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九、十
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

学习时间
内容提供者
李艾芹
学习方式
传阅
参加学习者
骨挫伤
【概念】是外力作用引起的骨小梁断裂和骨髓水肿、出血。在X线平片和CT。上常无异常发现。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外伤部位持续性疼痛,不能承受重力或活动受限,软组织肿胀或压痛明显。
【形成机制】与直接冲击力及力的传导有关。
【病理改变】外伤所致的病变区骨髓出血,骨髓水肿和骨小梁的轻微损伤、断裂,同时可能伴随关节软骨的损伤。
Ⅱ型:斑片状隐匿性骨折,在T1WI表现为斑片状低信号影,并且与软骨下骨板相连接;T2WI为线状高信号影。
Ⅲ型:线状隐匿性骨折,在T1WI为线状低信号,通常宽度小于2毫米;在T2WI为线状高信号。
Ⅳ型:压缩骨折,在Ⅱ型骨挫伤的基础上合并骨软骨凹陷性骨折。
Ⅴ型:骨软骨骨折,在T1WI骨软骨骨折的边缘有一圈低信号将损伤与周围松质骨分开,T2WI为高信号并且与关节腔相通。
【好发部位】常发生于四肢较大关节处骨骼及脊柱,如股骨颈,股骨髁,胫腓骨近端,肱骨近端等。
【检查方法】过去骨创伤一般以X线平片检查为主,辅以CT检查,较少用MRI检查。
X线平片及CT一般不能显示骨损伤的病例改变,因骨挫伤预示更严重的关节结构损伤可能性存在。另外骨挫伤本身亦可以解释膝关节外伤后持续性时间较长的疼痛,不能负重的症状。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特别能够反映骨髓异常信号变化等优越性,能够对骨挫伤早期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准确定位,且诊断阳性率达100%,故对骨挫伤及隐形骨折的诊断价值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影像表现】根据Vellet的分类将其分为五型:
Ⅰ型:网状隐匿性骨折,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的骨骺或干骺端骨髓中出现网状、蔓状低信号影像,并且远离关节软骨面;T2WI表现为网状、蔓状高信号影。
放射科日常业务学习记录

放射科日常业务学习记录放射科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影像学诊断的重要角色。
日常业务学习对于放射科医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我个人的放射科日常业务学习记录。
一、晨会学习每天早晨,我会参加放射科晨会学习。
这是一个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平台,一般由放射科主任或者副主任带领。
在晨会上,我们会学习一些新的影像学知识、学习典型病例的鉴别诊断、学习影像学报告的编写技巧等。
这个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充实我的专业知识,还能提高我对各种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能力。
二、阅片学习放射科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阅片,通过对患者的影像进行观察,准确分析病变,发现疾病。
在日常工作中,我会抽空进行阅片学习。
学习的内容包括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罕见病的影像鉴别诊断、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利弊等。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片能力,提高准确率和敏感性。
三、参加学术会议放射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医学领域,新的影像学技术和临床应用不断涌现。
为了跟上最新的研究进展,我会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上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和病例讨论都会给我带来新的知识和启发。
此外,和其他医生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拓宽我的视野,促进我个人的学术成长。
四、临床实践放射科的工作密切关联着临床,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会积极参与临床工作。
除了阅片外,我还会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他们的临床诊断、病理信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自己的临床判断能力。
五、多维度学习放射科的业务非常广泛,包括X线、CT、核磁共振、超声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为了全面掌握放射科的业务,我会进行多维度的学习。
不仅学习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操作技巧和解剖学知识,还会学习放射学的基础理论和影像学发展的历史。
这样可以使我拥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六、关注最新医学研究放射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技术学科,其发展与医学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
为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我会关注最新的医学研究动态,阅读相关的期刊论文和学术报道。
放射科学习记录

放射科学习记录急性左心衰的X线诊断一、概念: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排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肺水肿)为常见。
二、病因: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常见的病因有: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如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弥漫性心肌炎。
2、急性心脏负荷增高(1)急性左室后负荷增高:如急进性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
(2)急性左室前负荷增高:,如输液过多过快、急性主动脉瓣反流、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等。
3、诱因快速心率失常、感染、劳累、情绪激动等三、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或左室瓣膜急性反流,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左室舒张末压(LVEDP)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
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肺水肿早期可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可升高,但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血管反应减弱,血压逐步下降。
四、临床表现:1、症状:(缺氧、渗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达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患者可有频死感,严重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2、体征:发病开始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病情如不缓解,血压可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听诊时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有时肺部啰音可将心音遮盖,同时有舒张早期第三心音而构成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五、主要X线表现:1、心脏扩大;2、肺静脉扩张和肺瘀血;3、间质性或肺泡性肺水肿;4、胸膜水肿和胸腔积液;5、动态变化快。
注意:1-4条征象在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六、X线表现分析:。
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10

