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探讨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探讨

非 财务 因素 , 将业绩评价 、 资本决策和员工激励相结合 ; 四, 第 整个 体 系涉及到企业 内部 经营环境和外部资本 、 市场环境 。 V 为核 以E A 心, 构建层次 丰富的指标体系 , 帮助企业深入认识E A V 的驱动因素
对 主 干 和二 级 指标 进 行 修 复 、 验 和补 充 , 真 实 地 反 映财 务 质 量 。 检 更
综上所述 , V 为核心的财 务分析指标体系 , 以E A 继承 和发扬 了
传统杜邦分析体 系因素分析法 、 树形结构 、 三大力分析及 主干核心 指标等优点 , 并克 服了其局 限性 。 一 , 第 引入能衡量价值 的核心 指 标, 通过E A的驱 动因素系统反映价值创造 的过程 ; V 第二 , 引入现
向, 实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
但E A V 真正 的驱动 因素不是来源 于财务层面 ,因而基层 分析指标 的 日标就是 以财务因素带动非财务因素的考量 ,具体 到创造E A V 的企业各部门 , 渗透到影, E A  ̄ V 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人员 , 把内部
F二级指标到三级指标的转换 , h 主要根据报表之 间的勾稽关系和指 标之 间的变形换算 。 现金为王是不二法则 。 企业经营失败最终都必 然表现为资金链的断裂和现金流的枯竭 。 企业在经营中不可忽视现
和整体把握价值创造的过程 , 发现毁损E A的根源 , 用E A V 利 V 的指
标信息做 出正确决策 ,带动企业财务管理等一切 活动以E A V 为导
模块的联系 , 使之成为相互作用和相互联 系的完整系统。 、 、 面 点 线 结合 , 构成 整体 。 值得强调 的是 , 企业 的品牌 、 管理能力 、 创新能力 等 内部积累的无形资产 , 有确定 的价值但没有反 映在报表上 , 也将 它们量 化为E A的驱动 因素进 行充分考量 。通过基层 分析指标 , V EA V 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 能在企业 的各个部 门进行操作 , 激励 管理 层、 员工增强企业责任感 , 产生有利于价值创造 的行 为 , 创造 更多 的E A。 善管理 、 V 改 提高生产率 、 注重产品质量 、 加快技术创新 、 发 展人才 、 培养品牌 、 扩展销售渠道 、 完善供应链 、 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经营行 为都是提高E A V 的具体活动。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引言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和策略,并评估企业的绩效。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指标选择不合理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
过多或过少的指标都会影响到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些企业评价体系中存在指标过多的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难以把握核心指标,影响决策的精准性。
另一些企业评价体系中指标过少,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因此,企业需要合理选择指标,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以反映企业的整体绩效。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业态和行业特点,选择适合的指标进行评价。
同时,需要重视核心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问题二:指标权重不合理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权重决定了各个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然而,一些企业对指标权重的设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评价结果的偏离。
一方面,一些指标被赋予过高的权重,导致其他指标的重要性被忽视;另一方面,一些指标被赋予过低的权重,导致其对绩效评价的贡献不足。
解决方案:企业应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可以借鉴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结合专家判断和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指标的权重。
同时,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阶段,合理分配各个指标的权重。
问题三:数据质量不高企业业绩评价的准确性依赖于所使用的数据质量。
一些企业在评价过程中,使用的数据质量不高,包括数据来源不清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企业无法对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解决方案:企业应注重数据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需要确保数据来源准确可靠,并建立起有效的数据采集机制。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及完善措施的探讨

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行为的规范 。 国的证券市场 是一个非常 务 、 我 业务单元 、 业务流程 , 而且对员工个人均可设计相应的均衡
年轻 的市场 , 与西方发 达国家 的证 券市场相 比, 市场 行为还不 记 分卡 。均衡记分卡对经营业绩的评价是基于企业战略的制订 够规范 。 一个结构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将有利 于会计信息 实施 的评价 过程 。平衡记分卡 既考核 了企业过去 的绩效 , 又评 的真实展示 , 从而使 更多的社 会经济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流 向 估 了企业 未来 的发 展潜力和 竞争 实力 。 () v 3 E A评价 法 。E A V
对 申请贷款 的企业进 行信用评价 是银行信贷 管理 中的头等大 扭 曲进行调整 的基 础上 出现 的 EA是一种 比会 计利润 更准确 V 事 , 中之重。企业信用评估与企业业绩评价不能等 同, 重 但企业 地测定管理者经营绩效 的指标和方法 。 其二,V EA将股 东利益和 信用评价实 际上就是 以银行为评价主体的企业业绩评价。企业 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 , 避免 了所有者 与经 营者之间的讨价 业绩评价 体系的完善 与发展 也一定程度上 意味着企业 信用评 还价 , 克服了经营者的利润 粉饰行 为。以 EA为基础的绩效评 Y 定模式的完 善与发展 。每一次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都会给 价体系 明确地表明,V EA增值得越多,经营者的收入也就越高。
效益好 的企业 , 形成社会经 济资源 的有效分配 , 培育 出更加理 (c n m c au A d d 即经济增加值 , E oo iV le d e ) 是指一 定时期的企业税
