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三苏教版《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5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三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5教学目的: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2、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1、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2、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3、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第一节一、导入: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你能列举几个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就的《滕王阁序》。
二、作者简介:1、学生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通,向朝廷表荐,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
乾封初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
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补为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他的父亲也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7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三、写作背景: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现在江西南昌赣江水滨。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15

语文必修IV苏教版《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滕王阁序并诗》教案1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道德目标:敢于显示才华表现自己,为文谦恭。
2. 感情目标:“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
3. 认识目标:①理解文章前三段的内容并背诵。
②赏析文中铺叙的美景。
教学手段:问题激疑、交流讨论、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江南有三大名楼,你知道吗?指名回答。
(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滕王阁为何如此出名?这跟唐代诗人王勃写的一篇序很大关系。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滕王阁序》。
二、自学:1、自学提示:(1)全文共七段,请同学们给各段标出序号。
(2)指六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3)学生自由朗读——全体齐读前三段。
(4)学生结合《导学》译文,口头翻译前三段。
(5)根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① 你认为第一段写到滕王阁了吗?那所写内容与滕王阁有何关系?(洪州,这正是滕王阁所在地,作者这是从大处着笔,这正像拍电影,先给出一个的背景。
)② 第一段写了洪州地势的雄伟、物产的珍异、人才的杰出、宾主的尊贵,你能找出具体的语句吗?③ 第一段中提到的徐孺、陈蕃和王勃是同时代的人吗?那作者在文中写他们是什么写法?(用典)此处用典你认为有何作用?(是为了说明洪州人杰地灵)④ 试概括第一段大意。
(交代并赞美滕王阁的所在地洪州,引出参加宴会的任务。
)⑤ 第二段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你能对这两句话进行一个简单的赏析吗?(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寒潭的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
上句颜色淡雅,下句颜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可秋天景物的特征。
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⑥ 第三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又一写景名句,你能从色彩、动静、方位等几方面赏析一下吗?(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傍晚时分,桔红色的晚霞和孤单的野鸭一起飞翔,秋日清澈的江水与高远的天空浑然一色,连成一片。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38

语文必修IV苏教版《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滕王阁序并诗》教案38教学过程师:曾经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现在我和大家还不熟悉,那就让我们在课堂上慢慢地用心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
一进校门,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校训写得很有品位,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写一写校训。
”(一生自告奋勇上台写“厚德载物智慧人生”的校训。
)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八个字的?(停顿)厚德载物,这也是清华的校训,(及时出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投影内容),国学大师梁启超曾以这段〈〈易〉〉意思中的包含哲理的话勉励清华学子,是说以大勇气,大坚韧来面对困境,以大胸怀大品德来感召世人。
尤其是“厚德载物”包含着学校对一切有上进心有抱负的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
下面我们全体同学大声朗读这句有着特殊生命体验的话语。
(学生大声朗读,响彻空间)(此开篇有拍马逢迎之嫌,但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昏睡状态,以振奋精神)师:对,厚德载物,听了同学们充满激情的声音,我前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图景:二千多年前,正因为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的纵身一跃,滔滔的江水因弱小的身躯而有了一个女性温柔的名字(生接口“曹娥江”)还有静静伫立的江畔的江南第一庙(生接口“曹娥庙”)。
一千多年前,正因为一位少年天才的完美演出,让西边的落霞与孤鹜见证了天才王勃的诞生,一座原本普通的阁楼从此成为世人朝拜的圣地。
今天,一位叫潘碧秀的女性作家登临名楼,用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再次祭奠心中的天才,细腻敏感到何等地步,朗读标题就知道?(集体朗读标题两遍)生(1):老师,这标题有点怪?师:何怪之有?生(1):滕王阁又不是人,怎么会流泪呢?师:我想你说出了同学们心中的共同的疑惑。
说一说,一般你在流泪的后面加那些词?生(1):父亲母亲。
师:父母亲在哪种情况下流泪?生(1):……我退步了,或者犯错误了,让他们伤心。
师:我们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幸福,有一天,你实现了你的理想,成功了,父母亲也会流下幸福高兴的眼泪。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13

