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山东)_2
07-12年山东物理高考真题及部分详解

十、力学综合计算题(07)24.(16分)如图所示,一水平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圆盘边缘有一质量m =1.0 kg 的小滑块。
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滑块从圆盘边缘滑落,经光滑的过渡圆管进入轨道ABC 。
已知AB 段斜面倾角为53°,BC 段斜面倾角为37°,滑块与圆盘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A 点离B 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1.2 m 。
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不计在过渡圆管处和B 点的机械能损失,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 m/2s ,sin37°=0.6,cos37°=0.8(1)若圆盘半径R =0.2 m ,当圆盘的角速度多大时,滑块从圆盘上滑落? (2)若取圆盘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求滑块到达B 点时的机械能。
(3)从滑块到达B 点时起,经0.6 s 正好通过C 点,求BC 之间的距离。
解:(1)滑块在圆盘上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m ω2R代入数据解得:ω=R ug /=5rad/s (2)滑块在A 点时的速度:U A =ωR=1m/s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mgh-μmgcos53°·h/sin53°=1/2mv B 2-1/2mv A 2 在B 点时的机械能E B =1/2mv B 2-mgh=-4J (3)滑块在B 点时的速度:v B =4m/s滑块沿BC 段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3=g (sin37°+ucos37°)=10m/s 2 返回时的速度大小:a 2=g (sin37°-ucos37°)=2m/s 2 BC 间的距离:s BC =v B 2/2a 1-1/2a 2(t-u R /a 1)2=0.76m(08)24.(15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玩具轨道,其中“2008”四个等高数字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所有数字均由圆或半圆组成,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
对2007年山东省理综高中物理试题分析人教版

2007年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吴强〔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泰安山东271000〕.山东高考理综学科自主命题,成功实现了2007年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鲜明表达了传承与创新的改革特色。
不仅在高考转型方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笔者认真分析和研究了这套试题,以期对08年高考复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结构分析2007年山东高考理综试卷结构,第一卷全部为必做题,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生物8个题,化学、物理各7个题,与2006年相比生物增加3个题,化学、物理各减少1个题,每题由去年的6分变为今年的4分。
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从题量上看生物由去年2个题变为必做2个题,选做1个题〔2选1〕;化学由去年4个题变为必做2个题,选做1个题〔3选1〕;物理由去年的4个题变为必做3个题,选做2个题〔3选2〕。
总之,题量由去年的31个题变为今年的38个题〔考生要做34个题〕,增加了题量和选做题,这样大大增大了试卷的长度,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和思考时间;考查知识点减少,分值变小,增加了考试偶然性,这恰好表达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试题特征分析综观今年山东理综物理试题,试卷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该试卷具有“巧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的优点,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表达课改〞的特点。
试题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表达了命题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1、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命题的基础性试题所涉及知识内容〔见表一〕覆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各部分主干知识。
从表中可以看出突出考查了必修力学、电磁学部分,总分为76.4%,再加上选修3-4种振动和波部分,那么力电部分占总分的85.3%。
而往年热、光、原部分各有一道选择题,而今年打破了这个模式,在计算题中考查热学、原子部分各占8分,表达了组卷不在于面面俱到,贵在整体规划,有机整合、分布合理。
2007年高考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分析

2007年高考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分析评论之一: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物理试题,在注重主干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学科能力考核。
考试内容与要求不超纲,没有偏题和怪题。
考核的重点、试题的形式基本保持稳定。
物理试题的题量、题型、分值与去年一致,试题的整体表述准确、科学、简洁,部分试题的呈现方式、问题设置有创新,如第18、19、21、23、26题等。
总体难度比2006年有所提高。
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核,体现了学科的特点。
“力和运动”部分仍是今年考核的重点,120分中占62分。
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碰撞中用动量和能量守恒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
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振动和波、万有引力等知识内容的考核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核的知识点也基本稳定。
理综试卷中物理共12题,120分。
未考核的单元只有2个:恒定电流和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
今年的物理试题在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实验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核。
实验能力的考核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为载体,进行拓展和变式。
主要体现在第24题需要用二元二次方程求解,第25题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要求学生在应用物理规律作出图示的基础上,寻找几何关系进行求解。
用图象表示物理过程或物理量的变化,考核学生读图、作图,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试题数明显增加。
如第15、18、21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图象理解,第17、19、20、21、25题则主要考核学生应用作图解答试题的方法。
物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是有多个选项,但8道选择题中只有2题的答案有多个选项。
第24、25题是占40分的两道大题,这两题的设问都只有一问,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要完成完整的求解过程比较困难。
评论之二:物理数形结合———考查理解能力计算题———考验数学功底1.2007年高考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难度略高于去年,试卷没有出现特别容易的题目。
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一步步进行推导,发现规律才能求解出最后的结果。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ⅱ)及解析

第 2 页(共 13 页)
A.
