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呐喊》,蒙克还画了许多杰作
蒙克美术馆

蒙克美术馆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2期在故乡奥斯陆的两座美术馆中集聚蒙克心灵呐喊的珍贵名作。
阳光的夏夜,峡湾织就了梦幻般的景色。
被这片北欧大自然所拥抱的城市奥斯陆,在19世纪末时孕育出挪威最著名的画家蒙克。
蒙克的作品至今仍存放在故乡的美术馆里,向人们倾述着他灵魂的呐喊。
陈列着画家毕生心血被绿茵围绕的蒙克美术馆挪威的首都奥斯陆,位于挪威南部,面向丹麦,是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峡湾城市。
这个城市的名字,是古代北欧语“神的牧场(或山丘)”的意思。
名副其实地,这里遍地是农庄、草原,宁静平和。
1863年至1944年,挪威孕育了最著名的画家爱德华·蒙克。
他一生中大半时间的生活、恋爱都在奥斯陆,创作出许多杰作。
由于蒙克的家人相继去世,恋爱又多次受到创伤,种种的经历加上敏感细腻的感受力,使他具有一种充满不安和死亡阴影的独特画风。
据说,晚年的蒙克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我的孩子们”,且几乎全部存放身边。
1944年,蒙克80岁去世时,在他的画室中留下大量作品。
根据蒙克的遗嘱,这些作品全捐赠给奥斯陆市。
1963年,纪念蒙克诞生100周年之际,在绿树成荫的市区东面建立蒙克美术馆。
搜集了《声》、《吻》等绘画作品1000件,素描作品4500件,版画作品18000件,以及蒙克儿时的绘画和家人照片等,从中可以一睹画家的真实面貌。
目前蒙克美术馆经过扩建,并于1993年12月竣工后,增加很多展出面积,以前放在地下仓库的蒙克的“孩子们”也终能陈列展出。
搜集精粹中的精粹建于市中心的奥斯陆国立美术馆在奥斯陆市的另一座“蒙克美术馆”是奥斯陆国立美术馆。
从耸立于市中心的皇宫步行约5分钟,就可以看到坐落在奥斯陆大学后面的厚实建筑物。
这里的蒙克作品收藏,被认为是杰作中的杰作,在二楼两间“蒙克画廊”中展出。
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诞生于1836年,在蒙克开始成为画家的19世纪末,这座美术馆在奥斯陆美术界便已具有相当的权威,当时年轻画家们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卖给它,蒙克也是其中之一。
苏格兰爱丁堡苏格兰国家美术馆攻略

苏格兰爱丁堡苏格兰国家美术馆攻略苏格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位于苏格兰爱丁堡市中心,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该馆收藏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展示了从欧洲中世纪到现代不同时期的艺术发展。
一、馆内藏品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内的藏品非常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
首先,是欧洲画家威尼斯的提香、蒙克的《呐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杰作,它们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
此外,该馆还展示了许多荷兰黄金时代画家如伦勃朗和凡·赞德尔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二、馆内特色展览苏格兰国家美术馆举办了多个特色展览,向游客呈现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例如,每年夏季,该馆会举办苏格兰艺术家展,展示当代苏格兰艺术的最新成就。
此外,还会有一些专题展览,比如关于肖像画或风景画的展览,让游客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三、参观攻略1. 入馆时间:苏格兰国家美术馆每天开放,早上10点至下午5点。
建议周末或节假日去参观,因为平时比较少人,可以更加悠闲地欣赏展品。
2. 藏品导览:参观者可选择跟随馆内的导览团,了解每件艺术品的背景和历史,拓宽自己的艺术知识。
也可以自行游览,根据馆内提供的平面图,制定自己的参观路线。
3. 特别活动:苏格兰国家美术馆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专题讲座、工作坊和儿童艺术活动等。
游客可以提前查看活动日程,安排参与感兴趣的活动,丰富参观体验。
4. 细节注意:参观时请遵守馆内的规定,不要触摸展品,保持安静,确保参观体验不受干扰。
另外,馆内设有储物柜,可将大件行李寄存,以便更轻松地欣赏艺术品。
四、美食推荐在参观美术馆之后,不妨去附近的咖啡厅或餐馆享用美食。
周边地区有许多提供传统苏格兰料理的餐厅,如哈格里斯酒馆(Haggis Restaurant)和皇家军械库餐厅(The Royal Mile Armouries Restaurant)。
名画推荐 欣赏伟大艺术家的杰作佳作

名画推荐欣赏伟大艺术家的杰作佳作众所周知,艺术是人类创作出的一种美的形式,它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绘画被公认为最为具有观赏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们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名画。
