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正常国家”战略
岛国根性——日本的国家战略分析8

岛国根性——日本的国家战略分析争雄于世界(1)日本位于亚洲的最东端,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日本人从来没有机会与西方人来往。
日本真正开始与西欧国家打交道是从向葡萄牙人学习火枪技术开始的,那时,中国已经进入了明朝末年。
此后,荷兰人来到了东亚,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岛,进入琉球和日本,日本人才真正开始接触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荷兰人的先进技术让日本下层的知识分子大开眼界,而政府则视为“奇技淫巧”,对荷兰人在日本的活动加以严格限制。
其后,沙皇俄国、英国和法国等相继十几次叩关,也未能啄开幕府锁国的铁钥。
1853年7月发生的“黑船事件”标志着日本与西方全面接触的开始。
美国冒险家佩里准将突然率领舰队来到东京湾,他的舰队涂着黑漆,被日本人称为黑船,一番武力恫吓后,日本幕府惊慌失措,被迫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此后,欧洲列强陆续来到,按照同等优惠条件逼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醒了的日本人再次迸发了强者意识:第一,就是老老实实向西方列强学习,恭顺地执行各项不平等条约;第二,就是卧薪尝胆准备向西方挑战,成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霸权主义国家。
1871年,明治天皇政府向欧美各国派出了规模庞大的访问团,这种访问团的性质就类似于古代的遣唐使,开始全面学习西方列强的先进文明。
日本的访问团广泛地考察了西方各国的文化和政治,经过认真权衡后,决定模仿德国的法律制度和陆军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和海军制度,法国的教育制度和刑法制度,并广泛采纳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军事和工业技术,此后,日本开始了狂热地追随西方的道路。
在西方列强面前,日本人还是弱者,他们渴望与西方列强搞好关系,通过讨好列强,分一杯羹,但遭到了列强的耻笑和漠视。
早在19世纪50年代,日本人曾经一厢情愿地希望与沙俄交好,还肉麻地把并不被英法尊重的俄国尊称为“世界希望的中心”,结果被沙俄无情地赶出了门外。
此后,日本人又耗费巨资按照西方人的生活标准在东京建造了鹿鸣馆。
鹿鸣馆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情趣建设,里边吃西餐,穿西服,理分发,跳交际舞,盖洋楼。
日本“普通国家”观念形成的战略文化分析

日本“普通国家”观念形成的战略文化分析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普通国家”观念。
在日本历史上,由于长期的封建体制和隔绝政策,日本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形象。
直到19世纪末,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接触西方文明,并逐渐开始模仿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由于历史上的自卫战争和美国的占领政策,日本在战后接受了《日本国宪法》的束缚,成为一个“和平国家”,并坚持自己是一个“普通国家”,即不谋求国际霸权,只谋求国民福祉,并遵守国际法律秩序。
日本“普通国家”观念对于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日本坚持“普通国家”观念,不寻求国际霸权,注重国家民生,因此日本政府在内政方面注重提高人民的福祉,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并在国际事务中强调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国际秩序。
在军事上,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放弃战争权利,日本不得拥有实战力量。
日本的自卫队仅限于防卫作用,并不具备对外扩张和进攻的能力。
在外交政策上,日本坚持通过国际合作和多边关系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日本一直主张国际社会应该以合作和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日本国内的诸多问题,日本“普通国家”观念也受到了挑战。
在国际形势上,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日本的地缘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
日本需要面对新的国际挑战,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国内问题上,日本国内的诸多问题,例如经济衰退、人口老龄化和地缘政治压力等,也让日本政府和民众开始重新审视“普通国家”观念的合理性。
日本民众开始要求政府加强国防力量,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以及更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这也让日本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开始有所调整。
