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一
学习情境一

学习情境一(自诉案件的处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程序原则上应采取的审判方式是( )A开庭审判 B书面审理C调查询问 D人民陪审2.下列诉讼参与人中,不享有独立上诉权的是( )A被告人 B自诉人C被害人 D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3.下列案件中,立案管辖与审判管辖重合的是( )A盗窃案B诈骗案C贩毒案D侮辱、诽谤案4..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A证人关于被告人品行的证言B公安机关的勘验笔录C沾有被告人血迹的匕首D被害人向法庭讲述的关于王某对其实施伤害行为的经过5. 在我国,下列刑事诉讼参与人员中不属于当事人的是()A犯罪嫌疑人B被害人C被告人D法定代理人6.对于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重新鉴定的医院由( ) A公安机关指定B人民检察院指定C人民法院指定D省级人民政府指定7.狭义的司法机关是指( )A警察机关B检察机关C法院D监狱8.在我国,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体是( )A法官B合议庭C法院D审判委员会9.从证据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角度分类,鉴定结论属于( )A言词证据B实物证据C原始证据D直接证据10.下列人员中,不适用回避的只有( )A翻译人员B鉴定人C书记员D证人11 下列人员中,不能称作犯罪嫌疑人的是( )。
A. 正在被侦查的人B. 正在被审查起诉的人C. 正在被审判的人D.正在被通缉的罪该逮捕的人12.划分地区管辖的主要依据是( )。
A. 犯罪地B.最先受理地C. 被告人居住地D.被害人居住地13.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
A. 证人关于被害人品行的证言B.被害人关于张某抢劫其财物的陈述C. 鉴定结论D.杀人凶器1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 )以内审结。
A.十日B.二十日C.三十日D.六十日15.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
A. 被毁物品现场的勘验笔录B.被害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陈述C.证人关于被告人实施犯罪情况的证言D.鉴定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鉴定结论16.S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本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谢某、王某抢劫案后,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
(3)--学习情境一试卷参考答案

EA 要外接低电平。因为 8031 单片机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为了能够保存程序需要在
单片机外部扩展程序存储器,因此 EA 要外接低电平。
10. AT89S52 单片机的 P0~P3 口结构有何不同? 答案:
(1)P0 口:8 位并行、双向、开漏输出的 I/O 口,作为输出时可驱动 8 个 TTL 负载。 (2)P1 口: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准双向 I/O 口,可驱动 4 个 TTL 负载,当编程
器的操作限定在外部程序存储器进行; EA 为高电平时,CPU 首先从芯片内程存储器的
0000H 单元开始读取所存储的指令代码,若芯片外部有扩展的程序存储器,则 CPU 在执行 完芯片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后,自动转向去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
:低字节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当系统扩展时 ALE 的下降沿将 P0 口输出的低 8 位地 址锁存到外接地址锁存器中,以实现低字节地址和数据的分时复用。
定时器 2 模式寄存器 T2CON、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PSW、累加器 ACC、B 寄存器
7. 简述程序状态字 PSW 中各位的含义?
