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围魏救赵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围魏救赵》PPT课件

展示了孙膑的兵家形象 这部分以对话描写为主,同学们能划出孙 膑的4次讲话吗?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第1次,当田忌决定兵发邯郸后,军 师孙膑直截了当地提出 大军不应去邯郸 ”。从而引出田忌的 “_______________ 疑问: 解邯郸之围不去邯郸去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膑兵法》木犊
围魏救赵
• 涉及人物 • 齐:田忌、田婴、孙膑
•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 赵:赵成侯、丕选
1.默读课文,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可分几部分? 概括每部分内容。
2.画出孙膑说出的 四句话。理解体会。
(1—2)交代围魏救赵历史背景。
(3-14)具体描述了孙膑审时度势确定“围 魏救赵”计策的情况 全文的重点
• • • • • • • • • •
1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 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第1次,当田忌决定兵发邯郸后,军 师孙膑直截了当地提出 大军不应去邯郸 ”。从而引出田忌的 “_______________ 疑问: 解邯郸之围不去邯郸去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膑兵法》木犊
围魏救赵
• 涉及人物 • 齐:田忌、田婴、孙膑
•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 赵:赵成侯、丕选
1.默读课文,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可分几部分? 概括每部分内容。
2.画出孙膑说出的 四句话。理解体会。
(1—2)交代围魏救赵历史背景。
(3-14)具体描述了孙膑审时度势确定“围 魏救赵”计策的情况 全文的重点
• • • • • • • • • •
1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 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围魏救赵》课件

万一千余字。
孙膑故居
孙膑古墓
PPT学习交流
6
解疑合探:
原因: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魏国的国势强大。
返 回
PPT学习交流
7
PPT学习交流
8
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PPT学习交流
9
结果:
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 甲,溃不成军。
5.由此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分析,因势利导
PPT学习交流
13
田孙商议 直取大梁 光说不练假把式,让我们来
看看那孙膑的计谋管用吗?请 同学们自读9——12自然段, 然后交流。
PPT学习交流
14
孙膑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
(先干什么,为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 什么,为什么?)
先故意派两个无名将领佯攻襄陵,麻痹庞涓。
PPT学习交流
5
孙膑,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 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 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 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国
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膑,
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
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 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 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孙膑设伏,齐国大胜。
PPT学习交流
18
围魏救赵示意图
赵国
求救
设桂 伏陵
齐国
佯 攻 襄 陵
魏国
PPT学习交流
19
孙膑故居
孙膑古墓
PPT学习交流
6
解疑合探:
原因: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魏国的国势强大。
返 回
PPT学习交流
7
PPT学习交流
8
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PPT学习交流
9
结果:
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 甲,溃不成军。
5.由此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分析,因势利导
PPT学习交流
13
田孙商议 直取大梁 光说不练假把式,让我们来
看看那孙膑的计谋管用吗?请 同学们自读9——12自然段, 然后交流。
PPT学习交流
14
孙膑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
(先干什么,为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 什么,为什么?)
先故意派两个无名将领佯攻襄陵,麻痹庞涓。
PPT学习交流
5
孙膑,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 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 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 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国
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膑,
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
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 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 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孙膑设伏,齐国大胜。
PPT学习交流
18
围魏救赵示意图
赵国
求救
设桂 伏陵
齐国
佯 攻 襄 陵
魏国
PPT学习交流
19
四年级语文围魏救赵 优质课件

这里,“围魏”是手段,“救赵”是目的。“围魏”必须能够
达到“救赵”的目的才是成功的。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对敌情的
分析
孙膑的分析是绝对正确的:庞 涓亲率8万大军包围邯郸,国
第三,半路都大伏梁击必,然以兵逸力空待虚劳。。外齐实而军半路埋伏,处于主动地位;
魏军急于回内虚防,,避必实然击奔虚围波魏劳救累赵,肯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打败魏
; http;/// 果博东方手机版; http;/// 果博东方手机版; http;/// 果博东方手机 版; http;/// 果博东方手机版; http;/// 果博东方手机版 jch81kcf
成功。
军,不但彻底地解了赵国之围,还可以增强齐国的实力。真是
以逸待劳,一箭双雕。
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有理有
据,胜算在握。至此,田忌恍然大悟,
众将也高兴地赞成。
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猝不及防”、“以逸待劳”、 “落花流水”等成语复述课文。
猝不及防——指事发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 防,防备。 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 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逸,安闲,安逸。 劳,疲劳,疲乏。 落花流水——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
“三十六计”
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予以附会,凑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装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成语系列课件模板-围魏救赵