关于日本“普通国家化”战略的一些思考

关于日本“普通国家化”战略的一些思考1984年中曾根首相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即公开向战后的“政治禁区”挑战,摘掉战败国的帽子,彻底清算不适应日本走向国际社会的政治体制和国民意识,改变日本“纯经济大国”形象,确立新的国家战略。
日本向政治大国进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始重塑其政治大国的自信,尽快摆脱战败国的心态;坚持日美同盟,积极发挥自主性;立足亚洲,协调西方,以经济为后盾,为国际社会做积极贡献。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冷战格局瓦解,中国崛起,日本的“55体制”于1993年瓦解,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
日本需要对其政治大国战略目标再次进行确认。
小泽一郎在《日本改造计划》中正式提出“普通国家”概念,日本决定坚持其政治大国追求与“普通国家”战略。
日本实施“普通国家”战略的措施很明确。
塑造国家意识,强调日本有骄傲的历史,美化他们发动的侵略战争,继续心安理得地祭拜靖国神社。
调整安保政策,由“国土防卫型”向“地区干预型”转变。
日本曾经提出武器出口的三原则,在1981年1月,日本国会也作出了《关于武器出口问题的决议》,此后日本一直实行禁止对任何国家出口武器的方针。
然而,2014年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对武器出口进行解禁。
2014年7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解禁“集体自卫权”。
日本在国际上也做了许多努力。
比如,1990年1月9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致信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应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
日本还在积极努力想成为亚太主导国家,联合国中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如果撇开日本曾经犯下的滔天罪恶不说,现在的日本算得上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国家。
我隐隐约约记得一个故事,好像是说几个国家的少年在搞生存演习,最后中国少年水喝完了,食物也吃没了,而日本的少年一直有节制地喝水吃东西,到最后也还有剩的。
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时,心里一阵刺痛。
现如今,当我了解到日本为其“普通国家化”战略所作出的努力时,我不免有些忧虑。
日本“普通国家”观念形成的战略文化分析

日本“普通国家”观念形成的战略文化分析
日本的“普通国家”观念是指日本政府和民众普遍认为日本是一个和平、独立、中立
的国家,不追求大国地位,而是专注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福祉。
这种观念在日本的战
略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普通国家”观念也与日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有关。
日本人追求和平、合作和
稳定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们对国家的认知和期望。
日本人普遍认为国家应该以人民的福祉
为重,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
日本政府也将国家的全力投入
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上,力争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日本的“普通国家”观念还反映在其对外政策中。
日本一直保持着温和的对外政策,
强调合作、友好与和平。
日本对于自身的安全也依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支持,因此日本
与其他国家保持紧密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合作关系。
日本也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发挥着一个负责任的国际成员的作用。
虽然“普通国家”观念在日本的战略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有些人认为“普通国家”观念让日本显得过于保守和消极,应该更加强调自身的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也有人担心日本的“普通国家”观念可能导致其被其他大国利用和操控,对于一些国际事务不够积极主动。
日本的“普通国家”观念是其战略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观念源于历史和地缘关系,与日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相契合,同时也是日本对外政策的基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
化和国家利益的调整,日本的“普通国家”观念可能也会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
日本“国家正常化”:美国的对策

