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新人教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有限性2.生命的价值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
2.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引导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2.准备讨论话题3.准备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加入各小组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再次确认对生命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生命的有限性和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设计文档完毕,供您参考。
在完成《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设计之后,进行课堂反思是十分重要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生命可以永恒吗。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永恒性,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珍惜生命的态度。
教材中包含了关于生命永恒性的各种观点和例子,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关于生命的困惑和疑问。
他们对生命的永恒性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永恒性的不同观点。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
4.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永恒性的不同观点的理解和表达。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永恒性和价值。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内容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准备时间:2课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短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包括生命的永恒性的不同观点和例子。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永恒性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命的永恒性的观点,进行讨论和表达。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新人教版

《生命可以永恒吗》课标分析本课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编排,其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体会生命的价值,生疏到实现人生意义应当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知道尽管我们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而且很短暂,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树立乐观的生命态度,敬畏生命,获得生命的意义。
还要让同学生疏到要追求生命的奇特,应当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需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
本课“探问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叙述了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很短暂,我们要查找有意义的生命懂得对生命的敬畏,追求奇特的生命。
其中第一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主要告知我们,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其次课时“敬畏生命”主要告知我们,生命至上,休戚与共。
生命是脆弱的、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的,又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而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学情分析“探问生命”这个话题,对于刚上中学的七班级学生来说,既生疏、迷茫,同时又有兴奋和期盼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同学生疏到:生命不是永恒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都很短暂。
个人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才会珍视它当我们能够与四周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命有接续。
2.敬畏生命。
难点:1.生命有接续。
2.敬畏生命。
学法指导本课的教学,主要以同学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为主,老师引导同学接受阅读、表演、争辩、辩论等方式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活动,旨在给同学更多的呈现自我的机会。
同时通过鼓舞同学乐观参与课堂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增加同学的自我训练意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一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新人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
doc (.docx )、.ppt(.pptx )、.xls (.xlsx )、.pot 、.pps 、.vsd 、.rtf 、.wps 、.et 、.dps 、.pdf 、.txt 文件格式。
生命可以永恒吗。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价值等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有限性2.生命的价值3.生命责任感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有限性和宝贵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视频、图片等。
2.准备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分组安排,便于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生命的视频,如生育、成长、老去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生命有限性的图片,如自然灾害、疾病等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生命可以永恒吗?”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生命的价值。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有限性和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5.拓展(10分钟)提出问题:“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1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案 新人教版

生命可以永恒吗课标要求2.2 生疏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生命的独特性,树立珍爱生命、宠爱生命的人生态度。
2.学问与力量目标:理解:①生命的特点;②正确看待死亡;③生命接续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生命有时尽;②生命有接续。
2.教学难点:生命有接续。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争辩法、情景陶冶法。
学法指导1.合作探究法:收集实例,在小组中进行沟通争辩,体会生命的奇特。
2.情景分析法: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同学针对具体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感悟视频播放视频《地球生命的演化》,提问: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同学观赏视频,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争辩上述问题。
老师过渡: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有一个漫长的历史,生命起源于三十多亿年前,几百万年前消灭了人类。
古人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讲授新课活动二:运用你的阅历同学阅读课本P88.“运用你的阅历”栏目,争辩沟通: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假如不行以,为什么?假如可以,它将会怎样实现?同学争辩沟通,老师点拨、导入:第一节生命可以永恒吗一、生命有时尽活动三:探究与共享同学阅读课本P89.“探究与共享”栏目,争辩沟通:①在上面的生命故事中,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②她们的共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生疏?同学争辩沟通,并乐观举手回答问题。
同学阅读材料,总结两则生命故事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看法。
通过活动,让同学加强辩证分析问题的力量,对生命的长短有初步的生疏。
通过故事启发,让同学感受和理解“生命来之不易”。
1.生命有什么特点?(背诵)①生命来之不易。
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呈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很多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新人教版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生死狙击》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生命的意义》和《活出生命的意义》两本书,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互动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不高。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可能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思考题:请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思考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实践活动:请学生参与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如志愿者活动,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实践报告。