答案:
D7 D6 D5 D4 D3
D2
CY AC F0 RS1 RS0 OV
a. CY—进位标志
D1 D0 —P
1:运算中次低位向最高位有进/借位;
0:运算中次低位向最高位没有进/借位;
个单元,以( )作为寄存器名称。
答案:32;4;8;R
5.在 AT89S52 中,位处理器的数据位存储空间是由( )的可寻址位和内部 RAM 位寻址区
的( )个位。
答案: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16
6.MCS 一 51 的 4 个 I/O 口中,P0 是真正的双向口,而其它口则为准双向口,这一区别在
学习情境一

内容小结
为什么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的分类
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课后作业:
1.对应完成网络课程中的作业一 2.填写开工报告
3.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计划 均衡消耗、分批进场(节约用地) 采购、加工、供应、运输、验收、保管和使用(降低消耗)
预制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的准备 施工机具的准备
♦配置 技术上先进、适用、安全、可靠(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 经济上合理以及保养维护方便(配套生产能力,如起重机 主机、辅机;挖土机与运土汽车等)
学习单元4:施工现场的准备
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学习单元3:技术资料的准备
定位和标高 临时通路、围墙及防护安全设施 给水排水、排污,供气、供热等 变电站和高压电线、电缆等现场临时供电线路以及 通讯设施
现场办公、保安及生产生活临时建筑物
各种宣传标牌和警示标牌
学习单元3:技术资料的准备
建筑材料的准备:
单位工程开工前的施工准备
施工图纸交底和会审 施工合同评审
明确目标、选派项目经理,组建管理班子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现场准备 施工许可证等有关行政手续。 选定分包商和主要材料设备供应商
学习单元1:施工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施工期间的经常性工作准备
各阶段施工平面布置 建筑材料和构件检验、试验、储存和保管
冬季施工准备:
合理安排冬季施工项目 落实各种热源供应和管理
做好测温工作
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加强安全教育,严防火灾发生
雨季施工准备:
防洪排涝,做好现场排水工作 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尽量避免雨季窝工造成的损失
学习情境1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电控空调制冷系统不制冷 故障的检测与修复
• 此外,除了普通自动空调所用的传感器之外,电控空调系统还利用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车速和节气门位置等传感器信号。现代轿车上用 得最多的就是电控空调。
• 2.汽车电控空调制冷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 作原理
• 汽车电控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制冷循环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两大部 分组成。
•
•
④BI-LEV键。此键是混合气按键,其工作位置、温度、鼓风机转 速的调节与AUTO键功能相同,但空气的分配不同,暖风和冷风按给 定的路线以相同的流量从中央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吹出,只有少量空气 吹到挡风玻璃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电控空调制冷系统不制冷 故障的检测与修复
• • ⑤DEF键。此键是除霜键,按下此键,大部分空气通向风窗玻璃进 行除霜、除雾。此时空调鼓风机以高速运转。 ⑥WARMER和COOLER键。此键用来调节车内温度,范围在 18℃~29℃,按一下WARMER键,温度可升高1℃,超过29℃时,显 示“HI”;按一下COOLER键,温度下降1℃,低于18℃时,显示 “LO”。 HI和LO分别对应于全自动空调的最大采暖和最大制冷能力,在这 两个位置上温度自动调节不起作用。
• •
温低压雾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同时分隔了制冷系统的高、低压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电控空调制冷系统不制冷 故障的检测与修复
• • b)根据制冷负荷以及压缩机转速的改变,及时调整制冷系统循环的 制冷剂量,以保持制冷剂的正常工作及车内温度的稳定。 c)以感温包作为感温反馈元件,保证蒸发器出口有合适的过热度, 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产生液击,并使蒸发器的容积得到有效利 用。 热力膨胀阀根据平衡方式可分为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两种;根据外 形可分为F形、H形等。 如图1-12所示为内平衡式膨胀阀工作原理示意图。膨胀阀膜片承受 3个力的作用,分别是:Pf表示感温包内制冷剂气体对膜片的压力;Pe 表示蒸发器进口处制冷剂压力;Ps表示弹簧的弹力。
学习情境一

目录
学习单元 1 认识建筑工程测量和确定地面点 位
学习单元 2 掌握测量工作原则和测量误差的基
础知识
TEXT
学习单元 1 认识建筑工程测量和确定地面点位
学习单元 1
“
一、测量学的分类
按研究的对象和应用的不同,测量学通常 可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学科: 普通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海洋测绘学
学习单元 2
“
一、测量误差概述
2.偶然误差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 的观测,如果误差的大小及符号都没有表现 出一致性的倾向,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可 循,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如瞄准目标 的照准误差、读数的估读误差等。
学习单元 2
“
一、测量误差概述
(三)偶然误差的特征 从表面上看,单个偶然误差没有任何规 律,但是随着对同一量观测次数的增加,大 量的偶然误差就能表现出一种统计规律性, 观测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越明显。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出误差的分布情况, 还可以采用直方图的形式来表示。
图1-9 地面点的高程
学习单元 1
“
五、地面点高程位置的确定
(二)相对高程 当测区附近尚无国家水准点,而引测绝 对高程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即 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这种由任 意水准面起算的地面点高程即地面点至任意 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也叫假 定高程。
学习单元 1
“
五、地面点高程位置的确定
(一)最可靠的求取 设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观测了n 次,其观测值为ᶩ1,ᶩ2,„,ᶩn则该量的算术平 均值为
设观测量的真值为 X,则观测值的真误 差为
学习单元 2
“
四、等精度观测量的最可靠值与精度评定
学习情境一 重点难点.

