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选修3-1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最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最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最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归纳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带电体还有吸引不带电物体的性质。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电性而成光子。

3.起电的方法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实质上是电子的转移。

1.摩擦起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即束缚能力)。

2.接触起电:带电体与不带电体接触,电荷转移(即得失电子)。

3.感应起电:带电体靠近导体,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即电子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被感应体与人接触或与大地接通,被感应体是近端,人是导体,触摸时,人体和地球组成一个导体,地球则为远端。

4.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5.元电荷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指具体的带电体,电荷的最小计量单位。

它等于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1.6×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6.比荷比荷是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在电子枪加速中,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电场力做的功。

速度与比荷相关。

若粒子的初速度为零,则qU=mv/2,V=√(2qU/m);若粒子的初速度不为零,则qU=mv/2–mv/2,V=√(2qU/m)。

7.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A=4q和QB=-2q。

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再分开,QA=QB=q,需要注意重点是“完全相同”、“绝缘”、“正负”。

另外,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电性,转化成中性的光子。

高中物理选修3-1笔记 电场

高中物理选修3-1笔记  电场

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电荷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丝玻正)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毛橡负)3.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失正得负)4.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本质都是自由电子的转移)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是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则带正电。

2.静电感应当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就会受到带电体对它的排斥或者吸引,使导体两端出现异种电荷,近端与带电体异号,远端与带电体同号,这种方式称为感应起电,这种现象称为静电感应。

验电器的原理:两片金箔带同种电荷,彼此相斥而张开3.接触起电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能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荷,这种方式成为接触起电。

分配规律:A带-Q,B带+5Q,AB接触再分开,电荷相加在平分A=B=+2Q三、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一定情况下,带电粒子可以产生和湮灭。

一个高能光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一对正、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以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

现代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四、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量又叫电量,它表示了电荷的多少,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2.元电荷:最小电荷量(即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里根测定),用e表示。

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1)e=1.6×10-19C2)质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同,符号与电子相反。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4张PPT)

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 2、组成物质的原子的微观结构是怎么样的?
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
原子核(正电)
中子(中性)
原子(中性)
电子(负电)
2020/7/19
6
一、起电的实质:
3、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带电? 原子的构成
正离子
原子(中性)
负离子
2020/7/19
7
一、起电的实质:
4、摩擦起电有什么微观规律?
1.2起电的实质---接触带电
带同种电荷
带电物体7/19
电荷的转移
带电过程 带电实质 (宏观) (微观)
接触
转移
带电总量
不变
10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020/7/19
11
1.3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 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1.1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
电子 摩擦
玻璃棒
丝绸
橡胶棒
电子 摩擦
毛皮
带正电
带电方式
摩擦带电
2020/7/19
带负电
带电过程 (宏观)
摩擦
带负电
带电实质 (微观)
转移
带正电
带电总量
不变 8
验电器的作用: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2020/7/19
9
一、起电的实质:
(3)元电荷的数值
e=1.60217733X10-19C
计算中取e=1.60X10-19C
2020/7/19
26
4、什么是比荷?
3 比荷(荷质比) 测电子荷质比装置
• (1)定义: • 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之比。 • (2)电子的比荷: • 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 • 电子的比荷为e/me=1.76X1011C/kg • 比荷也是一个常用的物理量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
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
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

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
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C。

4.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它们把总电荷平均分配。

设两个小球的电荷量分
别为q1和q2,则接触后每个小球的电荷量为
q1+q2
2
,q1、q2包含了电荷的电性。

电荷及三种起电方法
[自学教材]
1.物质的电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的电子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高中物理选修3-1_第一章静电场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_第一章静电场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 或e 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点电荷:当电荷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得多,这样可以忽略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具体分布情况,把它抽象成一个几何点。

这样的带电体就叫做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类似于质点)2、带电体看做点电荷的条件:①两带电体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大小;②两个电荷均匀分布的绝缘小球。

