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部署
华为防火墙 SD-WAN 配置管理手册说明书

防火墙/SD-WAN配置管理手册 手册版本V5.0产品版本V5.0资料状态发行内容介绍本手册详细介绍防火墙/SD-WAN的功能特性,配置方法;用于指导用户对于产品的配置,使用。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管理方式介绍内容涵盖第1章;主要介绍防火墙的WEB管理方法。
第二部分系统信息内容涵盖第2-14章;主要介绍防火墙的系统状态,历史数据统计,流量监控等功能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网络配置内容涵盖第16-41章,主要介绍防火墙网络相关功能配置方式。
包括VLAN,链路聚合,IP地址,静态路由,策略路由,动态路由,静态ARP,NAT,协议管理,网络调试的介绍。
第四部分安全特性内容涵盖第42-68章;主要介绍的安全相关策略的配置,包括安全策略,ARP 和DoS防护策略,流控策略,应用策略,会话控制策略等第五部分模板与对象内容涵盖第69-79章;防火墙为使配置更加灵活简便,引入了对象及模板的概念。
对象建立好后,可以在多种业务功能中使用。
该部分包括对地址对象,时间对象,服务对象,ISP地址对象,健康检查模板的介绍。
第六部分系统管理内容涵盖80-90章,主要介绍防火墙安全特性的系统特性的配置方式。
包括设备基本配置,时间配置,配置文件管理,操作系统升级管理,管理员,许可授权,高可靠性,VRRP ,日志管理和SNMP。
防火墙/sd-wan配置管理手册 (1)内容介绍 (1)第1章Web管理介绍 (1)1.1 Web管理概述 (1)1.2 工具条 (1)1.2.1 保存配置 (1)1.2.2 修改密码 (1)1.2.3 注销 (2)1.3 Web管理 (2)1.3.1 菜单 (3)1.3.2 列表 (3)1.3.3 图标 (4)1.4 设备默认配置 (4)1.4.1 管理接口的默认配置 (4)1.4.2 默认管理员用户 (4)第2章首页 (5)2.1 首页 (5)2.1.1 用户流量排行Top10 (5)2.1.2 应用流量排行Top10 (6)2.1.3 威胁统计 (6)2.1.4 URL访问排行Top10 (7)2.1.5 设备流量 (7)2.1.6 连接数 (8)2.1.7 高级别日志 (8)2.1.8 物理接口信息 (9)2.1.9 系统信息 (10)2.1.10 常用配置概览 (11)第3章vCenter (12)3.1 vCenter概述 (12)3.2 流量 (12)3.3 威胁 (14)第4章系统监控 (16)4.1 系统监控概述 (16)4.2 系统监控 (16)第5章接口监控 (17)5.1 接口监控概述 (17)5.2 接口概览 (17)5.3 接口详情 (18)第6章威胁监控 (21)6.1 威胁监控概述 (21)6.2 威胁概览 (21)6.3 威胁详情 (25)第7章用户监控 (28)7.1 用户监控概述 (28)7.2 用户概览 (28)7.3 用户详情 (29)7.4 指定用户 (30)第8章应用监控 (32)8.1 应用监控概述 (32)8.2 应用监控概览 (32)8.3 应用统计详情 (33)第9章流量监控 (37)9.1 流量监控概述 (37)9.2 流量监控详情 (37)第10章URL监控 (38)10.1 URL监控概述 (38)10.2 URL监控概览 (38)10.3 URL统计详情 (38)第11章SDWAN监控 (42)11.1 SDWAN监控概述 (42)11.2 链路质量 (42)11.3 SDWAN统计 (42)11.4 WOC加速统计 (43)第12章会话监控 (45)12.1 会话监控概述 (45)12.2 会话统计 (45)12.3 标准会话 (46)12.4 配置案例 (47)第13章流量统计 (50)13.1 基于IP/端口流量统计查询 (50)13.2 配置案例 (51)13.3 基于策略流量统计 (51)13.4 配置案例 (52)第14章主机监控 (54)14.1 主机监控概述 (54)14.2 威胁主机 (54)14.3 风险主机 (55)14.4 关注网段 (56)第15章资产防护 (58)15.1 资产防护概述 (58)15.2 配置资产防护 (58)15.2.1 防护配置 (58)15.3 配置资产黑名单 (59)15.3.1 配置资产黑名单 (59)15.3.2 放行删除资产黑名单 (61)15.3.3 手动删除资产黑名单 (61)15.3.4 重置资产黑名单命中数 (62)15.3.5 查询资产黑名单配置 (62)15.3.6 设置资产黑名单阻断方向 (62)15.4 配置IP-MAC绑定 (63)15.4.1 配置IP-MAC绑定 (63)15.5 配置交换机联动 (63)15.5.1 配置的基本要素 (63)15.5.2 启用交换机联动 (64)15.5.3 删除SNMP服务器 (65)15.6 配置预定义指纹库 (65)15.6.1 预定义指纹库版本 (65)15.6.2 预定义指纹库总数 (65)15.6.3 预定义指纹库升级 (65)15.7 配置自定义指纹 (66)15.7.1 配置的基本要素 (66)15.7.2 编辑自定义指纹 (67)15.7.3 删除自定义指纹 (67)15.7.4 导入自定义指纹 (68)15.7.5 导出自定义指纹 (68)15.8 配置资产列表 (69)15.8.1 资产列表配置 (69)15.9 行为学习 (71)15.9.1 连接和资产统计 (71)15.9.2 连接关系详情 (72)15.9.3 当前连接数详情 (74)15.9.4 隔离资产详情 (75)15.10 配置案例 (75)15.10.1 配置案例1:对某个网段开启资产防护功能 (75)15.10.2 配置案例:创建资产黑名单 (77)15.10.3 配置案例:交换机联动 (78)第16章接口 (79)16.1 接口概述 (79)16.2 物理接口配置 (79)16.3 VLAN配置 (82)16.3.1 添加VLAN (83)16.3.2 修改VLAN (85)16.3.3 删除VLAN (86)16.4 VXLAN配置 (86)16.4.1 添加VXLAN (87)16.4.2 修改VXLAN (87)16.4.3 删除VXLAN (88)16.5 透明桥配置 (88)16.5.1 添加透明桥 (88)16.5.2 修改桥接口 (90)16.5.3 删除桥接口 (91)16.6 链路聚合配置 (92)16.6.1 添加链路聚合 (92)16.6.2 修改链路聚合 (94)16.6.3 删除链路聚合 (95)16.7 GRE配置 (95)16.7.1 添加GRE接口 (95)16.7.2 修改GRE (97)16.7.3 删除GRE接口 (97)16.8 LOOPLACK接口配置 (98)16.8.1 添加LOOPBACK接口 (98)16.8.2 修改LOOPBACK接口 (99)16.8.3 删除LOOPBACK接口 (99)16.9 旁路部署 (100)16.10 接口联动 (100)16.10.1 接口联动概述 (100)16.10.2 配置接口联动组 (100)16.10.3 编辑接口联动组 (101)16.10.4 删除接口联动组 (102)16.11 配置案例 (102)16.11.1 配置案例1:增加一个VLAN (102)16.11.2 配置案例2:增加一个VXLAN隧道配置 (103)16.11.3 配置案例3:增加一个链路聚合 (104)16.11.4 配置案例4:配置桥模式 (105)16.11.5 配置案例5:增加一个GRE接口 (105)16.12 常见故障分析 (106)16.12.1 故障现象:链路聚合接口无效 (106)16.12.2 故障现象:VLAN下tagged接口无效 (106)16.12.3 故障现象:桥接环境,部分流量不通 (107)16.12.4 故障现象:GRE隧道环境,流量不通 (107)第17章安全域 (108)17.1 安全域概述 (108)17.2 配置安全域 (108)17.2.1 配置安全域 (108)17.2.2 编辑安全域 (109)17.2.3 删除安全域 (110)17.3 配置案例 (110)17.3.1 配置案例1:增加一个安全域并在防火墙策略中进行引用 (110)17.4 常见故障分析 (112)17.4.1 故障现象:安全域无法选择某接口 (112)第18章静态ARP (113)18.1 静态ARP概述 (113)18.2 静态ARP配置 (113)18.2.1 添加静态ARP (113)18.2.2 修改静态ARP (114)18.2.3 删除静态ARP (114)18.3 常见故障分析 (115)18.3.1 故障现象:添加静态ARP后网络不通 (115)第19章DHCP服务器 (116)19.1 DHCP服务概述 (116)19.1.1 DHCP服务器概述 (116)19.1.2 DHCP Relay概述 (117)19.2 配置说明 (117)19.2.1 在接口上指定DHCP服务 (117)19.2.2 配置DHCP服务器地址池 (119)19.2.3 配置DHCP服务器地址排除 (120)19.2.4 配置DHCP服务器地址绑定 (121)19.3 配置案例 (122)19.3.1 案例1:接口ge0/2配置DHCP Server (122)19.3.2 案例2:接口ge0/1配置DHCP Relay (124)19.4 监控与维护 (125)19.4.1 查看DHCP服务器的地址分配 (125)19.5 常见故障分析 (126)19.5.1 故障现象:启用DHCP Server的接口对应的DHCP Client不能获得地址 (126)19.5.2 故障现象:启用DHCP Relay的接口对应的DHCP Client不能获得地址 (126)第20章静态路由 (128)20.1 静态路由概述 (128)20.2 配置静态路由 (128)20.2.1 配置IPv4静态路由 (128)20.2.2 查看IPv4路由表 (129)20.2.3 配置IPv6静态路由 (129)20.2.4 查看IPv6路由表 (130)20.2.5 IPv6前缀公告 (130)20.3 配置案例 (131)20.3.1 配置案例1:对多条路由配置路由监控 (131)20.4 常见故障分析 (134)20.4.1 路由状态为失效状态 (134)第21章静态路由BFD (135)21.1 BFD概述 (135)21.2 配置说明 (135)21.2.1 配置静态路由BFD (135)21.3 配置案例 (136)21.3.1 配置BFD与静态路由联动 (136)21.4 故障分析 (137)21.4.1 BFD邻居建立失败 (137)第22章RIP路由 (138)22.1 RIP协议概述 (138)22.2 配置RIP协议 (138)22.2.1 缺省配置信息 (138)22.2.2 配置RIP版本 (138)22.2.3 配置RIP高级选项 (139)22.2.4 配置RIP发布的网络 (140)22.2.5 配置RIP接口 (141)22.3 配置案例 (142)22.3.1 配置案例:配置两台防火墙设备互连 (142)22.4 查看RIP配置信息 (144)22.4.1 查看RIP配置信息 (144)22.5 常见故障分析 (144)22.5.1 故障现象1:两台设备不能正常通信 (144)第23章OSPF路由 (145)23.1 OSPF协议概述 (145)23.2 配置OSPF协议 (145)23.2.1 缺省配置信息 (145)23.2.2 配置OSPF (146)23.2.3 配置OSPF的网络 (147)23.2.4 编辑区域属性 (147)23.2.5 配置OSPF接口 (148)23.3 配置案例 (149)23.3.1 配置案例:配置两台防火墙设备互连 (149)23.4 OSPF监控与维护 (151)23.4.1 查看邻居路由器状态信息 (151)23.5 常见故障分析 (151)23.5.1 故障现象:两台设备不能建立邻接关系 (151)第24章BGP路由 (153)24.1 BGP协议概述 (153)24.2 配置BGP协议 (154)24.2.1 缺省配置信息 (154)24.2.2 配置BGP Router-ID (155)24.2.3 配置运行BGP (156)24.2.4 配置指定BGP的对等体 (156)24.2.5 配置宣告网络 (157)24.3 配置案例 (157)24.3.1 配置案例1:配置两台FW设备互连 (157)24.4 BGP监控与维护 (159)查看BGP路由信息 (159)24.5 常见故障分析 (159)24.5.1 故障现象1:两台设备不能建立邻接关系 (159)第25章策略路由 (160)25.1 策略路由概述 (160)25.2 配置策略路由 (160)25.2.1 创建策略路由 (160)25.2.2 编辑策略路由 (161)25.2.3 删除策略路由 (162)25.2.4 策略路由顺序调整 (163)25.2.5 策略路由启用禁用 (163)25.2.6 查看策略路由列表 (164)25.3 配置案例 (165)25.3.1 策略路由案例1 (165)25.3.2 策略路由案例2 (168)25.3.3 策略路由案例3 (169)25.4 常见故障分析 (171)25.4.1 策略路由不生效 (171)25.4.2 策略路由部分下一跳没有命中计数 (172)第26章会话保持 (173)26.1 会话保持概述 (173)26.2 配置会话保持 (173)26.2.1 配置会话保持 (173)26.2.2 会话保持配置说明 (173)26.3 常见故障分析 (174)26.3.1 策略路由会话保持不生效 (174)26.3.2 会话保持不生效 (174)第27章配置NAT (175)27.1 NAT概述 (175)27.2 配置NAT (175)27.2.1 配置地址池(NAT Pool) (176)27.2.2 编辑地址池 (177)27.2.4 配置源地址转换 (178)27.2.5 配置目的地址转换 (180)27.2.6 配置双向地址转换 (181)27.2.7 配置静态地址转换 (183)27.2.8 启用NAT规则 (184)27.2.9 编辑NAT规则 (184)27.2.10 删除NAT规则 (185)27.2.11 移动NAT规则 (186)27.3 NAT监控与维护 (186)27.3.1 查看地址池 (186)27.3.2 查看源、目的NAT规则 (187)27.3.3 查看静态NAT规则 (188)27.3.4 查看NAT规则并发连接数和命中数 (188)27.4 配置案例 (189)27.4.1 配置源地址转换 (189)27.4.2 配置目的地址转换 (191)27.4.3 配置双向地址转换 (194)27.4.4 配置静态地址转换 (197)27.5 常见故障分析 (199)27.5.1 连接时通时断 (199)第28章NAT地址池检查 (200)28.1 配置地址池检查功能 (200)28.2 修改地址池检查配置 (201)28.3 开启地址池检查功能 (202)28.4 关闭地址池检查功能 (202)28.5 查看地址池检查状态 (203)第29章跨协议转换 (205)29.1 跨协议转换概述 (205)29.2 配置跨协议转换规则 (205)29.2.1 配置IVI转换方式 (205)29.2.2 配置嵌入地址转换方式 (207)29.2.3 配置地址池转换方式 (209)29.2.4 编辑跨协议转换规则 (211)29.2.5 删除跨协议转换规则 (212)29.2.6 移动跨协议转换规则 (213)29.3 配置案例 (213)29.3.1 配置NAT46转换 (213)29.3.2 配置NAT64转换 (215)29.4 常见故障分析 (217)29.4.1 用户发现网络中一直有地址冲突的情形 (217)29.4.2 用户发送的请求报文无法到达设备 (218)第30章端口管理 (219)30.1 端口管理概述 (219)30.2 端口配置 (219)30.2.1 设置端口号 (219)30.2.2 删除端口号 (219)30.2.3 查看端口号 (220)30.3 配置案例 (220)第31章IPSec VPN (224)31.1 概述 (224)31.2 IPSec VPN配置过程 (224)31.2.1 配置IKE协商策略 (225)31.2.2 配置IPSEC协商策略 (225)31.2.3 配置IPsec策略 (226)31.3 IPSec VPN配置参数 (227)31.3.1 IKE协商参数 (227)31.3.2 IPSEC协商参数 (229)31.3.3 IPsec策略 (230)31.4 配置案例 (231)31.4.1 配置案例1:配置IPSEC基本组网 (231)31.4.2 配置案例2:配置IPSEC HUB_SPOKE (233)31.5 IPSEC VPN监控与维护 (239)31.5.1 查看SA是否建立 (239)31.5.2 删除建立的SA (240)31.6 常见故障分析 (240)31.6.1 故障现象:不能建立隧道 (240)第32章SSL远程接入 (241)32.1 技术简介 (241)32.2 配置SSL VPN (241)32.2.1 配置SSL VPN基本功能 (242)32.2.2 配置SSL VPN用户和用户组 (244)32.2.3 配置SSL VPN Web访问配置 (245)32.2.4 配置SSL VPN资源和资源组 (246)32.2.5 配置SSL VPN接口选项 (248)32.3 SSL VPN登录 (249)32.3.1 WEB模式 (249)32.3.2 Tunnel模式 (252)32.4 SSL VPN监控与维护 (258)32.4.1 SSL VPN监视器 (258)32.5 WINDOWS7 下的使用注意事项 (258)32.6 SSLVPN插件、客户端与操作系统兼容性问题的FAQ (263)32.6.1 共性问题 (263)32.6.2 针对Windows 2003和Windows XP-SP3操作系统 (264)32.6.3 针对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2008操作系统 (267)第33章L2TP (273)33.1 L2TP概述 (273)33.2 配置L2TP (274)33.2.1 配置认证用户 (275)33.2.2 配置用户组 (275)33.2.3 配置接口接入控制 (276)33.2.4 配置L2TP (277)33.3 配置案例 (278)33.3.1 案例1:在接口ge0/0上启用L2TP (278)33.4 L2TP监控与维护 (280)33.4.1 察看L2TP会话信息 (280)33.5 故障分析 (280)33.5.1 L2TP客户端拨号,无法建立连接 (280)33.5.2 L2TP建立连接后,出现异常断开 (281)第34章DNS代理 (282)34.1 DNS代理概述 (282)34.2 配置DNS代理 (282)34.2.1 配置服务器 (282)34.2.2 配置代理策略 (283)34.2.3 配置全局配置 (284)34.3 配置案例 (285)34.3.1 DNS代理配置案例1 (285)34.3.2 DNS代理配置案例2 (287)第35章DNS服务 (289)35.1 DNS服务概述 (289)35.2 配置DNS服务 (289)35.2.1 基础配置 (289)35.2.2 配置DNS记录 (290)35.2.3 配置案例 (296)第36章系统参数 (299)36.1 系统参数概述 (299)36.2 协议管理 (299)36.3 TCP状态管理 (300)36.4 参数管理 (300)第37章WEB调试 (302)37.1 WEB调试概述 (302)37.2 配置WEB调试 (302)37.2.1 配置WEB调试的基本要素 (302)37.2.2 配置协议为TCP(UDP)的WEB调试 (303)37.2.3 配置协议为ICMP的WEB调试 (304)37.2.4 配置协议为OTHER的WEB调试 (304)37.3 配置案例 (305)37.3.1 案例1:使用IPv4的Web调试功能 (305)第38章路由跟踪 (308)38.1 路由跟踪概述 (308)38.2 配置路由跟踪 (308)38.2.1 配置路由跟踪的基本要素 (308)38.2.2 配置TCP(或UDP)协议类型的路由跟踪 (309)38.2.3 配置ICMP协议类型的路由跟踪 (309)38.2.4 配置IP协议类型的路由跟踪 (310)38.3 配置案例 (310)38.3.1 案例1:配置IPv4路由跟踪 (310)38.3.2 案例2:配置IPv6路由跟踪 (311)第39章诊断 (313)39.1 诊断功能概述 (313)39.2 配置 (313)39.2.1 配置traceroute诊断 (313)39.2.2 配置ping诊断 (314)39.2.3 配置TCP诊断 (314)39.2.4 配置ping6诊断 (315)39.3 配置案例 (315)39.3.1 配置案例1:对网络进行traceroute诊断 (315)第40章PMTU (317)40.1 PMTU概述 (317)40.2 PMTU配置 (317)40.3 配置案例 (317)第41章自定义抓包 (319)41.1 自定义抓包概述 (319)41.2 自定义抓包配置 (319)41.3 配置案例 (320)第42章SDWAN策略 (322)42.1 SDWAN策略概述 (322)42.2 配置SDWAN策略 (322)42.2.1 创建SDWAN策略 (322)42.2.2 编辑SDWAN策略 (324)42.2.3 删除SDWAN策略 (324)42.2.4 SDWAN策略顺序调整 (325)42.2.5 SDWAN策略启用禁用 (325)42.2.6 查看SDWAN策略列表 (327)42.3 配置链路质量检查 (327)42.4 配置案例 (329)42.4.1 SDWAN策略案例 (329)42.4.2 链路质量检查案例 (332)42.5 常见故障分析 (334)42.5.1 SDWAN策略不生效 (334)42.5.2 SDWAN策略部分下一跳没有命中计数 (335)第43章WOC加速模板 (336)43.1 WOC加速模板概述 (336)43.2 配置WOC加速模板 (336)43.2.1 新建WOC加速模板 (336)43.2.2 编辑WOC加速模板 (336)43.2.3 删除WOC加速模板 (337)43.2.4 防护策略引用WOC加速模板 (337)43.3 WOC加速监控 (338)43.4 配置案例 (339)第44章防火墙策略 (340)44.1 防火墙策略概述 (340)44.2 配置策略组 (340)44.2.1 配置策略组 (340)44.2.2 启用策略组 (341)44.2.3 删除策略组 (341)44.2.4 移动策略组 (342)44.2.5 插入策略组 (343)44.2.6 重命名策略组 (343)44.2.7 策略组内策略迁移 (344)44.3 配置防火墙策略 (345)44.3.1 配置策略的基本要素 (345)44.3.2 配置DENY策略 (346)44.3.3 配置PERMIT策略 (347)44.3.4 启用防火墙策略 (348)44.3.5 编辑防火墙策略 (349)44.3.6 删除防火墙策略 (353)44.3.7 移动防火墙策略 (353)44.3.8 插入防火墙策略 (354)44.3.9 策略配置模块 (355)44.3.10 策略预编译模块 (356)44.4 防火墙策略监控与维护 (357)44.4.1 按协议类型查看防火墙策略 (357)44.4.2 按分类方式(策略组)查看防火墙策略 (357)44.4.3 按分类方式(接口对)查看防火墙策略 (358)44.4.4 导出csv文件查看防火墙策略 (359)44.4.5 按过滤条件查询防火墙策略 (360)44.4.6 防火墙策略冗余检测 (361)44.4.7 查看防火墙策略流量统计 (362)44.4.8 查看防火墙策略会话监控信息 (362)44.4.9 查看防火墙策略当前连接数 (363)44.5 配置案例 (364)44.5.1 配置案例1:创建IPV4防火墙策略 (364)44.5.2 配置案例2 :二层转发控制 (366)44.5.3 配置案例3:web认证用户防火墙策略控制 (367)44.6 常见故障分析 (370)44.6.1 故障现象1:匹配上某条策略的数据流没有执行相应的动作 (370)44.6.2 故障现象2:配置基于应用的防火墙策略不能匹配 (371)44.6.3 故障现象3:防火墙策略部分接口不能选择 (371)第45章本地安全策略 (372)45.1 本地安全策略概述 (372)45.2 配置本地安全策略 (372)45.2.1 创建本地安全策略 (372)45.2.2 编辑本地安全策略 (373)45.2.3 删除本地安全策略 (373)45.2.4 移动本地安全策略 (373)45.2.5 插入本地安全策略 (374)45.2.6 启用本地安全策略 (374)45.2.7 查看本地安全策略列表 (375)45.2.8 策略配置模块 (375)45.3 配置案例 (376)45.3.1 配置案例:阻断不安全用户访问设备 (376)第46章防护策略 (378)46.1 安全防护策略概述 (378)46.2 配置安全防护策略 (378)46.2.1 配置策略的基本要素 (378)46.2.2 启用安全防护策略 (380)46.2.3 编辑安全防护策略 (380)46.2.4 删除安全防护策略 (381)46.2.5 调整安全防护策略的顺序 (382)46.2.6 插入一条攻击防护策略 (383)46.2.7 重置安全防护策略的命中计数 (384)46.2.8 查询攻击防护策略 (384)46.3 配置案例 (385)46.3.1 案例1:创建安全防护策略 (385)46.3.2 案例2:创建安全防护防扫描策略 (386)46.4 常见故障分析 (388)46.4.1 故障现象:某些应该匹配上某条策略的数据流没有匹配上该策略 (388)第47章攻击防护 (389)47.1 攻击防护概述 (389)47.2 配置攻击防护 (389)47.2.2 编辑攻击防护 (392)47.2.3 删除攻击防护 (393)47.2.4 在安全防护策略中引用攻击防护 (394)47.3 配置案例 (395)47.3.1 案例1:创建安全防护防Flood策略 (395)47.3.2 案例2:创建安全防护防扫描策略 (396)47.4 攻击防护监控与维护 (398)47.4.1 查看攻击防护日志 (398)47.5 常见故障分析 (399)47.5.1 故障现象:防flood功能不能正常工作 (399)第48章病毒防护 (400)48.1 病毒防护概述 (400)48.2 配置病毒防护 (400)48.2.1 新建病毒防护模板 (400)48.2.2 编辑病毒防护模板 (400)48.2.3 删除病毒防护模板 (401)48.2.4 防护策略引用病毒防护模板 (401)48.3 配置文件类型 (402)48.3.1 文件扫描配置 (402)48.3.2 新增文件类型 (403)48.3.3 删除文件类型 (404)48.3.4 文件类型的启用和不启用 (404)48.4 配置案例 (405)48.5 病毒防护监控 (407)48.5.1 查看病毒防护日志 (407)第49章入侵防护 (409)49.1 入侵防护概述 (409)49.2 配置事件集 (409)49.2.1 新建事件集 (409)49.2.2 编辑事件集 (410)49.2.3 删除事件集 (411)49.2.4 复制事件集 (412)49.2.5 防护策略引用事件集 (413)49.3 事件集中事件配置 (414)49.3.1 查看事件 (414)49.3.2 在线说明 (415)49.3.3 添加事件 (416)49.3.4 删除事件 (417)49.3.5 编辑事件 (418)49.3.6 搜索事件 (419)49.4 自定义事件配置 (419)49.4.2 编辑自定义事件 (421)49.4.3 删除自定义事件 (422)49.4.4 引用自定义事件 (423)49.4.5 自定义事件在线说明 (423)49.5 全局配置 (424)49.6 自定义事件配置备份恢复 (425)49.7 IPS抓包 (425)49.7.1 IPS抓包概述 (425)49.7.2 IPS抓包配置 (425)49.7.3 IPS抓包配置案例 (426)49.8 配置案例 (428)49.9 入侵防护监控 (430)49.9.1 查看入侵防护日志 (430)第50章Web防护 (431)50.1 Web防护概述 (431)50.2 配置Web防护 (431)50.2.1 配置策略的基本要素 (431)50.2.2 编辑Web防护 (432)50.2.3 删除Web防护策略 (432)第51章威胁情报 (434)51.1 威胁情报概述 (434)51.2 配置威胁情报 (434)51.2.1 配置威胁情报 (434)51.2.2 编辑威胁情报 (435)51.2.3 删除威胁情报 (435)51.2.4 配置防护等级 (435)51.2.5 配置云端查询 (436)51.2.6 情报库升级 (436)51.3 配置案例 (437)51.4 威胁情报监控 (438)51.4.1 查看IP地址威胁监控 (438)51.4.2 查看域名威胁监控 (439)第52章Dos防护 (440)52.1 防攻击概述 (440)52.2 配置防攻击 (440)52.3 配置案例 (441)52.3.1 案例1:配置防DOS攻击 (441)52.4 防攻击监控与维护 (443)52.4.1 查看防攻击日志 (443)52.5 常见故障分析 (443)52.5.1 故障现象:SYN Flood攻击防御失效 (443)52.5.2 故障现象:配置防扫描后没有报警,没有拒包 (444)第53章ARP攻击防护 (445)53.1 ARP攻击防护概述 (445)53.2 