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生猪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标准化建设规范

⽣猪标准化建设规范⽣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规为规⽣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产、管理过程中的选址、规划、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组织管理⾏为和备案管理规定,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促进⽣猪⽣产⽅式转变,根据《中华⼈民国畜牧法》、《中华⼈民国动物防疫法》和《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区养殖规模标准和备案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建设原则⽣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区建设坚持⼈畜分离、因地制宜、统⼀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管理规、综合利⽤、节约⽤地、保护耕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

⼆、建设要求(⼀)选址条件1、符合本区域养殖业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建在⾮禁养区、⾮限养区和⾮饮⽤⽔源保护区且距禁养区和饮⽤⽔源保护区边界不⼩于500m。

2、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

新建、改建和扩建⽣猪养殖场、养殖⼩区按照《中华⼈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进⾏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切实、可⾏的污染物治理和综合利⽤⽅案。

3、符合当地⼟地利⽤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建设永久性⽣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区不得占⽤基本农⽥,充分利⽤空闲地和未利⽤⼟地。

4、坚持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果牧结合、⽣态养殖,既要充分考虑饲草饲料供给、运输⽅便,⼜要注重公共卫⽣安全,实现⾏业交叉、循环利⽤、相互得益、持续发展。

逐步实现⽣猪规模养殖场(⼩区)布局合理化、⽣产标准化、产品⽆公害化、资源循环利⽤化、环境清洁化。

5、建在地势平坦、场地⼲燥、⽔源充⾜、⽔质良好、排污⽅便、交通便利、供电稳定、通风向阳、⽆污染、⽆疫源的地⽅,处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6、距铁路、县级以上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其它畜禽养殖场500m以上;距屠宰⼚、畜产品加⼯⼚、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1500m以上。

7、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规划布局。

1、⽣猪规模养殖场(⼩区)建设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整齐紧凑,既有利于⽣产管理,⼜便于防疫。

1000头猪舍建造标准

1000头猪舍建造标准

1000头猪舍建造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猪舍建造对于养殖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了猪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健康。

而对于大规模养殖的猪场来说,猪舍的建造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建造中,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猪舍的质量和猪的生长环境。

一、猪舍布局设计1. 猪舍的布局应符合猪的生长需求,充分考虑通风性能和排泄物处理问题。

2. 猪舍的设计应尽量减少构造物的使用,以便容易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菌滋生。

3. 猪舍的通风系统设计应合理,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 猪舍内应设有适当的隔离区域,便于隔离疫病猪,防止疾病传播。

二、猪舍建筑材料选用1. 猪舍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以确保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2. 猪舍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3. 猪舍的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会对猪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猪舍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耐腐蚀、抗酸碱的特性,以确保长期使用。

三、猪舍设施设备配置1. 猪圈的尺寸应符合猪的生长需要,保证猪的活动空间和生长环境。

2. 猪舍的饮水设备应保证水质清洁、供水充足,以满足猪的饮水需求。

3. 猪舍的饲料设备应具有自动供料功能,确保猪的饲料供应充足。

4. 猪舍的保温设备应满足不同季节的温度需求,保证猪的生长良好。

四、猪舍卫生管理要求1. 猪舍的日常清洁应得到重视,保持猪舍内部的干净整洁。

2. 猪舍的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以减少病原菌滋生,保障猪的健康。

3. 猪舍的垃圾清理应及时;将清理的垃圾不宜丢弃在猪舍附近,以避免引发传染病。

4. 猪舍的疫病防控应进行定期检查和隔离,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

五、猪舍建造的质量监督1. 猪舍建造过程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监督,确保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施工。

2. 猪舍建造后应进行相关质量检查,保证猪舍的建筑质量。

3. 猪舍建造后的竣工验收应由相关部门进行,确保猪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完整版)猪舍建筑规范.doc

(完整版)猪舍建筑规范.doc

欢迎阅读猪舍建筑标准一.猪舍建筑:1.双排平面图31 86 62 500 公分 5 7 120公分140 公分4 1 9 83①.饮水器② .走道围墙③ .后围墙④.两侧围墙⑤.走道 (120 公分⑥.料槽⑦.门口 (不能门口对门口 ) ⑧.后墙外粪沟 :粪沟水流走向斜度 4 % ;⑨. 砖柱(屋檐为二十四砖柱,走道两边为二十四乘三十八砖柱)水闸A B 4 分饮水嘴入水管A:饮水池,按每 100 头猪 3 立方米容量 (即 3000 公斤水 )设计 ,如果规模大应设立后备水池。

