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书遇见社交——从微信读书APP看阅读形态大改变

合集下载

信息焦虑下的社交化快餐式浅阅读——大学生微信阅读研究

信息焦虑下的社交化快餐式浅阅读——大学生微信阅读研究

作者: 张竹君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出版物刊名: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页码: 53-63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大学生 微信阅读 阅读效果 信息迷失 社交化快餐式浅阅读
摘要:调查显示,微信阅读已成为国民特别是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

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微信阅读属于一种“信息焦虑下的社交化快餐式浅阅读”。

整体上,大学生处于“信息焦虑”状态,微信阅读对此“焦虑”有所缓解。

阅读方式上,被动阅读多于主动阅读,微信阅读社交化特征明显;专注度上,微信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特征:受阅读环境干扰度高,阅读速度快且认真程度低,沉浸式阅读比例小;阅读内容上,图文结合等表现方式和排版样式影响阅读效果,长难文章也可以被接受;阅读效果上,记忆效果欠佳,收藏后少有回顾,多属于快餐式“一次性”阅读。

大学生的微信阅读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微信阅读效益有待提升。

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议论文论题和论点(原卷版+答案版)

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议论文论题和论点(原卷版+答案版)

【备战2023】中考考点系列小测卷(解析版)专题1 议论文论题和论点(满分:80分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3分)①《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

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③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

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④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

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意义,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这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

⑤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

人们看到的画面快速切换,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

“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

⑥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

我们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

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

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

我们接触了很多信息,却并不感到充实。

这更像信息的冲刷,而非咀嚼。

⑧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

移动阅读背景下微信读书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移动阅读背景下微信读书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移动阅读背景下微信读书平台的分析与思考作者:邢崇胡婕来源:《知与行》2019年第05期[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进步,长期浸润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其媒介接触习惯正在潜移默化中被改变,相应的,人们的阅读模式也随之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移动阅读类阅读平台应运而生。

其中,基于微信好友关系链的微信读书阅读平台异军突起,开创了移动阅读新形式,在移动阅读市场中快速站稳了位置。

首先,微信读书的UI设计主打清新简洁的设计原则,为用户提供了安静的、美学性的阅读体验;其次,微信读书偏向出版文学,依托于阅文集团强大的资金资源和版权优势,拥有了丰富且多样化的内容资源;此外,微信读书的运营模式非常个性化,为用户打造了一个无广告的阅读环境,且基本实现了免费阅读;微信读书最具特色的便是其将阅读与社交结合起来,基于微信强大的用户基础,在平台中融入多种社交元素,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微观的阅读社会。

但是,微信读书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我们旨在对微信读书的主要特色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阅读平台提供有益借鉴,并对比其他阅读类APP,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思考,为微信读书APP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移动阅读;微信读书;特色与不足[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5-0126-06移动阅读,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上,通过网页及阅读平台客户端等渠道进行阅读的行为。

这种阅读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质媒介的阅读,它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充分适配了当下移动互联网用户碎片化阅读习惯。

根据2018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综合率为80.3%,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3%,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并且,数字化阅读的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都有所上升[1]。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化阅读行为研究——以微信读书为例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化阅读行为研究——以微信读书为例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化阅读行为研究——以微信读书为例作者:王红英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3年第06期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数字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其中,微信读书APP凭借将阅读和社交融为一体的特色、庞大的目标用户群体、海量的内容资源、便捷友好的使用界面、实用贴心的功能脱颖而出。

本文分析了微信读书成为社交化阅读“领头雁”的功能和设计优势,探讨微信读书平台目前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以及移动互联时代相关各方为适应社交化阅读应采取哪些对策,以期为打造书香社会、促进全民阅读贡献些许思考。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一部智能手机创造纷繁世界,连接万千大众。

移动互联时代,以虚拟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数字阅读方式凭借其跨越时空限制等优势,吸引众多用户群体向线上转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行为和态度。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相比2020年的4.94亿,增长率为2.43%;人均电子书阅读量11.58本、有声阅读7.08本。

截至2021年年底,数字阅读上架作品数量约3446.86万部,相比2020年的3103.6万部,增长率为11.06%。

从阅读时长来看,电子阅读用户已经进入深度阅读阶段,而有声阅读呈现较为碎片化的特点。

我国数字阅读行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继续扩大、精品佳作不断涌现、用户黏性持续攀升、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在数字阅读领域,人们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屏幕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人类阅读行为已经毫无疑问地进入“读屏”时代。