3、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①距离 ②电量 ③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吸引力向内,斥力向外)(静电力常量k=9.0×109N ·m 2/C 2(库仑扭秤)) 注意:1.定律成立条件:真空、点电荷3.计算库仑力时,电荷只代入绝对值使用的方法:库仑扭秤实验、控制变量法221q r q k F第一章 第3节 电场强度一、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

物理选修3-1

物理选修3-1

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电学的基础,主要内容与原来的教材相仿。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2中间:“人们没有发现对上述两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

这表明……”怎见得没有第三种电荷?理性思维,或批判性思维P2最后一段,认为学生对原子结构已经有些初步了解(强相互作用)本书强调守恒的思想――追寻守恒量能量守恒的引入研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动量的引入)电荷守恒定律P5第3题3. 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

现要使B 球带的电荷量为83q,应该怎么办? 物理学中一个常用的处理方法:利用情境的对称性。

也为P7“库仑的实验”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第2节 库仑定律P6演示实验的下面:“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猜想静电相互作用的形式是否与万有引力相似。

科学方法的教育。

P8上部221rq q k F“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都已确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库仑”是怎样确定的?P11第1题1.A 为带正电的小球,B 为原来不带电的导体。

试分析以下情况中A 、B 之间是吸引力还是排斥力。

(1)把B 放在A 附近;(2)把B 放在A 附近并将B 靠近A 的那端接地。

相似的问题:带电体为什么能够吸引纸屑?P11第3题,又一次用到对称性:3. 真空中两个相同的带等量异号电荷的金属小球A 和B (均可看做点电荷),分别固定在两处,两球间静电力为F ,现用一个不带电的同样金属小球C 先与A 接触,再与B 接触,然后移开C ,此时A 、B 球间的静电力变为多大?……第3节 电场强度P12最下我们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因为对于电荷量不同的试探电荷,即使在电场的同一点,所受的静电力也不相同。

然而,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如果把一个尺寸很小的电荷我用做试探电荷,它在电场中的某个位置受到的静电力是F 1,另一个同样的点电荷在同一位置受到的静电力一定也是F 1。

现在把两个这样的电荷一同放在这里,它们总的电荷量是2q 1,它们所受的合力很可能就是2F 1。

选修3-1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选修3-1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解:(1)设 A、B 带电荷量均为 q,第三个小球先与 A 接触, q 净电荷平均分配, 两球带电荷量均为 , 第三个小球再与 B 接触, 2 q 2+q 3 净电荷平均分配,带电荷量均为 = q.所以接触后 A、B 两 2 4 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2∶3.
(2)设 A 带的电荷量为 q,B 带的电荷量为-q,则第三个小
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 (1)摩擦起电:实质是得失电子;两带电物体的电性相反, 电量相等. (2)感应起电:实质是导体中自由电荷转移;两带电物体的 电性近异远同. (3)接触起电:实质是自由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两带电物体的电性一定相同.
【例 1 】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体转移到 A 导体,所以 A 带负电荷,故 B 正确.
答案:B
知识点 2
电荷守恒定律
转移 1.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
不变 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__________.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 定律. 2.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不小心两小球接 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哪里去了呢?是否违背 了电荷守恒定律? 两球上的异种电荷中和了,即正、负电荷代数和为 0,对
【触类旁通】 4.(双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都是元电荷 )
B.有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 205.5 倍的元电荷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
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解析: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带电体的电荷量均为 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只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带电粒子, 没有电性之说,故 C、D 正确. 答案:CD

高中物理选修3-1笔记电场

高中物理选修3-1笔记电场

第一章静电场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电荷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丝玻正)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毛橡负)3.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失正得负)4.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本质都是自由电子的转移)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是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则带正电。

2.静电感应当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就会受到带电体对它的排斥或者吸引,使导体两端出现异种电荷,近端与带电体异号,远端与带电体同号,这种方式称为感应起电,这种现象称为静电感应。

验电器的原理:两片金箔带同种电荷,彼此相斥而张开3.接触起电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能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荷,这种方式成为接触起电。

分配规律:A 带-Q,B 带+5Q,AB 接触再分开,电荷相加在平分A=B=+2Q、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一定情况下,带电粒子可以产生和湮灭。

一个高能光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一对正、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以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

