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经济史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2.上农除末。
——秦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
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
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
州益处。
——清
讨论思考:1.假如你是处于各个时期的商人, 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2.你认为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 弊?说明你的理由。
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商人 产生 私商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帮
货币 城市
贸易
天然 金属 形式多样
形状统一
政治军事 数量较少 规模较小
国内贸易
丝绸之路
纸币 金银
市坊分离
时空不限 经济功能 市镇繁荣
海上“陶瓷 之路”
大宗长途贸易
政策
鼓励经商
重农 抑商
中唐以后 有所放松 闭关锁国
必修二 ·农耕时代的商业
二、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日益丰富 2.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3.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 4.是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
……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明清
新特点:(1)市镇出现 (2)货币经济占据主 要地位 (3)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4)形成 了地域性、行业性大商帮
制约
政策
因素
商路
货币
中介
商业活动
载体
活动 中心
岳麓版 历史 必修二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共19张ppt)(共19张PPT)

监管 城市职能: 经济功能加强
军事重镇
严格限制阶段
放松限制阶段
考点三: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原因
表现
影响
1.地主阶级维护 自身统治的需要
2、是封建自然 经济的产物(根 本原因)
3.法家思想影响
兴起
发展 有所 松动 强化
战国 汉 唐宋元 明清
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 会经济的发展,巩固 中央集权制度;稳定 了社会统治;
第5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及影响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化 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2、关注热点:结合当前“一带一路” 战略的构想与实践,考查“古代海上丝绸 之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与贡献。
结合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2、我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化? 3、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要求:时间5分钟,当堂落实)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 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 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 故B项正确;图6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 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 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 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考点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时间 商朝
发展 情 况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
宋
元
明清
时间 商朝
发展 情 况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
宋
“工商食官” 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
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2)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 (大东易限京1都受制):会长到。北;安官宋宋:的府代全政的都国治严城政文格商治化文控业中化制活心中,,动心也市打,是场破也最是活了大全动坊的国商的市的业时限商都间制业会受, ,形城成市了商街业高市度,发取展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 趋前势所:未经有济功的能繁增荣强。 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商业的 发展、城市的发展。
广东佛山镇---冶铁业 河南朱仙镇---棉纺织业 湖北汉口镇---航运业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
再现千年前胶州湾繁华——胶州板桥镇
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 )七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 密州(今山东诸城、胶州一带)、 秀州(今上海淞江)等地设市舶司 ,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 专卖品、管理外商。当时的密州 市舶司就设在板桥镇(今胶州市 区),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山陕会馆
商帮特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传承优秀 商业文化
山西商帮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商帮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 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 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1)据材料一,概括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
有利于发展农业;百姓易于治理; 有利于政权巩固;有利于赢得战争;
二、城市的发展
1.政治中心的“市”
广东佛山镇---冶铁业 河南朱仙镇---棉纺织业 湖北汉口镇---航运业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
再现千年前胶州湾繁华——胶州板桥镇
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 )七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 密州(今山东诸城、胶州一带)、 秀州(今上海淞江)等地设市舶司 ,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 专卖品、管理外商。当时的密州 市舶司就设在板桥镇(今胶州市 区),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山陕会馆
商帮特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传承优秀 商业文化
山西商帮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商帮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 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 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1)据材料一,概括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
有利于发展农业;百姓易于治理; 有利于政权巩固;有利于赢得战争;
二、城市的发展
1.政治中心的“市”
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共23张PPT)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 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 家族的宅院。
山西商帮:以义制利、合伙经营、博大宽厚、勤俭敬业 山东商帮:大柔大刚、善抓商机、规范管理、尊重人才 陕西商帮:以智求财、精于管理、险中取利、知人善任 福建商帮:亦官亦商、海外生财、敢冒风险、吃苦耐劳 徽州商帮:亦贾亦儒、官商联姻、崇尚文化、乐善好施 龙游商帮:稳中求进、敢为人先、足智多谋、诚实守信 洞庭商帮:家族经营、以变求存、重视品牌、精明能干 宁波商帮:以新制胜、敢于挑战、灵活善变、小中见大 广东商帮:借地生财、大胆务实、擅长贸易、善于投机 江西商帮:垄断经营、不避艰险、重名轻利、物聚则散
3、城市功能:
周秦——唐: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宋以后:经济功能加强
4、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明清时期:棉纺——松江 冶铁——佛山 制瓷——景德镇 转运——汉口、朱仙 丝绸——盛泽镇
唐都城长安
宋都城汴京
探究:比较唐、宋的城市格局,哪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方便?为什么?
