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应用探讨
基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课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学习方式。
微课是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课程,以其简洁、直观的形式受到大众的青睐。
目前许多微课的设计仍然偏重于知识传授,缺乏任务驱动的学习设计。
任务驱动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它通过给学生真实的问题或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任务驱动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在微课设计中引入任务驱动的学习设计,可以提升微课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在微课设计初期,教师应该明确微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设计微课内容和学习活动。
微课的学习活动应该与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一致,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学习反馈和评价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微课应用中,任务驱动的学习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微课应该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在数学微课中,可以引入实际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微课应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英语微课中,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口语或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语言能力。
微课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建议。
任务驱动法结合微课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任务驱动法结合微课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进,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多种教学方法被不断创新和应用。
其中,以任务驱动法和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其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被转化为任务,学生需要完成这些任务,在任务实践中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够提高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微课是指一种短时间、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学视频,适合在移动设备上发放和观看,为学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学习体验。
微课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丰富的动画效果和清晰的解说语音,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结合微课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使得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轻松和顺利。
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设置在任务设置方面,教师可以将机械基础教学内容转化为任务,同时结合微课形式,在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处插入相应的微课视频,使得学生在实践任务的同时,能够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
例如,在教学零件加工工艺方面,任务可以是在规定工艺要求下,完成特定工件的机械加工,同时在光洁度、精度、尺寸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检验和记录,教师可以在任务中插入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操作之前了解和掌握加工工艺和检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2、学习评估在学习评估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对完成任务后的微课视频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更加优化和有效的学习和掌握机械基础知识。
3、授课方式在授课方式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向学生阐述和解释机械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授课,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总结任务驱动法结合微课的应用,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5页word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实施此教学法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希望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1.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教师则起引导、组织、促进和帮助的作用。
2.易于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会产生和保持旺盛的学习活力。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
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
4.培养学生注重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布置任务后,教师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及完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仅仅是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这就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真正实现教师“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指出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然后探讨了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微课能够提供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接着讨论了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设计原则,以及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步骤。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具体效果。
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未来发展。
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 微课, 设计原则, 实施步骤, 案例分析, 结论, 总结, 展望, 启示, 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将任务驱动式教学与微课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实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故而,本研究将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驱动式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研究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促进学生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微视频和任务驱动法的概念,并阐述了它们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然后分别探讨了微视频和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接着结合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分析了联合应用的方式,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其在教学中的有效性。
最后总结了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微视频、任务驱动法、教学、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总结、有效性、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微视频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结合了两者的优势,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视听形式更直观地理解知识,还能够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这种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教育场合,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研究意义任务要求之类的。
感谢配合。
部分如下: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显得滞后。
采用微视频和任务驱动法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微视频可以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任务驱动法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学习主动性。
通过将这两者结合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有趣、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完成与任务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它把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视为一系列的任务和问题解决过程,强调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
在微课设计中,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加强课程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使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任务的目标和重点
任何一次学习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也不例外。
设计师应该确定任务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心无愧地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是针对实际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况,使学习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推崇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要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设计师应该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习者的反馈和探索,灵活处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让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调整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注重任务的实际应用性
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需要注重任务的实际应用性,使学习过程更有意义和实效性。
通过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可以增加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能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
基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微课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旨在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选择符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任务,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任务的目标应明确具体,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获取和应用。
在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中,要注意任务的连贯性和合理性,任务之间应该具有逻辑上的衔接和层次性的关联,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的微课应用需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操作。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讨论、实验、演示等,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和应用中,还需要注意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和进步。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共同成长。
基于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任务驱动的微课设计与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任务驱动式教学、微课以及小学英语教学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调查、解决问题和交流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英语,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让学生参与英语角、英语剧表演、英语实地考察等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英语,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微课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
它具有简洁、生动、直观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微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播放英语动画片、英语歌曲等微课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
三、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结合微课资源,设计各种各样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
