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市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以及它们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的选择和决策。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

2、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最优化分析等。

3、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如价格变动、消费决策、企业决策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导论: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供给与需求:分析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市场均衡和价格变动。

3、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偏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市场均衡。

4、生产者行为:研究企业的生产成本、产量和价格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行为。

5、市场结构:分析不同的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性垄断和寡头垄断)及其特点和行为。

6、公共政策和微观经济学:探讨政府干预市场的利弊和微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座:由教师讲解核心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习题和作业:通过练习题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课堂互动和知识共享。

五、教学计划本课程计划为期16周,每周2小时的课程时间。

具体教学计划如下:1、第1周:导论,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第2周: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和市场均衡分析。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步骤4.1 引入4.2 知识讲解4.3 案例分析4.4 练习与讨论五、教学评价六、教学反思七、扩展阅读一、教学目标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以及价格对市场的影响;3. 分析市场的竞争状况,并了解垄断和垄断竞争的特点;4. 认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及其图示分析;3.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解释;4. 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5.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分析;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3. 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步骤4.1 引入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4.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和幻灯片,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并引导学生了解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等关键概念。

4.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实际案例,如手机市场中的竞争、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等,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4.4 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练习题和讨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通过与同学的合作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小测验、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记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案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所属系:涉外经济贸易系任课教师:***课程属性:专业核心基础课授课周数:18周周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案前言一、课程性质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计划采用一学年时间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目的与任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科学的经济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并能熟练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及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并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从微观层面建立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为学习宏观经济学以及其他应用经济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探索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经济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会查阅经济数据和运用基本的统计分析手段。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所用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叶德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目:《经济学》和《经济学小品和案例》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曼昆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等南开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梁小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朱善利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四、教案具体内容:(见下页)本次课题:绪论(2课时)讲授内容:引言:通过请同学们说说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引出其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经济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掌握微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为进一步学习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等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经济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创新意识,关注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市场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需求与供给的理论及均衡价格的形成。

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生产函数、成本曲线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市场均衡。

2、难点弹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

寡头垄断市场的博弈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经济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课堂练习与作业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1、导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2、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需求曲线。

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和供给曲线。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弹性的概念、分类和计算,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

3、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的概念和基数效用论。

微观经济学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微观经济学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2、结论: 垄断竞争厂商只能取得正常利润。
P
LMC
LAC
D
P0
A
d E
MR
0
Q0
Q
垄断竞争市场旳长久均衡
3、垄断竞争与理想旳产量
⑴、理想产量:
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旳实现长久均衡时 厂商最优产量。
⑵、垄断竞争厂商旳多出生产能力:
指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久均衡时旳实际 产量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旳实现长久均衡 时厂商旳最优产量之间旳差额。
SMC
SAC2
P
D
SAC1
P0
SAC3
d E
MR
0
Q0
Q
垄断竞争市场旳短期均衡
结论:
在垄断竞争市场(生产集团)中厂商取得 短期均衡时,有三种成果:取得超额利润、 亏损、正常利润。
(三)、垄断竞争厂商旳长久均衡:
1、垄断竞争厂商旳长久均衡条件: MR = LMC = SMC; P = LAC =SAC =AR
在垄断竞争市场(生产集团)中旳某个厂商 变化产品价格,其他生产厂商也随之变化产品价 格时,该厂商旳产品价格与销售量之间旳关系。
3、主观与客观需求曲线旳关系
① 当垄断竞争市场(生产集团)内旳全部厂商 变化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旳变化会造成单个 垄断竞争厂商旳(D)曲线沿着(d)曲线上下平移。
② 当垄断竞争厂商旳(D)曲线和(d)曲线相交时, 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旳供求相等状态。
P
LMC
LAC
P0
A
P1
B
d
பைடு நூலகம்
0
Q0 Q1
Q
垄断竞争市场旳长久均衡
(一)、垄断竞争厂商旳需求曲线 ——面临着两条需求曲线 :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 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3. 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3. 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引发对经济学的好奇心。

2. 通过实例讲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对比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 介绍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 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资料。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小组讨论和报告。

3. 课后作业。

第二章:供需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市场均衡的计算和分析。

4.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图形展示供给和需求的表示方法。

3. 计算和分析市场均衡。

4. 讨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资源:1. 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3. 市场均衡的计算和分析工具。

