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糖尿病的分类
01
02
03
1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人。
2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抵抗或作用受 损导致,多发生于成年人, 尤其是肥胖者。
妊娠糖尿病
发生在妊娠期间,与胰岛 素抵抗有关,产后可能消 失或发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 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糖监测与自我管理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记录与整理
记录每次监测的血糖值、饮食、运动等情况,以 便分析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自我管理
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如如 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如何调整饮食和运动等。
06
糖尿病的预防与教育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 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遵循“三餐三定”原则 ,即定时、定量、定餐
,避免暴饮暴食。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 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 量、适度、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掌握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方法
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
3
学习糖尿病的监测和应对技巧
掌握如何监测血糖、处理低血糖等紧急情况。
提高公众意识
宣传糖尿病的危害
让公众了解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024版糖尿病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其他药物
如降压药、调脂药等,用于控 制糖尿病并发症。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 作用和相互作用;不要自行调
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2024/1/27
14
血糖监测与自我管理
定期监测血糖
记录血糖日记
定期随访
自我管理教育
通过血糖仪自测或到医 院进行检测,了解血糖
控制情况。
2024/1/27
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和心理压力等 原因,患者的社交活动可能会受 到限制,影响社交能力和人际关
系。 10
03
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2024/1/27
11
饮食治疗
2024/1/27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 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并合理分 配到三餐中。
选择低GI食物
低GI食物在胃肠道中停留时间长,吸 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有助于控 制血糖。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避免过多摄入 高糖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食物吸收,降低 餐后血糖高峰。
12
运动治疗
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胰岛素敏感 性。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和力量,提高身体代 谢水平。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糖 尿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其 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分型和分类,以便 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2024/1/27
23
糖尿病治疗新技术与新药物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
2. 类型:有两种常见类型的糖尿病。
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类型2糖尿病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或胰岛素产生不足。
3. 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渴、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
有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
4. 诊断:通过血液检测血糖水平来诊断糖尿病。
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小于100毫克/分升。
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水平大于125毫克/分升。
5. 血糖控制: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这可能包括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体育锻炼和胰岛素注射等方法来管理血糖水平。
6. 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
7.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适当的饮食计划,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量,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8. 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9. 药物治疗: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10. 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
11. 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包括定期检查足部状况、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穿戴合适的鞋子等。
12. 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应积极寻求支持和参与心理健康活动。
请注意,以上只是糖尿病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人患有糖尿病,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糖尿病知识缺乏的

定期检查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注意身体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口渴、多尿、疲劳等症状,这些 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及时就医
如有疑虑或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 行检查和治疗。
04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自我监测
01
02
03
04
血糖监测
规律进餐
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避免加糖食品
减少或避免食用加糖饮料、糖果、蛋糕等高糖食品,以降低血糖波动。
适量运动
定期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 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 走、骑车、游泳等,有助 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增加日常活动量
尽量选择步行、爬楼梯等 增加日常活动量的方式, 避免长时间久坐。
糖尿病知识缺乏
目 录
• 糖尿病基础知识 • 糖尿病的危害 • 如何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 社会支持与教育
01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 血糖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 多食、体重下降等,但部分患者可能 无明显症状。
按时服药
按照医生指导按时服药,不随 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
治疗效果。
了解药物副作用
了解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 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反 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其他药物 ,特别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长期坚持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 期坚持治疗,患者应保持耐心 和积极配合,以获得最佳的治
糖尿病基础知识

• 有关“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营养不良可能影响糖 尿病的表现,但无有力证据证实蛋白质不足可以直接诱 发糖尿病。因此,“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这一分类 被摒弃,而将“纤维钙化性胰腺病” 划入胰腺外分泌 病变引起的糖尿病 ( 属于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 )
中国糖尿病防控蓝皮书 2011.P9
2型糖尿病