配置ARP攻击防护 (445)53.2.1 缺省配置信息 (445)53.2.2 ARP攻击防护基本配置 (445)53.2.3 主动保护列表配置 (447)53.2.4 IP-MAC绑定配置 (448)53.2.5 ARP表 (448)53.3 配置案例 (450)53.3.1 配置案例:配置防ARP欺骗和防ARP Flood (450)53.4 常见故障分析 (452)53.4.1 故障现象:PC无法上网 (452)第54章IP黑名单防护 (453)54.1 IP黑名单概述 (453)54.2 配置IP黑名单阻断方向 (453)54.3 配置IP黑名单组 (454)54.3.1 创建IP黑名单组 (454)54.3.2 删除IP黑名单组 (455)54.3.3 修改IP黑名单组 (455)54.3.4 修改IP黑名单组名称 (456)54.3.5 启停IP黑名单组 (456)54.3.6 查询IP黑名单组 (457)54.4 配置IP黑名单 (457)54.4.1 创建IP黑名单 (457)54.4.2 编辑创建IP黑名单 (459)54.4.3 修改IP黑名单 (460)54.4.4 删除IP黑名单 (460)54.4.5 删除失效IP黑名单 (461)54.4.6 超时自动删除IP黑名单 (461)54.4.7 重置IP黑名单命中数 (462)54.4.8 查询IP黑名单 (462)54.4.9 组过滤显示IP黑名单 (462)54.4.10 全局开关IP黑名单 (463)54.5 IP黑名单配置导入导出 (463)54.5.1 IP黑名单导入 (463)54.5.2 IP黑名单导出 (465)54.6 配置案例 (466)54.6.1 案例1:创建IP黑名单 (466)54.6.2 案例2:创建实时阻断IP黑名单 (466)54.6.3 案例3:创建入侵防护阻断IP黑名单 (467)54.6.4 案例4:创建WEB应用防护阻断IP黑名单 (468)54.6.5 案例5:创建口令防护IP黑名单 (468)第55章域名黑名单防护 (470)55.1 域名黑名单概述 (470)55.2 配置域名黑名单 (470)55.2.1 配置域名黑名单 (470)55.2.2 编辑创建域名黑名单 (471)55.2.3 修改域名黑名单 (472)55.2.4 删除黑名单 (472)55.2.5 重置域名黑名单命中数 (472)55.2.6 刷新域名黑名单 (473)55.3 查询域名黑名单配置 (473)55.4 域名黑名单配置导入导出 (473)55.4.1 域名黑名单导入 (474)55.4.2 域名黑名单导出 (474)55.5 配置案例 (474)55.5.1 案例1:禁止员工访问博彩站点 (474)55.5.2 案例2:禁止员工在上班期间访问游戏站点 (475)55.6 域名黑名单防护监控与维护 (476)55.6.1 查看域名黑名单防护日志 (476)第56章白名单防护 (477)56.1 白名单概述 (477)56.2 配置白名单匹配方向 (477)56.3 配置白名单 (477)56.3.1 配置白名单 (477)56.3.2 编辑创建白名单 (479)56.3.3 修改白名单 (479)56.3.4 删除白名单 (480)56.3.5 重置白名单命中数 (480)56.3.6 全局开关白名单 (481)56.3.7 查询白名单 (481)56.4 白名单配置导入导出 (481)56.4.1 白名单导入 (482)56.4.2 白名单导出 (483)56.5 配置案例 (483)56.5.1 案例1:创建白名单 (483)第57章口令防护 (484)57.1 口令防护概述 (484)57.2 配置口令防护 (484)57.2.1 新建口令防护模板 (484)57.2.2 编辑口令防护模板 (486)57.2.3 删除口令防护 (486)57.2.1 在安全防护策略中引用口令防护 (487)57.3 配置案例 (488)57.3.1 案例1:创建安全防护弱口令检查策略 (488)57.3.2 案例2:创建安全防护防口令暴力破解策略 (489)57.4 口令防护监控与维护 (490)57.4.1 查看口令防护日志 (490)第58章Web应用防护 (492)58.1 概述 (492)58.2 配置策略 (492)58.2.1 策略的基本要素 (492)58.2.2 新建策略 (492)58.2.3 编辑策略 (493)58.2.4 删除策略 (494)58.2.5 移动策略 (494)58.2.6 插入策略 (495)58.3 配置事件集 (495)58.3.1 新建事件集 (495)58.3.2 编辑事件集 (496)58.3.3 删除事件集 (497)58.3.4 复制事件集 (497)58.4 配置事件集中事件 (497)58.4.1 查看事件 (497)58.4.2 添加事件 (498)58.4.3 编辑事件 (499)58.4.4 删除事件 (500)58.5 配置自定义事件 (500)58.5.1 添加自定义事件 (500)58.5.2 编辑自定义事件 (501)58.5.3 删除自定义事件 (502)58.5.4 引用自定义事件 (502)58.6 配置合规检查模板 (503)58.6.1 添加合规检查模板 (503)58.6.2 编辑合规检查模板 (504)58.6.3 删除合规检查模板 (505)58.7 配置参数 (505)58.8 配置案例 (506)58.8.1 阻断POST方法 (506)58.9 常见故障分析 (507)58.9.1 自定义事件不能匹配 (507)第59章应用控制策略 (508)59.1 应用控制策略概述 (508)59.2 配置应用控制策略 (508)59.2.1 配置策略的基本要素 (508)59.2.2 关键字配置 (510)59.2.3 启用应用控制策略 (510)59.2.4 编辑应用控制策略 (511)59.2.5 删除应用控制策略 (512)59.2.6 调整应用控制策略的顺序 (512)59.2.7 查询应用控制策略 (513)59.3 配置案例 (513)59.3.1 案例1:阻断QQ号中包含“12456”的用户登陆 (513)59.3.2 案例2:拒绝接收所有电子邮件 (515)59.4 常见故障分析 (516)59.4.1 常见故障:策略没有命中 (516)第60章Web控制策略 (517)60.1 Web控制策略概述 (517)60.2 配置Web控制策略 (517)60.2.1 配置策略的基本要素 (517)60.2.2 关键字配置 (518)60.2.3 启用Web控制策略 (519)60.2.4 编辑Web控制策略 (520)60.2.5 删除Web控制策略 (520)60.2.6 调整Web控制策略的顺序 (521)60.2.7 阻断提示页面 (521)60.3 配置案例 (522)60.3.1 案例1:阻断所有新闻网页并提示该网络禁止访问新闻 (522)60.4 常见故障分析 (523)60.4.1 常见故障:策略没有命中 (523)第61章流量控制策略 (524)61.1 流量控制概述 (524)61.2 配置线路策略 (524)61.2.1 配置线路策略 (524)61.2.2 编辑线路策略 (525)61.2.3 删除线路策略 (525)61.3 配置管道策略 (526)61.3.1 配置管道策略 (526)61.3.2 编辑管道策略 (528)61.3.3 删除管道策略 (528)61.3.4 移动管道策略 (529)61.4 流量监控 (529)61.5 配置案例 (530)第62章会话控制策略 (532)62.1 会话控制策略概述 (532)62.2 配置会话控制策略 (532)62.2.1 配置策略的基本要素 (532)62.2.2 启用会话控制策略 (534)62.2.3 编辑会话控制策略 (534)62.2.4 删除会话控制策略 (535)62.2.5 调整会话控制策略的顺序 (535)62.2.6 查询会话控制策略 (536)62.3 会话控制策略监控与维护 (537)62.3.1 查看会话控制策略 (537)62.4 配置案例 (537)62.4.1 案例1:创建IPv4会话控制策略限制总连接速率 (537)62.5 常见故障分析 (538)62.5.1 故障现象:匹配上某条策略的某些数据流没有受到相应的限制 (538)第63章Web认证策略 (539)63.1 Web认证策略概述 (539)63.2 配置Web认证策略 (539)63.2.1 配置用户 (539)63.2.2 配置用户组 (541)63.2.3 配置Web认证策略 (541)63.2.4 编辑Web认证策略 (543)63.2.5 删除Web认证策略 (543)63.2.6 移动Web认证策略 (544)63.2.7 Web认证策略命中次数清零 (544)63.2.8 修改Web认证配置 (545)63.2.9 清除所有在线用户 (545)63.3 配置案例 (546)63.3.1 配置案例:配置员工上网需要ladp认证 (546)63.4 常见故障分析 (548)63.4.1 故障现象:认证用户进行认证时失败 (548)第64章地址对象 (550)64.1 地址对象概述 (550)64.2 配置地址节点 (550)64.3 批量删除地址节点 (551)64.4 配置地址组 (551)64.5 批量删除地址组 (552)64.6 配置域名地址 (552)64.7 批量删除域名地址 (553)64.8 清除域名地址解析成员 (553)64.9 配置案例 (554)64.9.1 配置案例1:增加IPv4地址节点 (554)64.9.2 配置案例2:编辑增加IPv4地址节点 (554)64.9.3 配置案例3:增加IPv6地址节点 (555)64.9.4 配置案例4:增加地址对象组 (556)64.9.5 配置案例5:增加域名地址并在防火墙策略中引用 (557)64.10 地址对象监控与维护 (558)64.10.1 查看地址节点 (558)64.10.2 查看地址组 (559)64.10.3 查看域名地址 (560)64.10.4 地址对象的备份和恢复 (561)64.11 常见故障分析 (563)64.11.1 故障现象:提交不成功 (563)64.11.2 故障现象:域名地址没有成员 (563)第65章ISP地址库 (564)65.1 ISP地址库概述 (564)65.1 配置ISP地址库 (564)65.1.1 配置ISP地址库 (564)65.1.2 ISP地址库导入 (565)65.1.3 ISP地址库导出 (565)65.1.4 ISP地址库删除 (566)65.2 常见故障分析 (567)65.2.1 ISP地址加载不完整 (567)第66章服务对象 (568)66.1 概述 (568)66.2 配置服务对象 (568)66.2.1 预定义服务 (568)66.2.2 配置自定义服务 (568)66.2.3 批量删除自定义服务 (569)66.2.4 配置服务组 (569)66.2.5 批量删除服务组 (570)66.3 配置案例 (570)66.3.1 配置案例1:添加自定义服务 (570)66.3.2 配置案例2:添加服务组 (571)66.4 服务对象监控与维护 (571)66.4.1 查看预定义服务 (571)66.4.2 查看自定义服务 (573)66.4.3 查看服务组 (574)66.5 常见故障分析 (575)66.5.1 故障现象:提交不成功 (575)第67章应用对象 (576)67.1 概述 (576)67.2 配置应用对象 (576)67.2.1 配置自定义应用 (576)67.2.2 配置应用组 (577)67.3 配置案例 (578)67.3.1 配置案例1:增加自定义应用 (578)67.3.2 配置案例2:增加应用组 (579)67.4 监控与维护 (579)67.4.1 查看预定义应用 (579)67.4.2 查看自定义应用 (580)67.4.3 查看应用组 (580)第68章用户对象 (582)68.1 用户对象概述 (582)68.2 配置用户对象 (582)68.2.1 配置本地认证用户对象 (582)68.2.2 配置radius用户对象 (582)68.2.3 配置ldap用户对象 (583)68.2.4 配置静态用户对象 (583)68.3 配置用户组对象 (584)68.4 用户对象查看 (585)68.5 用户组对象查看 (586)第69章认证服务器对象 (588)69.1 认证服务器对象概述 (588)69.2 配置认证服务器对象 (588)69.2.1 配置RADIUS服务器对象 (588)69.2.2 配置LDAP服务器 (589)69.3 配置AD域同步策略 (590)69.3.1 新建同步策略 (590)69.3.2 配置案例 (590)第70章URL分类 (592)70.1 概述 (592)70.2 配置URL分类 (592)70.2.1 配置自定义URL分类 (592)70.2.2 配置URL组 (593)70.3 自定义URL分类配置备份恢复 (594)70.4 配置案例 (595)70.4.1 配置案例1:增加自定义URL分类 (595)70.4.2 配置案例2:增加URL组 (595)70.5 监控与维护 (596)70.5.1 查看预定义URL分类 (596)70.5.2 查看自定义URL分类 (597)70.5.3 查看URL组 (597)70.5.4 URL分类查询 (598)第71章域名对象 (599)71.1 概述 (599)71.2 配置域名对象 (599)71.2.1 配置自定义域名 (599)71.2.2 配置域名组 (600)71.3 配置案例 (600)71.3.1 配置案例1:增加自定义域名 (600)71.3.2 配置案例2:增加域名组 (601)71.4 监控与维护 (601)71.4.1 查看自定义域名 (601)71.4.2 查看域名组 (602)第72章时间对象 (603)72.1 概述 (603)72.2 配置时间对象 (603)72.2.1 配置绝对时间 (603)72.2.2 配置周期时间 (603)72.3 配置案例 (604)72.3.1 配置案例1:增加绝对时间 (604)72.3.2 配置案例2:增加周期时间 (605)72.4 绝对时间与周期时间监控与维护 (605)72.4.1 查看绝对时间 (605)72.5 常见故障分析 (606)72.5.1 故障现象:提交不成功 (606)第73章健康检查 (607)73.1 健康检查概述 (607)73.2 配置健康检查 (607)73.3 配置案例 (626)第74章CA证书 (628)74.1 证书概述 (628)74.2 配置证书管理 (628)74.2.1 配置通用证书 (628)74.2.2 配置国密证书 (631)74.2.3 配置CA证书 (634)74.2.4 配置CRL证书 (636)74.2.5 配置管理根CA配置 (639)74.2.6 配置管理用户证书 (645)74.3 配置案例 (649)74.4 常见故障 (650)74.4.1 导入证书链失败 (650)第75章日志管理 (651)75.1 日志概述 (651)75.2 配置说明 (651)75.2.1 缺省配置说明 (651)75.2.2 配置SYSLOG服务器 (651)75.3 配置日志过滤 (652)75.4 部分模块日志配置的注意事项 (652)75.5 监控与维护 (654)75.5.1 日志查看 (654)75.5.2 日志查询条件设置 (655)75.6 配置案例 (656)75.6.1 配置案例:配置健康检查模块SYSLOG日志 (656)75.7 常见故障分析 (658)75.7.1 故障现象1:SYSLOG日志失效 (658)75.7.2 故障现象2:E-mail日志失效 (658)第76章日志合并 (659)76.1 日志合并概述 (659)76.2 配置日志合并 (659)76.3 配置案例 (660)76.3.1 配置案例:配置防火墙策略日志合并 (660)第77章流日志 (662)77.1 流日志概述 (662)77.2 流日志配置 (662)77.2.1 全局开关 (662)77.2.2 流日志过滤开关 (662)77.3 流日志展示 (662)77.3.1 本地日志展示 (662)第78章系统配置 (665)78.1 系统配置概述 (665)78.2 配置说明 (665)78.2.1 配置设备 (665)78.2.2 系统监控 (667)78.2.3 时间配置 (668)78.2.4 DNS配置 (670)78.2.5 备份恢复 (671)78.2.6 告警邮件配置 (671)78.2.7 问题反馈 (673)78.2.8 设备重启 (674)78.2.9 集中管理 (674)78.2.10 设备运行记录 (675)78.2.11 配置自动备份 (676)78.3 配置案例 (676)78.3.1 配置案例1:对设备运行记录进行配置并导出 (676)78.3.2 配置案例2:设置每个月10号进行配置自动备份 (677)第79章管理员 (679)79.1 管理员概述 (679)79.2 配置管理员 (679)79.2.1 配置管理员 (679)79.3 配置RADIUS服务器 (681)79.4 配置LDAP服务器 (681)79.4.1 配置LDAP服务器 (681)79.5 认证用户监控与维护 (682)79.5.1 查看管理员信息 (682)79.5.2 查看RADIUS服务器信息 (683)79.5.3 查看LDAP服务器信息 (683)79.5.4 查看在线管理员信息 (683)79.6 常见故障分析 (684)79.6.1 故障现象:系统用户使用radius认证失败 (684)第80章版本管理 (685)80.1 版本管理 (685)80.1.1 版本管理 (685)80.1.2 特征库升级 (685)1.1.3 系统快照 (686)第81章许可管理 (689)81.1 许可管理概述 (689)81.2 许可导入 (689)81.3 许可试用 (690)第82章高可用性 (691)82.1 HA概述 (691)82.2 HA基本配置 (691)82.3 配置同步 (692)82.4 差异配置导出 (693)82.5 配置数据同步 (694)82.6 配置HA监控 (694)82.6.1 配置接口监控 (694)82.6.2 配置链路聚合监控 (695)82.6.3 配置网关监控 (696)82.6.4 配置切换条件 (696)82.7 HA状态控制 (697)82.8 配置案例 (698)82.8.1 案例1:配置主备模式基本配置 (698)82.8.2 案例2:配置主主模式基本配置 (700)第83章VRRP (703)83.1 VRRP概述 (703)83.2 配置VRRP (705)83.2.1 配置VRRP (705)83.2.2 编辑VRRP备份组 (707)83.2.3 删除VRRP备份组 (707)83.2.4 查看VRRP备份组 (707)83.3 配置案例 (708)。
第16章--网络安全隔离课件

第16章 网络全隔离
16.2 安全隔离的原理
16.2.1 安全隔离理论模型 安全隔离的安全思路来自于“不同时连接”,如图16- 1所 示,不同时连接两个网络,近似于人工的“U盘摆渡”方式, 通过一个中间缓冲区来“摆渡”业务数据。安全隔离的安全性 来自于它摆渡的数据的内容清晰可见。安全隔离的设计是“ 代理+摆渡”。代理不是仅仅完成简单的协议转换或“隧道”式 的外部封装,而是将整个数据包报文进行彻底的“拆卸”,把 数据还原成原始的部分,拆除各种通信协议添加的包头和包 尾,通信协议落地,用专用协议、单向通道技术、存储等方 式阻断业务的连接,用代理方式支持上层业务。
第一代网闸利用单刀双掷开关使得内外网的处理单元分时存 取共享存储设备来完成数据交换。安全原理是通过应用层数据提 取与安全审查达到杜绝基于协议层的攻击和增强应用层安全的效 果。第二代网闸吸取了第一代网闸的优点,利用专用交换通道 (Private Exchange Tunnel ,PET)技术,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 能够完成内外网之间高速的数据交换,有效地克服了第一代网闸 的弊端。第二代网闸的安全数据交换过程是通过专用硬件通信卡、
