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第20讲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I. 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作的学科,通过对供需关系、边际效益、市场结构等方面的探讨,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策和市场间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律。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优化的经济决策提供基础。

II.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供求模型和市场均衡分析;3. 分析个体的消费和生产决策;4. 熟悉市场结构及其影响;5. 运用经济学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III.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微观经济学概述- 定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解释基本概念,如稀缺性、选择成本和机会成本- 引入边际分析理论- 讲解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决策原则2. 市场供求分析- 介绍供求曲线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市场均衡及其调整机制- 分析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如价格弹性和收入效应- 培养学生运用供求模型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的能力3. 消费者理论- 介绍效用理论和需求曲线的构建- 分析收入和替代效应对需求的影响- 引入边际效用理论,解释消费者均衡的决策过程- 讨论消费者决策在市场供求中的作用4. 生产者理论- 介绍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曲线- 解释成本理论,如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 分析生产因素的替代关系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引入厂商理论,讲解企业的供给决策和利润最大化策略5. 市场结构- 分析完全竞争、垄断和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的特征- 讨论各类市场结构下的价格和产量决策- 探讨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福利的影响6. 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如环境污染和个人财务决策 - 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作出合理的决策IV. 教学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2.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3. 学习报告: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现实问题,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并撰写学习报告4.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和应用题V.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五版),作者:哈尔·R·亨德森、理查德·E·奥尔特参考书目:1. 《微观经济学》(第六版),作者:帕金斯、霍尔、斯托克,译者:张伯韬、赵荣京、宋天宇2.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第十二版),作者:曼昆,译者:程世君、邓志远、敖红、刘希平VI. 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计划的总学时为36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微观经济学概述(2学时)第3-6周:市场供求分析(8学时)第7-9周:消费者理论(6学时)第10-12周:生产者理论(6学时)第13-14周:市场结构(4学时)第15-16周:微观经济学的应用(4学时)VII. 教学辅助手段1. 多媒体教学投影仪2. 计算机实验室3. 互动式教学平台以上为《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经济学分析解决问题。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市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以及它们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的选择和决策。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

2、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最优化分析等。

3、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如价格变动、消费决策、企业决策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导论: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供给与需求:分析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市场均衡和价格变动。

3、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偏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市场均衡。

4、生产者行为:研究企业的生产成本、产量和价格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行为。

5、市场结构:分析不同的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性垄断和寡头垄断)及其特点和行为。

6、公共政策和微观经济学:探讨政府干预市场的利弊和微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座:由教师讲解核心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习题和作业:通过练习题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课堂互动和知识共享。

五、教学计划本课程计划为期16周,每周2小时的课程时间。

具体教学计划如下:1、第1周:导论,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第2周: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和市场均衡分析。

微观经济学第20章(范里安) 上财

微观经济学第20章(范里安) 上财

y’ output units?
x2* = y
min{4x1,x2} y’
x1*
x1
= y/4
A Perfect Complements Example of Cost
Minimization The firm’s production function is
y min{4x1, x2}
and the conditional input demands are
For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y f (x1, x2 ) x11/ 3x22 / 3
the cheapest input bundle yielding y output
units is
x*1(w1, w2, y), x*2(w1, w2, y)
w2 2w1
2/ 3
1/
3
y
12
2/ 3
w11/ 3 w
2/ 2
3y
21/ 3
w11/ 3 w
2/ 2
3y
3
w1w 4
2 2
1/ 3
y.
六、A Perfect Complements Example of Cost Minimization
The firm’s production function is
y min{4x1, x2}.
y,
2w1 w2
1/3 y
.
So the firm’s total cost function is
c(w1, w2, y) w1x*1(w1, w2, y) w2x*2(w1, w2, y)
So the firm’s total cost function is