中国四大名镇
广东佛山镇
河南朱仙镇
湖北汉口镇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阶段 时期 商人活动 货币发展
萌 原始 以物易物 天然货币 芽 末期
商朝 职业商人 骨贝铜贝等 兴 周朝 工商食官 人造贝币
交通 区域 场所
起 春秋 战国 私商崛起
货币 形态多样
著名 都会
发
隋唐 各地商人 圆形方孔钱
陆上丝 集镇、 绸之路 夜市
宋朝
纸币交子
展 元朝 交流频繁 纸币广泛流通 海上丝
鼎 明清 区域商帮 白银为主
绸之路 商业
盛
市镇
白圭,战国时期人, 名丹,字圭。著名的经济 谋略家和理财家
吕不韦 (?一公元前235年) 战国末年秦国大臣。 居阳翟(今河南禹州)。 从小随父经商,时称“阳 翟大贾”。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进步。
因果关系和并列关系。
一、商业的发展 1 . 原 始 社 会 末 期 , 随 着 ______________ 的 出 现 、
______________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原始商业。
2 . 商 朝 时 期 , ______________ 和 最 早 的 ____________已经产生。 3.周朝实行“__________”政策。 4 .春秋战国时期, __________ 逐渐取代 __________ 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的______。
城郭 明州
3.广州 4.江南
泉州
三、 1. 耕战 高祖 潮流 购置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中唐
重农抑商
2. 商鞅
汉
朝廷对海外贸易
官商分利
鼓励
3.民间商品经济
新经济因素
世界工业文明
1.关于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1)商业产生的根源和商业发展的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剩余产品逐渐出现,社会分工发展,
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氏族成员把剩余产品进行物物交 换,这就是原始商业的产生。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 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 生产力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原因在于: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内外交通的便利;自然 经济影响弱等。
5 .隋唐时期, ________ 和 ________ ,密切了南北方 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 和 波 斯 商 人 来 往 经 商 频 繁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6 .明清时期, ____________ 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 产 品 大 量 进 入 市 场 。 ____________ 作 物 普 遍 种 植 。 ________ 在 流 通 中 广 泛 使 用 , 便 利 了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的集聚。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形成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等大商帮。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岳麓版课件: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朝廷鼓励 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 高。
(4)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①表现: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以各种方式 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只许广州一口通 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②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严 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 文明潮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古代商业的发展可归纳为“五先”与“五后”五个 变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要点一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功能看: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 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 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 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从商业活动看:城市商业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 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 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 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 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材料二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 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 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 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易混易错] 唐宋都城的最大不同是“夜市”的出现。(×) 剖析:北宋都城东京和唐朝都城长安最大的不同,不 是“夜市”的出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 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已不复存在,所以两者最大的不 同是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朝廷鼓励 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 高。
(4)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①表现: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以各种方式 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只许广州一口通 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②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严 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 文明潮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古代商业的发展可归纳为“五先”与“五后”五个 变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要点一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功能看: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 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 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 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从商业活动看:城市商业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 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 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 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 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材料二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 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 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 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易混易错] 唐宋都城的最大不同是“夜市”的出现。(×) 剖析:北宋都城东京和唐朝都城长安最大的不同,不 是“夜市”的出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 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已不复存在,所以两者最大的不 同是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发展 情 况