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10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学习时间: 2010 年 10 月 15 日地点:放射科阅片室主讲人:买明江记录人:刘江参加人员(实签名):主讲内容:各种特殊造影的原理及操作技术一、造影检查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和器官,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人为地使之产生密度差异而形成影像,此即造影检查。
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也称造影剂。
1、X线对比剂X线对比剂本身有较强或极低的X线吸收系数,进入人体后可改变所在部位于周围结构的对比。
(1)阴性对比剂主要有空气、二氧化碳等,引入人体后显示为密度低后黑色的影像。
(2)阳性对比剂常用的有硫酸钡和碘化合物,进入人体后显示为高密度或白色的影像。
二、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一种是与剂量无关的特异性反应(变态反应),另一种为较多见的物理化学反应。
2、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程度及处理原则一般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一般不需要处理,可自行恢复。
轻度喷嚏、流泪、结膜充血、面部水肿,需卧床休息、吸氧、观察生命体征、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异丙嗪,一般无生命危险。
中度反复重度呕吐、眩晕、轻度喉头水肿、轻度支气管痉挛、轻度或暂时性血压下降,需卧床休息、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对症处理。
重度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休克、惊厥、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有生命危险,应立即采取气管切开、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考核内容:1、常用造影剂有哪些类型,2、泛影葡胺主要用于什么造影,3、静脉胆道造影常用什么造影,4、轻度碘剂过敏反应有哪些表现,考核成绩:吴亚峰: 秦荣: 王新平: 买明江: 杨青: 仇誉润: 刘江: 李佳明: 李鹏: 效果评价:(通过提问了解掌握程度)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三级综合医院放射科新技术新业务学习笔记

三级综合医院放射科新技术新业务学习笔记在业务方面,三级综合医院放射科还引进了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是通过放射学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疗或操作,常见的包括介入穿刺、介入血管造影、介入微创手术等。
介入放射学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创口几乎没有瘢痕等特点,可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对于治疗一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级综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技术和操作方法。
此外,放射科还引入了PET-CT技术。
PET-CT是通过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技术,可以提供融合的代谢和结构信息。
这种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非常有用,能够提供准确的肿瘤分期、评估治疗效果等信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在学习这些新技术和新业务时,放射科的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
首先,医生需要通过参加培训班和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研究成果。
其次,医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不断探索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最后,医生还要通过实践和临床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诊断能力。
综上所述,三级综合医院放射科的新技术和新业务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准确、便捷的手段。
医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也需要为放射科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平台,鼓励医生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推动放射科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放射科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也在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业务。
在这篇继续的学习笔记中,我将探讨三级综合医院放射科的另外两个新技术和业务:辐射治疗和数字化放射手术。
辐射治疗是放射科的一项重要业务,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
它利用高能量的电离辐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肿瘤的目的。
辐射治疗可以通过外照射或内照射等方式实施,具体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来制定治疗方案。
辐射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精准性和无创性,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并提高治疗效果。
2024年放射科出科实习小结

2024年放射科出科实习小结一、实习背景2024年7月至9月期间,我在某医院放射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出科实习。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放射科常规工作,包括CT、MRI、X线等影像检查,并有机会参与了一些特殊检查和介入治疗。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放射科的工作流程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收获1. 影像学知识的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参与临床工作,系统地学习了放射学各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并掌握了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特别是在CT和MRI方面,我学会了解读不同部位和系统的影像,并对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判断和分析。
这对我以后的临床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2. 观察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在放射科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观察和分析影像学片子,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分析。
通过这个过程,我学会了仔细观察影像细节,识别疾病的特征,并能够将观察到的结果准确地传达给医生和患者。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医生和技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协作中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 专业操作技能的提升在放射科实习期间,我通过参与影像检查和介入治疗,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我学会了熟练操作CT和MRI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疾病的需求进行合适的参数设置和图像处理。
同时,我也参与了一些介入治疗的操作,如穿刺活检、血管介入等,提高了我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
三、实习心得1. 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放射科的工作中,丰富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影像学的基础知识,才能对各种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析。
因此,我在实习期间更加重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2. 观察力的培养在影像学的工作中,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影像细节,才能发现疾病的特征和异常表现。
因此,我在实习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不断加强对影像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沟通协作的重要性在放射科的工作中,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是很重要的。
只有清晰地向医生传达观察结果,才能更好地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九 十