性 的证券市场。同时, 业绩评价的行为导向作用也表 明, 一个结 后 净利润 与投入 资本 的资金成本 的差额 , 于衡量企业财富 的 用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考摘要: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要想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就要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加以合理利用,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不足之处以及完善业绩评价体系的策略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思考企业的业绩评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运用特定的标准、方法和指标对企业某一时期内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价值判断。
业绩评价作为财务管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中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伴随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并受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传统业绩考核体系产生,并分成三个阶段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是实物量考核阶段,这具体是指在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作为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的管理办法,使得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的阶段。
在此阶段,政府不仅无偿拨付国有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统一调拨劳务,还通过计划来决定产品的数量和规格,并负责销售产品,所以利润全部上缴、实行统收统支是当时的财务特点。
时间证明,以政府为主导是我实物量考核有很多的弊端:首先这种严约束、无激励并且政企不分的考核方法使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次造成了争项目、争资源的恶性竞争在国有企业之间愈演愈烈;最后,由于不计成本的生产,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第二是政府放权让利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的阶段。
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扭转国有企业缺乏经自主营权的局面,便把放权让利的改革提到行程中,并开始逐步实施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对承包制加以实行,呼吁企业在一定的利润基数的基础上承包项目,若能够超额完成工程,超出的部分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留成。
这样,为了使政企不分的问题得到解决,政府在放权让利的基础上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但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改革速度没有跟上,结果没有能达到目的。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新指标利润质的探讨

、
利润量 与利 润质
利润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经营的成果 , 即企业 总收入 中扣 除成本后 的收益 , 它作为一个数量 指标 , 只具有 量 的属性 。 利润质 , 名思义 , 是企业利 润 的品质和质 而 顾 就 量, 即利润对企业在 市场竞争 中生存和发展所作 的贡献 。因 此, 它不仅具有量的特征 , 同时还具有 质的属性 。 利润量和利润质是相互联系 、 互相促进的。 首先 , 利润质 的提高是 以利润量的增加和积累为基础的。只有通过利润量
20 09年第 1 6期 总第 5 4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ON0MI S ARC G DE C RE E H UI
No 1 2 0 . 6。 0 9 S ra .4 e ilNo5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新指标利润质的探讨
赵 小 明
( 湖南理工学 院 经济与管理系 , 湖南 岳阳 4 4 0 ) 10 6
功能 , 把资源配 置到效益较好 的环节 中去 , 给企业 以压力 和
动力 , 实现优胜劣汰。 企业 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 和发展 , 就需
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 , 在评价企业 的经营业绩 时 , 需将 利润的数量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
但是 , 利润量和利润质仍然存在本质上 的区别 。两者应
用 的 目的不 同 , 前者 主要是为 了评 价企业经 营业绩结果 , 而 这种评价局限在数量方面 ; 后者则是评价 。企业经 营业绩质 量 的重要工具。同时因为可对其进行次一级分解 , 也适用 于 企 业经营 目标的多样化需要 。 企业为完成利 润质 目标 , 可根
衡量经济效益性 的指标是投入产 出比 , 它等于投入与产
是下降 , 在竞争 中陷入困境。 而用利润质替代利润量 , 可促使 企业 A进行产业 替代 、 结构优 化等措施 , 在增加利润量 的同 时提 高利 润质 ; 而对 企业 B来说 , 则可促使其 提高经济效 益
对完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一
FI N c NA
I 垒塾
实 与 g实 宽 H 目
对完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体系的探讨
口 林 风 华
( 福建 日报 报业 集 团. 建 福 福州 3 00 5 03)
擒 曩 : 文 分 析 了 以 套 计 利 润 为 基 础 的 业 蜻 评 价 指 标 的 缺 陆 . 出 应 将 烃 沸 增 加 值 ( VA) 标 蚋 入 企 本 提 E 指 业业 靖评 价指 标体 系 . 时也 指 出了 E A 业蜻 评价 系晓 的局 限性 。 同 ! V 关 ■ 词 : 计 利 润 ; 基 础 业 聩 : 经 济 增 加 值 ; 评 价 指 标 套
过立 法措 施 . { 推 行 使用 支 票 ; 用黑 名 单形 式 和取 消 强 l j 1 I 运
计、 轰询 和分 析 为一体 , 联结 各 级 人民 银 行和 各级 金融 机 构 . 终 实现 金 国联 网 . 最 实时 监 控本 系 统 大额现 金 支 付情 况 . 持和 保 障 商 业 银 行 有 效 控 制 大额 现 盒 支付 . 范 支 防 现 金 支 付风 险 。 同时 . 与公 安 . 务 、 税 工商 、 国家 安 全等 部 门 的 网络 系统 进 行对 接 . 正在 遇 f 违 规 支取 现金 、 真 } ; I J 反冼
( 中央 银行 婴 适 当下 孜再 贴现 权 利 . 4) 引导 票据 贴现 业 务 的开 展。通 过对 再贴 现票 据 的选 择 . 现中 央银 行 的 体
量 减 少使 用现 金结 算方 式 . 多地采 用非现 金 结算 更 与式 。
( 开 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 的现 金管 理 电 子 系统 . 支 取 、 控 、 3) 融 监 统
企业经营战略业绩评价研究