现代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四、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量又叫电量,它表示了电荷的多少,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 表示2.元电荷:最小电荷量(即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里根测定),用e 表示。

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191)e=1.6 ×10-19C2)质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同,符号与电子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7、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 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 + + 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 + A + B 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 + + 的是: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 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 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 电荷量保持不变.
闪电是如何形成的?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富兰克 林统一 天电、 地电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一、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元电荷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 是什么?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库仑 C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 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 元电荷吗?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 明它完全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 静电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 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 (1)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2)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3、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 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 数(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4、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 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 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 论述正确的是:( BCD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19 B、1.60×10 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 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 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不带电的梳子与羊毛衣袖摩擦后带有 10-7C负电荷。这些电荷的电子数目跟 地球人口(66亿)相比,哪个大?相 差多少倍? 解:元电荷为1.60×10-19C,梳子带10-7C电荷
量,则电子数目
10-7 C 11 n 6.25 10 -19 1.6 10 C
地球人口66亿=6.6×109,远小于梳子上电子数 目,梳子上电子数目大约是地球人口的95倍。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 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元电荷的值
e 1.60 10 C
19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 多少?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e 1.60 10 19 C 11 电子的比荷为: 1.76 10 C / kg 30 me 0.9110 kg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1.对元电荷的理解,正确的是 ( CD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表示所带电量跟电子电 量数值相等 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 整数倍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2.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 是( BD ) A.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 小于e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 抵消的现象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呢? 选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指针 金属箔片
静电计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结构上的不同
静电计中金属杆下部的水平轴上装有 金属指针,指针可以绕水平轴灵活转动, 外面圆筒的底部有接线柱。而在验电器中 金属杆的下部悬挂着两片金箔。 静电计的外壳一定是金属的,金属外 壳与内部的金属杆及金属指针构成了一个 特殊的电容器,它在静电计工作时起着重 要的作用。而验电器外壳的主要作用是为 了避免气流的影响,它一般是用玻璃制作 的。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 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 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 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BCD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6、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 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 果A带正电,则 :( C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 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金 属球时,将电荷传到箔片上, 使两个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同 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使两个箔 片张开一定角度,从而判断被 检验物体带电。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验电器
+ +
+ + +
+ +
+ +
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 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验电器感应起电的解释
电荷在验电 器的不同部分间 转移,使金属小 球和箔片都带上 了等量异号电荷, 使箔片张开 。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摩擦起电中,这两个相摩擦的物体 带电前后总电荷量各是多少 大量事实表明, 感应起电中枕形导体带电前后总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 电荷量是否发生变化? 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 结论:总电荷量没有发生改变。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 持不变。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感应起电: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 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起电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 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 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 电荷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 端带同号电荷。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9、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体Q 放置.用手接触B端,移去手指再移去Q, 负电荷 AB带何种电荷 __________ .若手的接触点 改在A端,情况又如何___________ 。 负电荷
Q +
A
B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10、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 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 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c后拿开橡 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 电情况是 ( ) C A.a带正电,b带负电 a B.a带负电,b带正电 c C.a、b均带正电 D.a、b均带负电 b E.a、b均不带电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闪电现象解释
剧烈的气流运动使云层 相互摩擦,摩擦导致云层 间异种电荷大量积聚(摩 擦起电)。靠近地面云层 中电荷的大量积聚,会使 地面因静电感应而产生电 荷积聚(感应起电)。云层 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会 形成几百万伏的电压。这 个高压足以击穿空气,瞬 时产生几十万安培的电流。 电流生热使空气发光,叫 闪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微观解释: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接触带电
微观解释: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11、某人做静电感应实验,有下列步骤及结论:① 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 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②用手指摸甲球。 ③手指移开。④移开乙球。⑤甲球带正电。⑥甲 球不带电。下列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正确的有 ( ) BC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③→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③→⑤
• 电荷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
• (1)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 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 电中和现象。 • (2)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 后,电荷要重新平均分配,这种现 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3、感应起电: 除了摩擦起电,接触起电还 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 有没有其他的起电方式呢? 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感应起 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