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参数
二端网络参数分析

二端网络参数分析二端网络(Two-port network)是指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气网络系统。
它是信号传输和处理的基础,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电力等领域。
为了评估二端网络的性能和特性,人们引入了网络参数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二端网络的四种主要参数:传输参数、散射参数、混合参数和链路参数,并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1. 传输参数传输参数(Transmission parameters),又称为T参数,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输关系。
它是输入电压与输出电流之比和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之比的比值。
通常用矩阵形式表示:T = [T11 T12; T21 T22]其中,T11和T22分别表示输入电压与相应输出电流之比,T12和T21表示输入电流与相应输出电压之比。
传输参数广泛应用于线性电路分析和设计领域,可以用来计算电压传输函数和电流传输函数,从而评估二端网络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2. 散射参数散射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简称S参数,是描述电路中信号的反射和传播特性的重要参数。
它用于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散射关系,即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在电路中的散射情况。
散射参数也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S = [S11 S12; S21 S22]其中,S11表示输入端口的反射系数,S22表示输出端口的反射系数,S12表示从输出端口到输入端口的传输系数,S21表示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的传输系数。
散射参数可以用来计算功率增益、频率响应和信号的反射损耗,是无源二端网络分析中的重要工具。
3. 混合参数混合参数(Hybrid parameters),也称H参数或h参数,用于描绘二端网络中输入和输出端之间多种电路元件的相互作用情况。
它是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由下列方程组来描述:V1 = h11 * I1 + h12 * V2I2 = h21 * I1 + h22 * V2其中,h11和h22表示输入输出之间的电流传输关系,h12和h21表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压传输关系。
bitsandbytesconfig 的参数

bitsandbytesconfig 的参数bitsandbytesconfig是一个用于配置计算机的工具,它提供了许多参数来调整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bitsandbytesconfig参数的介绍。
1.系统性能参数:- CPU性能:可以通过设置CPU的频率、缓存大小和功耗来控制CPU的性能。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提高计算速度或减少能耗。
-内存性能:可以调整内存的大小和速度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这些参数的设置取决于所安装的内存模块的规格。
-硬盘性能:可以通过调整硬盘的转速、缓存大小和接口类型来提升读写速度和数据传输率。
2.网络参数:-网络带宽:可以设置网络的最大带宽限制,以确保所有连接到计算机的设备都能够平等地使用带宽资源。
- IP地址:可以配置计算机的IP地址和网络子网掩码,以便正确地连接到局域网或互联网。
- DNS服务器:可以设置用于解析域名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以便计算机能够正确地访问互联网上的网站和服务。
3.安全参数:-防火墙:可以配置防火墙的规则,以保护计算机免受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的侵害。
-密码策略:可以设置密码的复杂度要求和过期时间,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用户权限:可以设置用户的访问权限和权限等级,以限制其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访问和操作。
4.显示参数:-分辨率:可以调整计算机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以适应不同的显示需求。
-颜色设置:可以配置计算机显示器的颜色深度和色彩管理方式,以提供更准确和逼真的图像显示。
-睡眠和屏幕保护:可以设置计算机进入睡眠状态或屏幕保护程序启动的延迟时间和方式。
5.电源管理参数:-电源计划:可以选择不同的电源计划来优化计算机的能耗和性能表现。
-休眠和待机:可以设置计算机进入休眠或待机状态的延迟时间和唤醒方式。
-电池功耗:可以调整计算机在使用电池时的功耗和性能表现,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以上仅是bitsandbytesconfig常见的参数示例,实际使用中可能还有其他更多的参数可供配置。
网络运维中的重要参数和指标解析(九)

