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国际环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知识拓展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外联系
材料一: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的如火如荼。它提高了生产力,更加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 全球扩张。而此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 策,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 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 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实业救国精神推动; 一战列强放松侵略 业和卷烟业迅 速;重工业和 化学工业有所 发展;
继昌隆缫丝厂
阶级
迅速萧条 较快发展
19191927 19271936
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列强卷土重来,加强经济侵略 纷纷倒闭,难 碍 以为继 (根源),三座大山压迫。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工业产值年增 因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 长率1936年达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稳定的社会环境。 素 最高水平;面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3)举措:民族工业的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
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一定程度上保存了 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巩固训练】
1.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 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 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 ,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9.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破坏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对工矿业掠夺和控制 ②垄断控制金融 ③实行物资管制制度 ④掠夺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 4、(2011· 广东五校高三二联)以下事件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的是( ) • ①列强经济侵华 • ②洋务运动 • ③辛亥革命 •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右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 其中,X次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提高了资C地位,激发 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B.政府颁布有利政策 C.倡导使用国货 1913年的指数为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18年
②列强忙于一战,暂 时放松经济侵略(主要)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货都被烧了、 材料5: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烧毁日货 被抵制了,那我 们用什么呢?
②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主要)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2)特点
(2)特点
①时间:
②分布:
③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④地位:
纺织业
面粉业Βιβλιοθήκη 一、黄金时期(1912-1937) 1、短暂春天(1912-1919) (1)原因 (2)特点
①时间:短 ②分布:沿 海 ③工业体系:轻重失衡 ④地位:从属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人民生活 极其艰难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 捆大捆的钱前往抢 购日用品…… 1945 1948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民 迅速萧条 族 短暂的春天 1936年 日益萎缩 工 1919年 曲 业 初步发展 折 发 发 1912年 展 展 产生 水 1927年 1895年 1949年 显著发展 平 19C70年代前后
时间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
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2)根据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最大因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
四、沉重打击(1937-1945)
日本全面侵华 原因:
五、日益萎缩(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致命打击) 三座 官僚资本主义 大山 封建主义
日军放火焚烧中国 的招商局
日本将掠夺的大量物 资,源源不断地运往 国内
C
2、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 C.中国的资本主义 D.外国的资本主义
A
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春天短暂的原因:一战结束, 列强卷土重来
三、显著发展(1927-1936) 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统一货币,实
行关税自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铁厂积货如山, 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 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为什么一战后中国会出现“积货如山”、“大
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第11课
民 族 工 业 的 曲 折 发 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十 年 (发展较快) (1)全国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推行 有利的经济政策
法币
法币,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 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 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 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 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 取代银本位的银圆。1948 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 = =
1943
= 思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 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1945 =
1948
=
大米0.00000000185两
官僚资本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 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 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 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 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 力量,通过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 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 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 了国家经济命脉。
1912-1928
1928-1949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年-1919年) 1.原因
(1)民国政府倡导使 用国货,鼓励实业 (2)反帝爱国运动的 推动,实业救国 (3)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华经济侵略 (主要原因)
材料:1914-1922年8年间,荣氏 材料三: 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 面粉系统发展为 12个厂,占当时 商品输出量 1918年同 1913 年相比 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 %,荣氏企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清华大学学生抵 业已稳操“面粉大王” ﹑“棉纱 材料一:“奖励和保护工商业, 制并烧毁日货 大王”的桂冠。可是,好景不长。 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 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 100 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废 90 创伤后,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 80 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卷土重来。荣氏企业的产销在下 70 年 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60 的 ——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50 指 40 思考: 20世纪初的20年间荣氏企业 数 30 为 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年代后, 20 荣氏企业怎么会走下坡路呢?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八单元 第21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21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纲清单](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2)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国初期——短暂春天1.原因(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2)厂矿企业增多。
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二、国民政府前十年——较快发展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概况: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三、全面抗战时期——沉重打击1.原因(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2.概况: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四、抗战胜利——陷入绝境1.原因(1)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在华特权。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归纳小结1.近代中国社会中经济成分的变化图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E 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其中洋务企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只是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二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概况: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3、限制因素: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剥削
官 僚 资 本
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 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 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2)特点: 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③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3)典型: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
•
##7. 一、 近 代 中 国 民 族
(二)原因(重点) (1)内战破坏 (2)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3)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官僚资本的压迫; (5)繁重的捐税负担;
(三)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回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线索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
“实业救国” 的口号与愿望
实业团体 海外华侨
材料五:20世纪初,中国商店贴出的标语。
抵制日货
材料六: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日本货都被烧 了、被抵制了, 那我们用什么 呢? 当然用国 产货了!