本文将向大家推荐几幅伟大艺术家的杰作佳作,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启迪。
1. 莫奈的《睡莲》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对光与色彩的捕捉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睡莲》描绘了一个精美绝伦的花园,花团锦簇,湖面如镜,给人以宁静与宽广的感觉。
这幅画的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触感使观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2.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达·芬奇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蒙娜丽莎》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这幅画以惊人的细节和逼真的表现力展示了蒙娜丽莎的微笑,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技巧和光线的运用,使这幅画成为了一件不可磨灭的艺术之宝。
3. 梵高的《星空》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而著名。
他的作品《星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以其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和壮丽的星系而闻名,给观者一种令人陶醉和沉思的感觉。
梵高的独特画风和对色彩的运用使这幅画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创造力。
4. 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以其在雕塑和绘画领域的卓越成就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创世纪》是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最著名的一幅壁画之一。
这幅画描绘了上帝与亚当伸出手指的场景,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米开朗基罗通过精湛的技巧和逼真的表现力,向观者展示了宗教和人类创造力的伟大。
以上仅是几幅伟大艺术家的名画推荐,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值得一提。
通过欣赏这些艺术家们的杰作佳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表达。
世界著名画家蒙克

世界著名画家蒙克
蒙克的创新与突破
蒙克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风格和主题,更在于他的创新和突破。他的作品在形式 和内容上都展现出新的元素,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蒙克在绘画形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空间和构图的运用上。他通过独特的视角 和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规则和审美观念,创造出了更加自由、个性化的画面。这 种创新使得蒙克的作品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观看
XXXXXXXXX
世界著名画家蒙克
综上所述,蒙克的作品和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蒙克的作品应用于不同领域,可以帮助 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应对挑战的
能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世界著名画家蒙克
结语
蒙克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 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影响了整个艺术界 。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社 会责任感的文化巨人,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 来的艺术家和公众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 思想精神,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和灵感 ,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其次,蒙克在绘画内容上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描绘上。他的作品常常 以死亡、疾病、孤独等为主题,通过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人性深入的探索和表达,不仅让蒙克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 ,也对后来的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启示
