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增效技术模式

合集下载

稻田协同水稻丰产和增效的技术模式

稻田协同水稻丰产和增效的技术模式

稻田协同水稻丰产和增效的技术模式
提高稻田协同水稻丰产和增效的技术模式是深耕水稻种植的基本环节,具有重要的战
略作用,因此需要采用正确的技术模式来提高丰产效果。

一方面,稻田协同水稻生产要求在选择种植条件时考虑种植技术、种植区土壤和气候
环境、种植规模以及技术措施等因素,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种植技术。

因此,基于不
同稻田协同种植条件及农业气候环境要求,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水利构造建设技术、
高产水稻技术、高效施肥技术、杂草管理技术和抗病虫害技术等技术模式,达到节约水源、提高土壤肥力、控制水位、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庄稼产量及增产效果等效果。

其次,要采
取分步伐步驟管理技术,精确设定作物生长阶段,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及时施肥补肥及施用
农药等,从而增强其丰产效果。

另一方面,要注重稻田协同水稻技术模式的有机结合,尤其要重视绿色农业发展。

首先,在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采用水质优良的水源进行灌溉,同时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既
增加水资源量,又节省用水;其次,应采用植物油脂、有机肥料、杀虫剂和农药等环保农药、有机植物激素等生物抗性技术,以此来增加稻米品质和保护环境,并通过搭建和加强
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推广科学农业灌溉和施肥方法,有效降低农药残留。

可以看出,稻田协同水稻丰产和增效的技术模式,是通过正确的技术应用,科学的农
业灌溉、施肥以及有机的农药使用来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增产效果的根本途径。

正确运用技
术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品质及增产效果,实现可持续的稻田协同水稻丰产和
增效。

水稻新品种垦稻88及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

水稻新品种垦稻88及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

水稻新品种垦稻88及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孙瑞建1 陈 雷1 冯 俊2 包立英1(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洪泽223100;2中种集团江苏分公司,南京 220014)摘要:垦稻88于201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引种备案,是集优质、高产、稳产、抗倒、广适等特点的中熟中粳稻品种,秉持药肥双减、绿色环保理念,应品种特征特性开展优质高产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垦稻88;精确定量;水肥耦合;药肥双减;增产增效近年来,全国各级各地种业管理部门(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安全性种植测试示范展示评价活动,在参试品种植株生长关键时期组织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者田间现场观摩评价,看禾选种,一个又一个新品种脱颖而出,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垦稻88水稻新品种是山东省郯城县种苗研究所和郯城县精华种业有限公司用H301(镇稻88选系)与连嘉粳1号(秀水405选系)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粳稻品种,201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稻20190005。

江苏省于2020年通过该品种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为(苏)引种(2020)第024号(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2020]第1号),是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稻品种。

1 特征特性1.1 生物学特性 垦稻88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叶姿挺直,抗倒性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株高95.2cm,全生育期150.1d,比对照徐稻3号迟1.1d;亩有效穗数21.7万穗,每穗总粒数140.8粒,每穗实粒数128.0粒,结实率90.9%,千粒重27.7g。

1.2 品质分析 2016年、2017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试,稻谷出糙率84.2%、整精米率72.6%、长宽比1.8、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7%、胶稠度73.5mm、直链淀粉含量16.2%。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措施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措施

Z a i p e i j i s h u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人们对于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越发重视。

基于此,本文将对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措施进行探究。

一、绿色水稻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育苗之前要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

在育苗播种前一周要将种子晾晒2~3天,用饱和食盐水将其中的病虫害粒、瘪粒挑选出来,之后将种子放置在50℃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等待水温降低到室温状态下,停止搅拌。

之后,将浸泡好的种子放进催芽室进行催芽,等到超过70%的种子露白,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播种育苗工作了。

2、播种育苗为了满足低成本育苗的要求,可以直接利用旱育秧技术。

用“旱育保姆”1公斤拌3公斤种子,使种衣剂与种子搅拌均匀。

将拌好的种子撒播在苗床中,然后进行一次透水灌溉,在上方覆盖湿润土壤,要求厚度在0.5~1厘米。

3、水稻苗床管理在水稻苗床管理工作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内膜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讲,1叶期和2叶期的水稻种植阶段,内膜温度应该控制在20~25℃之间。

