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修身篇】舍生而取义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yú) 。战国 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 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 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 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 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 道”,主张德治。
注释: ①信:确实 ②搏:拍打 ③颡:sǎng 额头
• 译文:告子说:“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 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
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 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 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 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 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 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 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
仁者能正君
• 惟大人①为能格②君心之非③。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④正君而国定 矣。
• 注释: ①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
②格: 纠正。
•
③非:错误。•④一:一旦。 Nhomakorabea•
• 译文:只有极有德行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 想上的错误,君主仁德,没有人不仁德; 君主行义,没有人不义;君主端正,没有 人不端正。一旦君主自身端正了,国家也 就安定了。
四过不足为
• 从流下而忘反①谓之流,从②流上而忘反谓 之连,从兽③无厌④谓之荒,乐酒⑤无厌谓 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注释: ①反:通返 返回。②从:顺从。 ③从兽:沉迷打猎。 ④厌:满足。 ⑤酒:喝酒。
舍生取义议论文

舍生取义作文舍生取义作文(一)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一句话像春雨,洗涤着我们的灵魂;像洪钟,震动着我们的耳鼓;像阳光,擦亮着我们的眼睛。
品位生活,我们追求的确实有比生命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善良、道义。
在青岛,东海边,一层层巨浪向岸边涌来,向游人展示着它的雄伟壮阔、波涛澎湃。
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巨浪将一名女子卷入海中,只有那耀眼的红色上衣在水中时起时伏。
岸边的人慌了手脚,喊着的,哭着的,跺脚的。
可是风大浪高,无人敢施救。
紧要关头,河南小伙魏青刚跳入水中向女子游去。
海辽阔,浪雄壮,海中的魏青刚是多么渺小,当他刚抓住女子时,一个大浪又把他们冲开了。
回到岸边喘息一下,他要求再次救人,救援人员只好将>保险绳系在他的腰上,精疲力竭中他将落水的女子拖到岸边。
在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上,他的>故事感动了一个又一个观众。
商人落泪了,官员落泪了,青年学生落泪了。
在我们感叹社会冷漠的时候,我们落泪了。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是善良,是道义。
生活中实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在汶川,在灾区,解放军战士正在为灾区人民搭建帐篷。
一场地震,毁了人民的家园。
遍地是瓦砾,是断裂的钢筋,到处是灾民愁苦的面庞。
武警战士武文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对灾区人民的爱全都倾注在板棚的搭建中。
他一趟又一趟地奔跑,一趟又一趟地搬运,竟然牺牲在板棚搭建的现场。
当看到电视上那穿着军装继续儿子事业的父亲时,我们哭了。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是善良,是道义。
生活中实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当听到某个煤矿老板对被困井下矿工不施救而逃之夭夭时,我们感叹他们生命的龌龊;当听到某个高官因贪污受贿而锒铛入狱时,我们感叹他们生命的苍白;当听到某个匪徒为了享乐而实施抢劫时,我们感叹他们生命的无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有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让我们重温孟子的教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于义利平衡中成就完美人生(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于义利平衡中成就完美人生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义利之辩,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孔子提倡“见利思义”,认为“放(依据)于利而多怨”。
墨子的看法是,“义,利也”。
西汉董仲舒追求“正其谊(义)不谋其利”。
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却强调“利,义之和:义,利之本”。
“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读书亦然。
科举取士制度出现后,读书人动机不纯、不正,过分功利化、庸俗化的读书目的,得到世俗社会的广泛认同。
明代著名藏书家谢肇潮感叹说:“古人之读书明义理也,中古之读书资学问也,今人之读书不过以取科第也。
”如今虽无科举,“读书”的义利之辨却从未远离也不该远离。
2023年2月,某教育专家在合肥庐江中学给高三学子做励志演讲时,因“学生读书就是为了钱”“读书就是为了和外国的优良基因相融合”等观点被学生抢了话筒。
此事便是一佐证。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读书”人,你如何看待当下“读书”的“义”和“利”?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利少而义多,为之。
(《荀子·修身》)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
(《南史·羊仉传》)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
(《人民日报》“写给青年的八封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不同的人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差别:有舍利取义,有先义后利,有义利两难,有义利双收,有见利忘义,有真利假义……在人们思想开放而价值多元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义利”。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1(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公孙丑上)【翻译】(公孙丑问:)“大胆请问,先生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擅长于研究别人的言辞,并擅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气。
”公孙丑问“大胆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
它作为一种气,是极为伟大极为刚强的,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而不是去伤害它,那么它将充满于天地宇宙之间。
同时,它作为一种气,需要和正义、道理相配合;否则的话,它就没有力量。
(孟子曰:)“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离娄上)【翻译】(孟子说:)“孔子说‘治国方法有两种,就是仁政和暴政罢了。
’过分他的人民,那自己也会身死国亡,不太厉害也会造成危险使国家削弱。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翻译】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狗和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普通百姓;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碎泥小草,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敌寇仇人。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离娄下)【翻译】(孟子说:)“君主讲求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讲求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离娄下)【翻译】(孟子说:)“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孟子鱼我所欲也翻译及赏析

