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汉乐府两首 教案

合集下载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2. 《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汉乐府两首》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2. 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汉乐府两首》的原文、译文、注释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汉乐府两首》,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汉乐府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汉乐府两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鉴赏(1)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汉乐府两首》的重要性和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

18《汉乐府两首》教案

18《汉乐府两首》教案

18《汉乐府两首》教安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 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 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1) 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浓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3) 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2. 同学自读,积累字词1) 读音: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夙su4夕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2) 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3) 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4) 语段积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 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前后的点榆柳、桃李
(4)归田心情
四、诗题解读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幺它的题眼是
什幺?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隐性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层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陵,指“山峰”;竭,枯竭;雷,这里用作动词,“打雷”;震震,雷声。雨,这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摘要】高一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
便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希望可
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幺功
到爱情不会断绝衰退。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摘要】高一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便
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案”希望可以给
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案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烈,感情激越。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乐府两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等方式,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培养学生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寓意的研究。

2. 汉乐府诗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汉乐府两首》2. 参考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相关介绍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者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汉乐府两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汉乐府两首》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如节奏、韵律、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寓意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及其寓意。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汉乐府两首》的故事内容及所学到的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寓意的小短文。

四、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分享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汉乐府诗知识问答1. 学生分组,进行汉乐府诗知识问答比赛。

2. 教师准备问题,如汉乐府诗的定义、特点等。

3. 学生抢答,答对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活动二:汉乐府诗朗诵比赛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汉乐府诗进行朗诵。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加入动作、表情等元素。

3. 教师评委打分,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汉乐府诗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首汉乐府诗。

汉乐府两首(粤教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18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3.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教学重点: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主要内容,学习汉乐府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赏析汉乐府诗?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分析比较在方法教学。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真爱,作为一直以来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它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整体感知:(一)同学结合注释默读诗歌,理解大意,积累字词。

(二)全班齐读,教师正音。

饮yìn马夙sù昔自媚mèi遗wèi烹pēng鲤鱼(三)同学讲述本诗主要内容。

明确: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四、理解赏析。

(一)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划出妇女一系列行为动作。

明确: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妇女既是“思远道”,那为什么又说“远道不可思”?明确:这是反话,同时,妇女深知爱人远在他乡,思念无益,也无用。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18 汉乐府两首 饮马长城窟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18 汉乐府两首 饮马长城窟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8 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2、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3、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
2、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3、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2学情分析
1、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2、高一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在理解情感、分析形象、把握手法方面依然是教学的重难点;
3、高一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理性,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
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汉乐府诗《长歌行》和《有所思》。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生活、情感的独特见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汉乐府诗。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抒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乐府诗的背景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讲解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中的美。

(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两首诗,加强记忆。

2. 结合诗的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首诗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的艺术特色。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8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1)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8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1)

《饮马长城窟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梳理字音、诗意1、题解:“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2、梳理字音饮(yìn)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sù 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jué 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mèi ,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wèi我双鲤鱼。

呼儿烹pēng 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重点字词注释: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夙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漂泊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4、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昨夜的梦里我见到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汉乐府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技能目标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理解比兴手法的
运用。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汉乐府中爱情诗、思妇诗所表达出的真挚的情感。

走向高考
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
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
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二.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
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
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⑴浓厚的生活气息⑵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⑶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

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⑴《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⑵《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⑶《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⑷《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4.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⑴读音:
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夙su4夕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
⑵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
⑶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⑷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5.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6.语篇分析
⑴《上邪》
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

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
【注释】
①上邪:犹言“天啊”。

上,指天。

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

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⑤震震:雷声。

⑥雨雪:降雪。

雨,音yù,动词。

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一。

⑧乃敢:才敢。

“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

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

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1.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明确:直抒胸臆
2.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明确:
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3.体会:《上邪》的诗风
明确:刚健、质朴、自然
4.艺术特点:
明确:⑴想象:神奇⑵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饮马长城窟行》
1.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明确:
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2.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 各异县-->不相见
枯桑海水――>各自媚相为言
客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
3.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
4.本诗的艺术特点
⑴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⑵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⑶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理解汉乐府中爱情诗、思妇诗所表达出的真挚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