B:饮药池 (池内要标刻度 ,方便水量控制 ),疾病情况下投药用,容量按每 100 头猪 0.1 立方米 (即100 公斤水 )设计。

2.单排侧面图 :3.双排侧面图 :4 m走道4、建设要求 :1 )排粪沟:沟底宽以 32 公分为宜。

每 100 头猪需配备 1 个 15 平方米的隔离栏。

2 )檐口高度:猪舍建在空旷地的为 2.2---2.3米,猪舍建在一面靠山的为 2.5 —2.6 米。

3)烟楼:双排猪舍瓦面一定要留有烟楼,脊顶烟楼檐口高度35 公分。

4 )砖柱:屋檐砖柱为 24 砖柱,走道两边砖柱为 24*38 砖柱。

注: 24 砖柱可以用 18 公分 *18 公分钢筋水泥柱代替(柱内配三条 8 公厘螺纹钢)。

5 )墙高及批荡:猪舍周边外墙高80 公分,舍内墙一律为75 公分高,猪舍四周墙内侧(靠猪的一面)涂水泥油。

6 )栏门口:栏门宽80 公分,栏门墙两边预留门槽,用来装铁栏门或木板。

7 )走道:猪舍内走道宽 1.2 米,呈龟背形,以不积水为宜,要低于猪栏地面 3 公分。

8 )猪栏规格:单排猪舍每卡猪栏宽*深为 3.2M *5 M (注:双排猪舍的每卡猪栏宽*深为 3.2M *4.5 M)9 )地面:由内向外留有一定斜度(12 —15 公分),便于冲洗和排便。

10)屋顶的处理:①架好行条后,先用杉木条或竹片,每间隔30 厘米铺一条,从屋顶铺至屋檐;然后第一层铺盖油麻毯(沥青纸);第二层铺盖( 3 公分 )禾草;最后才盖石棉瓦;②猪舍屋顶盖三层处理的好处:一是有利炎热夏季防暑防温。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生猪养殖场建设的技术要求。

包括生猪养殖场的选址、布局、饲养工艺、设施设备、猪舍环境控制、粪污处理、臭气处理、供暖、供水和节水、节能、防火、防鸟、生物安全等。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规模猪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其他类型猪场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GB/T17824.2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17824.3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7622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26624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3023畜禽粪污处理场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3.1生猪养殖场Pig farm采用现代养猪技术与设施设备、全年均衡生产的自繁自养猪场或者育肥猪场。

3.2批次化生产Batching production以1周或多周为单位,进行批次性配种、分娩、猪群周转和售猪。

3.3净道Non-pollution road场区内和猪舍中用于健康猪群和饲料等洁净物品转运的专用道路。

3.4污道Pollution road场区内和猪舍中用于垃圾、粪便、病死猪等非洁净物品转运的专用道路。

3.5无害化处理Sanitation treatment动物尸体、胎衣、粪污及医疗废弃物等收集处理,达到无害标准。

4选址新建生猪养殖场应选择在干燥向阳,地质情况良好的地方,不得建在禁养区。

500m以内无养猪场和屠宰场,距离省级以上道路500m以上。

种猪场建设规范

种猪场建设规范

种猪场建设规范种猪场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猪肉产量、改善养殖环境以及保证猪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种猪场的建设达到规范要求,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猪场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规范。

一、场地选择种猪场的场地选择应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地理位置:种猪场应选择在距离主要销售市场近,并且易于运输和销售的地理位置。

同时,选择远离其他猪场和居民区,以减少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2.土地条件:选址时应考虑土地坡向、土质、排水条件等因素。

土地应坚实、排水良好,有利于防止水logging和疾病传播。

3.供水与供电:种猪场需要充足的干净可靠的供水和供电。

选择位置时应确保便于与水源和电网接触,并满足种猪的生产与生活所需。

二、建筑物设计种猪场的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猪舍布局:猪舍应根据猪的大小和年龄进行合理布置。

为了减少传染病的风险,不同年龄的种猪应分开饲养。

猪舍内部应设施完善,如喂食器、饮水器、垫料等,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2.通风与保温:猪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通风条件。

