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标准成本控制01
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信息系统:即责任会计系统。负责计 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 主要包括:编制责任预算、核算预算 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 个部分。
考核制度:主要内容有: 1)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 2)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的唯一解释方法; 3)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 4)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 5)规定业绩报告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
(2)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 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 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 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 成本。它具有以下特点:是用科学方法 根据客观实验和过去实践经充分研究后 制定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排 除了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又保留了 目前条件下难以避免的损失,代表正常 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具有现实性;它是 应该发生的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业绩的 尺度,成为督促职工去努力争取的目标, 具有激励性;它可以在工艺技术水平和 管理有效性水平变化不大时持续使用, 不需要经常修订,具有稳定性。
奖励制度: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 的重要因素。由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两 种形式。规定明确的奖励办法,使被考核 人明确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
3、成本控制的作用: 从控制的难易程度上看,在价格、成 本、利润、资金等几大经济要素中, 相对而言,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具有更 大的自主性; 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 加利润,因而处于经营管理的核心地 位。
(4)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是指材料 费、人工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的各明细项目,以及资本支出等, 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控制的方法 应有区别。
3、全员参加原则: 成本控制对员工的要求:具有控 制成本的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成 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 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 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 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 成本控制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 本。
08第八章 标准成本也差异分析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三项要素,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应分别 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制 定。
每一成本要素的标准成本都包括“数量”标准 和“价格”标准两项内容。“数量”标准和 “价格”标准应由管理人员组织工程技术、生 产、会计、采购、销售、人事部门等相关人员 分析研究确定。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的基 本计算公式表述台下:
P167例题8-7
●
●●
●
●
本章考点题型
[单选]比较先进且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标准剧本是现行可达 到标准成本。
[单选]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优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 平的成本,叫做理想标准成本。
[单选]在实际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的标准成本是现行可达到标 准成本。
[单选]在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时,其中的数量标准就是生 产单位产品所需用的直接人工工时,而价格标准则是指制造费 用分配率标准。
第八章 成本控制
本章重点难点 1、标准成本系统及作用 2、标准成本的制定 3、成本差异分析 4、成本差异处理标准和标准成本下的成本
帐务处理(难点) 学习目的 掌握运用成本差异处理标准和标准成本下
的成本帐务处理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一,成本控制的定义与意义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 所发生的各项资源的耗费和影响成本的各 种因素进行分析与监督,及时发现与其预 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实际 脱离计划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 行纠正,从而保证成本目标的最终实现。
数量差异用于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时往往被称为用量差异或效 率差异。
(三)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可以分为材料价格差异和材 料数量差异。
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提升效益,提高效率,通过对整个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而形成的一套有效的标
准成本管理领域的综合管理体系。
标准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可以实现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标准成本控制也可以帮助企业在合理范围内有效地缩减成本,预防支出的违反,提高企业的节约精神。
首先,要实施标准成本控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并纳入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以确保企业活动能够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进行。
其次,为了有效地实施标准成本控制,企业还需要制定并推广一整套标准成本控制手段,定义费用控制范围,并严格限制特定活动的支出。
此外,为了更好地控制标准成本,企业将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不断变化经济环境的动态的成本控制系统。
这一系统在实践中将会推出有效的费用控制措施,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此外,企业还需要强化内部的管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确保活动运行的有序性;对活动的费用进行细化核算,确保在规定的成本范围内合理支出;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每月做好成本控制分析并及时跟踪实施情况,随时发现费用流失点。
通过实施标准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有效地提高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推动企业发展,改善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运用标准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做好
一些工作,以确保其以有效的方式运用标准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成本管理-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应付直接人工工资 550 000 元。
要求:
