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节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难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依法治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

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课时: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

门提出质询案等。

【活动二】从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是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

﹡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增强;﹡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意识增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它们提出质询案等等。○从该事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答: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活动三】人民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是通过爱行使的。例如:

﹡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决定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设立重庆直辖市。

○你还知道哪些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权力的

事例?

答: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决定修建青藏铁路等等。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懂得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知道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的最高权利机关,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们应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通过合法途径参政、议政。

板书设计: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生活在法制国家里

授课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依法治国:A、标准是宪法和法律;B、主体是人民;c、目的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实质是崇尚法律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识。

依法治国的意义:A、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

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P76相关链接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得法律实施机关。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

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P77

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我们知道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懂得了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该怎么办。作为公民,生活在法制国家,就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板书设计:第二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与公民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内容】

第二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感知:

请学生阅读教材P78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

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

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

宪法的构成

学生再讨论:

P80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

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

宪法对公民的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

宪法的尊严。

从这个意义上说: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引导学生从教材P80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

做一做:P80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最高法律效力的具体表现:

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

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

课堂小结: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内容与途径

难点: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时: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活动一】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答:选举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行使选举权需要的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活动二】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答: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A、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B、每个公民都要承担监督的责任;c、每个公民都要关注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媒体工具进行监督。

【活动三】阅读下列材料,并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②通过媒体工具;③向有关部门反映。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答: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

确行使。

①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②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活动四】上述做法哪些正确?那些不正确?为什么?

答:采用书信向报刊投稿和采用电话等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等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做法都符合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采用贴大字报、采取聚众闹事等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合法途径。我们要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依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板书设计: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

二、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

【活动五】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答:A、地图的完整反映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繁荣富强。B、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

国家安全的涵义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活动六】小明有几种选择?分别产生什么后果?如果是你,会怎样选择?

答:种选择:出卖情报。后果:A、使工厂倒闭,损害了

国家、集体的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国家安全。B、对小民以及他的父亲来说,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

制裁,承担法律责任。第二种选择:拒绝。后果:保护了工厂的安全,保护了工人们的利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保护了国家秘密,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如果是我,会选择第二种。

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①保守国家秘密。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③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

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秘密,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

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

祖国的具体体现。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我们认识到了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作为公民,我们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保守国家秘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板书设计;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案第2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三框民主管理第四框民主监督 【学习目标】 1.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2.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3.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学习重点】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学习难点】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主探究】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一、教材助读 (一)民主管理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实行和城市,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2.在农村,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的主要途径。村民可以通过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的原则讨论决定。 3.制定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 4.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了、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5.在城市,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 6.实行城市居民自治的作用:在维护居民的,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的,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7.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 (二)民主监督 8.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9.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影响广、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0.重要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1.公民应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概括地说:公民一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二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二、预习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实践中,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属于群众性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经济组织 D.基层社会团体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的农民群众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实现了“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这说明 A.只要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就能够解决农村的一切问题 B.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不受制约 C.村民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D.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目前,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实行村委会选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如果综合这些信息写一篇新闻稿,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自己选举当家人——村民自治的基础 C.村民委员会选举——发展大众文化的创举 D.发展基层民主——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4.《村委会组织法》颁行10余年来,我国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进

思想品德: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4(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2.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2、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三、教学方法 本课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素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象或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澄清模糊认识;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技术与手段 注重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资源的有效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呈现信息丰富、创设情境生动和再现真实生活的优势,又通过利用学生资源,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完成知、情、意、行的教育。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主题 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美国总统竞选。同学们关心时事的同学都知道,新的总统叫------奥巴马。这期间不仅两位候选人忙的不可开交,美国民众也是权倾参与彼此支持自己的候选人。美国人参与政治生活热情可见一斑。 美国和我国政治制度不同但是我国公民同样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权利和义务)板书 二新课新授、知识探究。 1、什么是“政治权利”。

