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1

合集下载

高一上册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试题一、选择题1、全面抗战的开端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什么地方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华中地区3、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的直接目的是( )A、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B、解救被困的日军C、解救被困美军D、确保云南安全4、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近百年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的原因是( )①全民族的共同抗战②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配合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因为当时(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B、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广泛抗日6、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①徐州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凇沪会战④武汉会战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7、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中国曾制造过两次大屠杀( )A、大连、南京B、大连、旅顺C、旅顺、南京D、旅顺、上海8、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抗战比较积极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推动B、日本的全面侵华危及国民政府的统治C、英美同日本的矛盾急剧恶化D、英美等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10、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性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华社东京2001年5月17日电:东京文部科学省16日公布包括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

抗日战争评课稿

抗日战争评课稿

‎‎‎‎‎抗日战争‎评课稿‎篇一:‎《‎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材分析‎本课使‎用教材为‎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该课‎分为四个‎子目: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材‎分析本‎课使用教‎材为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该课分为‎四个子目‎》更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学情分析‎对高一‎学生来说‎,初中教‎材分四节‎课比较详‎实的介绍‎了这部分‎史实,为‎避免重复‎让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在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再‎现生动的‎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能有‎所突破。

‎本课的内‎容有大量‎学生可以‎收集的史‎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归纳,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共‎享,属于‎识记层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

‎可以直接‎在机房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抗日战‎争的特点‎;简述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史‎实,了解‎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高一历史同步练习2.3《伟大的抗日战争》2(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同步练习2.3《伟大的抗日战争》2(人民版)必修一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对右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识读分析能力。

从漫画内容可知,日本否认战争罪行,认为自己是亚洲被侵略地区的恩人。

A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漫画中的观点;只有C项说明了日本的罪行,能批驳漫画中的观点。

答案: C2.央视8套电视节目《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描写了1933年中国军人与日军拼死肉搏,守卫长城,勇夺喜峰口的事迹。

这支部队是()A.东北抗日义勇军B.国民党第二十九军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东北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1933年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守卫长城,与日军拼死肉搏,勇夺喜峰口,所以选B。

答案: B3.周恩来总理在评价西安事变时,称赞张、杨两将军的义举“有大功于抗战事业”,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这里的“功”主要是指()A.推动了中国从内战到全面抗日B.直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打击了亲日派势力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周恩来强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中国从内战到全面抗日。

答案: A4.右图中国军队臂章番号属于抗战战斗序列,该部队即()A.第八路军B.第二十九军C.新编第四军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片中的“第十八集团军”,回忆课文可知:按照战斗序列八路军属于第18集团军。

B、C、D与图片材料无关。

答案: A5.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正式建立”字眼。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矿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_2.3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案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矿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_2.3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①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全民族的抗战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

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

高一历史《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课稿

高一历史《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课稿

高一历史《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课稿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课稿教案一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四节内容,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先进行了百团大战,巩固和壮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召开了七大,这一切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最后日本无条件投降。

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节紧承前三节的内容。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攻和相持阶段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由防御阶段的积极抗日转变为消极抗日,,那共产党呢因此这一节就彰显了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体现了中共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大溃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战的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了重要的准备,为下一章《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作了铺垫。

最后,这一节内容很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如今中日关系又处于一个非常紧要的关头,日本安培首相的表态,温总理4月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让国人关注,让世界关注,而中日关系的解决和正常化不得不让我们回忆起这悲壮的抗日战争。

(二)、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1)百团大战;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和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

(2)中国共产党巩固根据地的政策和措施。

(3)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能力训练点(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共产党为克服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所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八年抗战的历史,说明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坚定性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培养归纳、分析批较、表达问题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1)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严重困难,制定党的“七大”政治路线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是争取抗战胜利的中流批柱。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大全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大全一【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教学准备】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人教版高一历史2.3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2.3导学案

学习,是一种态度;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学习,让生命更有意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史实:1.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制造____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___,不到半年,东北沦陷。

2.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炮击___县城和___,开始____侵华。

___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___事变爆发。

4.1938年10月,日军攻占___和___,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2)侵华罪行:1937年12月,制造了____大屠杀,__人遇害;违反国际法,用活人做实验,实施___战和____战;对占领区实行“_______”政策,扶植______、实行______、进行___掠夺和推行____教育。

(二)、关内外抗日救亡运动(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___;号召中国工农 红军和人民驱逐日本出中国; (2)1935年____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935年中共发表_____: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1935年,中共______: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5)______反对华北自治,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6)1936年_____国民党蒋介石联共抗日;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______》,国民政府宣布抗战;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___、___,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8)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有: (1)凇沪会战: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守军进行了_____,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一一五师取得了_____,取得抗战首次胜利。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历史意义,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分析战争的发展脉络。
2.深入剖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3.以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为例,讲授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以及邀请学生分享抗日战争故事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帮助学生认识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英雄人物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
4.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以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为例,设问探讨他们的英勇事迹对国家、民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的民族精神。
3.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战期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认识中国军民的抗
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
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对照比较和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
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的人文意识。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

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难点: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

教学建议
(1)、导入:图片或视频导入,选取相关资料,导入新课;或复习导入,提问上节问题,导入新课;或讨论导入,讨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导入新课;
或联系实际导入,摘取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待战争问题所持态度的材料,导入新
课。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对于这一段历史,高一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重在
分析探讨全民族团结抗争的重要性以及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
的历史地位。

(3)、第一目“侵华日军的罪行”,主要讲述日本侵华的原因、过程、暴行以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日本侵华的原因可从日本、中国两方面来分析,揭示其
主要原因。

侵华过程以七七事变为界,分为局部侵华和全面侵华两大阶段,具
体过程可让学生阅读。

日军的暴行可通过视频播放南京大屠杀来增强感染力,
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残暴行径的痛恨。

本目讲完可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思
考”来归纳日军在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

(4)、第二目“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第一阶段的内容。

可先向学生简单交待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理解它是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各界为维护国家主权抵
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包括武装抵抗、经济抵制、学生运动等。

(5)、第三目“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第二阶段的内容。

主要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
场与敌后战场的情况。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应肯定其应有的地位,也应给学生指
出其不足之处。

中共的敌后战场坚持全面抗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成为
抗战主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民族抗战最后胜利的中流砥柱。

(6)、第四目“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主要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过程及意义,教学中重点应放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的分析上。

可通过课本“知识链接”、“知料卡片”以及“史学争鸣”的阅读,引导学生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
原因。

对于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可从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中的历史地
位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重大贡献两大方面来分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