语文必修IV苏教版《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滕王阁序并诗》教案13【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情感。
2、认真研读课文,掌握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资料链接1、滕王阁简介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
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 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
以封号为名。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
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月8日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背城临江,占地达47000平方米。
如今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王勃的《滕王阁序》及《滕王阁诗》。
2、作者简介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3、趣味故事相传王勃在写完这首诗后便离去了,却留下了一个字没有有填上,就是“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空”字,这个地方是空白的。
太守阎公一看,急命小吏去追求这个字,王勃就在他的手掌上写了几笔,让他回覆。
不料回去一看,哎呀!他的掌中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阎公才要发怒呢,突然间却明白了,惊叹道:“真奇才也!”原来,这个地方缺的就是这个“空”字啊!二、初读诗歌原文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语文必修四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6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三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学方法: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材处理:《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
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
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教师引入: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滕王阁序(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滕王阁序【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
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语文必修四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9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三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9教学目标:(以诵读法学习本文)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一.导语(幻灯片展示中国四大名楼)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颢《黄鹤楼》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王勃、《滕王阁序》写作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1.作者简介(学生回顾曾观看过的《唐之韵》)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
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论者所欣赏。
三、初读奇文1、听(多媒体视频朗读)听课文朗读,找出生字,看注释注音。
语文ⅳ苏版第三专项版块三(滕王阁序并诗)优化方案资料

蠡之滨”、“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如此虚实相 间的山水摹写让读者对景物既有具体的感受,又 能开拓视野展开联想,登山临水,视通万里。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 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请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 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 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 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蓄积的 雨水已干,潭水寒而澄清;傍晚的山峦因暮霭
溺水受惊而死。他与______ 杨炯 、_______ 卢照邻 、 ________ 骆宾王 并称“_____________ 初唐四杰 ”。其诗气 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 言律诗为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唐 人送别诗名作;其骈文对仗精工,《滕王 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 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 安集》。
对偶:音韵和谐 用典:凝练典雅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 探究] 1.本文第二段写景气象万千。作者从远景、近 景、宏观、微观等诸多方面与俯瞰、远眺等角度 以及用实、虚景相映的手法来写秋天别具的景色, 试从虚实相映的角度分析这段写景文字。 【提示】 赴名楼,登高阁后,作者不仅骋目八 方,而且思接千里,文中即从各个角度实写了目 击之景。如山水舸舰、闾巷宫殿等,又发挥了想 像,构想出目力难及的景象。“渔舟唱晚”四句, 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
【赏析】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 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 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 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 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 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了。这风确实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 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 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 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 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IV苏教版《滕王阁序并诗》最新同步教案
《滕王阁序并诗》教案33
教学理念:
1、古今联系
2、听、说、读、写、背、讲、练七要素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文意
3、体会文章的美感及骈文的特点
4、梳理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重点:
1、优美的翻译
2、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1、学生谈对于作家王勃的了解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走进初唐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疏通文意:
1、学生听示范朗读
2、学生齐读、自读第一段,寻找文言知识点
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按结构梳理文章
学生提出问题,同学解答,学生翻译,老师点评
(1)、把握文章结构
(2)、翻译中存在问题的实词、虚词
(3)、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
翻译语段:
学生翻译、调整、教师归纳
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都为意动,以•为襟、以•为带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都为名词作状语,像雾、流星那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才
句式:
物华天宝: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判断句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
借代:
襜帷暂驻
二、体会文章的特色
1、细读文章
2、课堂练习:
(1)、比较学生习作《我的三中》片段与《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
《我的三中》片段
民国的女子尊德,现在为西安三中。
它处在名城胜地,与历史和现代相连.连带着八仙宫。
周围环绕着古树,影响扩至东郊,连及全市。
这里的宝物众多,就像是天的珍宝,人才俊杰。
土地灵气,雄伟的学校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
百年三中永远辉煌。
(2)、让学生仿照《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将这段文字翻译成文言文:
学生动笔,学生念自己的翻译
参考翻译:尊德故校,西安新星.
地分名胜,时接古今.
襟八仙而带古树.控东城而引全都.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雄校雾列,俊采星驰.
百年三中,永铸辉煌
3。
比较发现第一自然段(骈文)的特点:
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
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三、背诵指导
1、学生先自由背,考察效果
2、老师指导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前半部分
3、学生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后半部分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
俊采星驰,徐孺下陈藩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梳理:
故郡新府
星分地接
三江五湖
蛮荆瓯越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4、自读第2、3自然段,自己翻译
四、作业
仿照《腾王阁序》仿写《我的三中》
教学反思: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