网络运维中的重要参数和指标解析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为了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营,网络运维人员需要了解和关注一些重要的参数和指标。
本文将对网络运维中的重要参数和指标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运维的重要性。
一、带宽带宽是网络传输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网络中可以传输的数据量。
带宽的大小决定了网络的传输能力。
一个高带宽的网络可以更快地传输数据,提高用户体验,尤其在大规模数据传输或高负载情况下表现出色。
网络运维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配置网络带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出现瓶颈和阻塞。
二、延迟延迟是指从发送数据到接收到数据所需的时间。
对于一些实时交互和传输要求高的应用,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低延迟非常重要。
网络运维人员需要通过优化网络结构、降低网络拥堵等方法来减少延迟,提高网络的实时性和响应速度。
三、丢包率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占总发送数据包的比例。
网络中的丢包率对网络性能有重要影响。
高丢包率会导致数据重传,降低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影响用户体验。
网络运维人员需要及时监测丢包率,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四、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它反映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容量。
吞吐量与带宽有关,但并不完全相同。
一个高带宽的网络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延迟、丢包率等问题,导致吞吐量低。
网络运维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网络的吞吐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五、可用性网络的可用性是指网络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
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是网络运维人员的首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网络的可用性,网络运维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备份关键设备、监测网络状态、定期维护等。
六、安全性网络安全是网络运维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网络的安全性是指网络系统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病毒等威胁的能力。
家居网络产品性能参数

家居网络产品性能参数1. 速度:速度是衡量家居网络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常以Mbps(兆比特/秒)表示,表示每秒传输的数据量。
速度越快,产品的性能越好。
对于家居网络产品来说,一般要求速度在100Mbps以上,以保证稳定的网络连接和流畅的在线体验。
2.覆盖范围:覆盖范围指的是家居网络产品的信号覆盖范围,也称为无线覆盖范围。
它表示无线信号可以传输的最大距离。
较好的家居网络产品通常具有较广的覆盖范围,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3.传输频率:传输频率指的是家居网络产品使用的无线信号频率。
常见的传输频率有2.4GHz和5GHz。
2.4GHz频率信号传输距离较远,但传输速度较慢;5GHz频率信号传输速度较快,但传输距离较短。
较好的家居网络产品通常支持双频段,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使用。
4.天线数量和类型:天线数量和类型会影响家居网络产品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较好的家居网络产品会配备多个天线,并且采用高增益天线,以增强信号覆盖和穿墙能力。
5.安全性:安全性是考虑家居网络产品性能的另一重要因素。
较好的家居网络产品通常具有多重安全措施,如WPA3加密、防火墙等,可以保障家庭网络的安全。
6.网络连接数:家居网络产品通常需要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连接,因此较好的产品会具备较大的网络连接数。
能够同时连接多个设备,可以满足家庭多人在线需求。
7.网络管理功能:较好的家居网络产品通常具备丰富的网络管理功能,如远程管理、家长控制、QoS(服务质量)控制等。
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家庭网络,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8.稳定性和可靠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衡量家居网络产品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较好的产品具备稳定的网络连接,不容易出现断线或者连接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在网络信号干扰的情况下,产品仍然能够提供可靠的网络连接。