⑴计算乙产品标准工资率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⑵计算乙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2012 年)
【答案】
⑴乙产品的标准工资率=420 000÷21 000=20(元/小时);乙产品直接人工标
准成本=20×2=40(元/件)。
⑵乙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550 000-40×10 000=150 000(元),乙产品直
考点 10 成本差 异的计算
知识总结 ①标准成本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②通常,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一般难以达到 ①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组成,将各项目的标准成本汇 总,即得到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②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 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Σ(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都可分为价格差异 和用量差异②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主要责任部门为采购部门,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 主要责任部门为营运人事部门,用量差异的主要责任部门为生产部门
眼的与价格差异有关,带有“用量”“效率”“工时”等字眼的与用量差异有关。
名师解读
计算成本差异的公式很多,且参数的名称然后点击上去很像,考生应总结记
忆公式的规律,避免在计算时混淆,导致计算错误(相关公式的比较见附)。其
中,各项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可不用单独记忆,只需记住对应的用量差异和价格
差异,将两者加总即可得出成本差异;只有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时,才涉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责任部门,以便于及时进行改进。成本差异的分析表
如下所示。
差异类型 价格差异
第8章标准成本控制

单位产品直接 人工标准成本
=∑(
该产品各工序的 小时工资率标准
X
该时用产量品各标工准序的工)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四)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由制造费用用量标准和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决定的 制造费用用量标准即工时用量标准,它与上述直接工人用量标准的制定
工资 工 资 作
作
( 5 ) = 差 异 ( 6 )异
率率
时数 时数 (1) =
(7)=
( 1 )(2) (3) (4) X(3)- [ ( 3 ) - [ ( 1 ) -
( 2 ) X (4)] (2)]
(4)
X(2) X(3)
0.52 0.45 2000 1800 230
90
140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X ( 5 )(4)
(6) (7)
(5) (7)]
X(5)
XX 600 640 800X2 0.40 700X2 700X2 600- 600- 520-
=
.2= =1400 560=40 616= 432
1600
1540
-16
=88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三 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2、固定性制造费用
(1)差异两分法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费用预算差异 =实际固定费用总额-标准固定费用预算限额
甲产品单位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元)
材料A 2.5 0.5 3 5 1.5 0.5 7 21
材料B 3 1 4 6 2.5 1.5 10 40 61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成本来进行成本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标准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首先,标准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成本,从而合理安排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标准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合理安排原材料的使用,避免原材料的浪费,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标准成本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标准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流程,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繁琐和重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标准成本控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标准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利润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标准成本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标准成本控制,不断完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成本会计-第八章-001

[例8-1]某厂D产品的材料耗用定额为10千克,每 千克标准价格为1元,如某年5月投人生产D产品 150台,实际耗用材料1 450千克,实际单价为1.1 元,则材料数量差异和材料价格差异的计算如下:
材料数量差异=(1450-150×10)×1=-50(元)
材料价格差异=(1.1-1)×1 450=145(元)
第一道工序
176 100 17600 1408000
80 14% 91.2
45 4 1
50
工序
第二道工序
176 80
14080 1408000
100 14% 114
35 3 2 40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需要按部门分别编制。 如果某种产品需要经过几个部门生产加工时, 应将各部门加工的该产品的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加 以汇总,计算出该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由制造费用的价格标 准和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两个因素决定的 。 数量标准指单位产品耗用的工时,价格标准是制造 费用分配率标准。
-
15元/小时 14元/小时
-
60台时/件 80台时/件
-
20元/小时 22元/小时
60台时/件 80台时/件
-
-
单位甲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
16 032元/件 30 186元/件 46 218元/件
4 560元/件 4 560元/件 9 120元/件
900元/件 1 120元/件 2 020元/件
1 200元/件 1 760元/件 2 960元/件 4 980元/件 60 318元/件
–狭义: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成本 的一切耗费,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限制和监督, 将各项实际耗费预先确定在预算计划或标准的范围 内,并通过分析造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原因,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实现全面降低成本的目标。
【成本管理】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管 理
会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计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直接材料用量标准)
财务部门会同采购部门 按材料品种分别制定
由设计技术部门支持制定, 吸收生产部门和个人参加
生产某产品需要用到A、B两种原材料。其中生产一件产品 需要A材料8千克、B材料3千克,其中A材料购入单价3.5 元、B材料购入单价5元。 求:该产品的材料标准成本
管 理
会 计
《管理会计》第八章
标准成本控制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管 理
会 计
• 第一节 标准成本概述 •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 第三节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管 理
会 计
• 学习重点:
• 标准成本控制的意义
• 学习难点:
•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计
