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四地七校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选】.doc
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2022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答案

2022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浪漫主义作品更多了”错误,原文中“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是在强调六朝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2.A【解析】B项“比西方人进步、高明”,夸大了中国自然诗出现更早的意义。
C项因果关系不当。
D 项作者认为陶渊明、李白的自然诗同西方歌德的自然诗“口吻相似得令人惊讶”,主要侧重中西比较。
3.B【解析】A项侧重谈中国诗的篇幅短小。
C项侧重谈中国诗的意蕴悠远。
D项侧重谈中国诗富有韵律美。
4.同:两则材料都通过中西诗歌的比较,认为中国诗歌更具柔性美,西方诗歌更具刚性美。
(2分)异:材料一侧重从自然诗的起源和审美情趣角度比较中西诗歌的差异性。
材料二侧重从诗歌内容和作风角度论述中西诗歌的相似性。
(2分)5.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国诗相较于西洋诗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它的本质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②中国诗和西洋诗从审美情趣上来看,最初都偏重人事,诗人对于自然的爱都比较晚起。
③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别,比如都有田园诗,有时口吻情景也极相似。
④中国诗和西洋诗作风也往往暗合,如魏尔兰,爱伦·坡诗歌作风与中国诗有共鸣之处。
(一点2分,第①点必答,其他三点任意答两点。
意思对即可。
)6.C【解析】“对青年的死无动于衷”表述有误,房东太太当时并不知晓青年自杀。
7.D【解析】“苦苦寻找女孩的全部过程”错误。
8.①“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是珀迪太太招揽租客的幌子,以隐瞒房间有人自杀过的事实。
②房间里“家具齐全”,但破败不堪、环境恶劣,毫无舒适可言,讽刺了房东太太以及当时社会的虚假冷漠、唯利是图。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尾通过房东太太的对话揭示出女孩死亡的真相,这个真相出人意料;同时也回答了前文男孩能嗅到木犀草香却为何苦苦寻找女孩未果,让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湖北省七校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精编】.doc

湖北省七校(荆州中学、襄阳五中、襄阳四中等)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中联考数: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刺绣①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两件绣品。
观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
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
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
刺绣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
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②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
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时对佛教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
此时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以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
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
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
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
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
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1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B(我国在国际种子市场缺少“主动权和话语权”,与“种子供应方对我们的价格垄断”因果关系有误。
)2.(3分)C(A项材料一是说建成后才能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B项材料中并未说美国公司比德国公司更有优势,D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外国种子公司进入国内市场”,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3.(3分)D(此项是促进我国种子市场快速发展,不是促进种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4.(4分)①举例论证。
本文使用了各种翔实的数据和各种事实材料证明当前国内市场的种子隐忧,我国是种业大国而非种业强国。
②比喻论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说明了种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剑封喉”形象地说明了关键领域万一种子被“卡脖子”可能造成的危害。
“生物工程技术是育种产业的一把利剑”,说明生物工程技术在育种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每点2分)5.(6分)①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建设新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也将有显著提升。
继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建设高通量、规模化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平台,发掘携带优异基因资源种质材料,定向改良创制新种质。
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③在确定工作目标方面: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
④在制定政策法规方面: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外商必须通过建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资公司才能进行。
转基因种子要经过严格审批,而且粮食进口严守配额。
(任选3点即可满分,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所举事例能证明观点即可,无须全部列举)6.C(A项“迷信思想,愚昧麻木”错,B项“年轻人为了自己的享乐忽略了父母,导致山村的贫穷”因果错,D项“我感到自己不厚道”不是因为“偷窥、不劝解”)7.A(B项未有直接的心理描写,C项我并没有推动情节的发展,也不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D项语言并不含蓄典雅,而是质朴)8.示例:①开端对老洼客栈的描写(1分,直接引用亦可),表现了客栈的简陋(1分,老洼或者小山村的贫穷亦可);②“袅袅升起的炊烟……活跃起来”(1分),表现了小山村的宁静或生活节奏的缓慢;③“半轮秋月……屋檐下”或“那月芽也对我……涌出大片雪白的泪”,表现了小山村夜的幽静,突出了笑声的清晰(1分,或呜咽声使“我”不寒而栗);④“吓得……天地为之一暗”(1分),表现了哭声的凄惨(1分,或老人们的伤心)(任选两处即可)9.示例:前者指作者要以客观的视角,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1分,客观、现实、真实任一点均可),文本一中穷乡僻壤、老人留守(1分,文本其他内容亦可),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年轻人离乡赴城去打拼的时代特征(1分);后者指作者在塑造形象时要能将心比心地刻画形象的真情实感(1分,凡人的七情六欲亦可),文本一中老人们三更呜咽(1分)就表现了乡村留守老人思亲、盼亲的无奈(1分,大意对即可)10.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