世界著名画家蒙克
世界著名画家蒙克
世界著名画家蒙克
艺术风格
蒙克的绘画风格深受表现主义的影响,同时 也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描 绘死亡、疾病、孤独等主题,以尖锐的线条 和浓烈的色彩表现出来。他的作品给人以强 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深入人心,引发观 众的共鸣
美术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19)(含解析)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唐以后的织锦大多采用纬线起花的技术。
()A.正确B.错误2.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
()A.正确B.错误3.“小景山水”是南宋流行的山水样式,景小却富有诗意,幅小却清丽可人,深得人们的喜爱,代表画家是赵伯驹。
()A.正确B.错误4.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代宗教”结束了宗教代教育的历史,并以此开启教育时代的新纪元。
()A.正确B.错误5.从敦煌莫高窟第一百零三窟维摩变壁画中,可以想象出曹仲达画风。
()A.正确B.错误6.瓷器《玫瑰紫釉盆托》是定窑作品。
()A.正确B.错误7.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唯一传世作品,以长卷形式表现了观舞、休息、清吹、宾酬四个场面的内容。
()A.正确B.错误8.髡残与石涛合称“二石”。
()A.正确B.错误9.开元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砖质结构塔。
()A.正确B.错误10.《贞观公私画史》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
()A.正确B.错误11.“书画同源”是指中国书法和绘画都对形象事物的符号化把握以及在用笔方面有着相同的规律。
()A.正确B.错误12.宋代郭熙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绘画理论。
()A.正确B.错误13.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分色主义或分割主义。
()A.正确B.错误14.女像柱属于帕特农神庙。
()A.正确B.错误15.康定斯基撰写了抽象主义美术的经典理论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
()A.正确B.错误16.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画家,以霍珀和埃金斯最为著名。
()A.正确B.错误17.夏尔丹擅长静物画与风景画。
()A.正确B.错误18.《呐喊》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创作的绘画作品,共有四个版本。
()A.正确B.错误19.西方20世纪初产生的现代主义美术在反传统和更新观念的口号中诞生。
()A.正确B.错误20.梵蒂冈签字大厅有拉斐尔绘制的四幅大壁画“哲学、法学、神学、诗学”,其中最成功的是哲学又名雅典学院。
分享名画中的细节和构图技巧

分享名画中的细节和构图技巧名画是艺术家们用笔触和色彩创作的杰作,每一幅名画都蕴含着丰富的细节和构图技巧。
通过仔细观察和欣赏名画中的这些元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本文将分享几幅著名名画中的细节和构图技巧,带您领略艺术的魅力。
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名画之一,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技巧和独特的构图。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画中女性的微笑,这是该作品最引人注目的细节之一。
达·芬奇通过精细的笔触和明暗对比,将蒙娜丽莎的微笑展现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神秘和魅力的感觉。
其次,构图上的一个重要技巧是透视。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线性透视,使画中的背景具有深度和立体感。
蒙娜丽莎身后的山脉和河流以及人物的前后关系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梵高的《星夜》梵高的《星夜》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视觉冲击力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画中蓝色的天空和金黄色的星星与月亮形成鲜明的对比。
梵高通过大胆的色彩运用,将夜晚的宁静与星空的神秘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次,构图上的一个重要技巧是对角线。
《星夜》以斜线和曲线交织的方式构成,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旋转和流动的感觉。