孟子鱼我所欲也翻译及赏析
你还在为如何理解文言文发愁吗?不懂文言文不要紧,小编整理了《鱼我所欲也》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及翻译促织原文及翻译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烛之
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1《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
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鱼我所欲也》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
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资料

取义宁舍生
•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②,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注释: ①欲:想要。 ②得兼:同时得到。
• 鱼是我想的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 (如果)这两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 (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 想保有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 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③已:停止。 ④日:每天。⑤攘(rǎng)偷。
⑥或:有人。 ⑦是:这。 ⑧损:减少。
• 译文:戴盈之说:“恢复十分之一的税法,废除
关市的征税,今年还实行不了,请让我减轻一些, 等到明年的时候再废止(当前的征税方式),怎 么样啊?”孟子说:“如果有个人每天都偷邻居
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则说:‘请让我先减少偷的数量,每月 只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停止吧。’----假 如知道这种做法是不合乎道义的,就应该 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 注释: ①是故:因此。 ②岩墙:马上要倾毁的墙。 ③ 桎(zhì)梏(gù):拘禁犯人 的刑具。
• 译文:因此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马上就 要倾毁的墙下,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 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而死 的。
自毁人毁之
夫人必自侮①,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 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②,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 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①自侮:自取侮辱。
仁者能正君
• 惟大人①为能格②君心之非③。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④正君而国定 矣。
• 注释: ①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
②格: 纠正。
•
《孟子》修身篇章及译文

《孟子》修身篇章及译文引言《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所撰。
本书以人性本善为基础,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本篇主要介绍了修身的理念和途径,通过译文的形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孟子的思想。
修身篇章原文公孙丑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此仁也。
人能充此仁,足以保四海;不能充此仁,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兽相食,人且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相食,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及其为天子,居天下之中,同姓之国,莫非臣,异性之国,莫非宾,天下之人,皆悦而往之,犹解倒悬也。
诚则灵,神则化,德溥而明,兴于朝,废于市,行于四国,无所不通。
夫是之谓通德。
”修身篇章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他人的心情,这就是仁。
如果一个人能够充实这种仁爱之心,就足以治理天下;如果不能充实这种仁爱之心,就连赡养父母都做不到。
”孟子说:“野兽相食,人们都认为这是恶的。
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能避免相互残食,这哪里符合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职责呢?”孟子说:“人们不需要学习就能做到的事情,那就是良能;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的事情,那就是良知。
小孩儿,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的亲人的;等到他们长大了,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的。
爱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尊敬自己的兄长,这就是义。
没有别的,这是因为这种道德观念通行于天下。
”孟子说:“舜居住在深山之中,与树木石头为伴,与鹿猪为伍,他与其他深山野人不同的地方很少。
等到他成为天子,居住在天下中心,同姓的国家,没有不是他的臣子;异姓的国家,没有不是他的宾客,天下的人民都高兴地归附他,就像是从倒悬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样。
真诚就能感动人心,神妙就能变化无穷,德行广大就能明亮,从朝廷兴起,到市场废弃,再到四国,无所不在。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孟轲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孟轲4、舍生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5、他的信仰尽管如此,就在他要舍生取义之时,不免有所怀疑,或是被死亡的恐惧所掌控。
6、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打不倒的。
7、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抗日英雄舍生取义,保卫祖国。
8、儒者十分重视个体死亡的意义和价值,以道德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解决生死问题的关键,推崇死而不朽,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实现生命对死亡的超越。
儒家这种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死亡观,派生出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准则,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想和规范,促使人们为国为他而去忠、孝、悌、友。
9、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都是读圣贤书者所当为?10、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景仰。
11、只有那些舍生取义、功在社稷的忠义烈士,才有资格被奉祠在忠烈祠中。
12、有时候,有些人以自己笃信的真理为志趣,追寻真理甚于保全生命,于是就有舍生取义之举。
13、舍弃小我,选择大我;舍生取义,选择崇高;舍弃为己,选择利人利国利世界,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的大无畏的选择,才能回答秦文君的选择,做一个有灵魂的过客,让生命灿烂,日月齐光。
14、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出处:星云大师15、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
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泪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使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