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乡基本乡情简介

合集下载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隆化县农牧局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

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在资金投入、用地审批、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品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肉牛养殖已成为富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隆化县养牛产业基本情况(一)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成就肉牛生产强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将养牛确定为第一主导产业,通过抓基地、扶龙头、增投入、强服务,全县肉牛产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7年,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1亿元的资金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贴息,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用于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其中列支3000万元对新建舍饲存栏肉牛200头以上、深度贫困村新建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在水电配套主体工程上予以适当补贴,圈舍建设上按照实际存栏量6平米/头、140元/平米的标准予以补助,目前全县累计新增圈舍面积近27万平方米,新建青贮窖10万立方米;同时列支100万元资金,在肉牛品种改良、新品种繁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

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持续努力下,隆化肉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隆化肉牛一直在“京津冀辽蒙”等地享有很高知名度,早在1978年就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8年至2012年间,先后3次被列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是河北省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016年,“隆化肉牛”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又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二)产业基地逐年壮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十乡万户母牛繁育、肉牛快速育肥、品质提升和龙头带动“四大”工程,全县形成了以郭家屯、山湾、步古沟、西阿超、韩家店等10个乡镇为主的深山区可繁母牛繁育产业带和以以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等7个乡镇为主的浅山区肉牛快速育肥产业带,肉牛数量稳步增长。

剑川县老君山镇肉牛产业发展思路及远景展望

剑川县老君山镇肉牛产业发展思路及远景展望

剑川县老君山镇肉牛产业发展思路及远景展望剑川县老君山镇是高海拔冷凉山区农业镇,以传统畜牧业为主,其中养牛是优势产业,牦牛养殖是特色产业。

我镇做出振兴肉牛产业的决定是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决策。

1 老君山镇的基本情况老君山镇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位于剑川县西北部,地处怒江、迪庆、丽江和大理四州接合部,位于老君山山脉之下,老君山脉命名的唯一乡镇。

平均海拔2500 m,人类主要集中生产生活所在地平均海拔2400~2600 m,雪邦山主峰海拔4295.3 m,老君山顶峰海拔4247.2 m。

S311 省道穿境而过,距离剑川县城56 km,全镇国土面积238 km2,耕地面积3.6 万亩,森林覆盖率68.5%,年均降雨量713.4 mm。

该镇属大陆高原季风气候,但因海拔高,雪邦山和老君山山脉高处常年有积雪,所以气温低,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0.2 ℃,最冷1 月均温8 ℃,最热7 月均温27 ℃,霜期长达220 d,夏无酷暑,冬有寒冷,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

全镇下辖10 个行政村,31 个自然村,有白、汉、彝、傈僳、普米等8 个民族,2021年底,总人口18843 人。

老君山镇风光秀丽,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温泉、溶洞、杜鹃花海、龙潭湖泊、高山草甸、古冰川遗址等。

2 老君山镇种殖业及肉牛养殖业现状2021 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0903t,种植旱地作物3 万多亩(玉米19597 亩)、完成水稻种植3200亩、发展马铃薯种植6900 亩。

全镇可放牧天然林草地6886 亩。

牛存栏8261 头、其中黄牛8012 头,能繁母黄牛4048 头,牦牛249 头,能繁母牦牛88头。

年出栏黄牛3036 头,年出栏牦牛60 头。

存栏10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养牛大户有68 户,专业肉牛育肥户165 户。

年完成良种肉牛冻精改良1600 头,年种植青贮玉米7000 亩,年生产青贮饲料35000 t 左右,年种植人工牧草1900 亩,年使用肉牛专用全价料、浓缩料和预混料共158t,全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8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 人,中专及职高学历12 人,外畜牧兽医专业人员2 人。

郓城县肉牛生产情况及问题建议

郓城县肉牛生产情况及问题建议

2021年第1期 吉林畜牧兽医·草食动物·CaoShi DongWu郓城县肉牛生产情况及问题建议马近建郓城县程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郓城 2747001 郓城县肉牛生产历史及现状郓城县养牛历史悠久,培育出了优良地方品种-鲁西黄牛,2000年之前养牛的用途主要是役用,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全县牛存栏大约10万头。

2000年以后,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牛的役用功能被逐步替代,散养户减少,牛存栏量逐渐降低,但出现了部分小规模养殖肉牛场户,并且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场数量越来越多。

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全县存栏肉牛4.8万头,全县最大规模存栏1 400头,200头以上规模场38个,100头以上规模场近百家,规模场基本上为异地购买育肥,规模场能繁母牛数量偏少,200头以上规模场存栏18 876头,其中繁母牛仅390头。