学生:(齐读)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温故知新 教师:提到“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同学们会想到什么人? 学生:人大代表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不可能每个公民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可以通过选举的形式,挑选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让他们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板书)就是政治权利的一种 我们在座的同学是否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呢? 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注意: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教师:既然如此,我们中学生还能参与政治生活吗? 教师:因为我们的年龄不够,还不能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我们可以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其他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还有那些呢?(小组共同探究学习) 学生讨论后回答:监督权、批评、建议权。控告申诉检举权。(板书) 身为国家小主人,我们关心国家和社区的事情,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可以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这是政治权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畅所欲言 教师:先播放falsh动画《水污染》提问小松鼠最后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你看完后有何感想?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们较关注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问题等社会问题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三框 设计者:李婆墩中学王吉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学习难点: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质疑问难法、听课笔记法、练习法到学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中考真题,设计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教师提问,导入课题并结束题目。 二、【自主学习】:独立阅读p84---88课文弄懂如下问题。 1.什么是政治权利? 2.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有哪些? 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表现。渠道(方式)有哪些? 4. 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5.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维护国家安全有何意义? 6.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如何保守秘密? 7.青少年应怎样做? 三、根据大屏幕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 三、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点拨。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纲顺序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拓展讲解。 1、提问:什么是政治权利?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2、提问: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哪些呢? 3、提问、公民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4、我们可以就哪些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5、可以对哪些情况进行监督? 6、行使监督权的形式有哪些? 7、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8、学生完成第83页ABC三段材料阅读后的练习。 四、学习第二目----维护国家安全。 1、出示自学提纲导读。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讲解。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练习。 1、逐题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逐题指名回答,教师适时点评点拨。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砖井镇中学“136”模式导学稿 年级:九(上)科目:思想品德执笔人:周向娥执教人:周向娥 上课时间: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总第20课时 一、课题: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目标: 1、学会: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行使的渠道;知道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培养学生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会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乐学: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明确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爱护祖国的表现。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难点: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四、教具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解读目标】 【预习反馈】 预习案 1、预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勾画出知识点,完成预习案。 2、预习内容:P84-P88内容。 3、预习题目: (1)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2)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3)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4)公民应当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利? (5)什么是国家安全?(含义) (6)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性) (7)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4、预习困惑: 探究案 探究一(2013 昭通中考) 材料一2013年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 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行政;对不符合科学发展、有碍社会公正的法规政策和规则要进行清理。 材料二某市政府、市委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通报了市机关“万人评议”的结果。在回收的10312 份评议表中,尽管满意率达99.3%,但群众也提出了6948条批评意见和建议。 (1)材料一说明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 (2)在“万人评议”活动中,公民行使了什么政治权利?作为国家主人,你准备怎样来行使上述权利? 探究二“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公开电话是某市政府近年来为是么办实事之一。电话开通 后,该市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充分行使了公民的批评、建议权。截至2014年3月,仅市长公开电话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学习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必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 难点: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自主学习】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1. ,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 。 组织和民主管理,政府工作的改进和决策的完善,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和有效监督。 3. 。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和的有机统一。 4. 。 我们应当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我国的。 二、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 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意义何在?) 3. 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意义何在?) 【判断】 1、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3、参与政治生活就是参政。 4、政治是国家的事,中学生参不参与没有多大关系。 【课堂探究】 探究一: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星光大道》节目家喻户晓,为许多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请问,它是否属于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内容? 探究二:网络舆论是新事物,也是好东西,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情,汇集民智。但网络舆论也有不利的一面。一起突发事件,往往瞬间就会有海量跟帖,当事人有口难说是与非,很快形成“快意恩仇”“网络审判”之势。 你如何认识当前网络上的“快意恩仇”“网络审判”现象?

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节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 关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难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依法治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 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课时: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三节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姓名: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公民享有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 初具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学习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本,掌握知识框架 依→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指什么? 法 参→我国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与 1、 2、 3、 政→我国公民怎样正确行使建议、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治 1、 2、 3、 生→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活 →作为公民,应怎样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保守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进入情境,完成相关习题 情景1、(见教材P82小毅事例并回答问题) 第一、小毅在行使什么权利?我们每一个都有这个权利吗? 第二、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行使_____ 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公民的________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行使选举权需要的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哪我们怎样行使我们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我们可以行使哪些其他政治权利? 情景2、孙志刚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A、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B、每个公民都要承担监督的责任;C、每个公民都要关注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2)公民政治权利的特点——广泛性 (3)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建议权、_______、平等权、政治自由权、选举权和________等 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④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渠道1:可向_______________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提建议; 渠道2:通过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等媒体进行监督 渠道3:向有关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打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5)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意义 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见教材P83:阅读下列材料,并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参与政治生活的初三政治教案

参与政治生活的初三政治教案 参与政治生活的初三政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中第二框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宪法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的构成。 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过程与方法: 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宪法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学会从不同方面全面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能初步认识到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对比法、列举法、活动探究法。 五、教时:1课时

六、课前准备 教师: 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如在我国,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许多学生认为宪法高高向上,离我们很远等等。 储备相关的宪法知识与典型材料,以利于结合课文相关内容的`教学穿插使用。 学生: 熟悉本节教学内容,从关于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等方面收集材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做好法律家族聚会的模拟表演。 七、教学过程: ①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②模拟法律家族聚会,提出问题——讨论宪法的作用。 ③齐声朗读,明确宪法规定的最根本内容。 ④列举说明宪法内容与时俱进,更加丰富。 ⑤问题讨论,了解宪法的构成。 ⑥案例分析,澄清认识,明确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⑦看图例,了解宪法所具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⑧填表掌握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我们的根本活动准则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要观点 ①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4)历史意义 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误区警示]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 二、“美德即知识” 1.社会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即“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知识点拨]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在重视道德的修养中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他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著作:《理想国》。 (2)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误区警示]古希腊哲学家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但不能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主题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1.如何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 (1)积极意义 提倡人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局限性 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不同点 ①对待知识上:智: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民主政治演讲)。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知识是谋取“功名”的手段。 苏: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把知识作为“善”的基础和途径,“美德即知识”。 ②善恶观:智: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标准。 苏:形成了明确的善的概念,他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相同点:研究重点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都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2019-2020年《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之二