观赏者如同进入了梵高的内心世界,与画中的景色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三、蒙克的《呐喊》蒙克的《呐喊》是表现主义的杰作之一,画面中的细节和构图意在表达作者内心的焦虑和孤寂。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
蒙克通过扭曲和夸张的笔触,将主人公的呐喊与压抑的情绪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次,构图上的一个重要技巧是对比。
《呐喊》以黑暗的背景为衬托,与血红色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使情感更加深刻和直接。
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对西班牙内战中的轰炸事件进行艺术抗议的重要作品。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画中的细节描绘。
除了《呐喊》,蒙克还画了许多杰作

蒙克的名作《呐喊》曾在2012年创下当时的艺术品拍卖纪录。
然而光鲜的背后却是蒙克鲜为人知的坎坷人生。
“关于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篇”是他的艺术,更是他的人生。
蒙克1890-1892年作品《童年回忆——大门外》蒙克是挪威的骄傲;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毕加索、马蒂斯等众多艺术家都曾吸收他的养料;他的代表作之一《呐喊》曾在2012年的苏富比拍卖中以1.19亿美元的天价创下当时艺术品拍卖纪录。
然而,在蒙克自己看来:“自我出生的那一刻,焦躁、悲伤和死亡是围绕我的天使。
”是的,蒙克的绘画中常伴有强烈的悲伤、压抑的情绪,折射出他坎坷的一生,也洋溢着他对艺术的执著和挚爱。
1863年12月12日,在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以北140公里勒滕的一个农场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挪威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医,经一名同事的介绍结识了蒙克的母亲,两人于1861年成婚。
蒙克出生时就比较虚弱。
在他一周岁不到的时候,随家人一同迁居首都。
蒙克1881年作品《在Vestre Aker》1868年,蒙克5岁。
不幸的是,他的母亲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9年后,他最喜欢的姐姐苏菲也死于同样的疾病。
而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及多次的重症高烧让年幼的蒙克也饱受着疾病的困扰。
在他后来的创作中,如《母亲之死》、《病室里的死亡》、《病中的孩子》等作品都直接表现了他记忆中亲人的疾病和死亡。
1880年,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工学院学习了一年之后,蒙克毅然放弃了工程师专业,决心将绘画作为他毕生的事业。
年底,他被克里斯蒂安尼亚的皇家艺术与设计学院录取。
1882年,他和几个同行一起在市中心租了一个工作室,并一同受到当时德高望重的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hg)的指点。
那一时期,蒙克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都明显受到克罗格和自然主义的影响。
蒙克1884年作品《穿黑衣的英格·蒙克》在1883年克里斯蒂安尼亚的一个工业与艺术大展上,蒙克的艺术首次亮相。
蒙克作品集(高清)附作品讲解

蒙克作品集(高清)附作品讲解许多艺术家的失败,仅仅是他们只接受一种画法,而指责其他所有的画法。
必须研究一切画法,而且要不偏不倚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因为你将不会跟着某一个艺术家跑。
——博巴蒙克油画《病中的孩子》布面油画,119.5×118.5cm,奥斯陆国家美术馆藏。
这幅画是蒙克童年时代对家庭痛苦遭遇的一个回忆。
此画描绘了他那年仅15岁的姐姐索菲亚患病的情景,肺病将夺去她的生命,她消瘦而脸色苍白,还未脱尽童稚的气质。
这个难以磨灭的印象深深地埋藏在蒙克的记忆里。
画面油彩用得狂放、随意,看上去像一幅草稿。
整幅画面色调灰暗低沉,悲剧气氛浓烈。
当它在挪威全国年度画展上展出时,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
蒙克不得不换用学院派技法,再画了一幅变体画,改名为《春》,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去巴黎留学。
蒙克说过:“我要描绘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恋爱的活生生的人们。
” 所以有人说他是“近代描绘人类心灵的肖像画家”。
蒙克童年时母亲和姐姐都相继死于肺病,后来父亲和一个弟弟又不幸去世,妹妹患了精神病,这种家庭悲剧使蒙克心灵创伤太深,影响着他艺术思想的发展。
关于这幅画他说过:”我以《病中的孩子》开辟了新路,它成为我艺术中一次突进,我其后的大部分作品的产生都归功于这幅画。
”画家企图探索人们对病与死的感觉,为了真切地揭示主题,他曾与父亲一起去探视病人,观察病人的神态。
蒙克说:我曾在这一年中把这幅画反覆描绘很多次。