4.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案例。

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小组讨论和报告。

3. 课后作业和练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需求理论。

3. 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需求理论。

3.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行为的实际例子,引发对消费者行为的兴趣。

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案

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案

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案第一节: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并通过分析个体决策背后的经济原理来解释市场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优质的教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深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准确传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第二节:供给与需求1. 概念解析供给和需求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供给表示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 教学方法(1)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供给和需求对于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图表分析:使用供给和需求曲线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供给和需求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探讨供给和需求的实际应用,以加深理解。

第三节:边际效应理论1. 概念解析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资源所带来的附加效益或损失。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指出,随着某种产品或资源的使用或消费增加,其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

2.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将边际效应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和递减原理。

(2)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边际效应的变化,让他们能够量化地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边际效应的应用和限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节:弹性理论1. 概念解析弹性是指市场对于价格和需求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对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

2. 教学方法(1)实际案例: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弹性差异,并理解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路径依赖:引导学生思考弹性理论对市场决策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并通过路径依赖的分析方法,加深对弹性理论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3
外部性的案例分析
如环境污染、教育等具有外部性的领域及其对市 场的影响。
政府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政府干预的方式与手段
包括价格管制、数量管制、税收和补贴等手段,以及反垄断法、 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干预的效果评价
政府干预可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市场效率,但也可能出现政府失 灵的情况,如过度干预、寻租行为等。
如我国曾经的煤炭价格管制,导致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效率低下 等问题。
税收制度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分享
税收制度设计原则
公平、效率、简Hale Waihona Puke 、透明等。税收制度实践案例
如增值税改革,降低企业税负,促进经济发展;个人所得 税改革,提高税收公平性。
税收制度优化方向
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加强税收征管;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提高税收效率;优化税收结构,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等 。
劳动力供给
个人根据自身条件和意愿 提供劳动力,影响因素包 括人口数量、教育水平、 劳动参与率等。
工资决定
工资水平由劳动力市场的 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受到 政府政策、工会力量、社 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资本市场及利率决定因素
资本需求
企业根据投资计划和市场条件决 定资本需求,影响因素包括投资 回报率、风险水平、市场需求等
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 经济单位的需求、供给、价格、 市场、资源配置、消费者行为等 方面。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 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 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 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 品或服务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教案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版)教师:刘*·微观经济学·教学目的《微观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来分析说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掌握几种简单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思路。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人大版;《经济学说史》人大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教学内容 第一讲 序论一、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经济(二)经济学1、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最优配置问题的一门科学2、经济学就是研究目标和手段之间的统一关系3、经济学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事物的一门学科4、经济学就是研究——投入产出关系(三)西方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一)重商主义(二)古典经济学时期 ⎩⎨⎧••李嘉图大卫斯密亚当.2.1(三)庸俗经济学(四)庸俗经济学后三、概述(一)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在现实经济中在意识形态上.2.1(二)应持有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三)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四)特点1、研究对象——个体的经济单位2、研究方法——个量分析3、基本内容产品市场消费者生产者第二讲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基本假设(一)经济人的假设(二)完全信息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一)影响因素:需求、供给1.需求:(1)含义(2)影响因素(3)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2.供给:(1)含义(2)影响因素(3)供给函数及供给曲线(二)均衡价格的决定;1.含义2.形成(三)均衡价格的变动1.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1) 区别(2) 联系2.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1)区别(2)联系3.均衡价格的变动(四)供求定律三、方法论(一)经济模型:1.含义2.表示:(1)文字语言(2)数学形式 ⎩⎨⎧方程式几何图形b. a. (二)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第三讲 弹性理论一、弹性的一般含义1.含义2.表示3.分类:⎩⎨⎧)点弹性()弧弹性(21二、应用(一)需求方面的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含义 (2)表示 ⎪⎩⎪⎨⎧中点公式点弹性弧弹性...c b a(3)种类(4)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6)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2、需求的收入弹性 (1)含义 (2)表示 ⎪⎩⎪⎨⎧中点公式点弹性弧弹性...c b a(3)种类(4)恩格尔定律3、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1)含义(2)表示 :⎩⎨⎧点弹性弧弹性..b a(3)商品的相关关系(二)供给方面的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1、含义2、表示3、种类三、举例1、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1)易腐商品的售卖;(2)价格放开;(3)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4)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2、弹性理论的事例——“谷贱伤农”现象(1)现象(2)原因及分析四、蛛网模型(动态模型)1、模型:⎪⎪⎩⎪⎪⎨⎧===-消费者行为理论)()()(1Q Q P Q P Q S d t s t df f 2、种类:⎪⎩⎪⎨⎧封闭型收敛型发散型第四讲 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一、 效用论概述(一)含义(二)分类 ⎩⎨⎧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二、基数效用论(一)理论观点(二)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四)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五)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2、均衡条件:I=P 1X 1+P 2X 2MU 1/P 1=MU 2/P 2 3、分析(六)需求曲线的推导1、根据:MU /P=A2、分析: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