要经历数据的接收、存储和转发三个过程。
第16章 网络安全隔离
物理隔离的一个特征,就是内网与外网永不连接,内网 和外网在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与隔离设备建立非TCP/IP协 议的数据连接。其数据传输机制是存储和转发。物理隔离的 好处很明显,即使外网处在最坏的情况下,内网也不会有任 何破坏,修复外网系统也非常容易。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 统对数据的交换不依赖于任何通用协议,没有数据包的处理 及连接会话的建立,而是以静态的专有格式化数据块的形式 在内/外网间传递,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已知或未知网络层漏 洞的威胁。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爱国篇-第16章

第16章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
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
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
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
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
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
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
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
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
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
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
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
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
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人民,于是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
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元救国。
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败坏。
“四史”(改革开放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四史”(改革开放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
答案:对2.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
答案:对3.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其具体要求包括()。
答案:重大方案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察;重要改革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协调4.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包括()。
答案:必须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必须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必须狠抓改革落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5.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诸多“世界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答案:对6.改革开放的成就包括()。
答案: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世界性难题;解决了中国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7.关于中国的评价,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答案:世界第一大经济体8.中国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为它们树立了发展榜样,提供了全新选择。
答案:对9.一个国家在加快发展中不可能保持自身独立性。
答案:错10.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1.9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万亿元。
答案:10111.()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
答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中国共产党12.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根本方向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对13.全面深化改革到()时要实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答案: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14.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答案:对15.()第一次系统描绘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
答案:《中共中央关于坚定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决定》16.中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照及原则 (3)一 .总则 (3)二 .编制依照 (3)三、编制原则 (3)四、编制范围 (4)第二章工程概略 (4)一、工程简介 (4)二、气象水文 (5)三、施工整体方案 (5)三、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料、新设备的使用 (6)四、质量目标 (6)五、工期目标 (6)六、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6)第三章人员、机械设备、资料的组织状况 (7)一、投入人员 (7)二、投入机械、设备 (8)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 (13)第五章施工整体部署 (15)一、部署原则: (16)二、施工场所部署 (16)三、暂时道路 (16)四、暂时水电 (17)第六章工程整体施工进度计划 (17)第七章工程施工方案 (18)一、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18)1、旧路面病害办理 (18)2、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工艺 (19)3、路缘石、平石施工技术、工艺 (25)4、玻纤格栅施工技术、工艺 (26)5、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透层施工技术、工艺 (26)6、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施工技术、工艺 (28)7、沥青面层施工技术、工艺 (28)8 、人行道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30)9、施工难点、重点及解决方案 (32)二、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32)1、沉井下沉施工技术、工艺 (32)2、顶管工作井、接收井 (38)3、顶管施工方案(泥水均衡顶管施工) (39)4、明挖施工 (55)5、拉森钢板桩施工 (57)6、管坑开挖 (60)7、管道安装 (61)8、质量标准 (67)三、交通工程 (69)四、照明工程 (81)五、景观、绿化工程 (85)第八章工期保证举措 (91)一保证工期的整体举措 (91)二、领导和施工组织上保证目标的实现 (92)三、技术保证举措保证目标的实现 (93)四、管理保证举措保证目标的实现 (93)五、投入上的保证 (94)第九章质量、安全保证系统及应急举措 (94)一、质量保证系统 (94)二、安全保证系统 (98)三、防汛防风应急方案 (112)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举措 (117)一、安全施工举措 (117)二、文明施工举措 (126)第十一章地下管线及其余地上地下设备的保护加固举措 (130)第十二章冬雨季施工技术举措 (132)一、冬天施工技术举措 (132)二、雨季施工技术举措 (133)第十三章水土保护及环境保护 (135)一、防备水土流失 (135)二、做好绿色植被和现有公用设备的保护 (135)三、防备水质及大气污染 (135)四、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136)五、场所恢复举措 (136)第十四章夜间及节假日施工举措 (136)一、夜间施工安全举措 (136)二、节假日施工举措 (137)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桃园路(虹岭路-佛山一环)道路提高改造工程实行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照及原则一. 