进入到3叶期之后,只需要在晚上将地膜覆盖即可。

如果发现床土存在发白的情况,则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喷水。

4、水稻栽植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阶段,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的栽植方式。

以往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主要包括插秧轮、秧标等方式,当前大多采用机械栽植的方式。

但是对于一些平整度不足的稻田,依然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插秧。

除此之外,还有抛秧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高效性和便利性。

进行栽植之前,应该施加足够的底肥,特别是对于沙土类的土壤,可以通过施肥的方式,使土壤的保肥和保水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5、施肥灌溉管理适当的肥料供给对于强化水稻的长势有重要价值,及时的补充水分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肥料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强调根据水稻的养分需要适当补充肥料。

芜湖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主要做法与建议

芜湖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主要做法与建议

芜湖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主要做法与建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高质高效农业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

而在此背景下,芜湖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主要做法与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核心路径。

我们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并落实具体的实施措施,例如:继续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支持和激励力度;引进尖端的科研设备和技术;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等。

二、加强土地保护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的压缩、破坏和污染。

建立土地利用、整治、保护与恢复的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变更审批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等相关法规,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三、落实健康养殖绿色高质高效农业必须以生态养殖为基础,落实健康养殖,符合生态农业标准,采用有机、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强化饲料营养和卫生管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同时要严格监管食品加工和销售环节,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四、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注重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加强对于本地农产品的保护和发展,通过营销手段的创新,提升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

通过土特产、公共品牌以及品牌联盟等多种方式,让消费者了解芜湖县农产品的品质和特点,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积极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在生态优势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建设和完善生态农业园区和风景农林区,推进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开发,加强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促进农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更加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

稻麦绿色防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

稻麦绿色防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稻麦绿色防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
2、完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安飞龙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江苏山川科技有限公司,扬州春泉有限公司
3、项目简介
主要针对稻麦生产上存在的倒伏危害而展开研究,探明了倒伏发生特点及成灾机制, 提出了预防倒伏的化控技术新思路、制定了技术评价指标、创新了化控关键技术及绿色化控产品,实现了防倒与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的有机统一:在化控位点、化控时间、促控结合、化控物质优选及稻麦内部基因调控方面都有创新,重点研发了增加基部节间壁厚充实度和粗度、增强茎秆韧性、提高根系活力、提高中后期叶片光合效能、调控内源激素比例等六项关键技术,并形成了相应配套物化产品和农艺措施,成功地解决了稻麦生产上倒伏问题,使稻麦绿色防倒与增产提质增效得到有机统一,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在推广模式和机制方面,创立了“5+1”推广模式和“3+1”示范带动机制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新模式,加快该成果在稻麦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预防倒伏效果显著,市场潜力巨大。

4、项目经济社会效益
2016—2018年在本省累计推广1. 39亿亩次,增收节支总经济效益156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6、项目代表性论文
8篇)。

5.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5.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再生稻作为一种种植模式,具有“一种两收”、“四省”(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四高”(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土地利用率高)及米质更优、绿色安全等特点,发展再生稻,既可以解决种植双季稻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大幅度攀升的问题,并对保证区域口粮绝对安全、调优粮食生产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然而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再生稻生产仍然面临着适宜机收强再生力品种选择难、头季机收碾压腋芽严重、再生季腋芽成苗率不高、整齐度差、产量不稳定、整精米率低等亟待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

“十三五”以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突破了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减损、促发、增效等关键技术,创建了再生稻“强、早、足、干、低、控、优”丰产增效技术模式(基础模式);将基础模式与特色模式相结合,创新集成“两稻三鸭”周年综合种养模式、再生稻-香芋轮作技术模式、再生稻-绿肥周年增效技术模式,形成地方标准《再生季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240-2020》、《周年“两稻三鸭”综合种养技术 DB36/T1627-2022》及《香芋栽培技术 DB36T 1241-2020》,2019 年、2020年连续两年纳入“江西省主推技术与应用典型实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本技术成果体现了轻简、高效、绿色的特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全省的应用面积由2016年的40万亩左右发展到2022年的220多万亩,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其中近三年累计示范推广496.1万亩,累计增收稻谷25.8万吨,增收6.2亿元。

