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植被与土壤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土壤_人教版必修一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

2.阅读教材第92页最后1段和第93页第1~2段,理解土壤的 功能。 (1)土壤为 植物 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植物为动物 提供食物;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 场所 和 营养来源。 (2)土壤具有重要的 蓄水、保水 功能,农作物可以抵御适 度的旱情。 (3)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 土壤 为物质基础的,人类生存必 须发展农业。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教材初探| 1.阅读教材第92页倒数第2段、第93页第3段和图5.20,认 识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 触的 过渡 地带。 (2)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 系 有机界 和 无机界 的关键环节。 (3)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 用的珍贵的 自然资源 。
自然土层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迁移应用|
北京的社稷坛是呈正方形的三层高台,用汉白玉砌成,象征 着“天圆地方”之说,坛上铺有黄、青、红、白、黑的五 色土,四周短墙也按方向覆盖四色琉璃瓦。五色土是由全 国各地纳贡而来的,以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下图是五色土的大致分布地区,请判断五色土分别分布在 哪个地区?简要说明理由。
黑土、水稻土、红壤
B.
答案:春秋季节盐分最高,夏季盐分最低。
(6)作物:种植绿肥作物、种植耐盐碱作物。
腐殖质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虽然绿色植物茂密,制造的有机质多,但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北京的社稷坛是呈正方形的三层高台,用汉白玉砌成,象征着“天圆地方”之说,坛上铺有黄、青、红、白、黑的五色土,四周短墙也按方向覆盖四色琉
|迁移应用| 1.下面为某地理小组野外观察土壤所拍摄的图片及相关资 料。 图甲为我国南方地区的红壤,图乙为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 两种土壤相比,黑土比较肥沃,红壤相对贫瘠。
人教版必修一5.1植被(共53张PPT)

①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 沙量小; ②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 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较小
土壤
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
影响植被的分布和生长
稻土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一5.1植被(共5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5.1植被(共5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5.1植被(共53张PPT)
1 热带草原 ⑴、主要分布区域
热带草原气候区 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 一带的南北两侧
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 被(共53张PPT)
⑵、生长环境
热带草原 1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
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 被(共53张PPT)
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 被(共53张PPT)
温带草原 2 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区
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 被(共53张PPT)
3
荒漠植被
⑴、主要分布区域
热带到温带 气候干旱地区
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 被(共53张PPT)
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 被(共53张PPT)
⑵、生长环境
荒漠
3
气候极为干旱,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土壤缺乏有机质
第五章 植被 与 土壤
学习目标
➢掌握各种植被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分析植被的 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了解不同土壤分布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 素,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植 被
学习目标
➢植被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森林的类型、主要分布、生长环境和主要特征; ➢草原与荒漠的类型、主要分布、生长环境和主要特征。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 植被(第1课时)示范课件

2.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3.将树木进行分类(“当地树种”“引进树种”)
4.针对引进树种的生长状况,探究原因。(完成表2)
5.为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建议。
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植物名称 1
生长所需环境 条件
当地气候条件
当地土壤条件
生长状态
原因分析
一、植被与环境
课堂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一:调查前的准备
1.明确考察任务,合理进行组间和组内分工。 任务: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分工:按校园不同区域分小组,组内根据制表、记录、照相等工作内容进行分工。 2.下载“形色APP”,学会使用APP识别不同植物。 3.提前制作“校园树木登记表(表1)”“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人工植被的 营造
光
水
温
土
照
分
度
壤
……
再见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
(第1课时)
课程引入
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 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 1.描述图中的植物有什么特征? 2.图中的植物是只有一种吗?种类多吗? 3.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在一起? 4.说说你理解的植被的概念?
某地森植被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
一、植被与环境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亚寒带针叶林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观察并回答: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谁的垂直 结构更复杂?为什么?
一、植被与环境
3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ppt课件

页码:17
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 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生态脆弱区。
“北大荒”变“北大仓”
农业生产粗放 耕地破坏严重
▲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和生产能力随开垦时间的变化
土壤冲刷、黑土变薄、 肥力下降、水土流失...
▲东北地区某玉米地的黑土剖面(发灰) ▲东北地区典型黑土区有机质分布图
问题3:湿冷气候如何影响黑土的形成?
页码:10
①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肥 力的形成和发展。
②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低温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保存。
肥力较低的雨林土 肥力较高的黑土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页码:18
问题 变硬发白/白浆化 水土流失、沙化 有机质含量下降 害虫、农药污染
肥力不均衡
形成原因 连续多年不合理耕作 雨水侵蚀、修建排水沟 过量使用化肥、风蚀
过量使用农药 人为施肥问题
解决措施 深耕深翻、种植绿肥、
秸秆还田 等高种植 施农家肥、作物轮作、 微生物菌肥 生物防治、鸭稻共生
精准施肥
页码:19
消极方面: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 化。比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 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积极方面: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 产能力。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栽 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 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东北黑土的形成因素
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 • 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 • 燥红土有特殊的有机质积累过程,雨季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旱季有机
《土壤》植被与土壤PPT课件