成语课件:围魏救赵
Hale Waihona Puke 典故: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 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 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 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 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 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 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成语课件: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成语课件模板
成语课件:围魏救赵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成语课件:围魏救赵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 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 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 战术。
成语课件:围魏救赵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 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 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 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成语课件:围魏救赵
典故: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 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 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 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 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谢谢!
成语课件:围魏救赵
举例: 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 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 《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成语课件:围魏救赵
典故: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 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 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 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 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 战术。
《围魏救赵-3》PPT课件

围魏救赵示意图
赵国
求救
设桂 伏陵
齐国
佯 攻 襄 陵
魏国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田孙商议 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用以下词语说出故事梗概:
所向披靡 乘虚而入 溃不成军
势如破竹 稳操胜券
胸有成竹 丢盔弃甲
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所向披靡 人心惶惶 丢盔弃甲 日夜兼程 危在旦夕 势如破竹 士气低落 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 惊慌失措 精疲力竭 落荒而逃 天罗地网 乘虚而入 稳操胜券 以逸待劳 大获全胜 竭力防卫
• 魏:庞涓
孙膑,孙武后代,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与庞 涓随鬼谷先生一同学兵法,庞涓学业未成,就 投靠魏国当了将军。孙膑继续求学,深得孙子 兵法的精要,后被庞涓骗到了魏国。庞涓嫉妒 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孙膑,还假意关心他, 孙膑遭陷害被剔除了膝盖骨变成了残废,还为 庞涓背写孙子兵法以答谢庞涓救命之恩。后来 孙膑得知真相,后悔莫及,焚烧了兵书,并装 疯麻痹庞涓。后来孙膑被人救到齐国得到齐威 王重用,在马陵之战中,庞涓打败,自杀身亡, 孙膑得以报仇雪恨。
作业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把这个小故事清楚地将给别人听。 • 3.阅读三十六计中的其他故事。(优)
白天黑夜 赶路。
临时来不及应付。
指作战的时候采 取守势,养精蓄 锐,等待来攻的 敌人疲劳后再出 击。
1.默读课文,按事情的发展 顺序可分几部分?概括每部 分内容。
第一部分(1、2段):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3到8段):事情的经过。 第三部分(9到12段):事情的高潮。 第四部分(13、14段):事情的结局。
孙膑故居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 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 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 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 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 法》。由于年代久远,竹简 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 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 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 《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 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 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 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 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 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
围魏救赵完整ppt课件

20
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反间计
苦肉计
借刀杀人 无中生有 李代桃僵 调虎离山 釜底抽薪 远交近攻 假痴装癫 美人计 连环计
以逸待劳 暗渡陈仓 顺手牵羊 欲擒故纵 浑水摸鱼 假道伐虢 上屋抽梯 空城计 走为上计
分内容。用简单的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这部
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精选ppt
10
乘虚而入:避实就虚。文中指魏国主力攻打 邯时,无力守护大梁,孙膑就带领主力直取 大梁的计策。
..
..
田、孙商议,精选p直pt 取大梁
11
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这篇课文是根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执教:唐艳
精选ppt
1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 军事家。与庞涓同学兵法 ,庞涓骗孙膑到魏,用膑 刑(即挖去膝盖骨),被 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 ,人称孙膑,著有《孙膑 兵法》。
精选ppt
2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执教:唐艳
精选ppt
3
麻痹 佯攻 怠慢 围魏救赵 所向披靡 势如破竹 危在旦夕 胸有成竹 乘虚而入 以逸待劳 稳操胜券 心服口服 惊慌失措 日夜兼程 人心惶惶 天罗地网 精疲力竭 措手不及 丢盔弃甲 溃不成军 落荒而逃
12
精选ppt
13
佯攻:虚张声势的进攻。文中指孙膑率齐军主 力绕道直奔大梁时为了麻痹庞涓,就派无名将
领率兵强佯攻襄攻陵襄。 陵,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PPT课件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 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 敌撤退的战术。
孙膑,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 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 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 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 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 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 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 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 有一万一千余字。
“三十六计”
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予以附会,凑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装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现代案例】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 黄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 清政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 子,里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 弹药了。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 个箱子就往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 上去,打开箱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 黄兴赶上,故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 勤地把两箱好酒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 饱餐了一顿。这顿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 熏地返回时,船上的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 “虚”化“实”的计谋,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 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化险为夷。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 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 敌撤退的战术。
孙膑,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 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 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 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 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 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 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 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 有一万一千余字。
“三十六计”
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予以附会,凑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装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现代案例】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 黄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 清政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 子,里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 弹药了。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 个箱子就往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 上去,打开箱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 黄兴赶上,故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 勤地把两箱好酒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 饱餐了一顿。这顿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 熏地返回时,船上的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 “虚”化“实”的计谋,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 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化险为夷。
围魏救赵ppt