冬季应提供足够的保温设施以防止猪只受寒冷影响,夏季则需要有效的通风系统来降低温度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污染控制:种猪场应设有污水处理设施,以防止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粪便应定期清理,避免疫情蔓延。

三、水与饲料管理种猪场的水与饲料管理应符合以下规范:1.水质安全:供给猪只的饮水源应保持清洁,没有异味或污染物。

饮水设施应设在易于清洗和维护的位置。

2.饲料配方:种猪的饲料应根据其年龄、体重和生产目标合理配方。

饲料应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种猪的生长与生产需求。

3.定时供给:饲料应按时供给,并注意控制每顿饲料的用量。

避免浪费并减少猪只之间的激烈竞争。

四、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确保种猪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健康检疫:引进新的种猪前,应进行健康检疫并确保其不携带疾病,以免传染给其他猪只。

2.隔离措施:将新引进的种猪隔离至少30天,并进行观察。

《养猪场设计规范》doc版

《养猪场设计规范》doc版

《养猪场设计规范》doc版《养猪场设计规范》doc版生态养猪规划设计1.场址选择①地势地形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

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

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但不必苛求。

猪场动力网③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饮用量(升/头·天)总需要量(升/头·天)种公猪10 40 妊娠母猪12 40 带仔母猪20 75 断乳仔猪 2 5 生长猪 6 15 育肥猪 6 25 ④电力交通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⑤防疫和环保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一般距铁路与一二级公路不应少于300~400米,最好在1000米以上,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

同时,要距离居民点、工厂500~1000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

距其他养殖场应在500~1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米以上。

建造猪场工程方案设计规范

建造猪场工程方案设计规范

建造猪场工程方案设计规范一、前言猪场是生产猪肉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设计关乎着猪肉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对猪场工程方案的设计规范非常重要,只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并保证猪场的安全和环保。

本文旨在对猪场工程方案设计规范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设计原则、猪场布局、建筑设计、设备配置、环保要求等方面,以期为猪场建设和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猪场是一个生产场所,必须确保所有的设计和建筑均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保障工作人员和猪的安全。

2. 生产性原则:猪场的设计应该确保生产设施的合理布局,便于猪的饲养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3. 环保原则:猪场的建设和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合理规划排放口、污水处理设施等,确保“三废”排放达标。

4. 舒适性原则:尽可能考虑猪的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其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生长速度和饲养效果。

5.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确保设计能够在经济上合理且可承受。

三、布局设计1. 地理位置:猪场的地理位置应该选在空气流通良好、土地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输送。

2. 区域划分:猪场应该根据功能划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和储藏区等,各区域相互分离,以减少交叉感染。

3. 道路布局:合理规划猪场内部的道路,便于车辆和设备的运输,也方便猪舍的管理和清洁。

4. 猪舍布局:根据猪舍的功能,合理规划其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距离,便于生产管理和监控。

5. 设施布局:猪场的各种设施(饲料加工设备、消毒设备、检疫设施等)应该根据功能合理布局,便于使用和维护。

四、建筑设计1. 猪舍建造:猪舍应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同时防火等级应该符合相关标准。

2. 排水设计:猪场的排水系统应该合理规划和设计,避免积水和漏水现象,确保猪场干燥和卫生。

3. 通风设计:猪舍的通风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猪的生理需求和气候特点,保证猪舍内空气流通畅通。

猪场建设标准

猪场建设标准

猪场建设标准场址既要交通方便又要与交通干线保持距离。

距铁道和国道不少于2000—3000米,距省道不少于2000米,县乡和村道不少于500-1000米。

于居民点距离不少于1000米,与其它畜禽场的距离不少于3000-5000米。

周围要有便于生产污水进行处理以后(达到排放标准)排放的水系。

4 2 养猪场的建设项目按功能分为:a)生产建筑:配种猪舍(含种公猪),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斜台;b)辅助生产建筑: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含病猪隔离间),饲料加工间,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仓库,维修间,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及焚烧炉;c)生活管理建筑: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场区厕所,围墙大门等。

4 3 养猪场的生产建筑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0平方米计算。

4 4 养猪场的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生活用房按劳动定员人数每人4平方米计。

5 场址选择5 1 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场。

5 2 在城镇周围建场时,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5 3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5 4 场址应选择在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以防止因猪场气味的扩散,废水排放和粪肥堆置而污染周围环境。

5 5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参数应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平方米计算。