当前郓城县活牛价格为35.6元/kg,按购进体重175 kg/头犊牛11 000元,饲养10个月,饲料防疫工时等费用5 300元,出栏体重600 kg计,每头出栏牛利润为5 060元。

2 典型经验和教训山东郓城某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886万元,是一家以饲养肉牛、獭兔、长毛兔和特色产业种植加工为主营业务的现代农业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达到5 325万元。

公司养殖场区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区、企业被评为菏泽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养殖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并通过了产地认证。

2016年,公司被山东省农业厅确定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建有有机肥厂一处。

公司母牛存栏量480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量70头,獭兔存栏量50 390只、长毛兔4 600只,现有员工52人,专业技术人员8人。

带动周边养殖场14个,南钱村成为程屯镇的养殖专业村。

能繁母牛繁育存在人工授精准胎率偏低的问题,自然交配准胎率高但成本偏高。

肉牛养殖成本占用资金多,时常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养牛场简介

养牛场简介

太原市腾龙生态牛业简介
太原市腾龙生态牛业位于清徐县西谷乡碱场营村村北盐房地,占地40亩,拥有现代化标准化牛舍5栋共3000㎡,肉牛存栏500头,年育肥出栏1600头,直接经济效益1600万元,实现纯收入320万元。

董维亮是西谷乡碱场营村村民,靠发展养殖走上了就业之路,由原来的养两三头牛逐渐发展扩大规模,建成规模化的养牛场。

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生产的牛肉肉质鲜嫩、味美在北京、上海、大连、青岛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每年可创收20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达320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根据现有的我县养牛的基础条件,突出抓好了试点示范工作,通过旧场的改扩建,逐步实现养殖场肉牛存栏500头以上,年出栏2000头以上。

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奋进不息,坚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发展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1。

村情简介内容(参考模板)

村情简介内容(参考模板)

某某乡某某村村情简介第一段:地理位置、基本情况(小组、人口、党员等)、水文地貌(有什么山、什么河流)、耕地山林、活动中心等方面。

例如:白腊村地处永顺县车坪乡东北部,距永顺县城约42公里,境内“塔西”公路穿村而过,距离石堤镇、永顺县城均只需一个多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捷交通十分便捷。

国土面积7平方公里(约10500余亩),其种稻田1316亩,旱土1131亩,林地面积0.57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42户,1389人,属于少数民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

该村支部5人,村委5人,党员26人。

村建有村组织活动中心一个、图书室一个、小学一座。

(2016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是否贫困村及脱贫年限)第二段:发展规划、现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亮点典型工作等情况例如:近年来,该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白腊”,全村实施退耕还林3400余亩,封山育林5000余亩,全村种植50亩烤烟、80亩时鲜水果;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400多人到外地务工就业;作为县同建同治示范乡镇所在地,该村组建了一支7人保洁队伍,每天及时清扫路面垃圾、垃圾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组组通(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其中全村3个组公路硬化,6个组仍未通自来水,全村人畜饮水仍未得到保障。

截止2014底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余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我村紧密结合实际,立足长远,着眼未来,因地制宜,科学安排,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为要求,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硬化为标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系统地实施了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

(合作社及集体经济情况)第三段:民俗文化、村庄历史、俗话俚语。

民俗文化包括: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

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展开民族文化游。

九寨沟县各乡基本情况概况

九寨沟县各乡基本情况概况

九寨沟县各乡基本情况概况一、永乐乡永乐乡是九寨沟县城和城关镇驻地。

全乡总面积37.27平方公里,辖6个村,746户,3256人,其中藏族16人,汉族3081人,回族158人,羌族人,耕地面积3348.4亩。

解放前属永安乡的一部分,1953年建设永乐乡,1959年建永安公社,年底公社退成高级社又名永乐乡,1973年再建成公社改为永乐乡为永乐公社,1984年又恢复为永乐乡。

该乡自然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0.7℃左右,降水量552.9毫米,主要集中在4至8月,多暴雨,易形成山洪和泥石流,又多伏旱。

