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弯曲半径及回弹
弯曲件的回弹及回弹值的确定实验

弯曲件的回弹及回弹值的确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试件在V形弯曲模中的弯曲实验,观察回弹现象和学习测定弯曲回弹角的方法。
2、培养分析材质和弯曲变形程度等对回弹值影响的能力和懂得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减少回弹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弯曲工艺中的回弹,直接影响了弯曲件的精度。
故研究影响弯曲回弹的因素和减少回弹的办法对保证弯曲件质量有重要意义。
弯曲的回弹值(弯曲角度和圆角半径的变化量)与下列因素有关:1、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硬化模数D 愈大,回弹值愈大;材料的弹性模量E愈大,回弹值愈小。
2、相对弯曲半径r/t : r/t愈小,弯曲变形程度愈大,回弹值愈小,反之回弹值愈大。
3、弯曲中心角α:α的大小表达了弯曲变形区的大小,弯曲中心角愈大,所代表的弯形区愈大,回弹值愈大。
采用一副快换凸模的弯曲模进行弯曲实验,就可以测出以下几组数据:1、相同材料、不同r/t的弯曲回弹角(包括相同厚度、不同凸模圆角半径和相同圆角半径、不同厚度两种情况)。
2、不同材料、相同r/t的弯曲回弹角。
3、减少承压面积的凸模弯曲时的回弹角。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材料的σs /E和r/t 对弯曲回弹的影响情况;以及使用减少承压面积的凸模达到减小回弹的良好效果;利用较厚材料的弯曲,使其弯曲变形程度超过材料的极限变形程度,即r/t小于r min /t,可以观察到变形区外层材料破裂的情况。
三、实验设备、材料、模具和工具1、J23-250型曲柄压力机一台。
2、长50mm ,宽15mm的Q195钢板31件,其中厚度分别为0.5, 1.5, 2.5mm的各10件,厚度为4mm 的一件;长宽尺寸同上,厚度为0.5mm的08钢板10件;长宽尺寸同上的H62黄铜板11件,其中厚度为0.5mm的10件,4mm的一件。
3、实验用弯曲模一副(图1),快换凸模10个,其中如图2所示的R分别为0.1,0.4,0.8,1.2,1. 5,2. 0,2. 5,3,4mm的九个,如图3所示的减少承压面积的一个。
弯管减薄率标准

弯管减薄率标准
弯管减薄率标准主要取决于管子的弯曲方式和规格。
对于冷弯工艺,D25\~57mm的管子可采用电动或液压件传动的弯管机或
顶管机弯曲,D25mm以下的管子可用手动弯管机弯曲。
冷弯的管子不会脆,管壁减薄的程度比较轻,加工方便,而且管子的内壁干净。
但冷弯弯头时,弯曲半径应比要求半径小3\~5mm,以便回弹。
热弯弯头时,包括干砂、
充砂、划线、加热弯管、检查校正和除砂等工序。
热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公称直径的倍,弯曲后管壁减薄的程度不得超过计算所需壁厚的15%。
此外,管子弯曲时壁厚的减薄率变形,高压管不超过10%,中低压管不超
过15%,且不小于设计壁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弯管的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关于钣金折弯半径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钣金折弯: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材料弯曲时,其圆角区上,外层收到拉伸,内层则受到压缩。
当材料厚度一定时,内r越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就越严重;当外层圆角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和折断,因此,弯曲零件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过小的弯曲圆角半径。
公司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
序号材料最小弯曲半径08、08F、10、10F、DX2、SPCC、E1-T52、0Cr18Ni9、1Cr18Ni9、1Cr18Ni9Ti、1100-H24、T20.4t15、20、Q235、Q235A、15F0.5t25、30、Q2550.6t1Cr13、H62(M、Y、Y2、冷轧)0.8t45、501.0t55、601.5t65Mn、60SiMn、1Cr17Ni7、1Cr17Ni7-Y、1Cr17Ni7-DY、SUS301、0Cr18Ni9、SUS3022.0t转载请注明出自/bbs弯曲半径是指弯曲件的内侧半径,t是材料的壁厚。
t为材料壁厚,M为退火状态,Y为硬状态,Y2为1/2硬状态。
公司常用金属材料最小折弯半径列表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不宜太小,最小高度按(图4.2.1)要求:h>2t。
图4.2.1.1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最小值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如果设计需要弯曲件的直边高度h≤2t,,则首先要加大弯边高度,弯好后再加工到需要尺寸;或者在弯曲变形区内加工浅槽后,再折弯(如下图所示)。
图4.2.2.1 特殊情况下的直边高度要求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当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弯曲件时(图4.2.3),侧面的最小高度为:h=(2~4)t>3mm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图4.2.3.1 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折弯件上的孔边距孔边距:先冲孔后折弯,孔的位置应处于弯曲变形区外,避免弯曲时孔会产生变形。
