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1(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思想品德: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1(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属于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三框,主要讲述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维护国家安全,即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以提高学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1)学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2)学习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学习了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经济文化权利(4)角色与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经济文化权利,及角色与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基础上,希望参与政治生活实践,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提高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3.学习障碍: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特别是参与政治生活的经验。

4.学习难度:理解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享有政治权利方面的差别;行使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三、设计思想:1.教育理念:(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2)在教学中从传统的“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关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个案,及公民政治义务的其他内容。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4)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基础上的主动学习,课堂是师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互补、交流的课堂。

2.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服务。

(2)发展性原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3)过程性原则:加强知识发生过程和认知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新知。

(4)开放性原则: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心态保持开放和自由,加强开放性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情境与体验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 第六课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教案一

初中思想品德 第六课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教案一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说明】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本课通过老师对社会相关热点事件的介绍如:微博问政、各地反日示威游行、日本人员非法登上我钓鱼岛等事件,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有关的观点和原理。

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科学习明白作为社会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积极履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让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要保守国家秘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学好这节内容有助于学生以后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公民的政治权利、怎样正确行使政治权利以及国家安全,这些概念比较模糊,对政治权利和在生活中的其他权利区分不开,权利义务意识淡薄等。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在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学会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参与政治生活,主动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2.能力目标: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3.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要依法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维护国家的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标,通过展示相关社会热点时事的资料与图片,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同时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显示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理念:通过新闻事件的点评,自然引入新课的主题)新闻材料:据新华网2013年02月20报道: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栾松巍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遏制“公车私用”现象。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依法参与政治生活)word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依法参与政治生活)word教案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2.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3、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4、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行使政治权利难点: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思考:1、公民行使的权利有哪些?2、公民应该怎样行使权利?二、讲授新课: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活动一】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答:选举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行使选举权需要的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活动二】你怎样看待这件事?答: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A、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B、每个公民都要承担监督的责任;C、每个公民都要关注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2)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活动三】阅读下列材料,并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②通过媒体工具;③向有关部门反映。

(4)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公民应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或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答: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引言小泽向市长反映非法经营的网吧——参与政治生活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第一节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活动一】你知道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吗?答: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

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1)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

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活动二】从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是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

﹡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增强;﹡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意识增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它们提出质询案等等。

○从该事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答: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1.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什么是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选举投票–参加政治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公共事务3.民主意识的培养–理解民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意见和平等协商的意识4.法治意识的培养–理解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培养依法行事、尊重法律和公正的意识预习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新知讲解(20分钟)1.讲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理解政治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讲解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分别介绍选举投票、参加政治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3.讲解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分别介绍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基本概念和培养方法。

案例分析(30分钟)1.准备一些与政治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2.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不同的参与政治生活方式和方法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拓展活动(20分钟)1.分组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就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发言。

2.整理小组发言,让学生总结出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课堂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撰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对政治生活的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计划。

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

本节课通过讲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参与政治生活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通过拓展活动,提供了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理解。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word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word教案

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案高雪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1.一切权利属于谁?他们怎样行使手中权力?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地位、意义、要求分别是什么?5.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板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邳州人民(直接)选举邳州人大代表)邳州市邳州市邳州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徐州市人民(间接)选举徐州人大代表)徐州市徐州市中级徐州市中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江苏省人民(间接)选举省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江苏省江苏省高级江苏省高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间接)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最高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特别说明:①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选出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④行政、审判、检查机关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互相监督。

⑤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人教版思品九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与练习

人教版思品九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与练习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重点提示】1.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同其他国家机关相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呢?其职权主要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

并受它监督。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全困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如果觉得它们的行为有问题或者对它们的二作不满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提出来并要求它们答复,并有权组织调查委员会来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3.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宪法规定了国冢生活中哪些根本问题?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巾的根本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

5.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我们应如何对待宪法?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是其他法德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版初三)1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版初三)1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版初三)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差不多方略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明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爱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爱护法律的权威。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学生依照教师提出的咨询题自学;咨询题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简案:第一,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摸索如下咨询题:1人民如何样行使权力?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能够讲:。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6、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8、政府什么缘故要依法行政?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1、人民如何样当家作主( 板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如何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益呢〔 1〕人民如何样行使权力?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治理国家、爱护社会秩序( 从左至右)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全然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讨论: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能够讲:〔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中意,确实是人民群众不中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中能够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简案: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6、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板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讨论: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

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

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

④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P76相关链接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得法律实施机关。

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⑤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P77
⑥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