伴随移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政策助推,移动阅读市场欣欣向荣。

我国已经拥有许多成熟的数字阅读平台,其中微信读书凭借其庞大的目标用户群体、海量的内容资源、便捷友好的使用界面、实用贴心的功能脱颖而出,微信读书正是将移动阅读与社交关联紧密结合的典范,利用微信平台的社交关系链将阅读融入社交之中,同时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社交需求。

解读QQ阅读vs微信读书:同一母体下的不同成长方式

解读QQ阅读vs微信读书:同一母体下的不同成长方式

解读QQ阅读vs微信读书:同⼀母体下的不同成长⽅式在知识付费的热浪推动下,移动阅读类产品已经成为当今⼈们⽣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拟通过⽤户体验的五个要素——战略层、范围曾、结构层、架构层和表现层,来系统剖析QQ阅读与微信读书两个APP同时作为腾讯公司旗下的移动阅读产品,不同的产品逻辑和发展路径。

⼀、产品信息1、产品名称•“QQ阅读”APP•“微信读书”APP2、版本号•QQ阅读——版本6.5.61•微信阅读——版本2.2.43、体验环境iPhone 6splus——iOS 11.0.2⼆、市场环境 1、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现状根据易观在2017年7⽉5⽇发布的《中国移动阅读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17》年度综合分析来看,截⾄2016年末,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已达到118.6亿元。

基于⽬前商业模式稳定、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发展情况可以推测,未来⾏业收⼊增速将保持匀速增长。

2017年11⽉8⽇,腾讯旗下的阅⽂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上涨约63%,每股报于90港元,市值达到816亿港元。

这背后,是移动阅读市场逐步⾛向规范化,开始接受市场监督,市场⾛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Q2移动阅读市场报告》来看,⽬前移动阅读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QQ阅读市场份额第⼆季度稍有提升,⽬前以35.01%排在⾸位。

掌阅iReader以23.34%的市场占⽐,位列第⼆。

另外40%左右的市场被塔读⽂学、咪咕阅读、书旗⼩说、多看阅读、宜搜⼩说、天翼阅读、爱阅读、熊猫看书、开卷⼩说、⽹易云阅读、当当读书等⽠分殆尽。

2、⽬标⽤户群体画像根据易观的报告来看,⽬前中国移动阅读⽤户呈现两个主要特点:(1)特点⼀:性别⽐例差异明显在移动阅读⽤户中,男性⽤户占⽐是⼥性⽤户的2倍。

在2014年,曾出现过男⼥占⽐均衡的⽤户分布状态,但随着内容规模和整体⽤户规模的逐渐增加,近⼏年⽞幻奇幻⽂、武侠修真⽂等类型作品占⽐⼤⼤增加,导致男性受众规模占⽐再次上升。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移动阅读类APP的传播效果探析——以“微信读书”为例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移动阅读类APP的传播效果探析——以“微信读书”为例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1]随着数字化阅读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移动化的需求。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 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数字化阅读促使阅读载体由传统的实体书籍逐渐转向虚拟的电子书籍,用户的阅读行为和动机也随之发生转变。

整体来看,当前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媒介在网络中成为重要节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一、移动阅读类APP “微信读书”的特点及功能(一)社群化互动的新阅读模式根据《中国网络社群研究报告》对社群的定义,社群指的是有共同爱好、需求的人组成的群体,有内容,有互动,由多种形式组成。

在数字阅读领域,“微信读书”作为基于用户个人的关系链来共享阅读的信息并且产生互动的读书软件,其推广目标是借助有阅读习惯的微信用户在互联网中的节点位置,通过用户微信关系圈所连接的网状节点来形成社群阅读。

与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相比,微信读书平台会定期开展分享链接邀请好友参与获得无限卡的活动,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好友排名和彼此关注以及邀请好友“组队闯关”等方式实现社群间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建立起高效互动的用户黏性和体系,多维度、去中心化的互动使得用户在社群中能够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

(二)“个性化订阅”的结构功能快节奏、碎片化的互联网背景下,是否满足个性化选择是影响用户媒介接触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阅读的兴起使得传统阅读单向、集中化的传播模式被打破。

“微信读书”不仅有集文字、图像、音视频于一体的整合输出功能,同时在首页的界面开设“发现”栏,针对的是各种类型的【摘要】移动阅读类APP 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用户的阅读由传统单向集中、固定式向多向分散、移动的数字化方式转变,阅读的传播模式和效果呈现新的特点,但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和媒介接触行为。