②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4)地形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 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技巧归纳1.不同气候因素下的土壤
气候 条件 降水
热量
风力
变化
降水充沛,土壤粒径大、(下渗增加)土层较厚,土壤中含 水量大。降水少,土层薄、土壤中空气含量多,土质疏松 热量丰富,微生物活跃,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贫瘠。 热量少,微生物活动慢,有机质分解少,土壤较肥沃 风力强,空气湿度降低,蒸发旺盛,成土母质迁移速度快, 土壤粒径小、多气孔、有机质含量低,土质较差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链接生活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 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 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土壤肥力 的重要标 志
水分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 空气 的流动性
影响土壤 的热量状 况
关系
彼此间有密 切联系,就形 成了土壤的 肥力特征 肥力高低取 决于水、肥、 气、热四个因 素的协调程 度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
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第十章 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PPT

内陆型植被与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位于大陆内 部,植被与土壤地带谱主要由草原植被与土壤系 列和荒漠植被与土壤系列所组成,如欧亚大陆内 部由北而南植被与土壤依次为:森林草原与灰色 森林土—草原化草甸与黑土—草原与黑钙土—干 草原与栗钙土—荒漠化草原与棕钙土—荒漠植被 与荒漠土。
图10-2 欧亚大陆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布格局图
2、植被与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植被与土 壤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 化的规律。例如,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国温带 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植被与土壤依次为针阔 混交林与暗棕壤-草甸植被与黑土-草原植被与黑 钙土-干草原植被与栗钙土-荒漠化草原植被与棕 钙土-草原化荒漠与灰漠土-荒漠与灰棕漠土。
• 秦岭-淮河界线,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 也是我国水旱二季农作的北界。该线以北是暖 温带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和褐土,以南是常绿 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黄棕壤。
• 南岭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红壤和热带季雨 林下的砖红壤性红壤的分界。
• 天山是温带荒漠植被下的灰棕漠土和暖温带荒 漠植被下的棕漠土的分界。
垂直地带性不能简单地视为水平地带性的立 体化,垂直带并不完全与水平带等同。在亚 热带山地垂直带谱中,湿度的提高促进了土 壤中盐基成分的强烈淋失,从而形成了与水 平带上黄棕壤不同的盐基饱和度很低、酸性 强的山地黄壤。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基带以上 的土壤名称前都应冠以“山地”二字。
植被与土壤垂直带的结构,随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 山体高度、山体坡向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 的变化。
通常把在全球陆地上大体呈连续分布,并与 大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 叫做植被与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按照发生 学理论,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受纬度、经度 及高度等影响。
图10-2 欧亚大陆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布格局图
2、植被与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植被与土 壤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 化的规律。例如,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国温带 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植被与土壤依次为针阔 混交林与暗棕壤-草甸植被与黑土-草原植被与黑 钙土-干草原植被与栗钙土-荒漠化草原植被与棕 钙土-草原化荒漠与灰漠土-荒漠与灰棕漠土。
• 秦岭-淮河界线,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 也是我国水旱二季农作的北界。该线以北是暖 温带落叶阔叶林下的棕壤和褐土,以南是常绿 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黄棕壤。
• 南岭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红壤和热带季雨 林下的砖红壤性红壤的分界。
• 天山是温带荒漠植被下的灰棕漠土和暖温带荒 漠植被下的棕漠土的分界。
垂直地带性不能简单地视为水平地带性的立 体化,垂直带并不完全与水平带等同。在亚 热带山地垂直带谱中,湿度的提高促进了土 壤中盐基成分的强烈淋失,从而形成了与水 平带上黄棕壤不同的盐基饱和度很低、酸性 强的山地黄壤。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基带以上 的土壤名称前都应冠以“山地”二字。
植被与土壤垂直带的结构,随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 山体高度、山体坡向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 的变化。
通常把在全球陆地上大体呈连续分布,并与 大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 叫做植被与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按照发生 学理论,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受纬度、经度 及高度等影响。
科学《土壤与植物》ppt课件(共40张PPT)PPT课件