2019-2020年《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之二 一、知识点拨 (一)整体知识感知与学法指导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社会生活是由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组成的。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而要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政治责任,就有必要了解我们享有的权利、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方略等内容,增强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守国家的秘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分别引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履行自己责任的能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从单元看本课侧重说明的问题 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认识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帮助同学们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学习目标 本课共设三框。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设两目。 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主要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在我们国家,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第二目“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国家机关要依法行政,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设两目。 第一目“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主要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新教材新学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角度,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设两目。 第一目“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方面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引导同学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二目“维护国家安全”,结合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引导我们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1)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3)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4)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5)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二、达标训练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案(必修2)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b (2)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b 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b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b 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a (2)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b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民主监督的方式a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b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生用书P43] 1.选举方式:从选民角度看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被选举人的角度看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来确定,即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制度 (1)实行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2)决定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原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要求: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b) (1)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来确定。 (2)我国的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1.(2016·10月浙江选考)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T ) 2.(2020·宁波效实中学检测)下列选举活动,属于国家事务范围,同时又采取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的是( ) ①宁波市海曙区人大代表选举 ②宁波市白云社区居委会选举 ③宁波市鄞州区区长选举 ④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大代表选举 A.①③B.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民主选举。在我国国家事务范围,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直接选举,所有的人大代表选举都是差额选举,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宁波市白云社区居委会选举不属于国家事务范围,不符合题意。③宁波市鄞州区区长选举属于间接选举。 3.在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这“三不选”表明( ) A.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选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A错误。C说法不符合事实。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D错误。B正确且符合题意。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学生用书P44] 1.方式 (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 (1)对决策机关: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模式1:人教版9年级思想品德精品示范教案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21

课题**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课型新授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行使的渠道。 2.知道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过程 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爱护祖国的表现。 教学 重点 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教学 难点 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你有留意过这样的社会现象 吗?(展示乞讨儿童图片) 2006年初,在深圳,77岁的北京离休老干部曹大澄,对街头流浪乞讨儿童进行详细调查两个多月,揭开了流浪儿童被残害、胁迫行乞的真相。随后,他将两万字的调查报告《救救孩子,救救孩子——深圳街头弃婴和病残乞儿生存状况调查手记》上书温家宝总理,使19个拐卖、残害、胁迫未成年人的犯罪团伙的“头目”依法受到处理,4200余名未成年人获得解救。曹大澄老人也因此当选为2007年全国十***制人物。 讲授新课 三、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公民政治权利及内容 师:曹大澄老人之所以能当选为2007年全国十***制人物就是因为履行了我国公民的责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了政治权利。那么,什么是政治权利?看图片,了解曹大澄的行为。 时事导入,引起兴 趣,为正文做铺垫。

多媒体: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师:我们可以看到,行使政治权利首先是要依法即依据宪法和法律的定。同学们通过对公民 政治权利的含义的表述,你觉得你能行使哪些政治权利? 师:身为国家小主人的我们是否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呢?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生:略。(注意: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师:因为我们的年龄不够,还不能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我们可以行使其他的政治权利;请大家看看课本介绍了哪些新的政治权利:建议权和监督权… 生:看课本 师:这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提问:曹大澄老人调查地下残害、胁迫流浪儿童行乞的重重黑幕并向总理上书行为,是在行使公民的什么权利呢? 学生:建议权、监督权。 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师:曹大澄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行使了他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是通过哪种渠道行使的呢? 思维拓展:阅读83页的三则材料,探讨并分析案例中的主人公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教师: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以及同学们的回答,你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教师归纳: ①通过人大代表;②向有关部门反映;③通过媒体工具 (作为怀来县人民,如果你想向新闻媒体反映情况,你会找哪些媒体? 学生:略 4.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找到了不少学习政治权利的含义和内容。 学生看课本,找出政治权利, 体会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广 泛性。 用所学内容分析曹大澄老人 行为。 学生阅读总结行使建议、监督 权的渠道。 学以致用。 由材料引发问题,引 导学生学习政治权 利的含义和内容。 自主学习,自我体 会。 学会用所学分析人 物行为。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问题,认识 公民行使建议权、监 督权的三种情况和 行使权利的渠道。 学生体验作为公民 应该通过哪些渠道 行使权利。