B.
C.
D.
二、实验题
9.(17 分)(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单摆偏离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
【解答】解: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第 6 页(共 13 页)
故有 mgh=
解得 v= 所以在相同的高度,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同,即速率相同. 由于 a 的路程小于 b 的路程.故 ta<tb,即 a 比 b 先到达 s. 又到达 s 点时 a 的速度竖直向下,而 b 的速度水平向左. 故两物体的动量不相等. 故选 A. 【点评】两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sb>sa,但在相同的高度速率相同,这是本题的突破 口.所以挖掘出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4.(3 分) 【考点】光的偏振. 【分析】根据光的现象,只要光的振动方向不与偏振片的狭逢垂直,都能有光通过偏振 片. 【解答】解:A、太阳光包含垂直传播方向向各个方向振动的光,当太阳光照射 P 时能在 P 的另一侧观察到偏振光,故 A 正确;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能通过偏振片,故 B 正确;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不能通过偏振片,因为它们已经相互垂直.故 C 是错误的; D、沿与竖直方向成 45°角振动的光也能通过偏振片,故 D 正确; 故选:ABD 【点评】D 选项容易漏选,其实题中另一侧能观察到光即可.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 S1 和 S2,将 R 调到最大;b.合上
S1,调节 R 使 满偏;c.合上 S2,调节 R1 使 半偏,此时可认为的 的内阻 rg=R1.试 问:
讲座一:2007-2013山东卷高考试题赏析:受力分析

的水平轴转动,在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
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 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 擦力的大小,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 FN 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始终等高,则( ) A.F 变小
f
√
B.F 不变
f
C. N 变小 F
√
D. N 变大 F
15、(13)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 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夹
讲座一:受力分析
山东卷Biblioteka 1.共点力的平衡16.(07)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 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 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A.2 B.3 C.4 D.5
√
√
16.(08)用轻弹簧竖直悬挂的质量为m物体,静止时 弹簧伸长量为L0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 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0。斜面倾角 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等于零 B.大小为mg/2,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于为 3mg/2,方向沿斜面向上
19.(11)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
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
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 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 断瞬间 ( ) A .Ffa大小不变
√
C . Ffb仍然为零
√
B. Ffa方向改变
D, Ffb方向向右
解析: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弹簧对木块b作用力 方向向左,b所受摩擦力Ffb方向向右;由于弹簧弹力不能发 主要考点:瞬时问题,轻绳、轻弹簧模型特点, 生突变,剪断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所受摩擦力Ffa≠0,不
2007年高考山东理综物理部分逐题解析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局部逐题解析课标山东卷 第一卷(必做,共88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选择题〔此题包括7小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如下图,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
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A.2B.3C.4D.5解析:以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竖直墙面的水平支持力,还有B 对A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这样才能使平衡。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对B 有支持力和摩擦力,B 还受到重力和推力F ,所以受四个力作用。
答案C 。
17.以下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C.跳水运发动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解析:超重是物体受到接触面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或绳的拉力大于重力。
在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由重力的分力提供做圆周运动向心力,所以支持力小于重力,失重。
跳水运发动离开跳板向上运动时,与跳板别离,没有支持力,完全失重。
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合力向上,所以支持力大于重力,超重。
火箭点火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有向上的加速度,是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所以超重。
答案BD 。
18.某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5∶9,原线圈所接电源电压按图示规律变化,副线圈接有负载。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36 VB.原、副线圈中电流之比为55∶9C.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55∶9D.交流电源有效值为220 V ,频率为50 Hz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交流电的周期s T 02.0 ,所以频率为50Hz。
正弦交流电的--2 s有效值是峰值的22倍,所以电压有效值为220V 。
所以正确。
