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导学案(教师+学生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的: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并会写7个;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头饰(小男孩),教师准备头饰(老人),录音机、词条、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3、(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
(2)两人合作读。
(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走进“一休屋”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百川东到海(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何时复西归?(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2. 《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汉乐府两首》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2. 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汉乐府两首》的原文、译文、注释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汉乐府两首》,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汉乐府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汉乐府两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鉴赏(1)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汉乐府两首》的重要性和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1课件 第18课汉乐府两首

2.《上邪》深情奇想,被誉为“短章之神品”。全诗共9句,可分 为两层,请分清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内容。 第一层: 1~3句,直抒胸臆,愿与心上人长相厮守。 第二层: 4~9句,反面证明,对爱情忠贞不渝。
答案
3.对照《上邪》的朗读技巧,说说《饮马长城窟行》该怎样朗读。 答案 这首诗主要表达女主人公对远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朗读时应该 采用舒缓的语调,语速稍慢,似在诉说内心无尽的愁苦哀怨。
①雨 暴风雨:__名__词__,__雨____ 谁肯相为言:_问__讯__,__告__诉__讯__息___
②言 上言加餐饭:__动__词__,__说____ 三言两语:___名__词__,__话____ 下言长相忆:名__词__,__书__信__的__后_一__部__分_
③下 徘徊庭树下:_方__位__名__词__,__下__面_
答案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第18课 汉乐府两首
文本导学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名句。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的关系,并对两诗进行比较阅读。
词语理解
基础积累
(1)通假字 上邪 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不可见 通“辗转”,这里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一说是
思妇梦醒后翻来覆去,反复思念
答案
(2)一词多义 夏雨雪:_动__词__,__降__下__,__落__下__
答案
(3)古今异义 ①长命无绝衰 古义:_使__,__令__。__ 今义:_性__命__,__生__命__。___ ②绵绵思远道 古义:__这__里__指__远__行__在__外__的__丈__夫__。___ 今义:__远__方__的__路__。__ ③入门各自媚 古义:_这__里__指__各__回__自__己__家__门__。___ 今义:动__词__,__得__到__门__径__、__初__步__学__会__;__名__词__,__初__级__读__物__(_多__用__于__书__名__)_。_
18《汉乐府两首》教案

18《汉乐府两首》教安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 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 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1) 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浓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3) 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2. 同学自读,积累字词1) 读音: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夙su4夕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2) 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3) 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4) 语段积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 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4)归田心情
四、诗题解读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幺它的题眼是
什幺?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隐性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层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陵,指“山峰”;竭,枯竭;雷,这里用作动词,“打雷”;震震,雷声。雨,这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摘要】高一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
便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希望可
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幺功
到爱情不会断绝衰退。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摘要】高一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便
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案”希望可以给
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案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烈,感情激越。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
《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乐府两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等方式,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培养学生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寓意的研究。
2. 汉乐府诗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汉乐府两首》2. 参考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相关介绍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者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汉乐府两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汉乐府两首》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如节奏、韵律、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寓意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及其寓意。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汉乐府两首》的故事内容及所学到的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寓意的小短文。
四、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分享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汉乐府诗知识问答1. 学生分组,进行汉乐府诗知识问答比赛。
2. 教师准备问题,如汉乐府诗的定义、特点等。
3. 学生抢答,答对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活动二:汉乐府诗朗诵比赛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汉乐府诗进行朗诵。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加入动作、表情等元素。
3. 教师评委打分,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汉乐府诗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首汉乐府诗。
粤教语文必修一第18课《汉乐府两首》导学案

汉乐府两首导学案作者简介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作品选择富有表现力的镜头,具有较为完整的情节;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人物栩栩如生;形式自由多样,结构详略得当。
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代表作品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江南》《十五从军征》等。
识记知识必备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夙.昔(sù) (2)媚.(mèi) (3)烹.(pēnɡ)二、词语解释(1)我欲与君相知..相知:结为知己(2)长命.无绝衰命:使,令(3)江水为竭.竭:枯竭(4)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5)乃.敢与君绝乃:副词,才(6)绵绵..思远道绵绵:绵延不绝(7)夙昔..梦见之夙昔:早晚,一说是昨夜(8)展转..不可见展转:同“辗转”,丈夫在各地漂泊(9)谁肯相.为言.相: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言:问讯,告诉讯息(10)遗.我双鲤鱼遗:赠送(11)书中竟.何如竟:究竟三、名句默写(1)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2)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3)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探究文本研读《上邪》赏形象1.《上邪》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一个对爱情期待与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
赏语言2.《上邪》第二层读起来在语势上有什么感觉?提示:读起来感觉语气十分强烈,连贯而下,感情激越,势不可挡。
赏内容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这五种自然现象在现实中会出现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提示:不会出现。
这铮铮誓言以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和永不变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诗歌,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联系其他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学生反复读古诗2.作品简介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3.理解古诗重点字含义长歌行汉乐府三国时期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 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上邪》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饮马长城窟行》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自主学习]
一、字音。
上邪(yé)雨雪(yù)饮马(yìn)夙昔(sù)遗(wèi)烹(pēng)
二、释义。
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昔:名词作状语,早晚。
[我的疑惑]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质疑探究]
一、《上邪》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情
感的?
直抒胸臆,本诗借用一个女子之口抒发了对所爱男子的强烈的、忠贞不渝的爱情。
她借用
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即山无棱、江水竭、冬雷震、夏下雪、天地合,直接又独特地表
达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
二、《饮马长城窟行》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发展变化?
相思——孤独——欣喜。
三、请找出《饮马长城窟行》诗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1、比兴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绵绵“青草”起兴,既形容青草的蔓延,有形容相思的缠绵,奠定全诗凄婉的感情基调。
2、顶真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
3、借代
“遗我双鲤鱼”,鲤鱼指代书信。
4、比喻。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当堂检测]赏析下列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内容。
1、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参考答案: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表达内容: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参考答案: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表达内容: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
3、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参考答案:
抒情方式: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之事。
表达内容:贾谊的才华无下伦比,汉文帝不问他治国大计,偏去问鬼神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自主总结]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托物言志
【课外阅读鉴赏】
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回答问题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
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青青”“郁郁”是形容草和柳的茂盛;“盈盈”“皎皎”是形容人的丰姿;“娥娥”“纤纤”是形容人的容貌。
使用这些叠词的作用是增强音调的和谐,强调修饰语的语义,增强朗读的节奏感。
[错题整改区]
《汉乐府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上邪》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饮马长城窟行》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自主学习]
一、字音。
上邪()雨雪()饮马()夙昔()遗()烹()
二、释义。
雨:夙昔:
[我的疑惑]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质疑探究]
一、《上邪》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情
感的?
二、《饮马长城窟行》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发展变化?
三、请找出《饮马长城窟行》诗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当堂检测]赏析下列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内容。
1、 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自主总结]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课外阅读鉴赏】
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回答问题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
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青青”“郁郁”是形容草和柳的______;“盈盈”“皎皎”是形容人的_______;“娥娥”“纤纤” 是形容人的_______。
使用这些叠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
[错题整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