基本内容Biblioteka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和实 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注重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而经营战略业绩评价作为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战略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战 略方向,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次演示将对经营战略业绩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深 入探讨。
结合研究结果,本次演示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和讨论。从财务角度看, 被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整体良好,但在资本结构、成本控制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从非财务角度看,被评价企业在客户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等方面表现出较强 的竞争力,但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针对这些优缺点,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一是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 务风险;二是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盈利能力;三是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 形象。
构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首先,要充分考 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确保选取的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其次, 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此外, 还需要确定数据来源,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根据各项指标的重 要程度进行权重分配,以便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2、流程优化: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管 理效率和应变能力。企业可以运用流程图、流程模型等工具,对流程中的各个 环节进行分析和改进,以实现流程的高效运作。
3、技术创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 键手段。企业需行业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保持在 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评价方法
关于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探讨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探讨引言评价企业内部管理的业绩是一项关键任务,它有助于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内部管理是指管理层通过制定策略、规划和组织资源、决策和监督执行等活动,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
1.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重要性1.1 提高管理效率评价企业内部管理业绩可以帮助识别出管理不善、低效的领域,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透明的评价体系,管理层和员工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绩效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1.2 实现战略目标评价企业内部管理业绩的过程中,可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对照,确保管理活动的方向与目标的一致性。
如果发现管理活动与战略目标存在差异,将有助于及时调整和优化,以确保企业内部管理能够实现战略目标。
1.3 增进员工参与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建立绩效评价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参与和团队合作意识。
员工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得好的绩效评价和奖励,从而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方法2.1 定量指标评价定量指标评价是基于数值数据的评价方法。
通过制定明确的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例如,可以设置销售额、盈利率、生产效率等指标来评估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绩效表现。
2.2 定性指标评价定性指标评价是基于主观判断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员工、管理层和团队的行为、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判断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绩效。
例如,可以通过员工调查、管理层评估和360度反馈等方法来评估员工和管理层的绩效。
2.3 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了定量指标评价和定性指标评价的优点,以达到更全面的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使用多种数据和信息来源,包括定量数据、定性数据、员工反馈和客户评价等,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内部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
3. 实施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关键要素3.1 明确评价目标在实施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tereau t n id xo u tia l e eo me t tee trr e al mpo ete eau t n sse o u ie sp r r n e t n i vla o n e ns san bed vlp n . ne i sc Ii rv h v ai ytm n b s s e oma c h i h p s l o n f o h l ela l Y eemietep o t it fc re t uiesa c rt y alc t el tdrsu ̄ ep t n ̄ 8d t n rf a l o urn s s c uae , l aet mi eo h ' n r h ib i y b n l o h i e r
.