材料七: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国 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面粉业是当时第二大工业。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 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重工业基础薄弱
分布在沿海地区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量(万吨) ≥100 外商企业 华商企业 10—99 1—9 ≤1 0 100
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100 88.5 41
外部条件: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专题二 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 思想,实业团体建立
材料四: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国 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4)国际环境: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 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有利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②历届政府的一些鼓励性政策 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不 利 因 素
1)根本原因: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 ②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 2)具体因素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⑤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4、影响
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中国无 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结果
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经济又萧条下去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927----1937)
典型个案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于1905年由简氏兄弟创立的近代中 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1909年重新 营业后,发展较快,至1927年资本扩大 到2000万元。 状况: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2、发展表现
年均投资 万元 3000 2000 1000 0 1895-1911 1912-1918
唐山
滦县
年均办厂 家
杭州
南通 上海 宁波
100 80 60 40 20 0 1895-1911 1912-1918
纺织业 轻工业
面粉业 矿冶业
2、发展表现
(1)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 规模空前 (2)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3)火柴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 工业也有了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第二节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共1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学习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的原因、表现、特点。
【学习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学习过程】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原因: (1)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 的政治地位, 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3)1915年因反对 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 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 (1)1911—1913年间,各种 纷纷涌现, 也大规模投资国内产业。
(2)1912—1919年间, 和 的速度和规模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3) 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火柴、榨油、造纸等 有了显著的发展, 有了一定的增长。
3.特点:“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1)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2)发展主要是在 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 的工业体系。
(3)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4)近代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 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一战结束后, 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
二、抗日战争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①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 ”。
a.内容: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
缴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白银国有,凡银币持有者均应将银币交指定机构兑换法币。
b.意义: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 ,稳定 ,促进 ,刺激 起
了一定作用。
② 国民政府提出开展“ 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 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 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年后,就工业各行业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3.曲折艰难发展的原因:
民族资本遭受 和 的双重压迫。
币制改革后 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其凭借 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三、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的沉重打击 1、原因:(1)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 (2)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官僚垄断资本借此压榨民族资本牟取暴利 2、表现:(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
赁”等形式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掌权的官僚阶层借此
垄断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
四、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原因:
(1)抗战胜利后, 等国商品大量涌入造成入超,使民族工业难以获得外汇购买原料
(2)国民政府的 ,使民族工业受到致命打击
(3) 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又一原因。
(4)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 》使美
国资本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5)繁重的 ,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的极大的困难。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 ,开工不足或 。
【重难点阐释】官僚资本:是政治概念,不是经济术语。
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
断资本。
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1927年-1937
年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
官僚资本的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新中国成
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基础。
【经典例题】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
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
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一、选择题 1.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2.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B.使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B.使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3.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煤炭和钢铁业B.铁路和公路
C.建筑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面粉业
4.(2013·高考四川卷)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5.
() A
C.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D.官僚资本的膨胀
6.“1948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至8月21日止,已达6 636 946亿元,较1937年6月增发了47万余倍。
法币与美钞的比价在1月为178 000∶1,8月即为11 080 000∶1。
”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法币在急剧升值,物价必然大肆上涨B.国统区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经济崩溃在即C.国民政府应对时局的货币改革卓有成效D.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7.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
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
该公司的经营()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8.《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二、非选择题
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2)1933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