通过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家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做一份英语学习笔记、录制一段英语朗读、制作一个英语小短片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微课+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应用探讨作者:崔建国刘盛雄陈国明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年第20期摘; 要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采用基于“微课+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灌输式教学,较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融入微视频和课程任务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线上线下学习,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能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微课;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生物医学工程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0-0099-03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s//CUI Jianguo,LIU Shengxiong, CHEN Guoming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urse,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micro-lecture + task-driven" is used to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which arouses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s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knowledge and content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micro-video and curriculum tasks.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to gradually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theory, to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Key words micro-lecture; task-driven; flipped classroom; biomedical engineering1 前言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始终是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如果能够深刻认识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过程,将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的认知规律中最重要的两条是:1)学生的认知是通过主体活动建构的,即学生的亲身参与(认知活动是与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及个性心理倾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2)学生的认知活动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1-2]。
同时,参照本杰明·布卢姆根据学习效果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可被划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层次[3]。
现有的传统教学强调对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后续认知过程层次的重视,缺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当下盛行的微课教学适合于认知过程中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强调知识建构的亲身参与;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认知过程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强调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将微课和任务驱动两者有机结合,必然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亲身参与,有利于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不断积累和知识体系建构[4]。
2 现有课堂教学中亟待改进的地方传统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套路较为固定,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无法生动展现知识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缺少启发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低;教学时间、顺序和内容都由教师按教材理论体系向学生单方面灌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同时,教材内容更新较慢,理论与实际生产操作有所脱节,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5]。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多数时候只会在卷面上套用公式和理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背道而驰的[6]。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教学研究和探索,以寻求解决办法。
微课教学; 微课是一种教学过程中的数字资源,其核心是课程重要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化,其主题突出、内容精简、使用方便,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开展课前、课中、课后学习[7]。
微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下面两点不足。
1)碎片化的知识带来知识的逻辑连贯性关系不强,学生掌握不充分。
碎片化的知识点和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不可避免地造成知识点的分散化,学习存在割裂性,缺乏全面性和整体脉络。
学生学习时难以形成系统性的逻辑印象,造成记忆不长久、不深刻。
这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对日后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潜在的威胁。
2)单纯的微课教学方式缺乏现场体验感和氛围,无法面对面及时交流,这种延迟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微课常被用作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和补充辅导手段[8]。
任务驱动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课程任务,在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应用各种学习资源和课本知识完成既定课程任务,知识体系脉络清晰,学生围绕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其本质上是通过课程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9]。
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学生基础不同,能力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差异,导致实践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得学生开展任务驱动的自主探究时不易落到实处,基础差的学生如无特殊帮扶,易成为被动的旁观者。
2)分组任务流于形式,学习小组形同虚设,任务分工无实效,存在伪合作和承包的现象。
在任务完成中,或者由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所有任务,或者小组成员各自单干,缺乏团队协作,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0]。
3 微课与任务驱动的有机结合微课与任务驱动两种教学方式的核心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灵活多样、形式丰富,后者在于亲身参与、实际动手,两者各具特色,可以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效果,创设丰富的学习资源。
其中,任务驱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好奇心,锻炼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微课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和联想,同步学生学习场景,理顺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习效率最大化[11]。
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重新调整课内外时间,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再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完成交流讨论、疑难解答[12]。
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实现翻转课堂,将学生真正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模式是否有成效,能更好地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结合国情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条件,本课程团队将微课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相关教学探索尝试。
4 微课+任务驱动的应用探讨目前,微课、翻转课堂和任务驱动等新型教学模式已势不可挡,已对传统课堂教学形成强大冲击,同时给教学改革带来众多机会和不同视角。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其被动接受,逐步被淘汰,不如主动出击,对现有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积极将课程中心向学生转移。
本教学团队结合翻转课堂,让学生先通过微课视频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自学,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协作讨论,掌握和内化知识,并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翻转。
本教学团队所讲授的生物医学专业课程涵盖知识面广点多,既有理论学习,又需要实际动手操作。
若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则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教学团队在开展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完善效果反馈等方面开展了一定工作,将“微课+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并开展相关教学探索和尝试。
首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绘制课程总体知识体系结构图,将一个个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课中重难点解析、课后习题解答的数字化资源;其次,结合课程知识点和教师科研项目设置课程任务,在情境设计合理的课程任务驱动下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课程任务,逐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中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课程任务属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延续扩展,用以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外延探究。
需要指出,课程教学中的微视频是根据知识点制作的教学辅助素材,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是对知识点的动手实际练习操作。
微课的丰富表现形式和较强的感染力,结合任务驱动良好的知识体系层次,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加入最新的工程案例作为知识点的补充和延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及其实际应用条件。
在微课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线、微课为载体、思考和创新为灵魂,实现课堂翻转,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完成知识传递、内化、固化的几个过程。
最后,本团队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完善,除了相关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以外,还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知识学习后,针对微课的视频内容和课程任务体系结构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体系,促进提炼升华。
本团队在教学实际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5 对本教学方法的总结与反思本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团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现初步总结如下。
微视频和任务驱动相辅相成; 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饱满的微视频资源放在网络上供学生使用,既能体现平台学习的优势,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结合课程知识体系的任务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印象,巩固学习效果;同时通过任务的持续跟进研究和提升,可以借此让学生参加竞赛,打开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课程总体知识结构导视图和教学反思不容或缺; 通过课程总体知识结构导视图,把重要知识点做一个整体的串联,然后结合教师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形成数个课程任务。
建立关联知识点的反思表,定期让学生对已学知识点开展独立思考,反思巩固已学知识,为理解整体课程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时空分离,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微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前瞻性预习,学生不在同一教室内同步接受知识的传输,时间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感受到学习时间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孤独感甚至遭遇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