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四则运算。

1. 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 加数+加数;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2.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减数+差。

3.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

4.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 被除数÷除数;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

5.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 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 观察物体时,视线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2. 根据视图摆物体。

- 根据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可能有多种摆法。

三、运算定律。

1. 加法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b + 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b + c)。

2. 乘法运算定律。

-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
1. 分数的引入:理解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命名和读法,掌握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大小。

2.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分数的乘法:学习分数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分数的除法:学习分数的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非加减的算法:学习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口诀的应用。

6. 规律的探究: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数的规律,形成数学概念。

7. 图形的认识: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8. 长度的估算:学习使用尺子和标尺测量线段的长度,掌握估算长度的方法。

9. 重量的估算: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估算质量的方法。

10. 弧线和扇形:认识圆的中心角、半径、直径等概念,学习计算扇形的面积。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会有相应的练习和题目可以进行巩固和训练。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理解运算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整数、小数和分数:理解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

3. 平面图形:认识并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4. 立体图形:认识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和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5. 统计与概率:掌握简单统计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

6. 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法、图示法等,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策略。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参加数学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数学知识点分为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应用知识两个部分。

那么关于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简算)统计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乘法分配律摘要: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a-b)c=ac+bc=ac-bc②类型二、ac+bcac-bc=(a+b)c=(a-b)c③类型三、a99+aab-a=a(99+(1)=a(b-(1)④类型四、a99a102=a(100-(1)=a(100+(2)=a100-a1=a100+a2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一、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和排列二、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三、乘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四、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五、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六、有关长度和面积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七、有关时间和温度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常来说,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小数、有关长度和面积以及有关时间和温度的知识点。

其中,加减法为数学基础,乘除法为数学进阶,而分数和小数则为数学拓展。

对于数的认识,学生们需要了解数的大小和排列,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加减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而在乘除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

此外,学生们需要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

在分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在小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

有关长度和面积的学习中,需要了解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有关时间和温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等内容。

总之,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四则运算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5、有关0的运算: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

(2)尽量不要有空位。

(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a + b)+ c = a +(b + c)=(a + c)+b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公式:ab = 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ab)c = a(bc)=(ac)b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公式: a(b + c)= ab + ac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最新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姓名: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当中括号里面的数算完了才可以去掉中括号.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4、加法:加数= 和= ;5、减法:被减数= ;减数= 差= ;6、乘法:;积= ;因数= ;7、除法:。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除数= ;商= 。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1 / 132017年5月31日除数= 商= ;余数= 。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整数的认识与比较1.了解整数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2.正整数与正整数的比较3.负整数与负整数的比较4.正整数与负整数的比较5.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比较6.负整数自加(自减)二、调整顺序运算1.分析式子的结构特点2.通过计算说明前加减后乘除的意义3.计算带有括号和不带括号的式子三、四位数的认识与应用1.了解有关四位数的名称:千、百、十、个2.多位数的加减法3.竖式计算含有千、百、十、个的算式4.解决实际问题四、关系算式1.学会用算式表示关系2.理解计算过程和结果3.观察研究计算的特点五、小数的认识与应用1.了解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2.了解小数的概念和定义3.读、写、比较和写小数4.小数加减法5.小数的乘法与除法6.小数与整数的加减法7.约简与扩大分数8.解决实际问题六、平行、垂直和相交直线1.了解平行、垂直线2.了解相交线3.过直线的平面4.模型的设计与分析七、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2.了解多边形3.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的认识与性质4.通过制作素描复原图形5.刻画或绘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调整精确八、统计与概率1.排列、组合和等概率事件2.通过探索判断事件是否等可能3.数据的书写整理和描述,数的统计4.对数据进行简单探讨,通过挖掘规律思考5.图形的统计九、图形的大小和位置1.了解正方体的特点2.运用模型比较并进行评价3.了解皮尺的使用4.运用皮尺比较物体的长短5.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6.了解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变化十、时间的认识与使用1.了解各种时间的单位2.读钟刻和时钟的用法3.时间的计算和运用4.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是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主要涵盖了整数的认识与比较、调整顺序运算、四位数的认识与应用、关系算式、小数的认识与应用、平行、垂直和相交直线、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大小和位置、时间的认识与使用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九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 8、11 条默写,其
它要理解)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 0.01、 0.001„„ 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部分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个位。个位和十分位间的进率是 10。 4、1dm= 5、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0+98+50 =50+50+98 =100+98 =198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25×56×4 =25×4×56 =100×56 =5600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知识点六 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一、分解式 25×(40+4) =25×40+25×4 =1000+100 =1100 三、特殊 1 99×256+256 =99×256+256×1 =256×(99+1) =256×100 =25600 五、特殊 3 99×26 =(100—1)×26 =100×26—1×26 =2600—26 =2574 这样的题易混淆: 请注意看清符号 25×(8×4) = 25×4×8 = 100×8 = 800 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a÷0 错误 字母表示:a+0= a 字母表示:a-0= a 字母表示:a-a = 0 字母表示:a×0= 0 字母表示:0÷a= 0(a≠0) 1×a=a a÷a=1(a≠0)
知识点四 运算定律(默写) 1、 加法交换律:a+b=b+a 2、 加法结合律:(a+b) +c=a+(b+c) 3、 乘法交换律:a×b=b×a 4、 乘法结合律:(a×b)×c=a×(b×c) (连乘形式)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 乘、加形式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乘、减形式 6、连减:a—b—c=a—(b+c) 7、连除: a÷ b÷ c=a÷ (b×c) 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
528—(150+128) =528—128—150 =400—150 =250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 3 条高,每条高都有相对应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看两条最短边的和、差 就能判断);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 1 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 1 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3 个角都是 60°)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60° (n 边形内角和=(n-2)×180°) 14、用 2 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 2 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 2 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 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万 分 „ 位
万 分 之 一