(三)提质增效情况再生稻模式固碳减排节水增收效益显著。

与一季稻相比,再生稻模式显著提升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出,亩均增产增收500元以上,且土壤烷基碳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双季稻模式相比,应用再生稻技术模式可减少农资70-80元/亩,降低物化劳动投入125元/亩以上,节省劳动力成本投入360元/亩,劳动效率提高了2.5倍,节水 15.1%,单位产量 CH4和 CO2排放量分别减少7.63%和25.07%。

浅谈邳州市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邳州市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邳州市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邳州市是一个水稻种植重镇,如何实现水稻的绿色高产栽培一直是该地区农业领域的关注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邳州市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对现有水稻栽培现状的分析,介绍了种植密度控制、肥料施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关键技术,为实现水稻的高产高质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文章展望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前景,提出了发展建议,并对所述技术进行了总结。

本文旨在为邳州市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做出贡献。

【关键词】邳州市、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密度、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推广前景、发展建议、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邳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水稻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种植密度不合理等,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水稻产量不稳定的情况。

开展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邳州市水稻种植现状显示,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合理的做法,如盲目施肥、依赖化学农药等。

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急需开展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引导农民正确科学地种植水稻,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和经验,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特点,探索适合邳州市的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将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邳州市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邳州市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对水稻栽培现状的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种植密度控制、肥料施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农民提供实用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邳州市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江西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江西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江西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中国人民的主食之一,而江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业一直是江西农业经济的支柱。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江西省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和水源管理水稻生长的土壤要求较为特殊,一般要求土壤PH值在5-7之间,对于不同的土壤要合理调整土壤PH值,保持适宜的酸碱度。

土壤有机质含量要达到一定标准,通过适量施肥、种植豆科植物等方式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水源管理也是水稻栽培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要合理安排水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确保水分的充足和排水的畅通。

二、品种选择在江西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品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水稻品种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近年来,江西省积极引种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如“优抗干”、“优抗旱”、“优抗病”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适时适量施肥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江西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科学合理施肥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水稻生长期需求,采用有机肥、化肥等多种施肥方式,以达到适时适量供应养分的目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限制水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江西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农田周边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杂草、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合理使用农药并注意农药剂量等,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五、合理密植水稻的栽培密度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