以物易物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工商食官”
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 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
商业活动蓬勃发展(都会、对外交往)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思考)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1、商业市镇的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4、副业产品商品化。 5、贵金属货币白银广泛使用。
但在东汉之后的中国史籍中, 不再有楼兰人活动的记载; 曾经繁荣的楼兰城郭,也消 失在茫茫戈壁旷野 之中,不见踪影。
明清时期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特点:
1、兴起于工商业发达地区 和交通要冲。 2、以经济功能为主。 3、多位于江南地区,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
清前期天下四大镇
广东佛山镇 江西景德镇 湖北汉口镇 河南朱仙镇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你知道“商人”名称的由来吗?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 奔西跑从事商业活动,从而形成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这个职业被称为 “商业”,一直沿用到今天。
时间
原始社 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
宋 元 明清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商人
电视剧《大清徽商》正在拍摄中
乔家大院(清初晋商乔发贵的 住宅)
晋商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晋商)
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 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 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 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 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 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然而到了明清,中国却在现代化世界大潮中落伍,其具 体原因何在?又是谁扼杀了商业的活力?带着这些问题我 们走向下一课。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人、商品、货币、 城市、贸易、交通、政策等
请你结合所学,并参照本课本,以“货 币小史”为主题,办一期板报
一、商业之兴——商都
城市的由来
城: 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城”、“市”结合,成为社会中心,商业 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一、商业之兴——商都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西市 凡市,以东日市 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
发展阶段
商人
商都
商路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兴 夏商周 产生 起 春秋战国 大商
发 秦汉 展 魏晋南北朝
都市逐渐繁 国内商路 荣,但经济 职能不强。 丝绸之路
繁 隋唐 荣 宋元
都市繁华 全面繁华 海路为主
鼎 盛
明清 商帮
工商业市镇
商策
重农抑商
唐中期后 有所松动 抑商锁国
提示:所处产生时间、发展水平和趋势、地位 等角度
一、商业之兴——商路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 (唐)
一、商业之兴——商路
二、商业之痛——重农抑商
1、“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2、 商周时期 ,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后 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 农业等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 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 义纳八方财”……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人、商品、货币、 城市、贸易、交通、政策等
请你结合所学,并参照本课本,以“货 币小史”为主题,办一期板报
一、商业之兴——商都
城市的由来
城: 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城”、“市”结合,成为社会中心,商业 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一、商业之兴——商都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西市 凡市,以东日市 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
发展阶段
商人
商都
商路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兴 夏商周 产生 起 春秋战国 大商
发 秦汉 展 魏晋南北朝
都市逐渐繁 国内商路 荣,但经济 职能不强。 丝绸之路
繁 隋唐 荣 宋元
都市繁华 全面繁华 海路为主
鼎 盛
明清 商帮
工商业市镇
商策
重农抑商
唐中期后 有所松动 抑商锁国
提示:所处产生时间、发展水平和趋势、地位 等角度
一、商业之兴——商路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 (唐)
一、商业之兴——商路
二、商业之痛——重农抑商
1、“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2、 商周时期 ,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后 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 农业等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 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 义纳八方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诗经》 C.宋词
B.汉赋 D.唐诗
C
先秦
必记
秦汉
农 商业的发展 隋唐
耕 时
宋元 商品经济发展
代
明清
的 商
1.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
业 城市的繁荣 2.唐宋元港口城市的发展
与 城
3.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
市
重农抑商出现及原因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的手段
明清重农抑商的影响
三、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1.出现:战国开始出现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惟一一张宋代纸币
●明清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
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银元
户部官票
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
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
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
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
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耕 时
宋元 商品经济发展
代
明清
的 商
1.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
业 城市的繁荣 2.唐宋元港口城市的发展
与 城
3.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
市
重农抑商出现及原因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的手段
明清重农抑商的影响
一、商业的发展(表现和原因)
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表现 周:工商食官
1.先秦
春秋战国:私商
原因(从官到私):铁 提犁 高牛 ,耕农推业动和生手产工力业 发展,促进市场和人 民需求的扩大。
清 十
大 •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商 •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帮 •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经营理念:诚信为本、广聚财源、汇通天下
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
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
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