8.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八)(word版有答案)

8.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八)(word版有答案)

议论文阅读训练(八)(一)不能没有家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

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

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

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

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

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

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

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

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

(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

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

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

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

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

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

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

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

电子书籍的社交化阅读与互动性

电子书籍的社交化阅读与互动性

电子书籍的社交化阅读与互动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书籍逐渐取代传统纸质书籍成为主流阅读方式。

与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籍不仅具有便携性和存储空间大的优势,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社交化阅读与互动性。

本文将探讨电子书籍的社交化阅读和互动性对读者及阅读体验的影响。

一、社交化阅读带来的互相交流与分享在传统纸质书籍中,读者通常是独自阅读,与书中的内容互动。

然而,电子书籍的社交化阅读通过引入社交媒体、在线书评平台等,为读者提供了与其他读者交流的机会。

首先,电子书籍的社交化阅读平台,如Kindle社交读书功能、豆瓣读书等,允许读者与好友或陌生人分享阅读心得、评论,并进行回复。

这种互动性不仅能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社交化阅读平台还提供了在线书评的功能。

读者可以撰写自己的书评,对书籍进行评价和推荐,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不仅增加了读者之间的互动性,还为其他潜在读者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社交化阅读的互相交流与分享可以促进读者之间的讨论,拓宽视野,丰富阅读体验。

读者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扩大自己的交流圈子,与志同道合的读者分享阅读心得,共同探讨书籍内容,形成一种开放、多元的阅读社群。

二、电子书籍的互动性提升阅读体验电子书籍相对于传统纸质书籍,具有更多的互动性。

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内容,还具备交互式的阅读功能,如书签、高亮、笔记等。

首先,电子书籍的书签功能使读者可以随时保存当前阅读位置,方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书签功能不仅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还节省了寻找书签纸张的烦恼。

其次,电子书籍的高亮和笔记功能使读者可以标注和记录重要内容、心得体会。

与传统书籍中使用的荧光笔或纸张标签相比,电子书籍的高亮和笔记功能更加灵活,且方便快捷。

读者可以将标注和笔记与其他读者分享,进一步促进了社交化阅读。

此外,一些电子书籍还提供了个性化的阅读设置,如字体大小、背景颜色等。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需求进行调整,提升阅读的舒适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带 与应用
当读 书遇 见 社 交
从微信读 书 A P P 看 阅读形 态大 改变
又 绪士 局
( 南 昌大学 新 闻与传播学院 ,江西 南 昌 3 3 0 0 3 1 )
摘 要: 在 移动 互联 网互 动 方式 多元化 的 环境 下 , 我 国 网络 社 交 工具领 域 正 掀起 “ 小 圈子客 户端 ” 的风 潮 , 就 像 朋友 圈中晒 美食 、 晒娃 一样 , 晒 阅读 成 为好友 之 间的社 交 方式 。基 于这 种社 交模 式的 转 变 , 微信读书 A p P 腾 空 出世 , 构建起 一 个 以微信 关 系链 为主体 的 读 书 “ 朋 友 圈” , 从 而 形成 了新 的 阅读 体验 。