在江西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水稻的栽培密度,以保证每株水稻得到足够的养分和生长空间,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六、科学田间管理科学田间管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江西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要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需求,科学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管理水稻的生长节奏,及时除草、松土和控制植株的生长势,从而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化市
• 稻鸭共作模式效益:水稻每亩327公 斤,可产有机大米216公斤,平均销 售价格18元/公斤,收入3888元/亩; 生产鸭20只/亩,平均重2.25公斤/ 只,平均销售价格20元/公斤,收入 900元/亩,总收入4788元/亩。成 本中耕作、灌排等205元/亩,育秧、 栽插费用180元,设施折旧100元/ 亩,鸭苗70元/亩,饲料400元/亩, 人工成本600元/亩,大米包装216 元/亩,土地租金900元/亩。成本合 计2671元/亩。纯收益2117元/亩。
增产增效型
提质增效型
节本增效型 复合增效型
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成本效益调查表
模式名称 每亩成本 (元) 每亩 产值(元) 每亩 净效益(元) 地区
有机大米
水稻洋葱轮作 水稻绿肥轮作 水稻番茄轮作 水稻草莓轮作 恒顺糯米 稻鱼共作 稻鸭共作 稻蟹共作 稻虾共作 稻蛙共作 稻鳅共作
2300
什么是水发苗?
就是水多了叶片长的太 长了。当然阴雨天气多 了就容易形成水发苗。 想想也是,阴雨天温度 低光照弱,光合产物相 对不足,而这些物质主 要用在长叶片长度上了, 用于长分蘖的物质肯定 少了,分蘖减少是当然 的。
生产上,灌深水会抑 制分蘖的发生,灌 20厘米深的水分蘖 基本不发生了。灌水 深度与叶鞘长度基本 一致,水越深叶鞘长 度越长,当然叶片长 度也越长。而叶鞘、 叶片长度的增加是要 消耗物质的。由此推 测深水灌溉抑制分蘖 发生可能是通过改变 物质分配实现的。
积极探索创新集中育秧新技术
分蘖期的天气对我们促进分 蘖很不利,长穗、结实期的 天气相对有利。在这种天气 情况下能取得足穂的水稻, 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
增产增效:
水分管理
在分蘖期多低温度 连阴雨的天气条件 下如何才能促进分 蘖发生呢?
分蘖期群体小,叶片之 间几乎不相互遮档。但 是一旦形成水发苗,要 想拿到适宜穗数就难了。
• 1、稻鸭共作 • (1)产量情况:水稻收获期为11上中旬, 役用鸭于9月底至10月上旬陆续收获上市, 水稻于11月2日经苏州市农委组织专家实产 验收平均亩产为599.9公斤,完成了项目亩 产500公斤指标。役用鸭于9月底至10月上 旬陆续收获,实际收获鸭子2562只,平均 单重约1.6公斤。
• (2)产值效益情况:养鸭稻鸭所产稻谷加 工为大米,采用5公斤、10公斤包装,主要 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了推广,售价每公斤 10元,亩产值超4000元。收获的鸭子宰杀 后采用保鲜包装、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了 推广,每只售价68元;部分鸭子委托马永 斋食品公司加工成了酱鸭,开发了预包装 熟食进行销售,每只售价128元,亩产值约 1200元。二项合计实现亩总产值超5000元。 完成和超过项目增效指标。
通过改变分蘖期物质分配方向可以促 进分蘖发生。在连续阴雨天的情况下 通过排水抑制叶子伸长促进物质向分 蘖分配对促进分蘖的发生是很有效的。 抑制叶片长度不仅促进了分蘖发生, 还提高了分蘖成穗率。
阴雨天不但要排水,还要开沟爽水。不仅是阴雨天,好天也要 排水,只是排水多少天程度不同而已。无论什么条件下,促进 分孽发生的原理是一样的,即促进光合产物尽量多的向分蘖分 配,就能促进分蘖的发生。促进分蘖发生程度还与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整地质量等有关。
集成推广绿色增效技术模式 提升水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汇报内容
为什么
干什么
怎么干“为什么”为么?农产品供给与消费升级矛盾突出,总量富余,结构性失衡, 大路货多,优质品牌农产品少,不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 速升级需要,要从注重“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 求转变。 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价格倒挂矛盾突出,大量质优价廉进口农 产品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农产品价低卖难矛盾突出。 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出现减产减收,最近普通蔬菜出现积 压降价现象。 农业生产超负荷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长期追求产量 增加,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 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中央和省里对农 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越来越重视,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
提质增效型:
好吃 好卖
增产增效型
提质增效型
节本增效型
复合增效型
成本控制