e au t ni d xmar ytk sf a ca i d xa dd t St esa d r , hl t bl yt o e a t uu ep r r n ea d e au t o i v ao ne l i i d a e i n il n e n n aaa h tn a d w i sa i t ofrc s f t r e o ma c n v l aes ca ei i f l r s m ii t a . yi t d cn u n rs u ̄ n e , ul i g e au t n i d x o o p r t o i e p n ii t, d i mv ep o bl i we k B r u i g h ma e o l e i d x b i n v a o e n c r o ae s ca rs sbl a mp - i s y no s d l i n l o i n y
判 断的标准 ,一般根 据数理 统计 方法经测 试和调整后确
定。 ’
业绩的根本所在是用尽可能少的生产经营成本去创造尽 可能大 的产 品和服务价值 。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指为实现企业 的生产经营 目 的, 以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为依据 , 采用科学的方法 , 对
企业经 营状况和 经营成果 进行判 断和 剖析 ,为改进企 业
5 价方 法 。评 价方 法是 对评 价指标 和评 价标准运 . 评
用的重要途径。评价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评价结 果的客观公正程度。 ‘ (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一般程序 三) 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一般应经过确立评价目 标、 设计评价指标 、 获取评价信息 、 选择评价标准、 形成评
( ) 一 含义
况的因素体现在各项具体指标上 , 是业绩评价指标 的重
要方面 。
企业是盈利 性 的经 济组织 ,它所 提供 的产品 和服 务
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 也就是说, 企业业绩
表现 为它所 提供 的产 品和服 务被社 会承 认 的程 度 。企业
4 .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价值
价结论 五个过程 , 形成公 正客观 的评价结论 。 从而
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 ( 构成要素 二) 1 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主要体现的是对谁评价。目 . 前,大都认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主体是企业的利益相 关方 , 包括出资人 、 管理者及职员 、 债权人及政府 、 社会
BAIXt i e
Ab ta t ce ti v l a o d x o ne p ie p r r n e c n p o i esr n u p r f rte e tr r e T a i o a e oma c sr c :S in i c e au t n i e n e tr rs e o ma c a r vd t g s p o t o h n ep i . r dt n lp r r n e f i n f o s i f
白 雪
( 北林 业大 学 东 【 摘 经济 管理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4 ) 500
要】 科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能为企业提供有 力的支持 。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 以财务指标与数据作对企
业业绩进行衡量的标准, 而对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 不足 。企业应从 引入人 力资 源指标 , 建立企业履行 社会责任 的评价指标 , 完善企业 可持续发展 的评 价指标等方面入手 , 完善企业经 营业绩评价指标体 系, 而使管理者 准确判 从
Ke r s b sn s e omac ; v u t nid x sca ep n iit y wo d : u iesp r r n e ea ai e ; oil s s l f l o n r o bi y
一
、
经营业绩评价
标 , 绩评价 就无法 进行 。因此 , 将反 映企 业经营状 业 如何
断现有经营活动的获利性 。 有效地 配置企业有限资源 。 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 关键词】 经营业绩; 评价指标; 社会责任
【 中图分类号】 F7 40 【 文献标识码】 A
Evaua i n nd x o l t ̄ I e n Busn S 'r o m a c , o i e SP e f r n e
s n ie e sa d c mp t v n s f n ep s so e mak t o p s n s n o e i e e so tr r e n t r e. v i t e i h
e et ey a di rv e f c vl, i n mpo er—
第21年第9 00 期 ( 总第 37期 ) 5
商 业 经 济
S NG E JNG I HA Y I J
NQ9, 01 . 2 0 Toa No3 7 tl ,5 .
【 编号】 1 9 64(000-030 文章 0 -0321) 03-2 0 9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