9.售后服务:较好的家居网络产品通常配备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问题解决方案,以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路由器产品规格参数

路由器产品规格参数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需求,路由器已成为现代家庭和办公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由器产品的规格参数直接影响着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由器产品规格参数,帮助你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路由器。
一、传输速度传输速度是评估路由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以Mbps(兆位每秒)来表示。
传输速度决定了网络连接的快慢和流畅度。
常见的路由器产品提供的传输速度包括:150Mbps、300Mbps、600Mbps、1Gbps等。
二、适用频段路由器适用的频段决定了其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和信号稳定性。
目前较常见的频段有2.4GHz和5GHz。
2.4GHz频段拥有较远的传输距离,但受到其他家电设备的干扰;而5GHz频段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抗干扰性能,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三、天线数量及类型天线数量和类型直接影响了路由器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天线数量越多,信号覆盖范围越广。
同时,天线型号和技术也会对信号质量产生影响。
一些高性能路由器还采用了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多个天线同时传输和接收数据,提升了信号质量和网络速度。
四、安全性能在现代网络环境中,保障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路由器产品应该提供有效的安全性能保护用户的数据不受到恶意攻击。
常见的安全性能规格包括防火墙、WEP/WPA/WPA2等加密方式、MAC地址过滤、虚拟专用网络(VPN)支持等。
这些功能可以保证网络通信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五、接口类型路由器的接口类型决定了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方式和扩展性。
常见的接口类型包括以太网接口、USB接口和无线连接接口等。
以太网接口可以连接到宽带调制解调器或其他网络设备,提供有线网络连接。
USB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设备、打印机等扩展功能。
无线连接接口则可以提供给无线设备接入网络。
六、附加功能除了以上规格参数,一些高端的路由器产品还提供了一些附加功能,以满足用户对网络的更多需求。
例如,家庭路由器可能提供家长控制功能,可以限制孩子们的上网时间和内容;某些路由器产品还支持云存储和远程管理等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文件共享和远程控制。
网络运维中的重要参数和指标解析(八)

网络运维是指对网络设备、系统以及相关资源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在网络运维过程中,重要参数和指标的解析对于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一、带宽(Bandwidth)带宽是网络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数据的最大速率。
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ps)或兆字节数(Mbps)表示。
较高的带宽通常意味着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延迟(Latency)延迟是指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标端所需的时间,一般以毫秒(ms)为单位。
延迟是衡量网络响应速度的关键指标,对于实时应用(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来说尤为重要。
较低的延迟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减少数据传输时的等待时间。
三、丢包率(Packet Loss)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占总发送数据包的比例。
丢包率是衡量网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较低的丢包率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减少数据传输中的信息损失,提高网络性能。
四、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比特数(bps)或字节数(Bps)表示。
吞吐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较高的吞吐量意味着网络能够承载更多的数据流量,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效率。