最小弯曲半径rmin

项目内容简介:
弯曲是冲压基本工序。
本项目在分析弯曲变形过程及弯曲件质量影响因素的
基础上,介绍弯曲工艺计算、工艺方案制定和弯曲模设计。 涉及弯曲变形过程分析、弯曲半径及最小弯曲半径影响因 素、弯曲卸载后的回弹及影响因素、减少回弹的措施、坯 料尺寸计算、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弯曲模典型结
弯曲方法:弯曲方法可分为在压力机上利用模具进行的压弯以
及在专用弯曲设备上进行的折弯、滚弯、拉弯等。 弯曲模:弯曲所使用的模具。 用模具成形的弯曲件之一、之二 本章与第2章相比:
准确工艺计算难,模具动作复杂、结构设计规律性不强。
情境5.1 弯曲原理与弯曲变形分析
二、 弯曲变形分析
一)、弯曲变形过程
V形弯曲是最基本的弯曲变形。 1.弯曲变形时板材变形区受力情况分析
(4)采取两次弯曲的工艺方法,中间加一次退火。 (5)对较厚材料的弯曲,如结构允许,可采取开槽后弯曲。
情境5.1 弯曲原理与弯曲变形分析
作业:
思考与练习题2
情境5.1 弯曲原理与弯曲变形分析
弯 曲 成 形 典 型 零 件
情境5.1 弯曲原理与弯曲变形分析
模具压弯
滚弯
折弯
拉弯
弯曲件的弯曲方法
情境5.1 弯曲原理与弯曲变形分析
构、弯曲模工作零件设计等。
情境5.1 弯曲原理与弯曲变形分析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弯曲变形规律及弯曲件质量影响因素;
2. 掌握最小弯曲半径的确定方法与意义; 3.初步认识弯曲模典型结构及特点。
重点:
1. 弯曲变形规律及弯曲件质量影响因素; 2. 最小 弯曲半径的确定;
难点: 弯曲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不锈钢回弹值计算公式

不锈钢回弹值计算公式不锈钢回弹是在不锈钢材料加工过程中一个常见但又让人有点头疼的现象。
要搞清楚不锈钢回弹值的计算,咱们得先从基础说起。
在实际的生产和加工中,不锈钢回弹可不是个小问题。
就说我之前在一家工厂的经历吧,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订单,要制作一批不锈钢的零部件。
按照最初的设计和计算,一切都应该是顺顺利利的。
但等到实际加工出来,却发现这些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跟预期的有很大偏差,一检查才发现,就是回弹惹的祸。
咱们先来讲讲不锈钢回弹值计算的基本原理。
这就好比是解一道数学题,得先有公式和定理。
不锈钢回弹值的计算主要跟材料的性能、弯曲角度、弯曲半径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常用的计算公式里会包含这些参数。
比如说,有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回弹值 = K ×(弯曲角度 - 实际弯曲角度)×弯曲半径。
这里的 K 是一个跟不锈钢材料特性相关的系数,不同型号的不锈钢,这个 K 值可不一样。
但要注意哦,这只是个基础的公式,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不锈钢的材质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加工工艺、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就像做饭一样,火候不一样,出来的味道也会有差别。
再说说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
弯曲角度越大,回弹值通常也会越大。
而弯曲半径越小,回弹的影响就越明显。
这就好比是跑步转弯,弯转得越急,身体就越容易失去平衡。
在实际计算中,还得考虑不锈钢的应力应变关系。
这就像是人和人的关系一样,复杂又微妙。
应力大了,应变也会跟着变化,从而影响回弹值。
而且,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回弹值的影响也很大。
比如冷弯和热弯,热弯的时候,材料相对“温顺”一些,回弹可能就小一点;冷弯的时候,材料就显得“倔强”多了,回弹可能就更厉害。
我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尝试用新的不锈钢材料来制作产品。
按照以往的经验和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还是出现了回弹的问题。
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和分析,才发现这种新的不锈钢材料有特殊的性能,之前的公式和参数都不太适用了。
总之,不锈钢回弹值的计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
1.凸模圆角半径相对弯曲半径r/t较小时,凸模圆角半径:
r p = r (弯曲件内侧的圆角半径),
但r p 不得小于最小弯曲半径值r min 。
当r/t>10时,应考虑回弹,将凸模圆角半径适量修正。
→V
形弯曲
2. 凹模圆角半径
)
)((8.0~6.0t r r d +=t ≤ 2 mm时,r d =(3~6)t;t=2~4 mm时,r d =(2~3)t;V 形弯曲凹模的底部可开退刀槽或取圆角半径:
U 形弯曲中,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应一致。
否则,坯料会在弯曲时发生偏移。
即:
t>4mm时,r d =2t。
3. 凸、凹模间隙
V 形弯曲模的凸、凹模间隙靠调整压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设计时可以不予考虑。
U 形件弯曲模的凸、凹模单边间隙一般可按下式计算,即:
Z = kt
max
式中k—间隙系数。
钢板,取k =1.05~1.15。
当工件精度要求较高时,其间隙应适当缩小,取
Z =tmax。
4. U 形件弯曲凸、凹模宽度及公差
以凹模为基准件,间
隙取在凸模上。
1)尺寸标注在外侧时
()d b b δ075.0+∆−=d 凹模宽度