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1. (2分)请选出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磅礴(báng)横幅(fú)绸缪(miú)浩淼(miǎo)B . 樯桅(wéi)鼾息(hān)赫然(hè)阒黑(qù)C . 天籁(lài)峭峻(qiào)朝暾(dūn)肩膂(lǚ)D . 余曛(xūn)眼睫(jié)蔼然(ǎi)湛蓝(shèn)2. (2分) (2020高二下·金华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牡丹雍荣华贵,“交错如锦,夺目似霞”的外表下,却是极为耐寒的铮铮(zhēng)傲骨,比起“傲雪模范”梅花全无不及之处。
但是,牡丹却怕晒,一到夏天便病恹恹(yān)的,很是惹人怜惜。
B .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字宙。
”充满宇宙情怀和人生智慧的文章,蕴藉(jiè)着思想的美,运用思辨,探讨问题,让我们的心灵迎接伟大的思想,攀登思想的巅峰,提高精神的境界。
C . 这样岩石里怎能迸(bèng)出花来呢?如何那枯瘠的皴(qūn)枝中竟锁有那么多莹光四射的花瓣?为什么怀孕的花树如此清癯苍古?我几乎想剖开枝子掘开地,看看来日要在月下浮动的暗香在哪里?D .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xù)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今年堪称多事之秋,比如:我国北海舰队圆满完成在西太平洋海域的训练任务,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而我的姐姐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B . 我校文学社刊登“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启示”才一周,便有不少同学踊跃投稿,其中不乏优秀作品。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删述“六经”,创立了以仁礼学说为核心的儒家学派,将仁义礼智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要素,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天下大同作为立国的必由之路。
儒学在汉代定于一尊,这绝非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私相授受,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六经”被尊为“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色。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六经”扩展为“十三经”,它们彼此支持,相互烘托,成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经学”。
经学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体系的载体.是人生理念、国家制度、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论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无可比肩。
皮锡瑞说:“自天子以至于士庶,莫不读孔子之书,奉孔子之教。
天子得之以治天下,士庶得之以治一身。
有舍此而无以自立者。
此孔子所以贤于尧舜.为生民所未有,其功皆在删定六经。
”梁启超说,宋元之后,《四书》成为全社会最基础的读物,故而成为大众“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经过漫长的探索,确定以经、史、子、集为中国文献分类的总纲,而以经部文献为万籍之冠,学者奉若圭臬,“视为天经地义,未敢推翻另创”。
近代以来,中国引进西方大学体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西方人文社会的体系,是基于当地历史文化的产物,而人类文明是多元的,人文科学领域最具区域特色。
引进西方体系,理应经过必要的消化,充分兼顾本国固有的学术特点。
可惜前人削中国文化之足,适西方文化之履,用西方体系来“规范”中国既有的文化体系,仓促而粗暴地将最重要的经学逐出了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充分肯定孔子与经学的知识精英依然大量存在。
梁启超《国民必读基本书目》的第一本即是《论语》。
当年在清华,王国维亲自为学生讲授的课程是《尚书》《仪礼》《说文》。
马一浮更声言,全部中国文化都可以统摄于“六艺”之中:“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湖北省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湖北省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前,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
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这些新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
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等。
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目标,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
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要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涵养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
要注重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滕王阁盛会上,面对众多前辈,XXX挥笔疾书,转瞬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立现笔端,如朝阳喷薄而出。
B.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C.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出现了上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一代代的赶马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D.一年内,XXX与XXX总统共举行了五次双边会谈。
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在双方对外关系中并不多见,在国际上也属凤毛麟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3.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XXX结,今来白露晞。