五、利用率(Utilization)利用率是指网络设备、链路或通道在一定时间内的利用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利用率是衡量网络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负载和瓶颈情况。
合理的利用率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避免资源过载导致的性能下降。
六、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网络系统或服务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可用性是衡量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系统的故障率和恢复能力。
较高的可用性意味着网络系统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降低因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
系统参数的名词解释

系统参数的名词解释引言: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系统参数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
它们对于系统的性能、配置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系统参数进行解释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一、操作系统参数在操作系统中,有许多和系统功能、性能相关的参数。
比如,CPU的核心数量、内存容量、虚拟内存大小等。
1. CPU核心数量:是指计算机处理器中物理核心的数量。
核心数越多,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强大,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
2. 内存容量:指计算机中物理内存的大小。
较大的内存容量可以提高系统对并发任务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减少交换空间的使用。
3. 虚拟内存:虚拟内存是操作系统在物理内存不足时,将部分数据和程序存储在硬盘上的一种机制。
虚拟内存的大小可以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性能。
二、网络参数网络参数是指与网络连接和通信相关的一些设置和选项。
1. IP地址:IP地址是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一组数字,它包含网络ID和主机ID。
通过IP地址,计算机可以在网络中进行通信。
2.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ID和主机ID。
它决定了网络地址的范围和主机地址的范围。
3. 网关:网关是一个网络节点,为数据包提供路由转发功能,使不同网络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三、数据库参数数据库参数是用于配置和优化数据库性能的设置。
1. 缓冲区大小:缓冲区是数据库用于读写数据的内存区域。
适当增加缓冲区大小可以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性能。
2. 日志文件大小:日志文件用于记录数据库的操作和变更历史。
适当调整日志文件的大小可以平衡数据库的性能和存储开销。
3. 并发连接数:并发连接数是指数据库可以同时处理的并发连接数量。
适当增加并发连接数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
四、系统性能参数系统性能参数是用于配置和优化系统性能的一些设置。
1. 系统负载:系统负载是指系统正在运行和等待处理的任务数量。
合理监控和控制系统负载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和高性能运行。
网络线性能及主要参数知识讲解

网络线性能及主要参数知识讲解1.带宽带宽是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以每秒传输的位数(bps)或字节数(Bps)进行计量。
带宽越大,表示网络传输速度越快,可以同时传输更多的数据。
2.延迟延迟是指从数据发送到数据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它包括传输延迟、处理延迟和排队延迟等。
延迟越小,表示网络响应速度越快。
3.吞吐量吞吐量是指网络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它通常以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ps)来衡量。
吞吐量越大,表示网络数据传输能力越强。
4.丢包率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数据包丢失的比例。
它反映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丢包率越低,表示网络传输的可靠性越高。
5.网络延迟抖动网络延迟抖动是指网络传输延迟的波动性。
它衡量了网络传输延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网络延迟抖动越小,表示网络传输的稳定性越高。
6.网络带宽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网络实际使用的带宽与可用带宽之比。