解放后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增设机电提灌,坡地退耕还林,减轻了灾害的危害。

土地多系河坝地,与安乐、永丰土地交错。

河坝地都有公路和机耕道相通。

粮食作物除产玉米、小麦外,还有其它杂粮和水稻。

经济作物以各类蔬菜为主,是九寨沟主要的蔬菜基地,也产油菜和党参。

1985年全乡粮食总产164.9万斤,人均536斤,总收入132.3万元,人均430元。

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小水泥厂、木材加工厂,还有压面房。

198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2.52万元。

有小学3所,学生500人,乡卫生所一个,医务人员8人,幼儿园2个,入园儿童107人。

二、安乐乡位于县城外北,乡政府驻地中安乐(古称刀口坝)距县两公里。

面临白水江,东靠马家山与永乐、永丰两乡接壤,东北与财神梁为界,与永和乡相接,北以总梁为界与甘肃省文县博峪乡毗邻,正北以岩里家梁为界与陵江乡相连,正西以大梁、龚家梁为界与白河乡连接。

全乡总面积为124.91平方公里,耕地5035亩。

辖11个村共443户,2429人非农业人口61人;藏族767人,汉族1661人回族人,藏族主要居住在高山村寨(大寨子、阳坡、沙家、安乐寨、甲勿),沿河沟及河坝村寨均为汉族居住。

1985年粮食总产230.8万斤,人均975斤,总收入1o8.3万元,人均457元。

境内山峦重叠,沟渠较多,除刀口坝正沟以外,尚有宣扶、姚家、松林等偏沟。

罗城11个乡镇情况简介

罗城11个乡镇情况简介

四把镇四把镇座落在‎九万大山南麓‎苗岭山脉脚下‎。

全镇总面积约‎212平方公‎里,共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43280余‎人,其中仫佬族人‎口占70%以上,素有仫佬山乡‎之称。

镇人民政府驻‎地四把街,东距县城10‎公里,南至宜州市约‎31公里,东北距河池市‎唯一内河出海‎口岸罗城牛鼻‎港40公里。

境内黔桂枝线‎岔(三岔)罗(罗城)铁路贯境而过‎,浮(浮石)宜(宜州)省道经四把穿‎街而去,县道经镇区西‎向下里、天河、怀群、兼爱、乔善、宝坛、纳翁等7个乡‎镇(15万余人口‎),是全县的交通‎枢纽。

目前全镇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

全镇共有化工‎、建筑、运输、加工、修理、食品、饮食服务等中‎小型企业10‎00多家。

四把素有“无地不含宝,无土不藏金”之说。

境内有丰富的‎无烟煤、石灰石、粘土等资源。

经济作物主要‎有毛葡萄、糖蔗、桑蚕、生姜、红香蒜等。

全镇广种山野‎毛葡萄,是罗城县“百里万亩毛葡‎萄长廊”的龙头,是全县毛葡萄‎种植第一镇,是罗城毛葡萄‎酒业的主要原‎料基地。

辖区内著名的‎“睡美人”和“龙潭晚照”等景占吸引不‎少游客骚人。

仫佬族民族的‎“依饭节”和“走坡节”,颇具民族风情‎。

东门镇东门镇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南部,是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全镇面积25‎9,33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万人‎,耕地面积4.34万亩。

岔罗铁路和省‎道浮宜公路贯‎穿全境。

距广西工业城‎市柳州市12‎0公里,与宜州相距仅‎45公里,距内河出海口‎岸罗城牛鼻港‎仅30公里,是全县的交通‎枢纽。

盛产水稻、玉米、烤烟、甘蔗、花生、生姜、板栗、西红柿、毛葡萄、红香蒜等,其中生姜、西红柿、红香蒜等远销‎沿海及东南亚‎市场,颇负盛誉,是全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发展轻工‎业生产和品加‎工业的优越之‎地。

全镇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达3‎.84万亩;矿产资源种类‎繁多,藏量较大,尤其是盛产煤‎炭、铁矿等多种矿‎产品。

石湾子嘉宾养牛场简介

石湾子嘉宾养牛场简介

石湾子嘉宾养牛场石湾子嘉宾养牛场地处石湾子五组,占地10亩,是乡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石湾子千头肉牛养殖村规模,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租用县种子公司种子储备库场地,采取支部+协会的办法,于2009年建成的。

该养牛场总投资600万元,改建牛舍26间,建成氨化池1个,青贮窖1个,沼气池1个,购置割草机2台,五轮运草机1台,锄草机1台,粉碎机1台,购回良种牛80头。

今年,购回良种牛50头,养殖规模达到130多头,种草1500亩,对全乡和周边地区草畜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发挥协会职能作用带领会员共同致富----------石湾子养牛专业技术协会典型材料石湾子养牛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2012年4月,是依托石湾子嘉宾养牛场新建的群众性技术经济合作组织。

