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汉语言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3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2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结合来华留学生实际,培养了解中国,具有较好的汉语知识基础及汉语实践能力,掌握汉语教学技能,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国际汉语教学任务的国际化人才。
二、培养标准1.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2.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中华文化和中外文学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具有扎实的汉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书写和使用汉字。
5. 具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以及汉语教学研究、反思和改进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汉语言文学学位课程:综合汉语、汉语口语、汉语读写、汉语听力、汉语写作、汉语阅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概况、中国传统文化、应用语言学。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五、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67学分学位课程学分:126学分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六、汉语水平等级证书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证书,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原则上学生毕业前应达到新HSK6级水平。
激励措施:考取一门证书可以替代专业选修课2学分。
七、实践教学环节1.专业技能训练2.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共4周。
达到规定要求,合格者计4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第6学期末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
第7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合格者记8学分。
八、课程结构学时学分构成表 1 课程分类计划学时学分数构成九、课程计划表为期一周的工程测量实训已经圆满结束了,通过此次实训,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学校的主教楼,在这天气多变的情况下,我们也克服啦种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实训任务。
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成员间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让实训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测量实训中,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工作经常交换来做,让每个人都尽可能熟悉具体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所得数据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坚持重测、重新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不断在教训中获得宝贵经验.在这里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实训之初,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通过实际的测量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主要是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首先,通过实际操作,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发愁,当真正接触的时候,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但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则需要经过不断地操作练习了.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全站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点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文学人文科学,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也在招生和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和新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一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扎实的语言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于其他文学类专业,其核心是语言,因此学生需要拥有扎实的汉语言学基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篇章、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丰富的文化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文学人文科学,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知识,包括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3.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更需要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思维拓展,形成独特的文学品格。
4.专业技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阅读、翻译、写作等各种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和外语,进一步掌握各种文体和修辞技巧,确保能够在实践中胜任相关的工作。
二、教学内容1.专业课程(1)语言基础: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篇章、文化。
(2)文学专业:中国文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史。
(3)翻译专业:基础翻译、译作训练、翻译理论、翻译史。
2.选修课程(1)文化类:历史、艺术、哲学、宗教、民俗等。
(2)实践类:写作、口才、演讲、新媒体等。
(3)外语课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
三、培养模式1.学科交叉: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可以与其他人文学科进行交叉。
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选修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学科,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必须在校内实际操作中经历长时间的文学实践和翻译实践,以提高其在工作岗位上的综合素质。
3.外语学习:因为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注重学生掌握一门外语。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非免费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免费师范)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xx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是传统优势专业之一。
本专业始建于1950年,吴宓、高亨、赖以庄等学术大师曾在此执教多年,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特色。
本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25位,西南地区前列,是重庆市唯一的A+级人文学科。
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专业从2007年开始,只招收免费师范方向本科生;2015年开始,恢复非免费师范方向的招生。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优良的学科素质和较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并激励毕业生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念,热爱教育事业,有志成为专家型语文教师。
培养要求:1.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3.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具备优良的教师素质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熟悉教育管理,有教育科研能力。
5.具有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6.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
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五、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F)、中国现当代文学(A-C)、外国文学A、外国文学B、古代汉语A、古代汉语B、现代汉语A、现代汉语B、文学概论A、文学概论B等。
六、主要实验及实践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专业实习。
学生在第7学期进入中学实习一学期。
具体实施措施见《西南大学实习管理办法》。
2.毕业论文。
具体实施办法见《西南大学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文档目的 (4)1.2 文档范围与适用对象 (4)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与定位 (5)2.1 专业背景 (6)2.2 专业特色 (7)2.3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 (8)3. 培养目标 (9)3.1 知识能力结构 (10)3.1.1 专业知识掌握 (11)3.1.2 专业能力提升 (12)3.2 素质教育要求 (13)3.2.1 知识与思维能力 (14)3.2.2 实践与创新能力 (15)3.2.3 人文素养与道德责任感 (16)3.3 专业认证与评估 (17)4.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8)4.1 必修课程 (19)4.1.1 基础课程 (20)4.1.2 专业核心课程 (21)4.2 选修课程 (23)4.2.1 专业方向选修 (23)4.2.2 跨学科选修 (24)4.3 实践教学环节 (25)4.3.1 实验实训 (27)4.3.2 实习实训 (28)4.3.3 毕业设计 (29)4.4 教学手段与方法 (30)5.1 教学团队与师资力量 (32)5.2 教学资源配置 (33)5.3 教学过程管理 (34)5.3.1 课程安排 (35)5.3.2 课堂管理 (36)5.3.3 作业与考试 (37)5.4 质量监控与评估 (38)6. 学生学习指导 (39)6.1 学生自主学习 (40)6.2 学生活动 (41)6.3 学术竞赛 (42)6.4 学术交流 (43)6.5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44)7. 培养方案的实施与调整 (46)7.2 动态调整机制 (48)7.3 专业发展与课程更新 (49)1. 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学生将全面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修养和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在初中等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语文教学、科研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素质;2、具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4、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6、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美学、写作等。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74学分:其中通识类必修课应修满50学分,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专业基础课应修满5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应修满30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满30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一)通识类课程(应修62学分,其中必修50学分,选修1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应修52学分)(三)专业方向课(应修30学分,专业限选18分,专业任选最低12分。
汉语言(师范)培养方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Training Progra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eacher Training)by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CNU 一、培养目标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或者能在其他行业从事汉语文学相关工作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
目标1:培养学生成为具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较厚实的文化底蕴、并有为发展社会语文事业服务精神的人才。
目标2: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较坚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人才。
目标3: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人才。
目标4: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的人才。
Training TargetsOverall objective: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ho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can be qualified to do work in basic education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teaching, research, and administration, or in other industries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lated work.Target 1: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who possess noble-minded teacher profession ethics accomplishment and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the spirit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terature.Target 2: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who possess solid professional thoughts, basic theory and basic knowledg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arget 3: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who possess the basic skill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using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in this major.Target 4: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who possess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rong social adaption and competition ability.二、培养要求总体要求:通过本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训,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中文修养和扎实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人才,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能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以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熟练运用汉语语言,能够进行独立的文学研究和创作。
2.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有较强的批评分析能力,能够研究和解读文学作品。
3.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研究方法,能够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创作能力。
4.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适应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需要的汉语文字工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语言学、文学原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批评、作品研究、修辞学等。
3.选修课程:古代汉语鉴赏、现当代文学批评、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古代诗词、小说、戏剧等。
三、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上,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经典文本的解读、文学评论的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和创作能力。
2.实践环节上,学生应参与文学社团的组织和活动,参与学术研讨会和论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学创作比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课堂学习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成绩等因素进行评价,包括日常作业、考试成绩等。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文学创作作品的质量、论文的撰写和学术研究的成果等进行评价。
3.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术成果、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人才培养政策1.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作活动。
2.为优秀学生提供科研机会,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和文学出版等活动。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语言学及中国文学等方面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文化管理、新闻出版、高校科研机构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管理、语言应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科研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汉语、语言学与中国文学的基本训练,具备语音实验技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汉语教学法及语言调查及研究的专门知识,同时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对人文及社会科学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 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8学分——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以及留学生的水平测试要求,参见“留学生、港澳台侨学生修读说明”。
三 课程设置:(148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6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7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I组中修满12学分(“语言学导论”除外),在II组中修满8学分(其中必须修读“论语精读”课程),并在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8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
(四) 任意选修(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