)(p
d p Z b b δ−−=凸模宽
度
2)尺寸标注在内侧时
0)75.0(p p b b δ−∆+=凸模宽度
d Z b b d δ0
)(++=凹模宽度
式中δp 、δd ——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可采用IT6~IT8 级精度。
一般凸模精度比凹模精度高一级。
以凸模为基准件,间隙取在凹模上。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第四节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一、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概念前已叙及,弯曲时的相对弯曲半径r/t表示了弯曲时变形量的大小。
当r/t小到一定值后,板料外侧纵向材料可能会因变形过大而产生破裂,或使板料断面出现大的畸变,厚度变薄严重,从而影响弯曲件的质量。
增大r/t值,可减少或避免上述缺陷,但当r/t变得过大后,板料内的弹性变形区增大,塑性变形不充分,致使弯曲后回弹大,工件的圆角半径及角度不易保证。
因此弯曲时,合理的相对弯曲半径r/t值应取在上述两种范围内。
防止外层纤维拉裂的极限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以r min/t来表示。
由式(3-2)知,在最大应变中,不拉裂时的r/t就是弯曲半径的最小值,即:(3-28)二、影响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min/t的因素(一)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指标如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越高,便可采用越小的弯曲半径。
材料的力学性能还受材料热处理状态的影响,如退火或正火后,因恢复、提高了材料的塑性,r min/t亦可减小。
(二)板料的纤维方向冲压所用的板材多为冷轧板材,由于经过多次轧制,板材具有方向性,顺着纤维方向(轧制方向)的塑性指标大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指标。
因此当弯曲件的折弯线与板料纤维方向相垂直时,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 min/t的数值最小;如果折弯线与板料纤维方向平行,r min/t的数值最大(图3-13)。
图3-13板料纤维与弯曲关系在弯制r/t较小的弯曲件时,弯曲件在板料上的排样应使折弯线尽可能垂直于板料的纤维方向,当r/t较大时,折弯线的布置主要是考虑材料利用率的大小。
如果在同一零件上具有不同方向的弯曲,在考虑弯曲件排样经济性的同时,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纤维方向夹角不小于30°,见图3-14。
图3-14纤维线与弯曲线夹角(三)板料的表面质量和侧边质量板料表面有划伤、裂纹或板料侧边(剪切面)有毛刺、裂口及冷作硬化等缺陷时,弯曲中工件容易开裂,使材料过早地破坏。
表面质量和侧面切口质量较差的板料,允许采用的变形程度较小,即r min/t值较大。
材料回弹角控制

材料回弹角控制材料成形后,一般会产生回弹。
但回弹究竟多少,这就和成形结构,条件(模具闭合高度等)以及材质有很大的关系,很难精确的知道。
因此,在放回弹时,可多放1~2度,这样冲出来即使角度偏大,要调回来也比较容易;要是角度偏小,只好改成形入子角度了。
回弹一般放2~5度,在不同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的回弹角。
※在放回弹时,都以内折弯点为基准,以该点旋转一个回弹角即可。
※回弹缩放常用参考:当折弯角α<10度时,一般放4~5度的回弹;当α≥10度时,一般放2~3度回弹。
回弹软材比较小,如黄铜,SPCC等;塑性较强的硬材回弹大,如不锈钢,铍铜,钛铜等.※对于90度成形,一般在成形入子上加上适当的负角和压肋,就能打出90度,甚至负角。
※两个或以上折弯成形采用一次成形时,若精度要求高,往往还需一道整形工序。
第一次要求加回弹,第二次不加回弹,其成形入子应和产品一样。
※对于R角的回弹:若0.5<R/t≤1.0时,一般这种情况不放R角回弹,只放折弯角回弹;以圆弧的圆心为基点旋转一个回弹角,再把R角延长和直线相接即可。
当R/t>1.0时,R角可放20﹪的回弹。
如R2.0放回弹后变成R1.6,且应使R1.6的中性层长度等于R2.0的中性层长度,也就是说R角虽然变小了,但它包围的角度增加了,其展开长度保持不变,且应使R1.6的前端舆原R 舆直线的相切点以相切连起来,至于R后面的部分,把它移过来,在R1.6的尾端以相切的方式连起来。
注意,R放回弹后,折弯角不需再放回弹。
※对于90度采用分步成形时,一般先打成45~60度的角度后,第二步再打成90度,且不需要带压肋。
不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折弯点的位臵不一样。
以先打45度为例,其相差值为圆角处展开长度的一半。
这样有意在第一次成形偏移半个折弯线长度距离的目的是加大材料区域面积的塑性变形,在第二次折弯时容易些。
如果前一工序成形折弯点跟后一工序成形的折弯点相同,那么前一工序成形折弯失效,仍相当于一次成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最小弯曲半径及回弹 08GM 班 编制人 学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最小弯曲半径的确定方法; 2、熟悉回弹现象的原理; 3、熟练掌握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最小弯曲半径的确定方法; 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 2、难点:回弹对弯曲的影响。 三、明确目标: 老师讲述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后,分 别布置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各小组讲 述相关内容时,分别就难点、重点内容 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 四、分组展示: 1、一小组: (1)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 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 应变,而 中性层 、 。 (2)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 一小组: 习 内 容 陈本安 编制时间:2009 年 9 月 12 日 授课时间:2009 年 9 月 18 日 学 习 过 程