日本“国家正常化”:美国的对策在经过多年的舆论渲染和民意调动后,日本“国家正常化”进程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其成为“正常国家”的决心已难以更改。
日本期待的“国家正常化”包含多种影响广泛的国内国际目标,这必然会引起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利益的美国的关注。
对于在日本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美国来说,日本的国家战略转型既是美国不断施压的直接结果,也将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产生十分复杂、深刻的能动作用。
探明美国在日本“国家正常化”问题上的战略期待及对策内涵,对于分析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未来前景、评估美日同盟的走向以及判明中国发展所需周边地缘环境的演变模式,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概念与内涵日本在二战后被迫接受了国际社会对其国家权利的约束。
随着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日本不再甘心于此,历届政府都在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为摆脱现状进行努力。
冷战结束时,世界格局的剧变促使日本政界人士更多地思考日本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民主党首小泽一郎提出的“普通国家论”。
小泽认为,日本应成为这样的国家,即“对于国际社会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特别是在安全保障方面,要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来尽责完成;同时,对为构成富裕安定的国民生活而努力的各国及对地球环境保护等人类的共同课题,也要尽自己所能进行合作”①。
他在1992年进一步指出:“世界对日本提出承担责任的要求”,而日本却“不能适应世界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对现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并能承担责任的新政治体制”。
②小泽提出的所谓“普通国家”在国际上更多地被表述为“正常国家”,日本相应的追求也被称为“国家正常化”。
小泽虽从未成为日本的最高领导人,但日本政府迄今为止在“国家正常化”问题上的考虑基本都与其设想相符。
目前为止尚无任何一届日本政府在其政纲中明确提出实现“国家正常化”的具体计划和目标,但从小泉内阁开始,日本政府在思想和舆论准备方面明显加快了步伐,安倍上台后则进入落实和扩展阶段。
安倍“正常国家论”的实质

安倍“正常国家论”的实质作者:吕耀东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21期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
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
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
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的关键所在。
目前,安倍政府已迈出关键一步,其以内阁决议案的形式正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
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民族主义“政治诉求”,对于保守派新生代政治家来说往往是超党派的,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主张。
多数自民党、日本维新会与有些民主党国会议员等新生代政治家在推动日本“脱离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方面有着共同话语和高度共识。
尤其涉及到国家、宪法、防卫等敏感政治问题时,他们往往能取得相当一致的看法,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
以安倍为首的保守派政治家群体常常把否认侵略历史与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力求通过“脱离战后体制”,实现日本的政治军事大国化。
并在“争常”、修宪、派兵海外及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上,显示出更为强硬的民族主义政治立场。
而且,日本右倾思潮的形成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战后日本是在谋求摆脱战后体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日本的对外战略目标的。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21世纪日本的国家战略》中提出,“作为国家的长远目标,应该追求实现自我。
这是以更为理想的方式生存,实现独立,维护安全和追求基于国际责任意识的自我实现”。
他将“国际责任”作为日本“自身的安全、独立和生存”的要件,主张确立日本的大国战略构想,将其明确为21世纪日本对外战略的长远目标。
日本的这种新民族主义外交理念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右倾化”日益明显,所谓“正常国家论”首先就是要让日本重获对外动用军事手段的权利。