学习情境1附着型贝类-扇贝养殖技术学习要点
海湾扇贝学习要点
重点
1.亲贝选择的标准
2.亲贝促熟培养技术
3.饵料培养及投喂技术
4.幼体培养技术
5.采苗技术
6.幼贝附着技术
7.养成技术
难点
1.亲贝促熟培养技术
2.病害防治技术
虾夷扇贝学习要点
重点
1.亲贝促熟培养技术
2.饵料培养及投喂技术
3.幼体培养技术
4.采苗技术
5.幼贝附着技术
难点
幼贝中间培养培养技术
栉孔扇贝学习要点
重点
1.亲贝促熟培养技术
2.饵料培养及投喂技术
3.幼体培养技术
4.幼贝附着技术
5.养成技术
难点
养成设施的构造与建设。
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领域: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学习情境一:电源系统的检修
学习任务1:蓄电池的检修
学时:8
学习目的:
学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和工作任务要求,对电源系统蓄电池进行检测和更换,使电源系统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能使用企业信息资源和其他信息进行工作
能独立编制蓄电池检测和更换工作计划
能正确使用制蓄电池检测设备
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环保规定
必须检查,记录和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同时要咨询客户的类型和范围,并进行客户满意度分析
辅助进行成本核算
能适应团队工作
内容
●蓄电池的基本功能
●蓄电池结构与原理分析
●蓄电池的外观检查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蓄电池放电量的检测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的更换
●安全环保规定
●与同事交流
●成本核算
学生能够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和对工作任务的要求,正确使用仪器,对起动机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恢复系统工作性能
能使用各类信息资源查找起动机相关信息
能独立编制工作计划
必须遵守安全和环保规章制度
具有责任感,必须检查,记录和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同时要咨询客户的类型和范围,并进行客户满意度分析
必须适应团队工作
能进行维修成本核算
能编制维修工作计划并实施
学生应用工作安全和劳动保护规定
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以及损坏零部件
必须遵守安全操作环保规定
学生具有质量意识
学生能进行成本核算
必须检查,记录和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同时要咨询客户的类型和范围,并进行客户满意度分析
必须适应团队工作
内容
学习情境一 (2)

学习情境一 电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图 1.1.6 桥式整流电路及其整流波形
学习情境一 电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2. 发光二极管指示电路 发光二极管又称LED(Ligh Emitting Diode)。 当LED的 PN结加上正向偏压形成电流时,在PN结上是以发光的形式 释放出正、负载流子复合的能量。 显然,发光二极管应工 作在正偏状态,而且要正向电流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发光。 发光二极管通常用作仪器、仪表面板的电源指示以及照明、 装饰等,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一个电阻与其串联, 以限制通 过发光二极管中的电流,如图1.1.7所示。
学习情境一 电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二、常见二极管应用电路 1. 二极管整流电路 在直流电源电路中,利用二极管可实现半波整流、全波 整流,将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 图 1.1.5(a)是半波整流电路,u2为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电压, VD为半波整流二极管,uo为输出电压,RL为负载电阻。 图 1.1.5(b)为输入、输出波形。 当u2为正半周时, VD正偏导通; 当u2为负半周时,VD反偏截止。 在负载RL上得到的是一个 单向半波脉动直流电压。
学习情境一 电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图 1.1.3 常用二极管的外形结构
学习情境一 电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3.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图1.1.4是在同一坐标系上画出的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的 伏安特性曲线,其中实线为硅二极管特性,虚线为锗二极管 特性。
图 1.1.4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学习情境一 电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学习情境一 电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4.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 最大正向电流IFM: 指二极管长时间工作时允许通过 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 (2)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RM: 指允许加在二极管上的反向 电压的最大值(峰值)。 通常取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的一半。 (3) 最高工作频率fM: 指保证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 性能的最高工作频率。 (4) 反向恢复时间trr: 指二极管上所加电压由正向突然变 为反向时,电流由很大衰减到反向最小时所需的时间,一般 为纳秒(ns)级。 大功率开关管工作在高频时,此项指标尤为 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案例一:图1-2-1为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简图,若 为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简图, 要对该系统中减速器低速输出轴进行结构设计, 要对该系统中减速器低速输出轴进行结构设计,首先 要用应用力学提供的方法将该轴简化为力学模型; 要用应用力学提供的方法将该轴简化为力学模型;然 后分析该轴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后分析该轴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包括主动力与约束反 ),并求出各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并求出各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并求出各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作为轴结构设 计的原始依据;当轴的材料、 计的原始依据;当轴的材料、结构与尺寸初步确定后 最后再按应用力学提供的方法进行强度(或刚度) ,最后再按应用力学提供的方法进行强度(或刚度) 校核, 校核,以防止该轴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变形或出 现过早的疲劳破坏。减速器中齿轮、轴承、 现过早的疲劳破坏。减速器中齿轮、轴承、联轴器等 其他较重要的非标准件设计方法类同。这样, 其他较重要的非标准件设计方法类同。这样,设计出 来的机械装置既是安全可靠的,又是最经济的! 来的机械装置既是安全可靠的,又是最经济的!