其他类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 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临床上有两种亚型; 免疫介导糖尿病: 1、胰岛β 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而引起。 2、自身免疫反应的标记物有: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 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和IA-2B ) • 特发性糖尿病: 1、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而无明显的病因学发现,呈不同程 度的胰岛素缺乏,频发酮症酸中毒 2、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
• 起病又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 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需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 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
• 联合检测GAD-Ab与ICA能够显著提高LADA 的诊断敏感性
• LADA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约占10%~15%
新糖尿病分型的特点(1)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NIDDM)及糖耐量减退(IGT)三个名称不再用于分 型。这些是糖尿病的发展过程的名称;
E. 药物及化学诱导:Vacor(杀鼠剂)、戊脘脒、烟酸、 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β-肾上腺素能 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和a -干扰素及其 他
F. 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G. 免疫介导的罕见病类:僵直综合症,抗胰岛素受体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D
等。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注射技巧
适应症
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等。
注射技巧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等),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 脂肪萎缩或增生,使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确保胰岛素正确注入皮下组织。
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口服降糖药物常见副作用
02
定量控制
根据每日所需热量和餐次热量分配,控制每餐的食物摄入量。
03
灵活调整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
当调整。例如,对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餐次或加餐,
以保持血糖稳定。
03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
运动对血糖控制益处
01
02
03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选择低GI食物技巧
1 2
认识GI值
了解不同食物的GI值(升糖指数),选择低GI值 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低GI食物 如燕麦、豆类、蔬菜等。
3
搭配高、中、低GI食物
在一餐中合理搭配高、中、低GI值的食物,可以 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餐次安排和定时定量原则
01
定时进餐
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吸烟等;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并干预。
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显 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于已经 患病的人群,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也能有效控制病情 发展。
力量训练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的全面基础知识,适用于医学生和患者。
内容涵盖糖尿病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治疗方法、病理病机和病因,配以详细的例子和案例。
目录1.糖尿病概述2.常用术语解释3.糖尿病的病理病机4.糖尿病的病因5.糖尿病的分类6.治疗方法7.详细案例分析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
2. 常用术语解释•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胰岛素: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3. 糖尿病的病理病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自身免疫性损伤(1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抵抗•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常见于2型糖尿病,通常伴随肥胖。
4. 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家族史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感染和疾病可诱发糖尿病。
5. 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中发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
概念•自身免疫性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进而攻击和破坏这些细胞。
•胰岛素绝对缺乏: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体内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
•急性发病: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通常伴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自身抗体的存在。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柔韧性运动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 于增强关节柔韧性,预
防运动损伤。
综合运动
如篮球、足球等,有助 于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增强抵抗力。
运动与饮食的合理搭配
根据运动强度和时间调整饮食
01
在运动前、中、后适当补充营养,以满足身体需求,避免低血
糖或高血糖。
注意饮食与运动的平衡
02
避免过度饮食或过度运动,保持适当的能量摄入与消耗,以维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结词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检测等。
详细描述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对 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治 疗、自我监测等,以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患者需
胃肠道反应
部分降糖药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 恶心、呕吐、腹泻等,需注意用药期 间的饮食调整。 致低血糖,应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 不时之需。
药物相互作用
服用降糖药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 (如心血管药物、抗生素等)同时使 用,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04
CHAPTER
控制糖分和盐分摄入
糖尿病患者应限制糖分和盐分 的摄入,以降低血糖和血压。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
适合糖尿病的运动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 骑车等,有助于提高心
肺功能,增强体质。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仰卧 起坐等,有助于增强肌 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
水平。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饮食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421 Joslin,糖尿病学,P703
低血糖症的预防
重点在于普及糖尿病教育 戒烟戒酒,保持每日基本的摄食量和活动量 外出时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自救
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对老年人应放松血糖控制的标准 检测肝肾功能 必要时监测夜间血糖
高血糖的症状
“三多,一少”
2010年ADA提出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1、A1C≥6.5%。糖化的检测必须与DCCT规定的NGSP标准一致* 。 或 2、FPG ≥126mg/dl(7.0mmol/L)。空腹定义为无任何能量摄入至少8小时* 。 或 3、OGTT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OGTT实验为WHO规定的 75g葡萄糖耐量实验(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适量水中)* 。 或 4、有糖尿病典型症状或高血糖急性并发症者,随机血糖 ≥200mg/dl(11.1mmol/L)
各种急性感染:以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感染为 最常见。 不合理的治疗:未使用降糖药物、中断降糖药物、 药物剂量不足、药物抗药性的产生等 饮食失调 应激状况,如外伤、手术、妊娠或分娩时、精神刺 激等。 并发或合并严重疾病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388