节本增效型:
省工 省肥 省药 省水
增产增效型
提质增效型
节本增效型
复合增效型
稻田+ 稻米+
复合增效型:
稻田+ 稻米+
有市场 懂技术
有投入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种稻复合收益
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田种养结合模式 积极示范推广“水稻+N”种植模式
总产值 类 型 年度 主产品 产量 602.24 612.77 -10.53 -1.72 637.09 599.44 37.65 6.28 产值 合计 1601.67 1705.27 -103.60 -6.08 1635.90 1519.23 116.67 7.68 主产品 产值 1577.04 1677.89 -100.85 -6.01 1616.97 1506.85 110.12 7.31 副产品 产值 24.63 27.38 -2.75 -10.04 18.93 12.38 6.55 52.91 总成本 物质与服务 费用 588.80 596.59 -7.79 -1.31 460.12 478.44 -18.32 -3.83 人工 成本 285.39 295.40 -10.01 -3.39 282.07 293.07 -11.00 -3.75 土地 成本 252.82 220.40 32.42 14.71 231.85 184.22 47.63 25.85 净利润 现金 成本 现金 收益
全省水稻生产情况
2000 1952.5 1950 1922.3 1900 1900.7 1864.2 1850 1807.9 1800 1912 1931.4
万吨
1750
17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全省水稻总产变化
3460 3437.4 3420 3398.5 3380 3381.3 3373 3351.2 3340 3442.2
加快筛选推广优良食味品种。
淮北:徐稻9号、京粳1号、苏秀867、圣稻22
苏中:南粳9108、扬粳805、宁粳7号、扬育粳2号
苏南:南粳46、南粳5055、苏香粳100、宁粳8号
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提升苏米市场知名度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
构建品种、育秧、栽插、施 肥、植保、收储、加工、包 装等“八统一”模式,实行 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规范 化,严把稻米质量各个关口 推 区 品 造 色 动 域 牌 区 品 创 公 , 域 牌 建 用 打 特 。
稻鱼共作
• 2、稻鱼共作,实施稻田养鱼试点示范辛庄镇洞港泾村, 实施主体为辛庄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实施规模200亩 (含水源保护、尾水净化区),是老鱼塘进行建设改造 而成。鱼池具体形状为长方形、东西向长度150米、南 北宽度55米,塘埂顶宽3米、埂高1.5米、坡比1:2.5, 池底平坦。种稻前在稻田边缘开挖沟深70厘米、宽3.0 米U型鱼沟。每个种养塘口设置独立进排水系统,并在 排水管上设置聚乙烯网片防逃。水稻品种分别为中国水 稻所渔稻1号、2号、3号、4号,常熟市农科所的“常优 13-3”、优质品种南粳46。鱼品种为沙塘鳢,于7月底 放养大规格沙塘鳢鱼种300-500尾/亩。
分蘖发生与植株体内含氮率有关,一般粳稻品种植株含 氮达到3%以上才能发生分蘖,3.5%以上分蘖快速发生。 栽秧时秧苗发黄,含氮率均低于3%,这样的秧苗栽后 要发生分蘖必须要从土壤中吸氮使含氮率达到上述水平 后才能发生分蘗。由于秸秆还田,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多, 白根迟迟不发生,吸氮能力弱。所以要想机插秧水稻栽 后迅速发生分蘖必须提高秧苗的含氮率和减少土壤中有 害物质,促进白根发生提高吸氮能力。
2541 2415 6431 3500 976 2175 2288 4342 3261 2880 2500
3500
8165 4125 18305 6300 2176 4164 4419 7610 5979 5080 5500
1200
5624 1710 11874 2800 1200 1989 2138 2935 2718 2200 3000
与常年同期相比,除 沿江苏南的东部偏高 0.1~0.8℃外,其它 地区普遍偏低0.1~ 1.0℃。
与常年同期相比, 全省偏少1~6成。
沿江苏南西部、沿江 东部及江淮之间东南 部普遍偏多2~9成; 其它地区普遍偏少 1~9成。
2015-2016年全省粳稻和籼稻种植效益分析表 (公斤/亩、元、元/亩、%)
增产增效型
提质增效型
品质品牌
节本增效型
复合增效型
加快推进优质生产,促进水稻提质增效
加快筛选推广优良食味品种。 切实加强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建设。
一批生态环境优、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 规模集中连片,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优质稻 米产业化示范园、家庭农场集群、产业化示范基地 。
稻鸭共作
• 1、稻鸭共作。实施稻田养鸭试 点示范所在村为古里镇康博村、 土地承租方常熟市小强农业发 展有限公司,实施面积200亩。 水稻品种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 46为主,搭配苏香粳100,采用 机械化流水线集中育秧,毯苗 机插栽培方式。鸭子品种为役 用鸭,平均每亩放养15只,每5 亩左右为一组,总放养3000只, 放养时间第一批7月5日1600只、 第二批7月10日1400只。
总成本
2016 2015 增减 幅度 2016 2015 增减 幅度
1127.01 1112.39 14.62 1.31 974.04 955.73 18.31 1.92
474.66 592.88 -118.22 -19.94 661.86 563.50 98.36 17.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