《应用力学》学习内容的组织,遵循力学的基本研 应用力学》学习内容的组织, 究方法与路径,以刚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应用、 究方法与路径,以刚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应用、构 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力和运动分析为主线, 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力和运动分析为主线,重构与 序化了学习内容,共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 20项学习 序化了学习内容,共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约20项学习 性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1、力学与生活 学习情境2、刚体静力分析 学习情境3、平面力系 学习情境4、空间力系及重心 学习情境5、工程构件的基本变形及强度计算 学习情境6、工程构件的组合变形及强度计算 学习情境7、工程构件的失效 学习情境8、工程构件运动分析与计算
通过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归纳、提炼, 通过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归纳、提炼,机 械制造类专业( 械制造类专业(群)的主要就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 以及完成其中技术工作任务所需的力学知识与能力( 以及完成其中技术工作任务所需的力学知识与能力( 即在产品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过程中必须具备的 即在产品设计、制造、 力学知识与能力)如图1 力学知识与能力)如图1-3-1所示。 所示。
1.1.2力学与工程 1.1.2力学与工程 在现代生产过程中, 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一般都 离不开力学知识与方法的支撑。例如,机床、 离不开力学知识与方法的支撑。例如,机床、内燃机 起重机等各种各样的机械, 、起重机等各种各样的机械,它们都是由许多不同构 件组成的,当机械工作时,这些构件将受到外力( 件组成的,当机械工作时,这些构件将受到外力(通 常称为载荷)的作用。若外载荷太大, 常称为载荷)的作用。若外载荷太大,构件将会发生 过大的变形或断裂,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因此, 过大的变形或断裂,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因此, 对机械的设计、 对机械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是以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图1-1-3自行车
问题四:杂技演员表演用手开砖, 问题四:杂技演员表演用手开砖,为什么在砖的 两边垫上物块比不垫物块易断? 两边垫上物块比不垫物块易断?
图1-1-4 杂技劈砖
图1-1-5 独木桥
问题五:用长4m, 400mm, 200mm的板做 问题五:用长4m,宽400mm,厚200mm的板做 4m 成独木桥,为什么宽面水平放置时, 成独木桥,为什么宽面水平放置时,人过桥感到 颤动,有危险感,而宽面立放时, 颤动,有危险感,而宽面立放时,就没有这种感 觉?
一般机械装置分析与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 力学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力学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转速与电动机转速的关 系。各种传动装置的速度与加速度传递规律需要运动 学知识。 学知识。 (2)电机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的关系需要动力 电机功率、 学知识。 学知识。 (3)机械设备各零部件和传动装置各零部件的受 力分析与计算,需要静力学知识。 力分析与计算,需要静力学知识。 (4)机械设备受外力作用后,各零部件所受内力 机械设备受外力作用后, 不同,进行设计时需要材料力学知识。 不同,进行设计时需要材料力学知识。
一、学习应用力学是专业的需要 《应用力学》的课程价值在于运用力学的原理、 应用力学》的课程价值在于运用力学的原理、 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它为协调工程的安全性和经 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这些最普遍最基本 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的力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和实践性。 的力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和实践性。作为 机械类、近机类专业高技能人才, 机械类、近机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在以后的机械革新 改造、设计与制造过程中, 、改造、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必然遇到很多与力学有 关的问题。 关的问题。具备必要的力学基本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 ,无论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实际工作, 无论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实际工作, 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应用力学》 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用力学》是机械制造与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 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图1-1-1 压地滚子
问题二:汽车是怎样开动的?是不是马达一转, 问题二:汽车是怎样开动的?是不是马达一转, 汽车就能跑起来?如汽车陷在稀泥中, 汽车就能跑起来?如汽车陷在稀泥中,情况将会 怎样?为什么? 怎样?为什么?