它反映了网络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性能。
网络带宽利用率越高,表示网络资源利用的效率越高。
7.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一种控制网络流量传输的机制,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通信协议来平衡流量的速度,以避免网络拥塞和数据丢失。
8.拥塞控制拥塞控制是一种控制网络拥塞的机制,通过动态调整数据传输速率、改变网络拓扑或路由等方式来避免网络拥塞发生。
9.网络可靠性网络可靠性是指网络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能力。
它包括硬件设备的可靠性、网络拓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10.网络安全性网络安全性是指网络系统能够保护数据免受非法访问、恶意攻击和意外损坏的能力。
它包括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安全机制。
以上是网络线性能及主要参数的讲解。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无线资源管理1.1接纳控制算法1.1.1接纳控制流程(原理)接纳控制算法主要是在用户申请资源时,根据系统目前的资源状态,以及用户和业务的优先级情况,来决定是否给用户分配资源。
其总的原则是,既要确保新用户的服务质量,又要保证已接入用户的服务质量。
而且,要保证切换用户能有较高的优先级分配资源。
根据TD-SCDMA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码道受限的特点,系统中接纳控制采用了基于码道的接纳控制,对于个别干扰较大的环境,采用了“码道+功率”的优化控制算法,保证了现有用户以及新用户接入后的服务质量。
✧基于码道的方法;只要用户申请的资源小于小区中可用的码道资源,系统允许该用户接入,此时可不考虑功率受限。
✧基于码道+功率/干扰的方法。
如果小区中的可用的码道资源、功率资源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则该用户可以接入。
1.1.2重要参数1.1.3参数说明1.1.3.1限码接入最大BRU使用数量1.名称:限码接入最大BRU使用数量2.引用关系:无。
3.功能描述:该参数表示在某时隙内,可以使用的BRU的最大数量。
BRU是Basic Resource Unit的缩写,表示SF=16时的一个码道资源。
由于TS0用于广播信道,因此TS0不适用。
该参数的作用有两点:(1)接入控制使用此参数。
时隙接入的最大BRU数不超过此值。
(2)拥塞控制采用基于码道的准则时,使用此参数作为拥塞门限。
如果时隙已用码道数大于等于“限码接入最大BRU使用数量”,则该时隙处于拥塞状态。
如果载波有一个方向的已用BRU数超过该载波同一方向所有业务时隙的“限码接入最大BRU使用数量”之和,则载波处于拥塞状态。
当小区的所有载波都处于拥塞状态,则小区处于拥塞状态。
4.影响范围:CELL级。
5.取值范围:该参数的取值范围:(0,16)。
6.设备缺省值:该参数的缺省值TS1~TS6为16。
7.调整原则与建议值:如果配置太小,会影响资源利用率;如果设置太大,在某些干扰较大的小区,小区接入用户数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用户链路质量。
初期建议采用厂家缺省值。
8.传送方式:无。
9.设置方式:该参数可通过OMC界面设置。
10.注意事项:无。
1.1.3.2切换预留BRU数量1.名称:切换预留BRU数量2.引用关系:无。
3.功能描述:该参数表示本时隙为切换预留的SF16 码的数量。
该参数作用有两点:(1)对切换用户进行接纳控制时,需要使用此参数。
(2)负荷拥塞控制采用基于码道的准则时,使用此参数。
对于拥塞时隙,如果时隙已用码道数小于同一时隙的“限码接入最大BRU使用数量-切换预留BRU数量”,则该时隙恢复正常。
对于拥塞载波,如果载波拥塞方向的已用BRU数小于该载波同一方向所有业务时隙的“限码接入最大BRU使用数量-切换预留BRU数量”之和,则载波恢复正常。
对于拥塞小区,当小区所有载波都恢复正常,则该小区恢复正常。
4.影响范围:CELL级5.取值范围:该参数的取值范围:(0,16)。
6.设备缺省值:该参数的缺省值TS1~TS6为2。
7.调整原则与建议值:如果为切换预留的BRU数大,则可能在切换发生低的情况下导致资源浪费。
如果为切换预留的BRU数量较小,则可能导致切换用户无法接入。
如果采用基于码道的准则,此参数设置太大,可能会导致时隙/载波/小区不容易恢复正常;如果设置太小,可能会导致时隙/载波/小区的状态在拥塞与正常之间动荡。
8.传送方式:无。
9.设置方式:该参数可通过OMC界面设置。
10.注意事项:无。
1.1.3.3本TS的功率判决最高门限1.名称:本TS的功率判决最高门限。
2.引用关系:无。
3.功能描述:该参数是在接纳控制时判断是否可以接纳用户的依据。
根据NodeB上报的本时隙功率以及UE需要的功率之和,RNC将该功率和与本TS的功率判决最高门限相比较。
如果大于该门限,则拒绝接入;否则可以接入。
4.影响范围:CELL级5.取值范围:该参数的取值范围UL TS:(0..621);DL TS:(0..100)。
6.设备缺省值:该参数的默认值:UL TS[1]~[3]:界面值:191(实际值: -93dBm)。
DL [4]~[6]: 界面值: 85(实际值: 85%)7.调整原则与建议值:此参数取值太小则用户就不容易接入,如果配置太大可能会对接入用户有干扰。
该参数取值来自于仿真结果,需要根据网络优化结果验证。
时隙的功率判决门限应该小于对应时隙的拥塞门限(相关参数分别为负荷拥塞控制中的“基于功率拥塞判决上行时隙拥塞门限”、“基于功率拥塞判决该载波下行时隙拥塞门限”)。
8.传送方式:无。
9.设置方式:该参数可通过OMC界面设置。
10.注意事项:无。
1.1.3.4本TS预留的功率资源1.名称:本TS预留的功率资源2.引用关系:无。