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 物品的回弹现象来解释弯曲模
、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 们重点所要掌握的是弯曲变形
学 3、三小组:
习 内
容
学 三小组:
习 过 程
学
习 内
容
学 五小组:
习 过
程
C、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 5、五小组: (1)当弯曲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 尽量 的工艺。
(1)弯曲变形程度用 形程度越小,回弹
授课班级
追问:
不同的材质、宽度金属材
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 料变形特点有何异同点?
上 课 措 施 ★学生阅读教材,仔细寻找知 识点、关键点。 ★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并对疑难问题进 行指导,选出重点知识进行 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展示时,要求学生语言得体; 点评时,要求教师精辟到位。
学
习 内
容
学
习 过
程
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 时金属材料变形的特点。 畸变。 (3)判断题:弯曲时,板料的最外 径称为相对弯曲半径。 (4)材料的塑性好,则反映了弯曲 该冲件允许( )。 A.同弹量大; B.变形程度大; C.相对弯曲半径大。 2、二小组: 性变形 使弯曲件 两个方面。 弹量 。 ,而弹性变形 、 , 二小组: 本节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回 影响及回弹现象的表现,我们 重点所要掌握的是回弹的概念 (1)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 知识点分析: ,这种现象叫回 弹的概念、回弹对工件质量的
弹。其表现形式有
(2)相对弯曲半径 r/t 越大,则回 及回弹现象的表现。
知识拓展:
试通过我们现实生活中的 具成型零件时的回弹现象。
(3)判断题:弯曲时,板料的最外 径称为相对弯曲半径。 (4)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 与材料纤维方向( )。 A 垂直 B 平行 C.重合
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弯 曲变形时金属材料变形的特点 、 及材料塑性对变形的影响,我
(2)判断题:冲压弯曲件时,弯曲半径 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的方法, 越小,则外层纤维的拉伸越大。 较厚材料的弯曲,常采用( )。 A、清除毛刺后弯曲 B、热处理后弯曲 C、加热 4、四小组: (1)弯曲件的工艺性是指弯曲件的 尺寸、 否符合弯曲加工的工艺要求。 材料以及技术要求等是 四小组: 、 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弯 曲件的工艺性及凸、凹模之间 (3)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 曲极限变形程度的方法。
追问:
弯曲变形程度大小对回弹 的影响有何共同的特点?
追问:
材料的热处理哪几种,在 弯曲模成型制A、屈服强度小 B、弹件模量小 C、经冷作硬化
(2)判断题:减少弯曲凸、凹模之间的 的间隙对弯曲件的影响,我们 间隙,增大弯曲力,可减少弯曲圆 重点所要掌握的是凸、凹模之 角处的塑性变形。 序一般是 。 间的间隙对弯曲件的影响。 (3)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 追问: ,前次弯曲后应考虑 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在弯曲 况下可做适当的调整呢? 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 时存在一定的规律,在哪些情 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A、先弯中间部分,后弯两端 B、先弯成 v 形,后弯成 u 形
来表示。弯曲 知识点分析: ,弯曲变 。 本节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弯 曲变形程度对回弹的影响及提 我们重点所要掌握的是提高弯
知识点分析:
本节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弯 对弯曲件工艺性的影响,我们
变形程度越大,回弹
为了避免压弯时坯料偏移,应 曲件几何形状、材料的热处理 (2)判断题:采用压边装置或在模 重点所要掌握的是弯曲件几何 具上安装定位销,可解决毛坯 形状对弯曲件工艺性的影响。 在弯曲中的偏移问题。 (3)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 曲间应采用( )处理。 A、淬火 B、回火 C、退火 (4)材料 ,则反映该材料弯曲
课后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