图1-1-2 行驶的轿车
问题三:自行车的飞轮(在后轴上) 问题三:自行车的飞轮(在后轴上)与大链轮的 大小与自行车的速度是什么关系? 大小与自行车的速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杂技演 员骑自行车在舞台上蹬的那么快而车行习目标与学习方法 2.1力学学什么 2.1力学学什么
《应用力学》既研究物体的受力、平衡、运动,又 应用力学》既研究物体的受力、平衡、运动, 研究物体在安全、经济条件下的承载能力。前者是理论 研究物体在安全、经济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力学的任务, 力学的任务,主要研究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和物体平衡及 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其内容包括静力学、 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其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 两个部分;后者是材料力学的任务, 两个部分;后者是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工程构件在载 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 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即在保证构件既安全又经 济的前提下,为构件选用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 济的前提下,为构件选用合适的材料, 形状和尺寸,保证构件在工作时具有足够的强度、 形状和尺寸,保证构件在工作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或稳定性,其内容包括四种基本变形( 或稳定性,其内容包括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 剪切、圆轴扭转、平面弯曲) 、剪切、圆轴扭转、平面弯曲)及其组合变形的强度计 压杆稳定与疲劳强度等内容。 算、压杆稳定与疲劳强度等内容。
图1-2-1 带式运输机传动简图
图1-2-2减速器低速输出轴结构装配简图
图1-2-3 力学模型与受力分析图
案例二:又如图1 案例二:又如图1-2-4所示的机械加工中用的摇臂 钻床,钻孔时将受到力的作用,摇臂、 钻床,钻孔时将受到力的作用,摇臂、立柱以及底座 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为了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为了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必须尽量减少这种变形。那么,怎样设计摇臂、 必须尽量减少这种变形。那么,怎样设计摇臂、立柱 和底座才能减少这种变形呢? 和底座才能减少这种变形呢?
1.1.3力学与人生 1.1.3力学与人生 伟大的科学家珈里略说过: 伟大的科学家珈里略说过:“工程力学是一门美 丽而有用的科学。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 丽而有用的科学。”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大部 分同学将会终身立足于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工程技术领 你是否树立了“ 域。你是否树立了“成为该领域技术专家或创新型高 技能人才”的职业理想? 技能人才”的职业理想?又如何把职业理想变成现实 那就要首先学好用好力学知识, ?那就要首先学好用好力学知识,因为它给你的是终 生受益的东西 。
问题六:将一匀质杆(或没削的铅笔) 问题六:将一匀质杆(或没削的铅笔)放在左右 两手的食指上,两手靠拢时, 两手的食指上,两手靠拢时,为什么杆不能同时 在两食指上滑动?又问两食指应相遇在杆的何处? 在两食指上滑动?又问两食指应相遇在杆的何处? 你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你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图1-1-6杆的滑动
情境一描述: 情境一描述: 本情境具有导言课的性质。通过“力学与生活、 本情境具有导言课的性质。通过“力学与生活、力学 与工程(生产)、力学与人生” )、力学与人生 与工程(生产)、力学与人生”等几个小问题的分析与探 对应用力学的研究对象, 讨,对应用力学的研究对象,应用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地 位与作用,应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有清晰、 位与作用,应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有清晰、明 确的理解,引发学习与探讨力学领域科学问题的兴趣。 确的理解,引发学习与探讨力学领域科学问题的兴趣。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对应用力学的研究对象、 1、对应用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与内容等有概括 的理解。 的理解。 2、认知应用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工 认知应用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好本课程的信心。 3、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好本课程的信心。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1。感悟力学 2。认知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
图1-2-4 摇臂钻床
以上问题不单纯属于“应用力学”要解决的范畴 以上问题不单纯属于“应用力学” ,许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支持。但是 许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支持。 ,“应用力学”可以为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 应用力学” 与方法, 与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和将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 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任务一
感悟力学
生活处处皆力学。 生活处处皆力学。 你能举出与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的力学 应用实例吗? 应用实例吗?开— 动—脑—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