日本当今的军事战略.

日本当今的军事战略日本目前的军事战略就是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日本的基本战术是借助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宣扬中国威胁论和借助制造周边紧张(朝核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钓鱼岛问题,独岛问题,南千岛群岛问题)等也就是打擦边球的方法来增加军费,发展军事装备。
日本军事技术的发展在战后采取了“藏军于民”的战术。
冷战后,迫于国际裁军的压力及国内和平力量的反对,日本军队建设开始实行“一边裁减一边提高效率”的方针,致力建成一支“规模精干、质量充实”的现代化军队。
自卫队通过采取控制普通装备,重点保证海空军新型、大型武器系统等措施,不断提高部队质量与现代化水平,其军事实力已经相当强大。
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并正式放弃军事侵略以来,它的武装部队被宪法限制在自卫的范围内,从来没有参与过真正的战斗。
尽管有宪法的限制,但日本已经实质上把它的自卫队建成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现在,日本自卫队正在谋求抢占军事实力和军事技术的制高点。
日本一直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其高新技术在许多方面称雄于天下。
据一些军事技术专家分析,如果日本把一些高技术卖给俄罗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平衡就会发生变化。
可以说,日本已掌握了现代战争最核心的高技术。
从战斗机到军舰,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
只要需要,日本可将一些民用高技术迅速转为军用,成为向军事领域不断提供新技术的源泉,使日本的装备在世界上保持高水平和高性能。
因此,从表面上看,日本武装力量规模并不大,但实际上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在特定的领域内,还同美国保持同等地位或超越美国。
新一期日本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表明,日本正在谋求军事实力的不断膨胀,这样下去,将大大超出了“专守防卫”需要的日本军事力量,势必对地区稳定与和平造成威胁。
战争潜力日本有1500多家企业生产军事产品,一旦有需要,日本一年可以生产2至3万辆坦克、1万多门大炮、1万多架飞机、900万吨军舰、1300多万枝枪械,日本犹如巨大的军工厂。
安倍“正常国家论”的实质

吕耀东:安倍“正常国家论”的实质2014年07月22日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核心提示: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
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
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
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的关键所在。
目前,安倍政府已迈出关键一步,其以内阁决议案的形式正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
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民族主义“政治诉求”,对于保守派新生代政治家来说往往是超党派的,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主张。
多数自民党、日本维新会与有些民主党国会议员等新生代政治家在推动日本“脱离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方面有着共同话语和高度共识。
尤其涉及到国家、宪法、防卫等敏感政治问题时,他们往往能取得相当一致的看法,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
以安倍为首的保守派政治家群体常常把否认侵略历史与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力求通过“脱离战后体制”,实现日本的政治军事大国化。
并在“争常”、修宪、派兵海外及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上,显示出更为强硬的民族主义政治立场。
而且,日本右倾思潮的形成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战后日本是在谋求摆脱战后体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日本的对外战略目标的。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21世纪日本的国家战略》中提出,“作为国家的长远目标,应该追求实现自我。
这是以更为理想的方式生存,实现独立,维护安全和追求基于国际责任意识的自我实现”。
他将“国际责任”作为日本“自身的安全、独立和生存”的要件,主张确立日本的大国战略构想,将其明确为21世纪日本对外战略的长远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常 国家 ” — 冷战后 日本 国 家战 略的 延续 正 —
( ) 续 中曾根康 弘的战略 一 延