2024版《微观经济学》教案

2024版《微观经济学》教案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
市场中买方和卖方拥有的信息不一致,导致 市场交易效率降低。
发展信息中介机构
通过专业化的信息收集和传播机构,提高市 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政府或监管机构要求市场主体公开必要信息, 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对进入市场的主体进行资格审核,确保市场 主体具备提供真实信息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教案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生产者行为理论 • 市场结构与企业竞争策略 •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政策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 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以及 这些行为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相互作用 并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支。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探讨
公共物品的特点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难以通 过市场机制有效提供。
政府直接提供
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直接生产和提供公 共物品。
政府间接提供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私人部门提 供公共物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私合作提供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 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外部性内部化途径
完全垄断市场下企业决策
价格制定者行为
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作为价格制定者,通过控 制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
垄断势力的来源
垄断势力可能来源于技术优势、规模经济、政府 特许或品牌优势等。
价格歧视策略
垄断企业可能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对不同消费者 或市场收取不同价格,以最大化利润。

微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

微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
微观经济学教案完整 版doc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生产者行为与市场结构 •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微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26
3
微观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2024/1/26
寡头市场的特征
阐述寡头市场的基本条件,包括少数几个大厂商控制市场、产品具有 一定差异性等。
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分析寡头市场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理解价格领导者和 价格跟随者的含义。
寡头竞争的策略性行为
探讨寡头厂商如何通过产量决策、价格决策等策略性行为来影响市场 价格和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上,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在微观经济学中,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2024/1/26
6
消费者行为理论
01 02
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是研究 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选择商品或服务组合以最大化其效用的理论 。
完善反垄断政策的建议
明确垄断行为界定标准;加强反垄断执法力度;完善反垄断法律制 度。
25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计
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激励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2024/1/26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计的原则
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兼顾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考虑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趋势和标准。
如何评价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环境保护 中的作用?它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政 策相比有何优缺点?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案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所属系:涉外经济贸易系任课教师:***课程属性:专业核心基础课授课周数:18周周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案前言一、课程性质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计划采用一学年时间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目的与任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科学的经济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并能熟练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及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并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从微观层面建立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为学习宏观经济学以及其他应用经济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探索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经济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会查阅经济数据和运用基本的统计分析手段。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所用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叶德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目:《经济学》和《经济学小品和案例》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曼昆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等南开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梁小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朱善利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四、教案具体内容:(见下页)本次课题:绪论(2课时)讲授内容:引言:通过请同学们说说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引出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经济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掌握微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为进一步学习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等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经济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创新意识,关注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市场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需求与供给的理论及均衡价格的形成。

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生产函数、成本曲线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市场均衡。

2、难点弹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

寡头垄断市场的博弈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经济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课堂练习与作业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1、导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2、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需求曲线。

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和供给曲线。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弹性的概念、分类和计算,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

3、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的概念和基数效用论。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 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3. 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3. 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引发对经济学的好奇心。

2. 通过实例讲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对比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 介绍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 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资料。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小组讨论和报告。

3. 课后作业。

第二章:供需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市场均衡的计算和分析。

4.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图形展示供给和需求的表示方法。

3. 计算和分析市场均衡。

4. 讨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资源:1. 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市场均衡的计算和分析工具。

4.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案例。

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小组讨论和报告。

3. 课后作业和练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需求理论。

3. 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需求理论。

3.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行为的实际例子,引发对消费者行为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2.弯折的需求曲线、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模型
3.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
教学手段
与方法
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并进行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一、寡头垄断市场
课程单元教案(第20讲:2课时)
本单元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拐折的需求曲线;理解古诺双寡头模型和寡头垄断竞争的含义;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模型以及寡头垄断市场的效率
教学章节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
第四节不同市场效率的比较
教学参考书
教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参考书:
1.《经济学》(第十七版).[美]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2001年。
2.《经济学》(第二版).[美]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经济学》(第二版) . [美]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2.古诺模型
3.斯塔克斯威齐模型——弯折的需求曲线
二、不同市场效率的比较
教学设计
1.通过现实经济中的寡头市场的简要分析,引出寡头市场的特征;
2.结合经济案例,详细讲解寡头市场的各种模型;
3.对四种市场结构进行总结和比较;
4.习题练习,总结全章内容。
4.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宏观部分)(第四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
作业、讨论题或思考题
1.试述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