总则为顺利达成桃园路(虹岭路- 佛山一环)道路提高改造工程,在全面深入、仔细地学习招标文件,充分理解设计企图的基础上,联合本工程的特色,本着信守合同,保证工期,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保证施工优良高效、安全、文明施工的指导原则,编制本《桃园路(虹岭路-佛山一环)道路提高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Python实用案例教程 第16章 界面设计实例

3. 开启消息循环
正如所有的Windows标准窗体一样,在设计布局好Tkinter窗口上的全部组件后,必须打开窗 口的消息循环,这样窗口界面才能随时对用户的操作作出实时的响应,进入消息循环只须一句:
mainloop()
即可,当然在此之前程序员可以预先编写一些语句来对窗口进行初始化,预设显示效果。
目 录
单击
文字变化
第16章 窗口从何而来:界面设计实例
——窗体基本控件
目 录
01
Tkinter控件概述
Tkinter控件概述
Tkinter应用程序界面是由很多控件构成的,目前为止Tkinter库总共提供了19种控件供用户在GUI 应用程序中使用,它们的名称和功能如表16.1所示。
控件 名称 功能
Button Canvas Checkbutton Entry Frame Label Listbox Menubutton Menu Message Radiobutton Scale Scrollbar Text Toplevel Spinbox PanedWindow LabelFrame tkMessageBox
控件字体 锚点
控件样式 位图 光标
目 录
02
标
签
标签
代码如下(ch16, tkinter_label.py): from tkinter import * master = Tk() master.title('标签控件') myimage = PhotoImage(file = "D:\Python\pybg.gif") # 载入背景图资源 mylabel = Label(master, image = myimage, # 设置所用背景图 compound = TOP, # 设置图片位置 text = "Tkinter制作的界面真美!", # 设置文本内容 justify = CENTER, # 设置文本位置 font = ("方正舒体", 18), # 设置文本字体 fg = "green" # 设置文字颜色 ) mylabel.pack() # (1) mainloop()
江中游易语言教学高级第16章 中控多线程-收尾

江中游作品
第一课 线程启动UI更新及分析
• 三、多线程信息:
• 多线程信息:当我们程序开始运行时,通过子程序多线程初始化先创建了结构体—多线程信息并加入到数组中,并且设置为数组最 大成员数为200,前100为主线程数量,后100为副线程数量,而这个主线程序号就是这前100的数组成员的下标值,后100是副线程 序号,这个我们以后再讲。
• 小视频—附加1、解决脚本在停止线程界面崩溃的问题—在线程外部停止命令中加入关闭线程句柄命令 • 小视频—附加2、解决第4课作业:读取第一行没有返回的问题—加入如果真行数=1直接返回行文本
• 下面是正式课程:这是一个特殊的操作 • 1、为了方便存取,设置两个自定义数据类型(结构体)
• 1、结构体:用户目录—并设置为全局变量,包括成员有:插件、配置、文本三个路径 • 2、结构体:账号—成员包括有:账号密码行数
数组分析的快一些。
• 如果大家想详细的了解文本对象数组操作,请学习我的经典教学——《大文件多线程》教学 • 大文本操作: • 制作 • 读取 • 写入 • 本课是针对多线程应用文本文档来制作的,所以相对普通的文本操作要复杂一些,所以还请大家多动手学习
江中游作品
第四课 账号密码制作读写
• 为了能更好的让大家理解操作,我将以账号密码输入的例子给大家讲解一下中控的控制方式,所以我将使用1-2课时间给大家讲 一下大文本的操作:
• 系统基本支持库的文本操作速度已经很快了,但针对大文本操作就略显慢了一些,为了大家大批量的操作文本文档所以我使用 了快速文本对象。
• 通用对象支持库——快速文本对象操作的我在经典教学中已经做过详细的讲解,这个经典我也不再重新更新了。 • 为了我的教学的完整性,本课从另一种方式再讲解一下通用对象支持库——快速文本对象操作过程,理论上针对大文件操作要比
360 网神虚拟化下一代防火墙 部署青云指导手册说明书

360网神虚拟化下一代防火墙部署青云指导手册360企业安全集团2017年4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产品介绍 (3)1.2.安装要求及其注意事项 (3)第二章设备介绍 (4)2.1.设备列表 (4)第三章上线购买说明 (4)3.1.登录青云网站 (4)3.2.创建VPC网络 (5)3.3.创建私有网络 (5)3.4.创建虚拟主机 (6)3.4.1.创建vNGFW (6)3.4.2.创建web服务器 (7)3.5.加入私有网络 (8)3.6.查看拓扑 (9)3.7.申请公网IP (10)3.8.配置默认防火墙规则 (11)3.9.配置VPC网络转发规则 (13)3.10.访问V NGFW (14)第四章部署案例 (15)4.1.配置V NGFW (15)4.1.1.配置DNAT规则 (15)4.1.2.配置策略 (16)4.2.配置WEB服务器 (17)4.3.配置青云 (18)4.3.1.创建默认防火墙规则 (18)4.3.2.配置VPC网络转发规则 (18)4.4.验证结果 (19)第五章许可证 (19)5.1.许可证作用 (19)5.2.许可证类型 (19)5.3.获得许可证 (20)第一章概述1.1.产品介绍“360网神虚拟化下一代防火墙”简称为vNGFW,它是一个纯软件形态的产品,是运行在虚拟机上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ecOS操作系统之上。
360网神vNGFW是虚拟机镜像方式存放在青云平台上,所以您需要在创建主机的时候选择360网神虚拟镜像。
1.2.安装要求及其注意事项●本文档适用于青云平台的网络1.0环境,所以在安装部署360网神vNGFW的时候必须选择北京2区或者广东1区。
●安装的配置要求必须选择2个vCPU,内存最低是2G。
●启动实例以后您必须在控制台重置密码才能正常使用(新密码包括字母,数字,特殊字符,至少12位)。
●产品授权方式分为试用版本和正式版本,镜像本身默认提供给用户30天的试用期,在此期间所有的功能都可以正常试用,提前15天会有到期告警信息,试用期过后如果没有新的授权,所有的功能均不能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部署 (2)16.1 部署的设计 (2)16.2 部署选项 (2)16.2.1 Xcopy 实用工具 (2)16.2.2 Copy Web 工具 (2)16.2.3 发布Web 站点 (2)16.2.4 部署项目 (2)16.2.5 ClickOnce (3)16.3 部署的要求 (3)16.4 部署.NET运行库 (3)16.5 简单的部署 (4)16.5.1 Xcopy 部署 (4)16.5.2 Xcopy 和Web 应用程序 (5)16.5.3 Copy Web 工具 (5)16.5.4 发布Web 站点 (5)16.6 Installer 项目 (5)16.6.1 Windows Installer (6)16.6.2 创建安装程序 (6)16.7 ClickOnce (12)16.7.1 ClickOnce 操作 (12)16.7.2 发布应用程序 (13)16.7.3 ClickOnce 设置 (13)16.7.4 应用程序缓存 (13)16.7.5 安全性 (13)16.7.6 高级选项 (14)16.8 小结 (16)第16章部署编译源代码并完成测试后,开发过程并没有结束。
在这个阶段,需要把应用程序提供给用户。
无论是 应用程序、智能客户应用程序还是用Compact Framework 构建的应用程序,软件都必须部署到目标环境中。
.NET Framework 使部署工作比以前容易得多,因为不再需要注册COM 组件,编写新的注册表项。
本章将介绍可用于应用程序部署的选项,包括 应用程序和智能客户应用程序的部署选项。
本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部署要求● 简单的部署情况● 基于Windows 安装程序的项目● ClickOnce16.1 部署的设计部署常常是开发过程之后的工作,如果不下一定的工夫,可能会导致错误。
为了避免在部署过程中出错,应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对部署过程进行规划。