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时间:2017年9月22日地点:放射科参加人员:刘文波、熊毅、朱前俊、吉施约色、李彦彤、毛伟、日伙古体主讲:吉施约色主讲内容:X线成像原理及特点一、x线成像原理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然受阻时产生的。
其中约1%的能力转化为x线,99%以上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形成x线影像必备的3个基本条件1、x线要有一定的穿透力2、被穿透组织的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差异3、穿透物质后剩余的x线必须经过载体(荧光屏、x线胶片)显像的过程才能获得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二、x线的特性1、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2、荧光效应是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3、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效应是放射剂量学的基础5、生物效应是放射防护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三、x线检查中的防护放射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1、防护实践的正当化2、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制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时间:2017年10月16日地点:放射科参加人员:刘文波、熊毅、朱前俊、吉施约色、李彦彤、毛伟、日伙古体主讲:吉施约色主讲内容: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CT是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形重建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
基本原理是用准值后的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照射、用探测器接收到多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重建后形成数字矩阵在还原成图像,它显示的是人体某个断面的组织密度分布图,是真正的断层图像二、CT的种类1、常规CT2、螺旋CT3、多排探测器CT4、电子束CT三、基本概念1、像素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称之为像素2、空间分辨率是指CT对物体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像素越小,矩阵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3、密度分辨率是指能分辨两种物质之间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四、CT检查技术1、平扫2、增强扫描3、造影扫描4、特殊扫描。
2024年放射科学习记录计划(二篇)

2024年放射科学习记录计划中医院放射科____年学习计划放射科为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开展业务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为主,另外举办专题讲座,以助知识更新。
科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业专题讲课,建立业务学习记录。
____年学习计划如下:____月份:学习放射科各项规章制度____月份:学习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和图像质量评价____月份:学习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____月份:学习放射科辐射防护知识和安全事故条例____月份:学习放射科三基训练____月份:学习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和操作流程____月份:学习重点病例随访____月份:学习疑难病讨论____月份:学习____线机与ct机发展历程____月份:学习特殊造影检查____月份:五官科的摄片要求和报告书写____月份:静脉肾盂造影的注意事项与流程2024年放射科学习记录计划(二)第一季度(一月-三月):1. 学习放射科学基础知识:开始学习放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辐射物理学、辐射生物学、放射诊断学等方面的内容。
2. 系统学习放射诊断学:通过阅读专业教材和相关论文,全面掌握放射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X射线、CT、MRI等放射诊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参与放射科学研讨会议:积极参与放射科学领域的研讨会议,通过与同行交流和讨论,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学术素养。
4. 开展实践训练:参与医院放射科的实践训练,学习放射影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熟悉各种放射诊断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5. 深入了解放射防护知识:学习放射防护的理论和实践,了解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培养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第二季度(四月-六月):1. 深入学习核医学知识:学习核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应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注射技术、图像获取和解释等方面的内容。
2. 学习放射治疗学:了解放射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放射治疗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包括剂量计算、治疗计划设计、放疗机的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2017年9月22日
地点:放射科
参加人员:xxx
主讲:吉施约色
主讲内容:X线成像原理及特点
一、x线成像原理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然受阻时产生的。
其中约1%的能力转化为x线,99%以上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形成x线影像必备的3个基本条件
1、x线要有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组织的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差异
3、穿透物质后剩余的x线必须经过载体(荧光屏、x线胶片)显像
的过程才能获得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二、x线的特性
1、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是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是放射剂量学的基础
5、生物效应是放射防护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三、x线检查中的防护
放射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1、防护实践的正当化2、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制
放射科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2017年10月16日
地点:放射科
参加人员:刘文波、熊毅、朱前俊、吉施约色、李彦彤、毛伟、日伙古体
主讲:吉施约色
主讲内容: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CT是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形重建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
基本原理是用准值后的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照射、用探测器接收到多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重建后形成数字矩阵在还原成图像,它显示的是人体某个断面的组织密度分布图,是真正的断层图像
二、CT的种类
1、常规CT
2、螺旋CT
3、多排探测器CT
4、电子束CT
三、基本概念
1、像素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称之为像素
2、空间分辨率是指CT对物体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像素越小,
矩阵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
3、密度分辨率是指能分辨两种物质之间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
四、CT检查技术
1、平扫
2、增强扫描
3、造影扫描
4、特殊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