2.作业反馈:
-教师将对学生的读后感和实践报告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观点阐述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多样性,理解生命的不可永恒性,并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学会珍惜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八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永恒性,通过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命现象有所关注,但对于生命的永恒性可能还没有过多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问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可以永恒吗?2.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问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有限性,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生命的美好瞬间,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教师提问:“生命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
案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问:“这些案例让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如何珍惜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的短暂,能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懂得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创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命。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最长的生命”这一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不可以永恒,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2、引领学生感悟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而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来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2、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时光,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使学生初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3、让学生懂得,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来之不易;知道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暂的,生命有接续。
难点:生命宝贵;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对于生命,你是如何认识的?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话题,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展示预习成果
1.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__幸运__。
2.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__短暂__。
3.__死亡__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4.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__接续__。
5.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__我__”的生命,还是“__我们__”的生命。
6.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__身体__的生命,还包括__社会关系__中的生命、__精神信念__上的生命。
三、新课讲授
第一目生命有时尽
1、生命来之不易
探究一:教材P88运用你的经验
(1)说说你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
(2)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
答案提示:(1)自然科学上现在发现的寿命最长的生物是一种在沉积物中生存的叫作玛士撒拉虫的微生物,据说已经生存了2.6亿年。
落叶松寿命长达250年-400年;红松达3000年;巨杉4000年以上。
(2)我们的生命不可以永恒,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不可能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有时,我们说生命可以永恒,指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它通过家族的繁衍,创造出不朽的精神文化成果等方式来实现的。
探究二:教材P89探究与分享
(1)在上面的生命故事中,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
(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答案提示:(1)表达了生命的来之不易。
(2)共同表达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我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等等。
2、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探究三:教材P90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这位同学的观点?
(2)这样的人生态度会给他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1)这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每天都过得充实,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
(2)这样的人生态度会让他丧失前进的动力,沉迷电子游戏,对生活丧失希望,会浪费美好的青春时光,等等。
3、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探究四: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
(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1)如: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
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让生命更有价值,等等。
(2)同意这种说法,这种观点强调在平凡的世俗生活中体会生命的尊严与奥妙。
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
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4、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
①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③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正确理解“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出自庄子,庄周梦蝶
和他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的典故大家也都知道,庄子用他的睿智在几千年前就给了我们一个人生的态度,看看我们现在自己在尘世间的种种惺惺作态,也只能在古人面前汗颜长叹,自愧不如了。
白驹过隙:白驹,白色的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人生在世和世界万物相比不过是短短一瞬间,在还没有好好体会的时候,他就过去了或者嘎然而止。
所以该珍惜的要珍惜,该放弃的要放弃,不要太执着或者拘泥于一定事物之上,人活天地间要得其所不枉其一生就可以了。
第二目生命有接续
1、生命有接续的实现
探究五:教材P91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答案提示:如,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让家庭得以延续,等等。
2、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探究六:教材P92探究与分享
从下面的情境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
答案提示:分别看到了家族生命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和血脉、民族友好关系的传承。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探究七:教材P92阅读感悟及教材 P93拓展空间
(1)学生分享季羡林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2)分享《孔子世家谱》后,尝试制作一张你的家庭图谱。
(3)从上面两个分享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体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让人生更有意义。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演练
1.下列关于生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D )
①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②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④生命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③④
2.“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告诉我们( B )
①个人的生命很短暂②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③我们应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人生有意义④人活着太没意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关于死亡,说法错误的是( C )
A.死亡是我们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
B.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C.人早晚要死,人生毫无意义
D.向死而生,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
4.生命对于我们而言,包括( A )
①身体上的生命②社会关系中的生命
③精神信念上的生命④未知的生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辨析:有人说,生命的接续就是指身体生命的接续,家族的繁衍,对此,你如何看?
答案提示: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