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XXX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④⑤①③⑥②B.⑤④⑥③①②C.④⑤①⑥③②D.⑤④①③⑥②4.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湖北省部分中学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湖北省部分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A、敕.造(chì)庠.序(áng)起兴.(īng)桅.杆(wēi)B、未卜.(éng)千载.(ài)錾.银ànC、数罟.(gǔ)崔嵬.(wéi)句读.(dòu)怪诞.(dàn)D、湮.没(ān)酬.谢(chóu)畏葸.(ī)阿谀.(ú)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诡秘寒喧纨袴脍灸人口B、宵柝暮砧筵席落木萧萧C、鱼凫暇想褴褛精兵减政D、描摩暴躁操练弱不经风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22年“嫦娥奔月”,2022年“神七”升空,2022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2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奥运火炬在成都传递时,热情的成都市民纷纷到火炬传递的大街上去观看,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C、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D、美国的《人权报告书》每年都老调重弹....,指责这个国家,批评那个国家,对自己的人权问题却避而不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全世界“环境难民”的阶段正在迅速扩大,造成“环境难民”的原因,是由于土地干旱,荒漠化扩大,水灾,森林毁坏及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
B、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尊重,相互理解,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畅得多。
C、近年来,一些唱片公司急于追求眼前利益,喜欢以流水线的方式对新歌手进行快速包装,造成了流行乐坛表面繁荣,内里空虚。
D、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四月七校联考试题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碎片化阅读要“量中求质”书箱里一直保存着过去纸媒盛行时代喜欢的几本杂志,既有《十月》这样的纯文学刊物,也有像《今古传奇·武《看电影》这样的通俗读物。
那时候,杂志多是半月刊,有的甚至是双月刊, 信息相对匮乏和迟缓,等新一期杂志上架的心情,用望穿秋水来形容并不为过。
依靠纸媒支撑起的阅读生活,阅读量不可能太大,这既有阅读速度的问题,也有内容供应的问 题。
有一种论调,认为当代人阅读量较古人太少,担心社会将变成“文化沙漠”。
事实上,人们觉 得阅读少了,只是像传统阅读那样,抱着一本书读的情况少了。
现代人每天通过微信、微博、新闻 客户端等渠道,接触大量信息。
单论文字量,今人的阅读总量恐怕要数倍高于古人,也多于过去的 纸媒主导时代。
然而,从阅读的“质”来说,我们的阅读效率正在面临大面积滑坡。
从社交网络、移动媒体获 取的碎片化文本,很难系统、深入地学习知识、获得感悟。
近年来,笔者微信里的订阅号不断增加, 已经达到 100 多个,阅读的数量不少,能被笔者记住的却不多,大都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
而多 年前的纸媒阅读,一些精彩的文章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们能否回到过去那种纯净的阅读时代?答案是否定的。
现代社会,向往山林的人可以来一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极少能在深山里搭一座木屋终老。
信息时代,很多人怀念纯粹、传统的阅读生活,但离开手机,我们还是会寸步难行。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碎片化信息中,提升阅读的质量呢? 我们需要在碎片化阅读中培养“拼接意识”。
相对于传统阅读,碎片化阅读则更加灵活、丰富,能够即时把握最新动态。
涉猎各个层面的“浅阅读”也十分必要,只是,这种涉猎并非被动接受,择信源很重要。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往往读过才能判断是否是垃圾信息,白白耗费时间精力,因此, 理性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信源,然后专心阅读十分重要。
古人读书学习,讲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资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虽无 需这样胼手胝足、皓首穷经,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独善其身”,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
从这个角度而言,对碎片化信息的拼接和挖掘,不失为一个“量中求质”好方法。
(选自《新华文摘》2017 年 07 期)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有关概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阅读”指的是纸媒时代接受信息的方式,在本文中也可以叫做“纸媒阅读”。
B 、“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渠道接受大量碎片化文本信息的方式。
C 、“浅阅读”是涉猎各个层面的、更加灵活丰富、能够即时把握最新动态的阅读形式。
D 、“深度阅读”是指就某一专业或某一领域的内容有意识地深入阅读的形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纸媒盛行时代,信息相对匮乏,但是基本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不同阅读需求。
B 、在纸媒盛行时代,因为阅读速度和内容供应的问题,人们的阅读量不可能太大。
C 、网络社会、移动媒体时代,人们抱着一本书读的情况少了,使阅读效率出现大面积滑坡。
D 、快餐式、容易读、有趣味的碎片化文章读起来比较轻松,但是阅读效率不高。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社会,人们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纯净的阅读时代,热衷于碎片化阅读将会使我们的社 会变成“文化沙漠”。
B 、现代社会,人们选择碎片化阅读无可厚非;人们的阅读总量要远高于纸媒阅读时代,只是 阅读的质量令人担忧。
C 、建构在知识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上,主动涉猎各个层面的“浅阅读”是提高碎片化阅读质量的有效办法。
D 、借鉴古人碎片化阅读经验,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工作,是提 升阅读效率的一大途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选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注散漫选择,随心所欲。
而是应该建构在知识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上,从而产生“化学作用”。
例 如,钟爱时政类新闻的读者,在每天接收网站、客户端、社交平台新闻推送的同时,也要变被动为 主动,搜集一些相关的大国关系、地缘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经济等信息,形成较为完整、具有一 定逻辑体系的信息结构,在“浅阅读”中增强对事物全面、客观的认识。
我们还要让网络阅读更“累”一点。
就像经济学里,顾客对产品的选择是感性行为一样,人们 对阅读的选择也是感性行为。
选择快餐式、容易读、有趣味的碎片化文章,是每一个读者的自然反 应,这是我们阅读效率不高的一大根源。
其实,古人也常常进行碎片化《世说新语》,都是碎片化信息。
只是这些内容表现为某一领域的深度信息。
因此,找到一个专业化的垂直领域,有意识地进行深度阅读,是提升阅读效率的一大途径。
同时,在深度阅读方面,选大青衣胡玲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人群最前面。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
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
柳月如眼波流转,一翘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