二.植物保护土壤
土壤性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那么植物是否也会影响土壤性状 呢?
精品ppt
15
二、植物保护土壤
土壤的形成和保护依赖于植物
形成: 有助于岩石的风化和腐殖质的形成
保护:
精品ppt
16
活动: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
草地在不同倾斜度下水土流失较少 裸地随倾斜度增加,水土流失大大增加
精品ppt
土壤的组成成分?
土壤是由矿物质(岩石分
化)、有机物(腐殖质,生物
积累)、水和空气(受颗粒物
粗细比例影响)组成的,这些
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精品ppt
1
土壤分类
土壤名称 砂土 粘土 壤土
土壤的质地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 颗粒较粗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 粒较细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
矿物质颗粒
类
别
砂土
堆放时 空隙
最大
壤土 粘土
次之 最小
保水性 最差 适中 最好
通气性
最好 适中 最差
精品ppt
7
一、土壤支持植物生长
固体颗粒大小不同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 砂土 土壤通气性能强,但保水性、保肥差。
❖ 粘土 土壤通气性能差,但保水性、保肥强。
❖ 壤土土壤通气性好,且保水性能,保肥也好。
精品ppt
11
思考与阅读
1、施化肥有什么作用? 经常施用好吗?
答:给土壤提供养分,但长期和单一地施用化 肥,会使土壤的腐殖质得不到补充,团粒结 构破坏,土壤变贫瘠。容易积水通气性差, 土壤容易板结。
精品ppt
12
土壤板结麻苗不 能正常出土
植被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解析 图中植被稀疏,为荒漠景观,故选A。
【基础达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综合应用】 1 2 3 4 5 6
目录
(2021·海南合格考)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庭院内多栽种乔木,夏季 可以遮荫,冬季不影响正房采光。下图为北京老城四合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素养目标
1.根据植被景观图,说出主要植被类型,并能描述植被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目录 CONTENTS
01 植被与环境 02 森林 03 草原与荒漠 04 课时作业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思考】 作物间种(林下套种模式) 有啥好处?
01 植被与环境
①生态上能够有效利用林间
的空闲地;
②经济上可以减少清理杂草、
抚育树林的费用,还可以增加 销售农作物的收入
02 森林
03 草原与荒漠
04课时作业
目录
二、森林
温带湿润、 半湿润地区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世界森林分布示意
01 植被与环境
02 森林
01 植被与环境
02 森林
03 草原与荒漠
04课时作业
目录
二、森林的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原因 特点
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 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01 植被与环境
02 森林
03 草原与荒漠
04课时作业
目录
二、森林的分布---亚寒带针叶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5.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解析第4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属于山地气候,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 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5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 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 答案4.,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第3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 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 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 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答案2.A 3.C
新知预习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2~3题。
2.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3.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0月中旬至下旬,此时的香山红叶堪称色彩
斑斓;第二阶段是10月下旬至11月初,此间初霜已过,香山层林尽染,
金秋红叶大气磅礴;第三阶段是11月初至11月中旬,秋风起红叶散,
可称万叶飘丹,十分凄美。材料中所提到的该地植被类型是哪一种?
其叶片颜色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落叶阔叶林,随着气温的降低叶片颜色发生变化。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猴面包树生长在热带,但其属于落叶乔木,分析其原因。 提示(1)干季干旱,蒸发旺盛;湿季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差异很大。 (2)干季时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蒸腾作用,故落叶。
探究一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植被
课标阐释
1.运用不同实例,说 明不同植被与植被
激趣诱思
之间的关系。(综合
思维) 2.通过图文资料,理 解不同类型森林的 分布、植被类型及
结构特征。(区域认
知) 3.掌握不同地区草 原与荒漠植被特征 及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
四川白玉沙鲁里山原始针叶林及阔叶林、 四川荷花海高山栎原始林及高山杜鹃林、 四川鲜水河大峡谷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因景 观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保护完好、审美 价值高,在中国丰富多样的森林景观中具有 突出代表性,构成森林中国的美景大观,充分 代表了诗意中国的自然美景!为什么在这里 存在如此美景呢?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链接生活在北京市香山旅游网站有这么一段话:香山赏红叶可分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探究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属于大型落叶乔木,分布于非洲的国家, 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 无毛或背面被稀疏的星状柔毛,长9~16厘米,宽4~6厘米;叶柄长 10~201厘米。在湿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 状复叶。(下图为不同季节该树的生长状况)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3.演化
4.垂直结构差异 (1)原因: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 (2)规律: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 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链接生活下面是一位高中学生描写有关森林的景观材料:小路两 边的树密密麻麻,绿成了一片,好像一张绿色的凉布。再往里走,树 木一层一层的,第一层,呈浅绿色;再远一点,呈蓝绿色;再远一点,呈 深绿色;最后一层,呈墨绿色。树木层层叠叠、密密麻麻,远望去像 一个绿巨人似的。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植被哪一方面的差异,其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热带草原。图中草原中散生着乔木和灌木。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土壤能够影响植物生长状况,而植物无法影响土壤的形成。 () (2)垂直结构差异是热带雨林独特的生态特征。( ) (3)亚寒带针叶林植被叶片往往有革质层,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 (4)草原地区草木枯黄都是由气温降低导致的。( ) (5)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 ℃以上,但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 (6)温带地区草原一般分布于沿海地区,寒流沿岸地区。 ( ) 答案(1)× (2)× (3)× (4)× (5)√ (6)×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 (1)热带草原
分布: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特点: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 旱的形态和结构。 链接生活图中所示属于哪种景观?如何进行判断的?
自主检测
2019年2—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 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完成4~5题。
4.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示植被的垂直分层结构,植物为了获取阳光而形成的。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 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分 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特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 征 构较热带雨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