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郭凤贤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件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件一、引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数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技巧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
本课件将为您介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
二、数据的收集1. 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数据收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后续分析的质量和准确性。
准确、全面的数据收集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和见解,帮助决策和解决问题。
2. 数据收集方法-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向目标群体收集信息。
问卷可以通过在线平台、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发放和收集。
-访谈:直接与目标群体进行对话,收集信息。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观察:在特定场景中,通过观察记录相关的数据。
观察可以是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
-实验:通过设计实验条件,收集数据以验证假设。
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和抽样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 数据收集注意事项-确定目标: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样本选择:选择代表性的样本来进行数据收集,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隐私和道德: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尊重个人隐私和道德准则,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机密性。
-数据记录: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记录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的整理1. 数据的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删除错误、缺失或无效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格式的统一。
常见的数据清洗操作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填充缺失数据-校正错误数据-数据类型转换-解决不一致的格式2. 数据的转换与归一化在数据的整理中,数据的转换与归一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常见的操作包括:-将分类数据转换为数值型数据-将日期和时间格式转换为一致的格式-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和归一化,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整理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如平均值、中位数、方差等。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第五章反比例函数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作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索和掌握其性质,能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的教学主要以直观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作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逐步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逐步形成从函数视角处理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从现实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本章三维教学目标为标准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应用掌握的程度,以及从函数图象中敏锐地获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 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及数学模型, 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等内容, 对函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 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后继学习二次函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索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3.会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主要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熟练掌握本章的整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形成知识体系.2.在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6.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柳市实验中学黄琦琦李曙静一.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是第六章《数据与图表》中的第一课。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及以后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能够利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本节课通过学生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能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本节课的教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上,还体现了学生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会按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情境中体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数据如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四.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工作:1.组织形式:以坐位相邻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并推选一个同学为组长。
2.学生:测量脚长(赤脚踩在白纸上,描下最长脚趾端点,三角板放在脚跟处,画线。
测量点与线的距离即可。
)自带皮尺(每组2个)。
3.教师:①奥斯卡最佳记录片提名《迁徙的鸟》中录象片段;浙江野鸟会集体活动的相关图片。
②相关多媒体课件(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迁徙的鸟》影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生活的乐趣),正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美丽的画面时,教师指出,不同时期各种鸟类的栖息数量都是不同的,要了解一个地区鸟类的生存情况,我们必须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003年3月1日8:15~11:30期间,浙江野鸟会的鸟类爱好者们在杭州西溪湿地举行集体观鸟活动。
最新整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综合指导.doc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综合指导山东刘玉东“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增添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实践活动,学习有关统计的初步知识,历经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观察、分类、排序、分析与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目标1、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学会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设计表格来整理数据,用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来描绘和分析数据。
2、通过调查活动,体会数据充满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明确数据处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理解全面调查的含义;理解抽样调查的含义;理解总体的概念;掌握通过样本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
4、主动参与抽样调查的过程,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领会其优缺点,形成相关经验。
通过有关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体会抽样调查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交流合作。
5、领会专题调查活动的基本内容与一般步骤,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6、把学到的有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知识归纳一、调查收据数据的主要步骤想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要通过调查来收据数据.其过程主要有如下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2、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3、选择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4、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在调查问卷上,收集每位同学最喜欢的动物,进行编号;5、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6、得出结论——划记最多的动物,即为同学们喜欢的最多的动物;7、描述数据——统计表是描述数据最常用的方式,为了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二、调查方式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实际上最常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在“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调查活动中,全班同学都是考察对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秀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秀教案(精选13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表1)(二)学习新课教师: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2、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就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①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
(最矮的,最高的。
)②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
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③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
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表2)教师: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表3)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①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②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③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④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教师:①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②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点汇总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点汇总教材解析: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童心园的场景图,图中蕴含了可以分类统计的诸多信息,如游戏、下棋、看书等活动。
教材提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观察场景图,想到如“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人数最多,参加哪种活动人数最少”这样的问题,并产生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
在此基础上,教材呈现了两种分类标准:一、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统计;二、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统计。
通过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结果。
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后,教材又让学生自己比较两次统计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是按不同标准将图中的人进行分类,结果也是不同的。
目标设定: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例1的主题图课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统计表每人一份。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画“正”字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学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在分类统计时,学生容易出现遗漏或重数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做事。
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设计思路:本节课重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场景图,获取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心理需求,然后根据教材中提出的分类标准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再把自己分类的结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七上6同步练习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课时达标1. 动物园中有熊猫、孔雀、大象、梅花鹿四 种可爱的动物,为了解本班同学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最多,则调查的对象是( ).A.本班的每一个同学B.熊猫、孔雀、大象、梅花鹿C.同学们的选票D.记录下来的数据2. 关于“记录收集数据”的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只能用正字的方法记录B.只能用统计图记录C.只能用表格记录D.可以用画正字、表格或统计图记录3. 某班进行民主选举班干部,要求每位同学 将自己心中认为最合适的一位投入推荐箱,这个过程是收集数据中的( ).A.确定调查对象B.展开调查C.选择调查方法D.得出结论4. 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以 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如:.5.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如 、 、 、 .★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通过普查才能够获取总体的特征B.抽样调查是获取数据的唯一途径C.普查比抽样调查方便得多D.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应具有随机性2. 为了了解某县20-30岁青年的文化水平(学 历来反映),采取了抽样调查方式获得结果。
下面所采取的抽样方式合理的是( )A.抽查了该县20-30岁的在职干部B.抽查了该县城关地区20-30岁的青年C.随机抽查了该县所有20-30岁青年共500名D.抽查了该县农村某镇的所有20-30岁的青年3. 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应采用适合的调查方式为_________(选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4. 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_______和________.5. 为了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更合适?(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6.姚明作为我国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转会至美国NBA,一方面推动我国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他所加入的NBA俱乐部带来更大的商机,它将拥有来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广大球迷爱好者和姚明的崇拜者,使得凡是姚明所参加的每一场NBA球赛能获得更多的观众收视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图 : 以 10mm 为 现行国家标准鞋号是根据脚的长度, 一个号,5mm为半个号确定。 脚长L(cm) 鞋号
…… …
观察左表,回答问题:
1、数据收集的方法:
(1)观察、测量、调查 、实验等; (2)查阅文献资料和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2、数据整理的方法:
(1)分类 、 排序 (2)分组 、 编码
3、让“数据”说话.