3.功能描述:本TS预留的功率资源可能为切换、紧急呼叫等用户使用,普通用户的TS功率判决门限为“时隙功率判决门限-时隙预留的功率资源”。
单位dB。
4.影响范围:CELL级5.取值范围:该参数的取值范围(0,100)6.设备缺省值:该参数的缺省值TS1~TS6为1dB。
7.调整原则与建议值:TS预留的功率资源应根据具体需要设置。
如果预留的功率资源过多,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如果预留的功率资源太少,则可能使切换、紧急呼叫用户等无法接入。
8.传送方式:无。
9.设置方式:该参数可通过OMC界面设置。
10.注意事项:无。
1.1.3.5上行接纳控制方法1.名称:上行接纳控制方法2.引用关系:无。
3.功能描述:载频上行接纳控制方法包括:0=基于码道的接纳控制准则;1=基于码+功率的接纳控制准则。
此参数需要结合“TSLimittedBRUNum”、“TSReservedBRuNum”一起使用。
4.影响范围:CELL级。
5.取值范围:该参数的取值范围(0,1)6.设备缺省值:该参数的设备缺省值为1。
7.调整原则与建议值:一般采用基于码+功率的接纳控制准则。
8.传送方式:无。
9.设置方式:该参数可通过OMC界面设置。
10.注意事项:无。
1.1.3.6下行接纳控制方法1.名称:下行接纳控制方法2.引用关系:无。
3.功能描述:载频下行接纳控制方法包括:0=基于码道的接纳控制准则;1=基于码+功率的接纳控制准则。
4.影响范围:CELL级5.取值范围:该参数的取值范围(0,1)6.设备缺省值:该参数的缺省值为1。
7.调整原则与建议值:此参数需要考虑相应时隙最大可用BRU数、时隙为切换预留的BRU数。
8.传送方式:无。
9.设置方式:该参数可通过OMC界面设置。
10.注意事项:无。
1.2切换控制1.2.1切换流程(原理)一般情况下的切换过程包括了四个步骤:(1)RNC给UE下发测量控制(2)UE进行测量,满足要求后上报测量报告(3)RNC根据测量报告,结合算法策略,进行切换判决(4)切换执行在步骤2中,要求UE具有测量能力,3GPP规定在UTRAN的控制下,UE对监测小区进行测量后,获得该小区的信号测量值,测量值包括了:PCCPCH RSCP(同频、异频)、路径损耗(同频)、时隙ISCP (同频)、GSM Carrier RSSI (系统间)等。
用于切换的主要测量量是:PCCPCH RSCP 、GSM Carrier RSSI 。
UTRAN 通过Measurement Control 消息来对UE 的测量进行控制。
在Measurement Control 的measurement reporting criteria 中,UTRAN 通知UE 何种事件可以触发一个测量报告。
3GPP 提供了丰富的事件列表,UTRAN 可以选择某些报告事件作为切换依据。
一般情况下,同频测量可使用1G 测量报告事件来对UE 进行切换控制,描述如下: Event 1G :最好小区发生改变一个小区测到的PCCPCH RSCP 值持续一段时间(time to trigger )都满足下面公式,且该小区未包含在“满足1G 事件的小区列表”中,则触发上报事件1G ,且将该小区放入到“满足1G 事件的小区列表”中。
,1010__1best previous best previous g O LogM H O LogM i i +⋅>-+⋅如果测量到的邻小区满足下面公式,则将该小区从“满足1G 事件的小区列表”中删除。
,1010__1best previous best previous g O LogM H O LogM i i +⋅<++⋅M previous_best :前一个最好小区的测量到的PCCPCH RSCP 值O previous_best :前一个最好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值 M i :Cell i 测量到的PCCPCH RSCP 值 O i :Cell i 的小区个性偏移值 H 1g :Event 1G 的磁滞系数图: 一个小区的PCCPCH RSCP 高于前一个最好小区的RSCP 值异频测量可使用2A 、2B 测量报告事件来对UE 进行切换控制,描述如下: Event 2A :最好频率发生改变初始化“满足2A 事件的最好频率”为当前使用的频率。
一个频率测到的PCCPCH RSCP 值持续一段时间(time to trigger )都满足下面公式,且该频率不是“满足2A 事件的最好频率”,则触发上报事件2A ,且将该“满足2A 事件的最好频率”更新为该频率。
2/2a Best NotBest H Q Q +≥Q Not Best :非“满足2A 事件的最好频率”的测量值 Q Best :“满足2A 事件的最好频率”的测量值 H 2a :Event 2A 的磁滞系数Event 2B :当前频率信号测量值低于绝对门限并且目标频率信号测量值高于绝对门限 触发上报事件2B :,2/ and 2/22_22_b b Used Used b b Nonused Nonused H T Q H T Q -≤+≥停止上报事件2B :,2/or 2/22_22_b b Used Used b b Nonused Nonused H T Q H T Q ->+<Q Non used :目标小区的信号估计值。
T Non used 2b :目标频点的绝对门限。
H 2b :Event 2B 的磁滞系数。
系统间测量可使用3A 测量报告事件来对UE 进行切换控制,描述如下:Event 3A :当前UTRAN 频率信号测量值低于绝对门限并且其他系统频率信号测量值高于绝对门限触发上报事件3A :2/3a Used Used H T Q -≤ and 2/3a RATOtherRAT Other RATOtherH T CIO M +≥+停止上报事件3A :2/3a Used Used H T Q +> or 2/3a RATOtherRAT Other RATOtherH T CIO M -<+Q Used :UTRAN 频率信号值 T Used :使用频率的绝对门限 H 3a :Event 3A 的磁滞系数M Other RAT :其他系统频率信号测量值CIO Other RAT :其他系统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