变压器只能改变交流电的电压,而不能改变频率和功率,即对于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
2007山东省高考物理试题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物理答案16.C 17.BD 18.D 19.AC 20.A 21.B 22.BC 23.(1) A 1.V2(2)(3)方案一: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骤:①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② 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有线圈的排列长度L ,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L/n③ 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 ,可得电阻丝总长度l =n π(D-n L)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瓷管部分的外径D ,得电阻丝总长度l =n (D-n L)。
④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方案二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 主要的操作步走骤:① 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② 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1 和瓷管部分的外经D2,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221D D电阻丝总长度l =2nπ(D1+D2)③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24.解: (1)滑块在圆盘上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m ω2R 代入数据解得:ω=Rug /=5rad/s(2)滑块在A 点时的速度:U A =ωR=1m/s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mgh-μmgcos53°·h/sin53°=1/2mv B 2-1/2mv A 2 在B 点时的机械能E B =1/2mv B 2-mgh=-4J (3)滑块在B 点时的速度:v B =4m/s滑块沿BC 段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3=g (sin37°+ucos37°)=10m/s 2 返回时的速度大小:a 2=g (sin37°-ucos37°)=2m/s 2 BC 间的距离:s BC =v B 2/2a 1-1/2a 2(t-u R /a 1)2=0.76m25. 解:(1)由动能定理:neU 1=1/2mv 2 n 价正离子在a 、b 间的加速度a 1=neU 1/md在a 、b 间运动的时间t 1=v/a 1=12neUm d在MN 间运动的时间:t 2=L/v离子到达探测器的时间:t=t 1+t 2=122KULd(2)假定n 价正离子在磁场中向N 板偏转,洛仑兹力充当向心力,设轨迹半径为R ,由牛顿第二定律nevB=mv 2/R离子刚好从N 板右侧边缘穿出时,由几何关系: R 2=L 2+(R-L/2)2由以上各式得:U 1=25neL 2B 2/32m 当n=1时U 1取最小值U min =25eL 2B 2/32m 36.解:(1)设锅内气体分子数为n n=V/V 0·N A(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E=W+Q=-3J锅内气体内能减少,减少了3J(3)由P=P 0(1-αH )(其中α>0)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减小; 由P 1=P+mg/S 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阀门被顶起时锅内气体压强减小;根据查理定律P 1/T 1=P 2/T 2可知阀门被顶起时锅内气体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历年高考07年高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供参考)

. . 。
.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试题评析(供参考)一.试题总体评价1.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与2006年理科综合物理试卷相比,试题结构没有变化,试题包括8个选择题和4个非选择题,共计120分。
2.知识的覆盖面较大,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基础上,尤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查,试题的创新性比2006年有进一步的加强。
与往年相比,今年物理试题较难,一是对运用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二是对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求高,三是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高。
3.试题很好的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运用的考查,对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初步估分为:三本72分。
4.2007年考查到的中学物理各部分知识占分情况从表中可看出,物理主干知识中的力学与电学的占分比例高达75.8%。
二.分类分析1.力学部分力学有5个题,分别是选择题第14、15、18题,计算题为第23、24题。
内容涉及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图像、力和运动图像、运动学追赶问题、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其中14题(万有引力定律),23题(运动学追赶)较简单;15题(振动和波动图像),18题(力和运动图像)达中等以上难度;24题(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则要求对弹性碰撞的概念有准确认识,同时还要求能完成反复碰撞后速度减小的递推公式并求出指数方程的解,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
2.电磁学部分电磁学部分有3道题,分别是选择题20、21题,计算题第25题。
内容涉及匀强电场、电势、电磁感应图像、右手定则、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其中20题(匀强电场和电势)与99年题目几乎相同;21题(电磁感应图像和右手定则)对图像的要求较高,达中等以上难度;25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对学生的几何知识要求较高,对学生分析问题灵敏性和严谨性的要求也很高,是一道难题。
3.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热、光、原子物理各有1道题,仍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但设问新颖,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这3道题的难度明显比往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山东)
一、试题分析
2007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精神,符合山东省考试说明和样题要求,知识的覆盖面较大,体现了基础、综合。
试题注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学生的能力。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包括7个选择题、3个非选择题(必做)和2个非选择题(选做),共计89分。