中国经典故事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 中国经典系列作品
奇书之《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世外奇人鬼谷子有 两个得意弟子——孙膑和庞涓。 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 传于弟子孙膑。《孙子兵法》是 公认的世界三大兵书之首,也是 世界上的第一部军事著作,创作 时间春秋时期,作者孙武。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 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 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 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 万前往救援。
3
围魏救赵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 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 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 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造成 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 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4
围魏救赵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 辎[zī]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 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 西北)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长途跋涉、 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 大败魏军。
5
围魏救赵
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 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 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 膑名扬天下,世间争相传诵他的 兵法。
6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 中国经典系列作品
奇书之《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世外奇人鬼谷子有 两个得意弟子——孙膑和庞涓。 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 传于弟子孙膑。《孙子兵法》是 公认的世界三大兵书之首,也是 世界上的第一部军事著作,创作 时间春秋时期,作者孙武。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 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 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 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 万前往救援。
3
围魏救赵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 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 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 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造成 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 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4
围魏救赵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 辎[zī]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 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 西北)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长途跋涉、 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 大败魏军。
5
围魏救赵
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 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 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 膑名扬天下,世间争相传诵他的 兵法。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围魏”是手段,“救赵”是目的。“围魏”必须能够
达到“救赵”的目的才是成功的。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对敌情的
分析
孙膑的分析是绝对正确的:庞 涓亲率8万大军包围邯郸,国
第三,半路都大伏梁击必,然以兵逸力空待虚劳。。外齐实而军半路埋伏,处于主动地位;
魏军急于回内虚防,,避必实然击奔虚围波魏劳救累赵,肯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打败魏
第2次,孙膑回答田忌的疑问: “_大__军__应__当_去__魏__国__的_都__城__大__梁_”孙膑这种看 似南辕北辙的回答当然使田忌感到“惊 讶”,而且又一次提出了疑问: “__跑__到__大__梁__去__干__什__么__?”
第3次,没有回答田忌的问题反而问田忌: “_大__王__命_我__们__带__兵__去__完_成__什__么__任__务_?”
《孙膑兵法》木犊
围魏救赵
• 涉及人物 • 齐:田忌、田婴、孙膑
•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 赵:赵成侯、丕选
1.默读课文,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可分几部分? 概括每部分内容。
2.画出孙膑说出的 四句话。理解体会。
(1—2)交代围魏救赵历史背景。
(3-14)具体描述了孙膑审时度势确定“围 魏救赵”计策的情况 全文的重点
成功。
军,不但彻底地解了赵国之围,还可以增强齐国的实力。真是
以逸待劳,一箭双雕。
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有理有
据,胜算在握。至此,田忌恍然大悟,
众将也高兴地赞成。
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猝不及防”、“以逸待劳”、 “落花流水”等成语复述课文。
猝不及防——指事发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 防,防备。 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 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逸,安闲,安逸。 劳,疲劳,疲乏。 落花流水——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
第4次,孙膑讲了他的“围魏救赵”的计策,是他4 次讲话中最长的一次,也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段 话包括三层意思。
首先,用比兴的方法得出结论:
___要__解__赵__国__之__围__死__打__硬__拼__是__不__合__算__的_____,所以不能去邯郸。
第二,分析敌情,作出判断,要围魏救赵:
_我__们__兵__发__大__梁__,__庞__涓__必__然__回__师__自__救__,__赵__国__之__围__自__然__就__解__了___。
孙膑故居
孙膑古墓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 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 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 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 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 法》。由于年代久远,竹简 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 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 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 《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 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 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 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 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 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
“三十六计”
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予以附会,凑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装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 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 敌撤退的战术。
孙膑,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 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 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 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 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 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 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 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 有一万一千余字。
展示了孙膑的兵家形象 这部分以对话描写为主,同学们能划出孙 膑的4次讲话吗?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第1次,当田忌决定兵发邯郸后,军 师孙膑直截了当地提出 “__大_军__不__应__去_邯__郸___”。从而引出田忌的 疑问: ___解__邯__郸__之__围__不__去__邯__郸__去__哪__儿__?____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2/2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