共占地5亩,现有会员55人,其中10头以上养殖户5户,4户以上养殖户50户。

新建管理房15间300㎡,牛舍26间520㎡,草棚4间80㎡,防疫室、冻配室各1个,30㎡,260m³青贮窖、氨化池各1个,购置大型铡草机1台,粉碎机1台,农用车1辆,饲养肉牛500头。

其中秦川、早胜等良种基础母牛100头,公牛6头。

该技术协会成立以来,以推广科技成果,提高会员素质,发展商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开展疫病防治、积极服务群众为宗旨,大力普及养牛实用技术,竭诚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了养牛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抓科普宣传教育。

以县兽医局为依托,聘请1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进驻协会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今年,共举办养牛培训班8期,培训300多人(次),大部分会员掌握了科学养牛技术。

二抓暖棚牛舍建设。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4万元,新建暖棚牛舍70座,1400㎡,配套建成沼气池70座。

会员暖棚牛舍普及率达100%。

三抓优良品种推广。

以嘉宾养牛场的秦川牛、早胜牛等优良品种为主,共改良当地土黄牛200头,促进了畜力型向肉牛型转变,提高了商品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场乡基本情况及人文、自然风光一、牛场乡基本情况:牛场乡位于贵阳市北部,东经106°42′—106°41′,北纬26°43′—26°50′。

北邻修文县,东靠乌当区,南接本区都拉乡,西接沙文镇。

全乡国土总面积为66.5平方公里,乡辖13个行政村,68个村民组,56个自然寨,2793户12438人,少数民族占41.5%,共有14个基层党支部、党员397人。

全乡有耕地面积为11303亩。

其中水田6600亩,旱地4703亩。

林地面积为59300亩,森林覆盖率为61.48%。

其中:用材林为14273亩,灌木林3309亩,疏林地3302亩,经济林3500亩,有宜林荒山21776亩,森林覆盖率为35%。

草地面积中,有成片的草山草坡23490亩,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水域面积32.7公顷,其中:有小二型水库三座,为牛角田水库、龙洞水库和小冲沟水库,贵阳市北郊水库投入使用后,90%以上的水面在牛场乡境内,山塘、池塘30多口,灌溉沟渠67.8公里。

全乡95%以上土地属于贵阳市北郊水库水源保护区,90%的土地都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

牛场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铝土矿、赤铁矿、煤、硫铁矿、大理石、粘土矿。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云雾山,为一、二级,多属一水型铝土矿,含三氧化二铝42—47%,铝硅比值1.43—5.5。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露天开采,并多与赤铁矿,耐火粘土伴生,可综合开发利用。

铝土矿主要供应贵州铝厂。

赤铁矿主要是胶状赤铁矿,含铁51%—62%,煤矿分布在大林、祁山、兴家田、大山、红锦、牛场、蓬莱、阿所八个个村,主要是烟煤。

粘土矿较普遍,其中耐火粘土矿主要分布在云雾山,贮量121万吨,三氧化二铝含量为67.8%。

大理石矿分布在兴家田、蓬莱、石龙、瓦窑等村,贮量240万立方米,主要品种中水桃红已小有名气,此外还有晶墨玉、紫檀、银灰等品种。

古生物化石的开发利用也有潜力。

二、人文、自然风光(一)、牛场乡全力打造生态经济乡镇:一是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加快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乡镇。

以现有千亩晚番茄种植基地、千亩辣椒种植基地、千亩杨梅种植基地以及千头二元、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等为依托,扩大规模,改良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把牛场打造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契机,加快打造民族风情乡镇。

(二)白云区首家省级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贵阳市白云区蓬莱仙界 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是贵阳市白云区蓬莱仙界旅游项目的核心区,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蓬莱村,为全省首个“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农业展示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59亿元,规划占地1000亩。

园区主要包括“五个展示园、四个基地和四个中心。

”该展示区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致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集中展示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建成后将成为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

该现代农业展示区于2010年11月18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核心区建设基本完工。

该展示区主要包括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特色果树品种展示园、特色植物品种展示园、精品茶品种与茶文化展示园、特色水产品种展示园等五个展示园;农作物新品种区试基地、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基地、油研试验基地、综合开发基地等四个基地和成果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科教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四个中心。

(三)省级生态村——蓬莱村:蓬莱村位处贵阳市北郊,白云区的东北部,全村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组,全村共有1306人,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43%。

这里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蓬莱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有了长足的长进。