(七)消费者剩余1、概念2、计算二、序数效用论(一)理论(二)关于偏好的假定(三)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2.特点(四)商品的边际替代率1.含义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五)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1.完全互补品2.完全替代品四、预算线(一)预算线的含义1.含义2.斜率3.经济学含义(二)预算线的变动1.平移2.旋转五、消费着均衡(一)含义(二)条件(三)分析(四)扩大六、均衡条件的证明七、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1.含义2.需求曲线的推导(二)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1.含义2.恩格尔曲线的推导八、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一)含义:1.替代效应2.收入效应(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抵挡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四)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含义2.效应分析第五讲生产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厂商(一)厂商的含义(二)厂商的组织形式1、个人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三)企业的本质科斯——《企业的本质》(四)厂商的目标二、生产函数(一)含义(二)生产要素(三)分类:⎩⎨⎧短期生产理论长期生产理论(四)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1.固定收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三、短期生产理论(一)短期的生产函数(二)基本概念[以Q=F (L K )为例]1.TP L 的含义及其图象2.AP L 的含义及其图象3.MP L 的含义及其图象(三)基本关系1.TP L 与AP L 的关系2.TP L 与MP L 的关系3.AP L与MP L的关系(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1.内容2.举例四、长期生产理论(一)长期生产函数(二)等产量线1.含义2.特点(三)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1.含义2.内容(四)等成本线1.含义2.斜率3.经济学含义4.变动五、生产者均衡(一)含义(二)均衡条件(三)分析1.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1)条件(2)分析(图形)2.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1)条件(2)分析(图形)(三)均衡条件的进一步说明MP L/MP K=w/r六、规模报酬(一)含义(二)分类1、规模报酬递增2、规模报酬不变3、规模报酬递减第六讲成本论一、成本的概念(一)机会成本(二)显成本和隐成本(三)利润二、短期成本理论(一)基本概念1.总量意义上STC(Q)=STVC(Q)+STFC2.平均量意义上SAC(Q)=SA VC(Q)+SAFC(Q)3.边际量意义上SMC(Q)=dSTC(Q)/dQ(二)函数及图象1.各成本函数及图象2.综合图3.几何意义(三)分析(关系)三、长期成本理论(一)基本概念1.)LTC(Q2.)LAC(Q3.)LMC(Q(二)函数及图象(三)分析第七讲市场论一、厂商和市场的类型(一)市场和行业1.市场2.行业(二)市场的类型⎪⎪⎩⎪⎪⎨⎧⎪⎩⎪⎨⎧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1、市场上有无数多的买者和卖者2、产品是同质的3、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4、信息是完全的(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1、总收益(1)概念(2)图像2、平均收益(1)概念(2)图像3、边际收益(1)概念(2)图像三、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 (Q )=MC (Q )四、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短期均衡分析和短期供给曲线(一)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分析1.均衡条件2.分析(图像)(二)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三)生产者剩余(1)概念(2)计算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共给曲线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一)均衡条件MR(Q)=MC(Q)(二)分析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一)成本不变行业(1)概念(2)分析及图像(二)成本递增行业(1)概念(2)分析及图像(三)成本递减行业(1)概念(2)分析及图像八、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一)分析(二)消费者统治学说第八讲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市场失灵的原因(一)垄断(二)外部性(三)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四)信息的不完全二、微观经济政策三、微观经济学对中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启示第二部分案例教学教学内容案例1:福特关于金牛车型的经济决策案例2:“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标志着什么案例3: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解释案例4:纽约市的房租管制——最高限价案例5:免费公共交通案例6:纽约州预算资金的配置案例7:劝业场平时为什么不延长营业时间?案例8:优惠券和回扣的经济学案例9: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案例10:欧佩克石油卡特尔案例11:囚徒困境中的宝洁公司案例12:明星收入与经济学案例13:军队的工资案例14:棒球联合会中的柠檬案例15:从电池回收看外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