从总体看,试题难度、题量适中。
今年泰安市理科综合平均分比全省高出6.4分。
1.知识点覆盖面较好,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
2007年《考试说明》主干知识内容表有12个部分,试题考查了其中的11个部分。
试题以考查相关部分的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为主。
2.重视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主旋律。
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是:物体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电场,稳恒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机械能。
3、选修3-3、选修3-
4、选修3-5中3个模块个出了一个选做题,学生选择2个解答,题目基本、灵活。
2007年考查到的中学物理各部分知识占分情况
试题内容背景源于学生常见的题目,设计上又有新意。
试题内容背景源于学生常见的题目有:16、17、18、19、20、21、22、23、24、25、36、37共12题。
占总题量的92%.设计上有新意,问法上有创新,这些试题是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5.重视对实验过程的考查,重视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全面考查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的原理、设计电路图、实物连线、实验操作。
实验题难度较小。
6、选择题重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例如:选择题第20题,旧题新情景,从四个图像考查四个物理量与时间的关系。
第22题,天体问题,应用圆周运动公式和万有引力理论。
7.计算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计算题第25题源于基础题目,体现了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涉及知识点多,方法多,计算量大。
第24题物理情景新,但题目叙述欠清晰,已知量未能放在题干上,致使学生耗费时间。
8、从考题来分析我市的高中物理教学指导要求来看,思路与高考是吻合的。
全市高三一轮、二轮资料中和四次全市统一考试试题中,这些知识点都有涉及,许多题目思路、情景和今年的高考题接近。
二、对今后教学启示
1、认真分析07年高考说明和高考题,找准物理教学的着力点。
从高一开始,夯实基础,重点放在主干知识的学习。
对必考的物理1、物理
2、选修3-1、选修3-2等4模块,教学中要放慢进度,精耕细作,稳扎稳打。
高二下学期完成选修3-
3、选修3-4(或选修3-5)2模块的学习,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结合必考内容的知识点,认真学好。
把书读厚。
2、研究教法,提高复习的效益。
高三复习要注重基础、提升能力。
教师复习指导坚持五为主:课堂师生互
动,以学生为主;科学定位,精选题目,以中档题为主;精讲精练,以课堂为主;学科间综合,以学科内为主;
回归学科,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实验,以教材为主。
理科综合注重以能力立意命题,重点是学科内的综合。
建议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
由于复习时间紧,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
3.、研究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复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
引导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
对知识归类、方法整合,从而达到把书读薄。
学生应该具有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重视实验。
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所有实验,开放实验室。
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从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选用等方面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5、要透彻理解重点的典型题。
物理学科的重点内容是力学、电学。
重点章节是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机械能、电场、磁场、交流电、电路、电磁感应等,每一部分都有一些基本的思路,典型的方法。
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归纳总结出这些思路、方法,然后再具体分析其他题目。
理科综合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没有做过的原题,是重点的典型题的排列、组合、变异。
对典型习题要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掌握解题技巧,考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6、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准确率,提快速度。
解题是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途径,是锻炼并提高各种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物理必须多做题。
但不是做的题越多越好,相反,做题太多形成思维定势,造成高考失误,考生要认真分析题意,挖掘隐含条件,弄清物理过程。
严格解题规范化的要求,加强表述能力及论证能力的训练。
考生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好习惯。
即:经过解题对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对有关方法的掌握有哪些提高?哪些收获?该题有哪些变化的可能?要通过例题、习题,养成对具体物理过程作具体分析的好习惯,学会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并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思维方法。
目前的高三学习复习还存在求难、求多的状况,食而不化,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存在教师包办代替,单一的讲练模式和低层次重复操练等毛病。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把练习难度降下来,控制在中等难度附近,既要防止高难度训练,又要防止低层次的重复操练。
严格解题规范,题后反思是提高准确率,提快速度的重要途径。
7、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学科前沿领域的专题性科普资料,要求学生学会背景材料的阅读,学会对背景材料的处理和运用,作为教师更需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在习题课的复习中注意把理论性与应用性习题相结合,把涉及生产、生活、科技的知识编入物理习题中,加强习题的时代气息。
此外,还要加强物理用语的教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加强教学的规范化和训练的规范化,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在规范化上下工夫,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