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获得了省级生态村的荣誉称号。

蓬莱村为了强化“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我们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资金支持以及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80余万元,修建了4000平米的文化广场,500米左右的文化墙以及藏书2500余册的农家书屋,先后组建了蓬莱地戏表演队、蓬莱布依山歌表演队、蓬莱平山腰鼓队、蓬莱文艺表演队,蓬莱平山秧歌队。

通过蓬莱村“农民文化家园”的建设,极大地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建设云雾山风景区:云雾山——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境内,东连乌当区水田镇的董农村、三江村,南接白云区都拉乡上水村(下水大佛),西北接白云区牛场乡大林、瓦窑、石龙、祁山、大山、兴家田及牛场等村,距贵阳市区36公里,距白云区政府驻地29公里;云雾山麓景点繁多,让人目不暇接,代表性的主要有:1、云雾风光:云雾山为贵阳市最高峰,其主峰海拔1659米,方圆470余公顷,整个云雾山系总面积1200余公顷,登高云雾顶峰(微波站),极目远眺,贵阳、金阳、白云城区尽收眼底,新埔、水田、都拉、牛场等乡镇一目了然,分明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云雾山麓分布有成片的桦栲、樟树、松、枫等高大乔木,有连绵不绝的五色杜鹃、野板栗、红籽等灌木丛及宽阔无边的草场,其地形地貌类型齐全,或平坦无际、或沟豁纵横;山川雄奇、直插云霄,悬崖险峻、下探雾底;山顶风啸云绕、山间鸟鸣虫吟、山底浪拍涛急;云雾山麓培育了形态万千的沙姥河流域及四周众多河流、水库,养育了白云、乌当两区的牛场、都拉、水田等乡镇各族儿女,孕育了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良田沃土;云雾山及其周边是贵阳市的自然之乡、生态之乡、布依民族风情聚集之乡,整个云雾山系几乎为森林覆盖,沿河、依山主要聚居着布依村民,其山下的贵阳北郊水库还是贵阳城区用水之源;从山底到山顶,气候类型多样,有年年岁岁花相似,随处美景各不同的妙处,云雾山年均气温13.5℃,历年平均最高温度25.3℃,平均最低温度4.9℃,深秋入冬时节,山下或城区还是阳光明媚之时,山上已是白雪皑皑、雾凇挂枝头,它是贵阳市雾凇观赏的主要地区,可免我国南方游人到北国哈尔滨观看雾凇的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无比优越、得天独厚的是,夏秋全国各地酷暑难耐、令人焦躁之时,云雾山地区夏秋均温20℃,游人或登顶迎风、或潜湖戏水、或乘荫对弈、或歌场聚友……随你意愿、随你脚步,但须给你紧要提示,在白云、在云雾山地区,别买空调,否则绝对是买个摆设,白云及其云雾山地区是贵阳“避暑之都”名副其实的核心避暑胜地;云雾山地区还富集铝铁金属矿、煤矿和大理石矿等资源,当地流传民谣云:“头顶云雾山,脚踏祁山河,谁人识得破,金银用马驼”。

2、迁杆箐峡谷:云雾山脚连接牛场乡石龙村、兴家田村至水田镇董农村之地沟,峡谷地峰,秀美壮阔,翠绿欲滴,溪水潺潺,鸟鸣涛啸,好一处世外桃源!该地建有千杆箐水库湖泊,碧波荡漾、湖水清澈、鱼鸥翱翔、竹帆点点,蓝天白云绿树倒映,湖天一色,不知是湖在天上、还是天嵌湖中;游人赞叹:“不是小七孔、胜似小七孔”,她是贵阳近郊未开垦的天上人间处女地。

3、少乳峰:位于云雾山下牛场乡瓦窑村后山,紧邻迁杆箐峡谷,该景点形似待闺少女刚从迁杆箐湖泊出浴,仰卧山水间休憩,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羞目凝望,引人无限遐想,由是而得名,也由此引得无数的摄影家竞折腰。

4、观日峰:位于云雾山下牛场乡白岩寨后山,是除云雾山顶峰外的第二高峰(牛角峰),游人登顶,四周百十公里外群山、峡谷、奇峰、湖泊、村落、炊烟、牛群若隐若现;那山间、谷底缥缈的玉带,是公路;那缓缓移动的小红点、小白点,应该是车辆;谁在临近头顶处飞翔?那是银白色的客机;莅临观日峰顶,神清气爽,看红日东升西落、释放豪气干云、俗尘宠辱偕忘,所谓“仁者喜山、智者乐水”自在妙中体味。