户读书的竞争『 生 来增加阅读时间, 使得读书更加富有乐趣。
三、 微 信读 书 的使 用与 满足 ( 1 ) 真实呈 现 , 塑 造 自我形 象 。E ・ 戈 夫曼 认 为 , 每个 人 都有 向他人表演 自己的问题 , 每个 人总试 图在社会 情境 中保 持适 当 的印象 , 以求得 到肯定 的评 价。与朋 友 圈的好友 共 同 阅读 或者相 互分享 书籍 和评论其 实就是 一种 自我呈 现 , 在这 种 与他 人 “ 敞开 心扉 ” 的过程 中 , 将 与 自己有 关 的信 息 、 内 心 的想 法和感 情暴 露给对 方 , 通过这个 方式 让 自己被他人 知 道, 企 图建 立一个 良好 的人 际关系 。而双方 的彼此 信任 和好 感度 往 往是在 逐 渐增 加 的 自 我 表 露过 程 中发展 起来 的 。微 信读 书通 过展 现 自己阅读 的书 目及 与好 友共 同探讨 这个 平 台, 让用户能够有选择性地呈现 自我 , 有意识地构建传播内 容, 让好 友 多方 面地 了解 自己 , 增 加朋 友之 间 的契合 度 。 ( 2) 正面互动, 让阅读不孤单。微信读书利用微信的 好友关系链 , 融合社交和阅读 , 是人际吸引的需要 。微信阅 读 不 同于其 他 阅读 A P P 依 赖 于 陌生人 之 间 暂时 性 , 或 短 时 间 内建 立 起 来 的交 往 , 它主要根植于 Q Q 、 微博 、 手 机 通讯 录等 多 重 与现 实 生 活有 着 密切 交 流 或熟 悉 的朋 友 , 而 这种 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 , 与我们接触及交往越频繁的人 , 越 容易成为我们 的朋友 , 这使人 际交往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相 关 性 。美 国心 理 学 家 马 斯 洛 在 人类 动 机 中 阐述 到 生理 需 要、 安全需要 、 归属和爱的需要 、 尊重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 是 人 类 需要 的几 个层 次 , 通 过读 书 平 台 随时 随 地与 好 友一 同评 价 书籍 的 内容 、 观点 , 或是 对 好 友进 行 点 赞 和评 价 , 自 身能够找到与他人 的联系感和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强调 与他 人 建立 、 维持、 发 展 良好 的关 系 , 用 户 通 过 阅读 平 台进 行 的交 往 可 以产 生人 际 吸引 , 也 是增 进人 际 的有效 途径 。 ( 3 )好胜驱使 , 激发阅读欲望。“ 赶先进, 当英雄”是 每个 人 客 观存 在 好胜 心 的心理 体 现 , 微 信 读 书 中每 周 都 累
关 键词 : 移动 A P P ; 社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阅读
中 图 分 类 号 :G 2 0 6 . 2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5) 2 0 — 0 2 4 2 — 0 1
移动 阅读 AP P的发展 现 状 根 据 中 国新 闻出版 研究 院最新 公 布 的全 国国 民阅读 调 查显示 , 数字化 阅读方式 的接触率越来越 高,2 0 1 4 年我 国 成 年 国 民数 字 阅读方 式 接触 率 ( 5 8 . 1 %) , 较2 0 1 3 年 的5 0 . 1 % 上 升 了8 . 0 个 百 分 点 。全 新 的数 字化 阅读 方 式 摒 弃 了传 统 的 纸 张 阅读 , 催 生 出各 式 各 样 的 阅读 A P P 。 比较 有代 表 性 的 有 当 当读 书 、 多 看 阅读 、 豆 瓣 阅读 、 京东读书 、 网易 云 阅 读、 掌阅 i R e a d e r 、 熊猫 看 书 、 百 阅等 。无 论 是互 联 网门户 网 站、 电子 商 务 平 台 , 或 是 新 兴科 技 公 司 , 都 凭 借 各 自的 品牌 和用 户优 势 开始 抢 占阅读 市场 。 面 对 市 场 的激 烈 竞 争 , 阅读 A P P不 断 打造 自身特 色 和 优势 , 从界面友好度 、 阅读资源、 检索功能、 使用便捷度 、 定价 和个性化设置六大方面的完善升级来提高 自身竞争力。已 经问世 的大部分阅读 A P P 界 面色彩均清新简单 , 板块布局 均合理有序 、 操作简便 , 内容包含出版 、 图书、 杂志等。这些 A P P 均 具 备检 索 功 能 , 系统 有 良好 的推 送 功能 , 推 出畅销 书 籍排行榜。它们主要推介 的是付费阅读 , 免费阅读书籍较 少 。阅读 A P P 具 备贮 藏 记 忆 功 能 , 个 人 阅读 书 架 上可 呈 现 阅读书籍的相关 内容 , 包括收藏书籍总量、 页数、 阅读小时数 以及阅读时段统计。阅读期间, 用户还可根据喜好选择阅读 版式 , 甚至对字体大小 、 界面亮度 、 行 间距等进行调节 , 阅读 A P P 还 有对 句式进 行标 注 以及 词汇查 询 的功能 , 并且 通过微 博、 微 信 、Q Q等社交 平 台 , 用户 可 以分享 自己的 阅读感 受 。 二、 突破 重 围 微信 阅读 主 打社 交 今 年8 月底 , 微信读 书 A P P以主打 “ 社交 +阅读 ”的 模 式 正 式 加 入 阅读 A P P的大 军 。这 个 图书 类 A P P上 线 不 到两天 , 便在苹果 A P P S t o r e 上窜至图书排行榜 的第三名。 虽然市场上有部分读书 A P P加入 了社交元素。例如 , 豆瓣 阅读的移 动端可 以在读完 的作品后评论 , 参与读者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