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D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商周时期:最早的货币贝币
货 币
的
发
展
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白圭准确掌握时常 ★与西施一起泛舟齐 ★秦朝相国吕不韦,
行情,在别人觉得多 国。至陶,操计然之 由仕而商,成为成功
而抛售时,他就大量 术以治产,因成巨富 的大商人后,又由商
置市贸易了。除了一般的市场区外,还出 现了夜市 、晓市 、草市等。商业活动不 再受 官府的监控 ,经济功能 大大加强。
二、商业场所——城市的繁荣
必记
管理 时间 空间 规模 功能
政府设
城中特
军事重
宋以前 市令或 早晚按 定位置 县以上 镇、政
的市 市长直 时启闭 坊市 设市 治中心
接管理
分离
政府 宋以后 不再 的市 直接
精耕细作
必记
农业
中
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国
古 代
家庭手工业
农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耕 经
私营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
济
商业 宋—坊市制度被打破 长期重农抑商
明清 —新特点
明清海禁闭关锁国
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先秦
必记
秦汉
农 商业的发展 隋唐
阅读课本22页第三段,完成下列填空,掌握坊市 制度被打破前后“市”的变化
自周秦到唐,市 处于城中特定位置,设 市令或市长 管理。以墙围绕,定时开启 。
县城 之下,禁止设市。这时期的城市主要
是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 的规模不大。到宋代,坊市界限 不复存在。 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 乡村 ,也被允许
形态中找到对应。该学者意在
D
A.强调晋商富可敌国
B.暗示晋商和朝廷关系密切
C.描绘晋商大院的建筑格格局
D.揭示晋商衰落的深层次原因
一、商业的发展(表现和原因)
必记
工商业市镇兴起
大商帮兴起 两兴两化一主要 新特点 农产品商品化
4.明清
白银货币化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问题 政府继续重农抑商 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A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和原因?
补充
1.明以前,民间主要通行铜或铁钱;明代白
过程
银在民间广泛流通; 2.隆庆元年即1567年,明穆宗颁布法律承认
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
和 商业资本的集聚。区域性的 商人群体 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 、闽商、宁 邵商人等 大商帮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
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
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
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
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A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一、商业的发展(表现和原因)
表现 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2.秦汉
汉:开辟丝绸之路
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广州等
表现 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
出现柜枋和飞钱
3.隋唐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原因: 开通大运河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鼓励对外贸易
一、商业的发展(表现和原因)
选记
宋代出现“交子”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
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
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
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
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
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B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 银钱兼收。”这反映了
C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 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 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 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 明当时( )
3.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 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达到高峰。
1.白银作为货币的优越性 2.商品经济的发展 原因 3.政府税制改革
4.货币地租的发展
5.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中 •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国 •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明 •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地吃进,等别人缺少 自号陶朱公。因经商 而仕立国定君,也是
货物需要吃进时,他 有道,逐成巨富,民 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
就大量抛出。
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
C
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 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 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 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 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C
D.坊市制继续实行
下列哪一种文学形式的出现和商品经 济的兴盛有密切关系( )
口。”这表明当时( )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
B.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C.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有学者这样描述晋商大院:他们修建了一座又
一座庞大无比的庄园,将自己的一种惶恐与自
卑以一种更宏大的形式掩盖与张扬。这些大院,
遵循礼制,顺应风水,面南为尊,突出中心,
主次森严,内外有别,其要点细节都能在意识
监管
夜市、 坊市 晓市 相杂
草市, 经济 即城郭 功能 乡村也 加强 可设市
“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 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 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 “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 这表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
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 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
交通:交通是否便利?
阅读课本第一子目第三段,完成下列填空,掌握 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不但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 占据主要 地位,农产品 也大量进入市场。棉花、
茶叶、甘蔗、染料等 经济作物 普遍种植, 作为农产品加工的 副品 ,也都成为商品。 白银 在流通中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明代工商业市镇的特点?
补充
1.手工业、商业发达,形成区域性的市场
2.地处交通要冲,人口较多
3.是大城市和农村的链接点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 但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 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 三五贯,即难以携持。”
宋代打破坊市制度,城市繁荣 表现 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发达
4.宋元
边境贸易发达(榷场) 北宋和元政治统一
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水陆交通发达
民族融合,推动边境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