5、水牛洞、黄牛洞、响水洞:位于牛场乡大林村斗府寨旁边,当地村民亲身探洞介绍,黄牛洞及水牛洞顺喀斯特地形直达石龙村龙潭,距离3公里,现大林村斗府全寨村民都是从石龙村火烧寨龙潭用水管引水入寨供村人饮用;水牛洞、黄牛洞及响水洞可相互贯通,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洞中凉气袭人、水流长久不息、碧潭沁心、深不可测,是休闲纳凉和待开发的理想溶洞。

6、石蛙:在云雾山下白岩寨旁边,一巨型山体蹬座石蛙,鬼斧神工,巨嘴大张,气吞山河,摄人心魄,其跃跃欲试之态,神气活现,令人驻足流连。

7、石龙:位于牛场乡石龙村一山凹斜坡上,呈顺坡昂扬势,奇的是其龙背凸现完整,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富于动感,似有强烈的生命气息,充满活力,石龙村因他得名,一定有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典故吧!8、红豆杉:位于牛场乡白岩寨中,树高十余米,树冠茂密,树腰寄生有常绿植物树种,其主干三个成人合围,承载了千年风霜的红豆杉,生命力旺盛,为目前贵阳市少有的奇绝珍稀树种,吸引了大量游人和专家前往考察。

9、千年古银杏:位于牛场乡白岩寨,一雄一雌相距百米,树高皆十余米,树冠均覆盖70余平米,主干皆有四人合围,两树在村口交相辉映,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并长年无私的护佑着一方百姓,年年丰收,岁岁平安,当地百姓奉为神树,敬若神明。

10、千亩林海:涵盖白云区的大林、瓦窑、石龙、祁山、兴家田、牛场、大山及乌当区的水田董龙等区域,翠绿万顷,遍野杜鹃,色彩缤纷,乔、灌、草各类植物茂盛,山中溪水潺潺、飞瀑流泉、鸟叫虫鸣,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11、后龙坡:位于牛场乡大林村后山,婉蜒龙型,连绵起伏数里,放眼望去,一条由原始森林带组成的巨龙,驾临山巅,一条简易游道“龙腾路”沿着后龙坡“龙背”蜿蜒至瓦窑村后山草坪,是游人开展定向越野、拓展训练及露营的好去处,省内相关旅行社在这里开展的途步穿越、露营等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游客反映良好。

12、千亩杜鹃林:遍布云雾山地区山山水水,该区域杜鹃为黔中集粹,品种齐全、多样,花分五色,逢花开时节,整个云雾山麓,色彩斑斓,遍野飞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赛金、紫的比玉、橙的映霞,是人间奇景吗?是水墨画、是仙境、是上天降赐黔中的恩惠!贵阳云雾山景点多、全,不胜枚举,游人如果时间充裕,尽可寻访、探幽祁山河、回音壁、白岩绝壁、龙潭、沙老河、北郊水库等风光;有优良的自然生态,有奇峰、沟豁、湖泊,有溶洞、绝壁、飞瀑、流泉,还有绿郁郁、黄灿灿、红朴朴的田园风光,更有保存完好的布依民居建筑和传承完整的布依民俗文化风情。

1、布依族风情及主要传统节日:围绕云雾山麓的水边、沿河,主要聚居着布依族,分布在牛场、都拉、水田等乡镇的20余座寨子,布依族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和智慧,其节日繁多,非常注重礼节礼仪,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和习俗,各种礼节礼仪或是婚丧嫁娶等活动几乎都能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和进行,“以歌明理、以歌传情、以歌代言”,蜚声省内、外的布依主题歌《好花红》最为典型,《桂花生在桂石岩》、《三滴水》等布依歌曲经久传唱,曲调清雅、意境优美、婉转动人,尤其是布依人即兴和词、对歌堪称一绝,最能展现布依人的智慧;独具布依韵味的算是“三月三”、“六月六”,届时布依人家走亲访友,汇集歌场,原生态古歌、布依情歌、布依山歌情调优扬、曲词多样、热闹非凡,一片歌的海洋、布依盛装的海洋,是各类媒体聚焦不可多得的盛会,游人如果好运气,赶上布依婚礼,还可零距离感受、体会布依人结婚迎宾拦门洗尘、开财门、酒歌、放令、逗元宝、放客等特别喜庆、引人的仪式,那蜜甜煽情的歌、那醇香的米酒、那传承完整的礼仪、那重情重义的布依人,斯情斯景,无不让人沉醉,定会叫你欲去还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