6 总体布局6 1 猪场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焚烧炉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各区之间用绿化带或围墙隔离。

6 2 养猪场生产区四周设围墙,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和装卸猪斜台。

6 3 猪舍朝向一般为南北向方位、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不超过30 ,保持猪舍纵向轴线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呈30-60 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养猪规划设计
1.场址选择
①地势地形
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

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

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
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但不必苛求。

猪场动力网
③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饮用量(升/头·天)总需要量(升/头·天)
种公猪 10 40
妊娠母猪 12 40
带仔母猪 20 75
断乳仔猪 2 5
生长猪 6 15
育肥猪 6 25
④电力交通
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⑤防疫和环保
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一般距铁路与一二级公路不应少于300~400米,最好在1000米以上,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

同时,要距离居民点、工厂500~1000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

距其他养殖场应在500~1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米以上。

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⑥周围环境
建场还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各种因素,如水电、排污等。

2.选址原则:
①节约用地,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地土地,并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②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地区建场。

③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相关法规。

猪场动力网
④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环境。

⑤应尽量靠近饲料供应和商品销售地区,并且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

⑥选址还应注意各地小气候特点,趋利避害。

3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①总体布局
主要分四个功能区:
A.生活区包括食堂、职工宿舍、文娱和运动场所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

一般设在地势较高的上风向或偏风向。

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

B. 生产管理区此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会议室、技术室、化验分析室、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车库等。

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且与外界联系频繁,应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C.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禁止一切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

D.隔离区隔离区包括兽医室、病猪隔离间、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区等。

该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病猪隔离间等其他设施应远离生产区。

E.其他设施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供水条件好的可不考虑。

道路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

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生产区一般不设通向外界的道路,管理区和隔离区分别设路通向场外。

排水场区地势宜有1%~3%的坡度,路旁设排水沟,以利于雨雪水的排出。

猪场废物、污水处理是猪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猪场应结合本场特点,建立完整的废物、污水处理系统。

绿化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猪场动力网
②生产区的规划
根据不同年龄、类别猪群的生理特定和其对环境的要求,生产区猪舍可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

规划时应考虑有利于防疫、方便管理和节约用地地原则。

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

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

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猪舍。

保育舍和生长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或偏风向,两区之间最好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一定的隔离防疫措施,生长育肥猪应离出猪台较近。

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

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

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一、猪场设计原则
1、猪场选址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时,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

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以同外界隔开,达到真正意义的全封闭生产。

4、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

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

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粪铲出圈外,而不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6、本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猪舍,囿于条件限制,产房适当放宽。

配种舍与妊娠舍合用一幢猪舍.一、基本设计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20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
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提供19.8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三年。

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90-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8天左右(24周)。

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

猪群存栏:1256头
基础母猪:124头,其中空怀9头、妊娠90头、哺乳25头。

公猪:6头
后备母猪:12头
后备公猪:2头
整个生长期的成活率大于90%
二、生产工艺程序
本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周”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

按下列工艺流程图示进行。

配种妊娠阶段。

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

每周参加配种的母猪6头,保证每周能有5头母猪分娩。

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饲养,在待产前转入产房。

母猪产仔阶段。

母猪按预产期进产仔舍产仔,在产仔舍内4周,仔猪平均4周断奶。

如果有特殊情况,可将仔猪进行合并,这样不负担哺乳的母猪转回配种舍等待配种。

仔猪培育阶段。

断奶后仔猪进入仔猪培育舍培育至9周龄转群,仔猪在育仔舍5周。

中猪饲养阶段。

9周龄仔猪由育仔舍转入到中猪舍饲养7周(16周龄)预计体重可达50公斤左右。

大猪饲养阶段。

将50公斤左右的猪群转入大猪舍饲养至24周龄,体重达90-100公斤出栏上市。

一般每周可出栏60头猪左右。

三、猪场布局
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和设备。

猪舍力求紧凑合理,互不干扰,便于猪群周转,严格做到各生产单元全进全出,各舍的大小以及规格布局,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

猪场除各生产环节的猪舍和设备外,还需外围的配套条件,包括种猪来源、饲料来源,全年约需全价配合饲料700吨,以及供水设施、排污设施、办公、宿舍、交通运输、防疫消毒等生产和附属设施。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在利用充分利用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猪舍布局。

猪场生产程序分空怀母猪、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仔猪培育、肉猪饲养四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