细心的观察!
老师寄语:
大胆的提出问题和想法!
多多的思考! 勇于去实践! 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你!
课堂作业: 作业本(1)
25.8≤L<26.8 26.8≤L<27.8
……
L
鞋号=(鞋码+10)÷2
0.2 0.5 男生 练一练: 女生 0.4 0.6
0.8
0.7
1.0
0.8
1.1
1.0
1.2
1.0
1.2
1.2
1.5
1.2
1.5
1.5
1.5
1.5
1.以下是某校七年级男,女生各10名右眼裸视的 检测结果:(注:视力1.0以上认为正常视力,1.0以下认为近视.) 0.2,0.5,0.7(女),1.0,0.3(女),1.2(女),1.5, 1.2,1.5(女),1.0(女),1.5,1.1,1.2(女),1.2, 1.5(女),1.5(女),0.6(女),1.0(女),0.8,1.5. (1)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2)学生右眼视力跟性别有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 答:⑴通过测量得到的. 题,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⑵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将这组数据按性 别进行分类,然后排序,再对每类数据进行分组. 结论:学生的右眼视力与性别无关.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 这些数据进行怎样的整理?
并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 : 解:把数据按男、女生分类, 男生 女生
150.2 154.0 149.0 157.5 154.0 165.2 171.2 155.5 168.5 156.5 162.0 166.4 164.0 164.0 165.2 156.5 166.4 155.5 168.5 150.2 171.2 151.0 151.0 149.0 152.5 152.5 154.0 155.3 154.0 157.5 158.6 160.6 162.3 163.5
21.8≤L<22.8 22.8≤L<23.8 23.8≤L<24.8 24.8≤L<25.8
22 23 24 25 26 27
…
1. 小明的脚长23.6厘米,鞋号应是 23.5号。
2.小亮的脚长25.1厘米,鞋号应是 25 号。 3.小王选了25号鞋,那么他的脚长约是
大于等于 24.8 厘米且小于 25.3 厘米.
亏本啦
一个裁缝师傅,每天最多可以做两套不同的衣 服,工资50元,每套衣服的所有材料成本为55元, 售价为68元,承办服装的厂家每套衣服能赚几元钱?
如果你是厂长,在工资50元,每套衣服 的所有材料成本为55元,售价为68元等外在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你怎样安排生产,即能 尽快完成任务,又能使工厂赚钱获利?
145<a ≤ 150
150 <a ≤ 155 155 <a ≤ 160 160 <a ≤ 165 165 <a ≤ 170 170 <a ≤ 175
S M L xL xxL
0
2 2 2 3 1
分组 、编码 3 是整理数据 3 的常用方法
3 0 0
1
xxxL
数据整理的方法有: 分类、排序
分组、编码
体育 器材 班级
长绳
乒乓 排球 毽子 羽毛 球 球
足球 篮球
其他
一(9) 4
13
8
2
3
1
0
9
15
1
2
3
653一(源自0)一(3)2想一想:
数据是会说话的
1、这里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的?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和结 论或者给体育老师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男子三级跳远决赛 中国选手李延熙夺冠
实验 调查
例
测得七年级九班及十一班的20名同学的身 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4.0 157.5(女) 165.2 151.0(女) 155.3(女) 154.(女) 158.6 (女)164.0 160.6 (女)162.3(女) 149.0 (女) 171.2 168.5 152.5 (女) 162.0 166.4 156.5 155.5 150.2 163.5 (女)
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分类 、排序 男生普遍比女生高. 是整理数据 根据表格,你怎样比较男、女生的身高?身高在 的常用方法 155cm以上的男、女生各占男、女生的 百分之几?
身高在160cm以上呢? 80 %
身高在155厘米以上的男生占男生
身高在 155厘米以上的女生占女生 60 % 身高在160厘米以上的男生占男生 60 % , 身高在160厘米以上的女生占女生 30 % 。
150.2 154.0 155.5 男生 如果你是厂长,
156.5 162.0 164.0 165.2 166.4 168.5 171.2
女生
149.0
151.0 152.5 154.0 155.3 157.5 158.6 160.6 162.3 163.5
选定适当的间距分组,给每个组编上号码.
规格 型号 男生个数 女生个数
方法:查阅文献资 料或使用互联网查 询.
一个中等大小的带皮马铃薯含有2 克约占人体每日所需膳食纤维摄入量的 方法: 8%,含有多达620毫克的钾,食用马铃薯 实验 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可以降低患高 血压和中风的危险.
请把左边要获取数据的事件 与右边获取数据的方法用线连接.
我们班同学的身高 我们班同学最喜爱 的体育活动 统计员记录篮球比 赛的技术统计数据 抛掷100次瓶盖盖 面朝上和盖面朝下 的次数 观察 测量
成绩为:16.94米
这个数据工作人员 是用什么方法获得 的?
方法:测量
2010年10月1日18 时59分57秒345毫秒, 嫦娥2号点火,19时整成 功发射.在飞行后的29 分53秒时,星箭分离, 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 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 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 解嫦娥2号的数据,你该 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