糖尿病知识
内分泌代谢科
病情介绍
58岁男性,自觉消瘦、口干、多饮、多尿等于书 店自行查书后怀疑身患“糖尿病”,为明确诊断 喝下自己的尿液,证实为甜味,自我诊断为“糖 尿病”,自行药店购买降糖药物(不详)后出现 冷汗、心慌、乏力,且逐渐神志恍惚,被人家送 往医院,急查血糖1.0mmol/l,收入院。
糖尿病皮肤病变
……
糖尿病常用临床检验
血糖
OGTT 尿糖测定 HbA1c
了解血糖水平
诊断糖尿病或IGR 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 反映8~12周前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血尿酮体测定
血乳酸测定 血浆胰岛素浓度测定 血C肽测定 胰岛自身抗体 尿白蛋白定量
诊断DKA和酮症
①诊断乳酸酸中毒②用于双胍类药物的治疗监测 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 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 辅助判断分型 判断糖尿病肾病
急性低血糖时的生理反应
增加拮抗激素的分泌,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升高血糖
使心血管系统发生相应变化,以利于葡萄糖在 体内各组织间的运转 产生一系列预警症状,以迅速纠正低血糖
预防为主,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以下临床表现有应怀疑低血糖症
① 有明显低血糖症状 ② 有惊厥或发作性神经精神症状 ③ 有不明原因的昏迷 ④ 有发生低血糖症的危险者
中国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理想 血糖(mmol/L) 空腹 非空腹 HbA1c(%) 血压(mmHg) BMI(kg/m2) 男性 女性 4.4~6.1 4.4~8.0 <6.5 <130/80 <25 <24 <4.5 >1.1 <1.5 <2.6 尚可 ≤7.0 ≤10.0 6.5~7.5 >130/80~ <140/90 <27 <26 ≥4.5 1.1~0.9 <2.2 2.6~4.0 差 >7.0 >10.0 >7.5 ≥140 /90 ≥27 ≥26 ≥6.0 <0.9 ≥2.2 >4.0
急性低血糖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最理想的是给与葡萄糖片或含有葡萄糖的饮料
胰高糖素--不如注射葡萄糖溶液迅速;反复短期应用 可能会失效;磺脲类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不宜用;对空 腹过久或酒精导致的低血糖可能无效
磺脲类药物引起的低血糖症应该观察较长的时间 血糖纠正后神志仍未恢复者,可能有脑水肿或脑血管 病变,以及乙醇中毒
胰岛素/C肽 治疗 低下或缺乏 依赖胰岛素治疗
酮症倾向小,50岁以上易发 生高糖高渗综合征
正常或升高,释放峰值延迟 饮食+运动+OAD→胰岛素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254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
低血糖 高糖高渗 性昏迷 乳酸性 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1型与2型糖尿病的比较
特点 1型 2型
患病率(DM%) 发病年龄 起病体重 起病情况
约0.5 %(< 10) 多<30岁,高峰12-14岁 正常或消瘦 多数起病急,症状典型
2-5%(>90) 多> 40岁,高峰60-65岁 60%~80%超重或肥胖 起病缓,可长时间无自觉症 状
急性代谢紊乱 酮症倾向大,易发生酮症 并发症 酸中毒
无症状低血糖:无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但血糖≤3.9mmol/L
可疑症状性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 相对低血糖:出现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但血糖高于 3.9mmol/L
ADA, 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5,28(5):1245-1249
• 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胰岛素严重不 足,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蛋白质、 脂肪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最终导 致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 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 DKA是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38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胡绍文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257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 D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 DR)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
院内低血糖的护理要求(1) 通常在低血糖发生时给予患者10-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 钟后重新测定血糖 重复治疗直至血糖高于3.9 mmol/L 血糖水平在1小时后可能再次降低,因此有必要在低血糖 纠正后1小时重复监测血糖 长效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所致的低血糖会持续72小 时,需给与5%-10%葡萄糖维持。 必须将低血糖事件通知医师,以便调整饮食、胰岛素或口 服降糖药剂量
? ?
β细胞胰岛素 分泌缺陷
血糖升高
外周组织胰岛 素抵抗
血糖调节?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是一种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
促进: 葡萄糖氧化,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糖 氨基酸、脂肪酸、K+ 、Mg++进入细胞 肝和肌糖原合成、脂肪合成、蛋白质合成
抑制
糖原分解 糖异生 脂肪或蛋白质分解 酮体产生
指介于正常糖耐量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
包括:
1.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IFG)
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
2.糖耐量低减(IGT)
OGTT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
DIABETES CARE, VOLUME 31, SUPPLEMENT 1, JANUARY 2008
•糖尿病分型
自身免疫性抗体产生
ß细胞破坏
1型糖尿病
廖二元等.《内分泌学》,2004,1436-1438
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的特征
起病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典型病例见于小儿及青少年,但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血浆胰岛素水平低 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自身抗体多为阳性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遗传 ( ß 细胞缺陷)
TC(mmol/L) HDL-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糖尿病治疗五架马车
糖尿病的饮食方案
每日总热量的估计 ( 身高-110)×30(中等体力劳动水平)/千卡 三大营养物质分配
碳水化合物 55-65% 蛋白质 15% 脂肪 20-30%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大于95%)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A. B. C. D. E. F. G. H. 细胞功能基因缺陷 胰岛素作用的基因异常 胰腺外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 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 感染 非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糖尿病 并有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
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遗传
环境
其他药物治疗后
进食减少或吸收不良
早期2型糖尿病的迟发 性餐后低血糖
合并其他疾病或状况
运动过度
胡绍文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251-252
低血糖症状
发抖
心慌
乏力想睡
焦虑
多食
大汗淋漓
视物模糊
四肢无力
头疼
情绪不稳
低血糖症 – ADA 定义
重度低血糖:需要他人救助,发生时可能缺失PG的测定,但 神经症状的恢复有赖于血糖水平的纠正 有症状的低血糖: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且血糖≤3.9mmol/L
内容
1 2 3 4
DM诊断、分型 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常用试验室检查 糖尿病教育五架马车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 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可导 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 功能缺陷和衰竭。
遗传 + 环境
van der Crabben SN, Blümer RM, Stegenga ME, et al. Early endotoxemia increases peripheral and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in healthy human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9;94:463-468. Moghissi ES, et al; AACE/ADA Inpatient Glycemic Control Consensus Panel. Endocr Pract. 200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