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
青莲尚小,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
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
青莲悄悄来到后台。
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原载 2017 年第 6 期《红豆》,有删节)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身后的青莲。
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 青莲紧闭双唇不语。
柳月如回头,上下打量着她,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胚子。
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
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
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
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所有青衣角色都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
不知何时起,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
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
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男人还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你愿意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吗?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地在青莲脑中回荡,她去找柳月如。
师父,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
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
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
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咱们也要唱下去。
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
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我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
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
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相约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
不远处,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
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
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
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
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老板,青莲说,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 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 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
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
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
青莲从梦中惊醒。
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一打听,才知道剧团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
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 吧? 青莲一惊,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
青莲问,师父怎么走了? 老太太说道: 月如是个戏痴啊,这年头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
昨晚,她走了。
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
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 莲。
青莲打开,正是她初次看师父唱戏时穿的那套青衣戏服。
师父! 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
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注】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
因所扮演的角色 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大量使用了口语,使整篇小说语言显得朴实自然,既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塑造 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B 、“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一句中,写出青莲听闻老板一席话后,顿悟 自己成为歌星的真正原因还是自己多年练就的戏曲功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小说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式,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青莲的人物形象, 也凸显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人性的改变。
D 、小说最后写县剧团重新开张,青莲回来接管剧团,担任剧团老板,重新登上舞台,这是因 为青莲对师父柳月如感到愧疚。
5、小说在刻画柳月如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5 分)6、小说以“大青衣”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想在座的大家都熟悉那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里面有一句歌词:做完了一天功课,我 们来尽情欢乐。
”王国庆说:“看看我们身边有的孩子。
我听到周围有人讲,那些孩子们有的时候 作业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
做完作业他们上哪儿欢乐,到哪儿荡起双桨呢?” 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表示,减负是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
作为政府要优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的综合改革,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破除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以此来营造 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减压的良好教学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