小泽一 郎的 “ 常 国 家” 战 略 目标 与 中曾 根康 弘 的 正 的
“ 国际 国家 ” 目标 ,都 是 透 过 政 治 改 革 ,强 化 首 相 权 力 、 的 加
强 日美同盟 、打破 战后政 治禁 区 、 增强 1本 的防卫力量 、修 3
形成 了重重 困境 ,使得 日本在走 向“ 正常国家” 的过程 中充满不 确定性 ,给 中 日关 系和 中国对 日战略提 出 了
新 的挑 战 。 关 键 词 :日本 ; 常 国 家 ;国家 战 略 正 中 图 分 类 号 :K 1 . 335 收 稿 日期 : 0 9一】 2 20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4 7 (0 9 O 0 2 0 0 9— 9 0 20 ) 6— 15— 4
击 下 ,日本 学 术 界 、政 界 和 部 分 舆 论 均 认 为 需 要 寻 找 新 的 国 家 行 为 方 式 , 能 更 有 效 的 维 护 日本 的 国 家 利 益 和 国 际 地 才 位 。“ 常 国家 ” 略 在 此 背 景 下 孕 育 而 生 ,并 确 立 了 以 提 正 战 高 国际 地 位 、扩 大 政 治 影 响 为 目标 的 对 外 战 略 。19 9 4年 以 来 ,日本 以 日美 同 盟 再 定 义 的契 机 , 整 与 美 国 的关 系 ,以 调 换 取 自身 在 东 亚 地 区 主 导 大 国 地 位 的 做 法 ,正 是 最 佳 写 照 。2 p8小 泽 一 郎 主 张 日本 一 定 要 努 力 维 持 国际 社 会 的 和 _ (2 ]1)
平与稳定 ,让冷战后的世界秩序早 日建立 , 因此 日本的责 任
与 角 色 都 应 该 比任 何 一个 国 家 还要 积 极 才 对 , 就是 说 ,日 也 本 除 了成 为 正 常 国家 之 外 ,别 无 其 他 生 存 方 式 。国 际 贡 献 实 际 上 是 日本 要 生 存 的唯 一 活 动 ,不 仅 是 为 了 国际 社 会 , 是 也
作者 简 介 :李 岩 ,解 放 军 国 际关 系 学 院 国 际 关 系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
冷战结束 后 日本 国 内外局 势均 发生 重 大变化 , 如 两 外
极世 界 的终 结 和海 湾 战 争 的 爆 发 ,内 如 “ 五 年 体 制 ” 终 五 的 结 及 政 治 的总 体 保 守化 , 使 日本 面 对 前 所 未 有 的挑 战 。小 均
实在难以捍卫 自己 的利 益 ,所 以无 法像 过去 只在 经济 及政
治 上 支 持 美 国 及 西 方 世 界 ,而 必 须 以 其 他 方 式 对 国 际 社 会
做 出更 大的贡献 , 否则将 有被孤立的危险 。 从 另一个角度来 看 ,以美 国为首 的 国际压 力确 实也 给 日本一个推 行“ 常 国家 ” 的极好 借 口。事实 上 ,二 战后 正 化
改 宪 法 、 现 政 治 大 国 的 目标 ,这 些 内容 是 两 者 所 共 同拥 有 实 的 。所 不 的是 ,时 空 背 景发 生 了 巨大 的 变 化 ,日本 的 国 内 外环 境 也 有 剧 烈 的 变 动 ,使 同 样 政 治 目标 的 政 治 改 革 内 容 发生 颇 大 的 变 化 。然 而 从 本 质 上 看 ,小 泽 一 郎 的 “ 常 国 正 家 ” 略 思 维 , 然 是 中 曾根 康 弘 “ 后 政 治 总 决 算 ” 略 的 战 显 战 战 延 续 和发 展 。 ]3) 至 有 学 者 认 为 两 者 不 过 是 实 行 同 样 政 “ (1 甚 p2
孥 芜
( 放 军 国际 关 系 学 院 解 国际 战 略 系 , 苏 江 南京 2 03 ) 10 9
摘 要 : 战 结 束 后 ,日本 根 据 国 内外 环 境 的 变 化 , 极 谋 求 成 为 “ 常 国家 ” 冷 积 正 。日本 “ 常 国家 ” 正 战略 思 维 的核 心 内涵 包 括 政 治 改 革论 、 平 创 造 论 、国际 贡 献 论 等 思 想 。同 时 , 日本 “ 常 国 家 化 ” 和 正 与其 对 外 关 系 还
日本 描 绘 出走 政 治 军 事 强 权 的 蓝 图 ,积 极 主 张 以 军 事 力 量 从 事 国际 贡 献 ,使 日本 成 为 与 国 力 相 称 的 正 常 化 国家 。
一
所 以 ,以海湾战争为肇端 , 了 日本人一个反省外界批评 的 给 机会 , 促使 日本 民众重视 国际政治。在这样 的国际环境 的冲
20 09年 1 2月
洛 阳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u y n r lU ie st o r a fL o a g No ma n v ri y
De ., 0 c 20 9 Vo . 8 No 6 12 .
第2 8卷 第 6期
论 日本 “ 常 国家 ” 正 战略
为 了 日本 自 己。
治路线 的不 同政 治 主角 问的转换 。小泽 一 郎的 国家改 造 也
是 在 “ 治 总 决算 ” 础 上 的改 造 ,而 在 这 样 的 发 展 进 程 中 , 政 基
( ) 内政 治经 济 因素 三 国
冷战结束后 日本 国家 战略转 型 的主要 原 因在 于经 济 的 大国化 所带来政治 自信心 的膨胀 , 虽然成为经济大 国,然而 其 国际地位却无法 与经 济实 力相 比拟 ,因而使 得 日本对 其 国际地位 的不平等更为不满 。经济上的成功 , 日本 的 自我 对 意识产生 了深刻 影 响 ,日本亟 欲选 择 一种 利用 经济 大 国地
日本 在 国 际 上 的 定 位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取 决 于 与 美 国 的 关 系 。
泽一 郎以广 为畅 销的 《日本 改 造计 划》 书 ,提 出 “ 常 国 一 正 家” 战略 , 相较于“ 重经轻军 ” “ 及 战后 政治 总决算 ” 等字 眼 , “ 正常 国家 ” 以看似平 淡无奇 的诉求 ,实则 为冷 战结束后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