国举世无双)
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齐读,在读
课件: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

(4)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

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

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

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

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

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全体起立,右手握拳,齐呼全文
播放视频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中国少年不可分排比
少年中国展乾坤对偶比喻
咏叹未来声嘹亮
血气方刚斗志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