6、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小数部 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读几个 0。 7、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小数部分 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写几个 0。 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0.1m=0.10m=0.100m 9、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数 的大小;(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数的大小;(4)以此类推,依次比较每个相同 数位上数的大小,哪个数大,这个分数就大。 10、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00 倍; 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0 倍;…… 小数点向左移(÷):
1 元=100 分
1 分钟=60 秒
12、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 数字大于或等于 5 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从十分位开始,把后面的全部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 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 5 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 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 5 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 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 4 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 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 8 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 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注意:一定先分级,改写和求近似数后一定要写单位。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 1 条背诵)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 0, 一般要把 0 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注意:认真审题,先看形式的特点,再看数的特点进行简算。
知识点七 简便计算三(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00 =400—89 =428 =311 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 25÷ 4 =3200÷ (25×4) =3200÷ 100 =32 三、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 8×4 =256 +44 —58 =250 ×4 ÷ 8 =300—58 =1000÷ 8 =242 =125 红色的步骤是必须要写出来的。 知识点八 三角形(第 1 条到第 13 条要背诵)
知识点五 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488+40+60 =488+(40+60) =488+100 =588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99×125×8 =99×(125×8) =99×1000 =99000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1 ; 10 1 移动两位,小数 1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000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 1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 10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1、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单位: 1 吨=1000 千克; 长度单位: 1 千米=1000 米 1 厘米=10 毫米 1 千克=1000 克 1 分米=10 厘米 1 分米=100 毫米
知识点十 知识点十一
统计图(背诵)
1、平均数:将所有数字相加,再除以人数,便能求出平均数。 (1)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 = 平均数 × 总份数 总份数 = 总数量÷ 平均数 (2)(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比较的一个标准。一组 数据是可以有大有小的,不一定都是平均数。例如,同学们的平均身高是 140 厘米,不一定是每人 都身高 140 厘米,可以有的同学是 150 厘米,有的是 130 厘米。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 向统计图更方便。
数学广角 1、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列举猜测法:从一个为零开始,直到脚数吻合为止。 (2)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那么, (4×总头数-实际脚数)÷(假设后每只鸡多的只数(4-2))=鸡数 ② 假如都是鸡 ,那么, (实际脚数-2×总头数)÷(假设后每只兔少的只数(4-2))=兔数 (3)列方程法(把脚数多的设为 x,另一个就是总头数减 x) 。 设鸡的只数为 X,2X+4(总头数-X)=脚的总数 设兔的只数为 X,4X+2(总头数-X)=脚的总数
二、合并式 135×12—135×2 =135×(12—2) =135×10 =1350 四、特殊 2 45×102 =45×(100+2) =45×100+45×2 =4500+90 =4590 六、特殊 4 35 ×8+35×6—4×35 =35×(8+6—4) =35×10 =350
25×(4+8) = 25×4 +25×8 = 100+200 =300 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
1 m=0.1m 10
1cm=
1 1 m=0.01m 1mm= m=0.001m 100 1000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小数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点
数 位 „
计 数 单 位
万 位 万
千 位 千
百 位 百
十 位 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