任何部署问题,例如服务器的容量、桌面的安全性或从哪里加载程序集等,都应从一开始就纳入设计,这样部署过程才会比较顺利。
另一个必须在开发过程早期解决的问题是,在什么环境下测试部署。
应用程序代码的单元测试和部署选项的测试可以在开发系统中进行,而部署必须在类似于目标系统的环境中测试。
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目标计算机上不存在从属文件时。
例如,第三方的库很早就安装在项目的开发计算机上,但目标计算机可能没有安装这个库。
在部署软件包中很容易忘记包含这个库。
在开发系统上进行的测试不可能发现这个错误,因为库已经存在了。
对从属文件的说明可以帮助减少这种潜在的错误。
部署过程对于大型应用程序来说可能非常复杂。
提前规划部署,在部署过程中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16.2 部署选项本节概述.NET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的部署选项。
其中大多数选项将在本章的后面详细论述。
16.2.1 Xcopy 实用工具Xcopy 实用工具允许把程序集或程序集组复制到应用程序文件夹中,从而减少了开发时间。
由于程序集是自我包含的,元数据描述了包含在程序集中的内容,所以不需要在注册表中注册。
每个程序集都跟踪它需要执行的其他程序集。
默认情况下,程序集会在当前的应用程序文件夹中查找从属文件。
把程序集移动到其他文件夹的过程将在本章后面讨论。
16.2.2 Copy Web 工具如果开发的是Web 项目,使用Web 站点菜单中的Copy Web 选项就会把运行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组件复制到服务器上。
16.2.3 发布Web 站点在发布Web 站点时,会编译整个站点,然后复制到指定的位置。
在预编译时,所有的源代码都会从最终的输出中删除,找出和处理所有编译错误。
16.2.4 部署项目Visual Studio 2005 可以为应用程序创建安装程序。
基于Microsoft Windows Installer 技术有4 种选择:创建合并模块;为客户应用程序创建安装程序;为Web 应用程序创建安装程序;以及为基于智能设备(Compact Framework)的应用程序创建安装程序。
还可以创建cab文件。
部署项目为安装过程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这4 种部署方式对于大型应用程序都十分有用。
16.2.5 ClickOnceClickOnce 可以建立自动升级的、基于Windows 的应用程序。
ClickOnce 允许把应用程序发布到Web 站点、文件共享、甚或CD 上。
在对应用程序进行升级、重新生成后,开发小组可以把它们发布到相同的位置或站点上。
最终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时,程序会检查是否有更新版本,如果有,就进行更新。
16.3 部署的要求基于.NET 的应用程序一般都有运行要求。
在执行任何托管的应用程序之前,CLR 对目标平台都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必须满足的要求是操作系统。
目前下面的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基于.NET 的应用程序:● Windows 98● Windows 98,第2 版(SE)● 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ME)● Windows NT 4.0(Service Pack 6a)●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Home●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TabletPC Edition● Windows Vista其次,必须支持下面的服务器平台:● Windows 2000 Server 和Advanced Server● Windows 2003 Server 系列其他要求有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5.01 或更高版本,MDAC 2.6 或更高版本(应用程序需要访问数据)和用于 应用程序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IIS)。
在部署.NET 应用程序时,还必须考虑硬件要求。
硬件的最低要求是:● 客户机:奔腾90MHz,32MB RAM● 服务器:奔腾133MHz,128MB RAM要获得最佳性能,应增加RAM,RAM 越大,.NET 应用程序运行得就越好。
服务器应用程序更是如此。
如果要运行使用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 (WPF) 、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CF)或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 (WWF)的.NET 3.0 应用程序,要求就更严格。
.NET 3.0 至少需要Windows XP SP2。
上述列表还应添加如下内容:● Windows XP Home (SP2)●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2)●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TabletPC Edition (SP2)● Windows Vista (不包括IA64 平台)支持下述服务器平台:● Windows 2003 Server Family (SP1)●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IA64 版本最低的硬件要求也有变化:● 客户机:奔腾400 MHz,96 MB RAM16.4 部署.NET 运行库使用.NET 开发应用程序时,需要依赖.NET 运行库。
这似乎很明显,但有时可以忽略这一点。
如果应用程序不使用任何.NET 3.0 功能,就只需要安装dotnetfx.exe。
如果使用了.NET 3.0 功能,还需要安装dotnetfx3.exe。
在下面对创建部署软件包的讨论中,运行库的安装是可选的。
安装程序会检查是否安装了相应的运行库,如果没有,安装程序会从本地媒介中安装运行库,或者到指定的下载站点上下载并安装运行库。
16.5 简单的部署如果在应用程序的初始设计阶段考虑了部署,那么部署就只是把一组文件复制到目标计算机上。
对于Web 应用程序,就只需使用Visual Studio 2005 中的一个简单的菜单选项。
本节就讨论这种简单的部署情况。
为了了解如何设置各种部署选项,必须有一个要部署的应用程序。
从上下载的示例包含3 个项目:SampleClientApp 、SampleWebApp 和AppSupport 。
SampleClientApp 是一个智能客户应用程序,SampleWebApp 是一个简单的Web 应用程序,AppSupport 是一个类库,它包含一个简单的类,该类返回一个包含当前日期和时间的字符串。
SampleClientApp 和SampleWebApp 使用AppSupport 的结果填充一个标签。
为了使用这些示例,首先加载并构建AppSupport。
然后在其他两个应用程序中,设置对新构建的AppSupport.dll 的引用。
下面是AppSupport 程序集的代码:using System;namespace AppSupport{///<summary>///Simple assembly to return date and time string.///</summary>public class Support{private Support(){}public static string GetDateTimeInfo(){DateTime dt = DateTime.Now;return string.Concat(dt.ToLongDateString()," ", dt.ToLongTimeString());}}}这个简单的程序集足以演示可用的部署选项。
16.5.1 Xcopy 部署Xcopy 部署就是把一组文件复制到目标计算机上的一个文件夹中,然后在客户机上执行应用程序。
这个术语来自于DOS 命令xcopy.exe。
无论程序集的数目是多少,如果文件复制到同一个文件夹中,应用程序就会运行,不需要编辑配置设置或注册表。
为了理解Xcopy 部署的工作原理,打开示例下载文件中的SampleClientApp 解决方案(Sample ClientApp.sln),把目标改为Release,进行完整的编译。
然后,使用“我的电脑”或文件管理器导航到项目文件夹\SampleClientApp\bin\Release,双击SampleClientApp.exe,运行应用程序。
现在单击按钮,打开另一个对话框。
这将验证应用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
当然,这个文件夹是Visual Studio 放置输出的地方,所以应用程序能正常工作。
创建一个新文件夹,命名为ClientAppTest。
把这两个文件从Release 文件夹复制到这个新文件夹中,然后删除Release 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