最新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名师精心制作教学资料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 2.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二、本课地位 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同时,第三单元对于学生了解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共同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果说,本书四个单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单元就是其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全书是一根完整的链条,第三单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把握好这一环,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重要基石。本课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第七第八课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难点: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 四、学生分析 学生知道自己有某些权利,但是不会区分什么是政治权利,也不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行使政治权利;学生思维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参与政治生活是大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节课要落脚于学生的现实情况,纠正学生的思想误区,并且力争通过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和讨论中增长智慧。 五、教学设计: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导入新课: 从今年九月份我们老师行使选举权谈起,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可以参加投票选举人大代表,而你们为什么不可以? 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行使选举权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被剥夺政治权利。 同学们没有选举的权利,那么中学生还能参与政治生活吗?什么是“政治权利”? (板书)1。政治权利的含义 身为国家小主人,我们关心国家和社区的事情,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可以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这是政治权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政治权利还包括哪些方面呢? (板书)2。政治权利的内容(多媒体投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批评建议权、监督权 探究活动二:学生阅读P82材料 (多媒体播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 (多媒体播放) (1)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要撤消或宣布无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导学案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学习目标】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学习重点】 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活动过程】 活动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12页,思考问题: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活动二:参与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13-14页和31页第1段,思考问题: 2、【了解】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3、【归纳】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重要内容的区别。 活动三: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31-33页,思考下列问题: 4、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有哪些?

5、公民怎样做到有序(正确/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 6、公民为什么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 1.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实际活动可能有()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 ③参加共青团的活动④参加选举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维护国家利益④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增强公民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与作用 4.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的是() A.是否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是否经过国家机关的同意 5.【2013·浙江卷】2012年6月,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上投票活动,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这表明() ①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②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 ③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④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探究: 6.【2013·北京】为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某校学生会正在草拟倡议书,向同学们征集倡议。结合《政治生活》中关于公民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两条倡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倡议书(草稿)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北京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但在生产生活中,有些人节水意思匮乏,有的企业直接排放生产污水,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倡导建设节水型城市。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向全校同学倡议:倡议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向所在社区和学校提出节水建议。 理论依据:公民依法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 倡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倡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倡议二:自觉节约用水,如注意拧紧水龙头等。 理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倡议三:对破坏水资源(或不合理用水)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 理论依据: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答出其他倡议及其理论依据,如倡议参与水价制定、积极建言献策, 理论依据为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等,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

篇一: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 3月5日下午,我在八(2)班上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课第三框内容。本框有《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两目。本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导向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因此在教学中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执行统一。 本节课讲的是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对于九年级的同学来说,这些问题并不很清楚。例如有的同学认为政治生活离我们很远,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是大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等等。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我采用了实例和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这样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明显的感到时间不够用。如果按照课本内容依次详细教学,那我的教学进度就太慢了。同时我也感到课本中的有些事例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如果按照课本案例来讲解有些太繁琐,尤其是学生处理这些问题速度太慢,而且得出的结果和预期的有差距。根据这种现状,我干脆删去一些案例,自己选择比较典型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又比较直观,容易理解的事例。 其次,学生对政治权利的内容的理解模糊,教材叙述也不明确,老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结合生活实例加以释疑。 最后在通过课堂练习将课本中的重难点巩固并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实践探究题更能够培养依法正确行使建议、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这样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篇二: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反思 本堂课作为初三政治教学的展示汇报课,在准备、教学、课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结合同事们给的宝贵意见,我写下了以下想法。 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初三学生在初二学过公民的其他权利,比如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也涉及到一点政治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集会等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的关系,哪些具体权利属于哪一类了解不清楚。所以本课就做了一个归纳复习,讲到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公民权利包括些什么,政治权利又包括些什么,让学生有个大体的把握,不至于迷茫。 事例简明,有针对性。政治课本上的许多知识点都需要事例来阐明,选取例子要简、要精、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目标是实现三维目标,而非一维。所以教学不仅是知识点的教学,更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引起对种种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本堂课的学以致用,将监督建议权的应用用到我们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方面,让学生思考问题,怎么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课堂参与率高,课后我想也会持续关注我们的现实,用到学过的知识。 教学的主体永远是学生。现在的教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我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突出,因此,怎么样让学生主动积极乐意学是我教学设计教学生活的重要思考方向。

2021年九年级政治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依法治国、宪法、公民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方面了解的请况。 2.了解学生在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像资料和多 媒体教学用具,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穿插使用。 3.学生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规定,了解公民应怎样行使政治权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的认识。 2. 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任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3. 依法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 2.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探究式与讲授法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维护国家安全”两部分构成。着重要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建议权、监督权,依法行使建议却、监督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本课许多内容与我们同学们离的很近,现实意义十分明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复习“人民怎样当家作主”(课本P.74页第一自然段)引出“人民代表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