我把颜料刮掉,用松节油洗掉后,多次设法找回那最初的印象。
那紧贴着枕头,透明而苍白的皮肤,那发抖的嘴唇,和那发抖的双手…,我刮掉了一半的颜料,留下一些刮痕。
就这样,在一边画一边搜寻着过去的记忆时,我发现,我的睫毛也成为最初印象的一部分,而我所说的睫毛,正是反映在画面上的那些阴影。
在这幅画中的母亲,在为孩子的不幸而内心绝望和悲哀。
空荡荡的室内,别无他物,这更增加了死亡迫近的凄凉气氛。
这件作品以深刻的形象语言传达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克的名作《呐喊》曾在2012年创下当时的艺术品拍卖纪录。
然而光鲜的背后却是蒙克鲜为人知的坎坷人生。
“关于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篇”是他的艺术,更是他的人生。
蒙克1890-1892年作品《童年回忆——大门外》
蒙克是挪威的骄傲;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毕加索、马蒂斯等众多艺术家都曾吸收他的养料;他的代表作之一《呐喊》曾在2012年的苏富比拍卖中以1.19亿美元的天价创下当时艺术品拍卖纪录。
然而,在蒙克自己看来:“自我出生的那一刻,焦躁、悲伤和死亡是围绕我的天使。
”是的,
蒙克的绘画中常伴有强烈的悲伤、压抑的情绪,折射出他坎坷的一生,也洋溢着他对艺术的执著和挚爱。
1863年12月12日,在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以北140公里勒滕的一个农场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挪威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医,经一名同事的介绍结识了蒙克的母亲,两人于1861年成婚。
蒙克出生时就比较虚弱。
在他一周岁不到的时候,随家人一同迁居首都。
蒙克1881年作品《在Vestre Aker》
1868年,蒙克5岁。
不幸的是,他的母亲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9年后,他最喜欢的姐姐苏菲也死于同样的疾病。
而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及多次的重症高烧让年幼的蒙克也饱受着疾病的困扰。
在他后来的创作中,如《母亲之死》、《病室里的死亡》、《病中的孩子》等作品都直接表现了他记忆中亲人的疾病和死亡。
1880年,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工学院学习了一年之后,蒙克毅然放弃了工程师专业,决心将绘画作为他毕生的事业。
年底,他被克里斯蒂安尼亚的皇家艺术
与设计学院录取。
1882年,他和几个同行一起在市中心租了一个工作室,并一同受到当时德高望重的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hg)的指点。
那一时期,蒙克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都明显受到克罗格和自然主义的影响。
蒙克1884年作品《穿黑衣的英格·蒙克》
在1883年克里斯蒂安尼亚的一个工业与艺术大展上,蒙克的艺术首次亮相。
他的《头像习作》和当时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同台展示。
1885年,蒙克第一次踏出国门。
他的第一站是安特卫普,在那里举办的世博会上蒙克展出了他为妹妹英格所作的一幅肖像。
之后,他前往巴黎,仔细研习了卢浮宫里的丰富藏品。
蒙克1893年名作《呐喊》
蒙克1894-1895年名作《青春期》
这一时期是蒙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艺术的成熟期。
1893年底,蒙克在柏林展出了50幅油画,其中就包括了《爱》系列的六幅画作,这是他此后最著名的《生命的饰带——关于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篇》组画的起点。
而该组画系列中最耀眼的当数1893年完成的那幅举世闻名的《呐喊》(The Scream)。
1900年,他创作了《生命之舞》,可谓是《生命的饰带》系列的核心作品之一。
1902至190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蒙克都是在德国度过的。
他定期举办展
览,并且结识了艺术文化圈中的重要人物和收藏家。
渐渐地,他成了一位广受认可的艺术家,但同时也充满争议。
1902年,蒙克在柏林展出了他的《生命的饰带》系列,当时的系列由22幅作品组成。
也就在1902年,蒙克购买了他的第一台小型柯达相机。
1905年,蒙克为已经去世的德国大哲学家尼采画了一幅肖像。
1907年和1908年的夏天,蒙克都在德国波罗的海的海滨胜地度过。
1908年秋,他的精神疾病变得更为严重,开始接受治疗。
蒙克1912-1913年作品《太阳》
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他对古典构图也重新燃起了兴趣。
而他为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今奥斯陆大学)礼堂创作的作品初稿也完成于1909年的夏天。
1910-1912年
1911年蒙克在克里斯蒂安尼亚举办的大展中,呈现了100多幅油画以及近200幅版画。
他还在当年购买了一台平板印刷机,专门用来创作平板画和木刻版画。
次年,他受邀参加了德国科隆举世瞩目的松德邦德艺术展(Sonderbund exhibition)。
蒙克的身份是荣誉参展嘉宾,而享受同样荣誉的还有凡·高、高更、毕加索和塞尚。
“各种产生于欧洲的最狂野的作品都汇聚在此——而我只是一
个苍白的古典主义者。
”蒙克如是记述道。
那一年,他还被引荐给了德国艺术史家库尔特·格拉泽(Curt Glaser)。
蒙克1913-1915年作品《交叉双臂的站立女子》
1913年10月,蒙克在柏林举办展览,并庆祝他的50岁生日。
1914年,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最终接受了蒙克为大学礼堂装饰所作的方案。
因此,第二年的春夏,蒙克就一直投身于大学礼堂的装饰工程。
那年,蒙克还特地为哥本哈根举办的一个挪威艺术展设计了一张展览海报,借此反讽“一战”中立国丹麦和瑞典的境况。
此外,他还在1915年出资资助一批年轻的德国艺术家。
尽管如此,“一战”中的蒙克曾如此表态:“我所有的朋友都是德国人,但我爱的是法国。
”
蒙克1885-1886年作品《病孩》
1886年秋季展览上展出的四幅蒙克作品中,就包括了一幅他的代表作《病中的孩子》。
随着《病中的孩子》的问世,蒙克也终于为自己树立了一座艺术的里程碑。
这正是他表达关于生命、死亡与爱的一系列不朽画作之一。
那段时间,他还结识了无政府主义者,克里斯蒂安尼亚波希米亚团体的领袖汉斯·亚格(Hans Juger)。
亚格倡导艺术家要尊重自己的生活,忠实于自己。
他说:“一个人的艺术必须以他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讲你自己的生活,说你自己
的感受。
”虽然在日后,蒙克与亚格在一些价值观念上产生了诸多分歧,但是亚格的这一著名的艺术宣言却印证了蒙克的一生。
蒙克1889年作品《拿棍子的站立男裸体》
1889年的4月和5月举办了蒙克的第一次个展。
展览办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的学生社团里,共呈现了63幅油画以及46幅素描。
那年秋天,他得到赞助再次前往巴黎。
在艺术之都,蒙克一面在著名肖像画家门下潜心学习,一面畅游世博会和独立沙龙,在那里他饱览了凡·高、修拉、劳特雷克等现代主义绘画大师的先锋之作。
然而就在同年11月,蒙克的父亲去世了。
蒙克1891年作品《尼斯之夜》
蒙克1891年作品《拉法耶特大街》
1891年,奥斯陆国立美术馆收藏了第一幅蒙克作品《尼斯之夜》。
蒙克1892年作品《穿黑紫色连衣裙的英格》
1892年,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月份举行的画展。
蒙克的绘
画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画展在一星期后结束。
而在柏林,蒙克成了一个国际圈子里的一员,里面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蒙克后来为易卜生的几个剧本设计了布景)和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
蒙克1919-1921年作品《柳条椅边的模特儿》
1916年,蒙克完成了为大学礼堂创作的壁画,这些巨幅绘画分别是《历史》、《太阳》和《母校》。
蒙克在他创作的另外一些风景作品中也运用了与这组壁画
相似的表现方式,而创作题材往往取自挪威克拉格勒和维斯滕周边的海滨与森林。
在1918年10月的大展中,蒙克展出了《生命的饰带》系列作品,不久还出版了同名画册。
1919年,蒙克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尽管他一直体弱多病,但幸运的是他成功康复,逃过一劫。
蒙克1926年作品《房前墙边的自画像》
这段时期,蒙克在室外工作室里埋头创作巨幅作品,包括《后生命的饰带》
系列等。
1924年,挪威卑尔根著名的Rasmus Meyer收藏开放成为一家博物馆,而蒙克的油画及版画作品是其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6年,蒙克的妹妹劳拉(Laura)去世。
同年他创作了《房前墙边的自画像》,并举办了多个展览。
1927年2月,最大规模的蒙克艺术回顾展在柏林举办。
那年夏天,奥斯陆国家美术馆也展出了他的289幅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素描和版画。
蒙克1937年作品《栗子树下》
1930年5月蒙克患上了眼疾,持续的病痛困扰让他担心会彻底失明。
尽管如此,艺术家并没有停止创作,而是一直忙于各种展览。
1933年,蒙克迎来了他的70岁生日,并被光荣授予了圣奥拉弗大十字勋章。
然而在纳粹统治期间,蒙克的作品被贴上了“颓废艺术”的标签,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撤了下来。
这对(反纳粹主义的)蒙克来说是很伤心的,因为他把德国看作他的第二祖国。
蒙克1940-1943年作品《站在钟表和床之间的自画像》
根据蒙克的意愿,他将留在身边的所有创作都捐给了奥斯陆市政府。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蒙克创作了多幅发人深省的自画像,描绘着一位老人是如何坦诚地面对死亡的,并于1942年在多地举办展览。
1943年,蒙克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并且在年底庆祝了他的八十大寿。
1944年1月23日,就在他过完80岁生日后的一个月左右,爱德华·蒙克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安静地离开人间,身后留下了约1000幅油画、1.54万幅版画、4500幅水彩和素描、6件雕塑作品,以及诸多笔记、文章等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