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 件和工艺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工 业工程法或者其他技术分析方法得到的生产 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
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生 的必要材料消耗以及废品废料的材料损失, 是科学可行的材料消耗量。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管 理
会 计
直接材料的标准价格是根据下一年度 实际需要支付的单位材料购进成本,包括 材料的买价、税费、运费、装卸费、正常 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 ha
nic a l Eng ine e rs)的支持下,1903 年
泰勒出版了《工厂管理(Shop
Management)》一书阐述其主张,得到
了众多美国机械工程师的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 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三方面内容。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 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的反馈控 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则与成本的日常核 算相联系。
二、标准成本控制的特点
第一,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 第二,分解落实控制的目标 第三,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 第四,进行考核评价
什么是 价值
V ) =功能( F )÷成本( C ) 从上式可以看出,功能与价值成 正比,功能越高,价值越大,反之则 越小;成本与价值成反 比,成本越高, 价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价值(
(二)价值工程的核心 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 1、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功能提 2、在产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 3、在产品功能提高的情况下,成本降 低,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三、开设价值工程的程序与步骤
选择对象 收集情报 功能分析 制定方案 确定目标成本
选择分析对象 由于企业的产品(或零件、部件) 很多,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都进行功能 成本分析,应有所选择 。选择的一 般原则是:
1、从产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有效地积累每一产 2、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 结构、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或数量 3、从体积大或重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缩小体积、 减轻重量。 4、从投产期长的老产品中选,可以改进产品设计, 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工。 5、从畅销产品中选,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 使该产品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总差异=(-600)+(-110)= -710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1300/1100-1)*1100= 200
效率差异=(1100-400*3)*1= -100
总差异=200+(-100)=100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700/1400=0.5 开支差异=710-700= 10 效率差异= (1100-400*3)*0.5= -50
固定性制造 实际费用- 预算费用 费用耗费差异 固定性制造 标准费 预算 实际 ( ) 费用能力差异 工时 工时 用分配率 固定性制造 标准费 实际 标准 ( ) 费用效率差异 工时 工时 用分配率
第五节 成本控制的原则
节约的原则 全面性的原则 责权相结合的原则 按目标管理的原则 按例外管理的原则
4、在产品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功能提高 的幅度大于成本提高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 5、在产品功能降低的情况下,成本降低 的幅度大于功能降低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上述途径着手, 运用功能成本分析方法确定目标成本。
(三)价值工程的组织领导
设置价值工程的常设机构 建立专题的价值工程组织
变动性制造 实际 标准 实际产量 ( ) 费用耗费差异 分配率 分配率 实际工时 变动性制造 变动性制造费 实际 标准 ( ) 费用效率差异 用标准分配率 工时 工时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 =预算差异+能量差异 =耗费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
2、产品的竞争状况。如竞争对手的数量、 分布、能力,以及竞争对手在产品设计 上的特点
3、产品设计、工艺加工状况。 结合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在产品设 计、工艺加工技 4、经济分析资料。 如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水平、消耗定额、生 5、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其他有关资料。 对于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应进行详细分析,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增加分析资料的可靠性。
第二节 标准成本及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与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的特点 标准成本的作用 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成本控制制度前的准备工作 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
一、标准成本与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经 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 发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格差异+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 实际人 标准人 实际产量 ( ) 价格差异 工价格 工价格 实际工时 直接人工 标准人 实际 标准 ( ) 效率差异 工价格 工时 工时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 =耗费差异+效率差异
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 以功能评价系数为基准,将功能评价系数与按目 前成本计算的成本系数相比,确定价值系数; 将目标成本按价值系数进行分配,并确定目标成 本分配额与目 前成本的差异值; 选择价值系数低、降低成本潜力大的作为重点分
第四节 成本控制的日常控制——成本 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成本差异的性质 成本差异的计算的通用模式 价格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数量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 成本的事前控制——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起源 价值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开展价值工程的程序与步骤 价值工程应用的范围和效果
价值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 能达到适当的价值,即使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它应 具备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产 品设计结构,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据国内外有 关资料显示,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结构所降低的成本 数额,占事前成本决策取得成本降低额的70%~8 0%。
例题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材料消耗定额50公斤,材料单价 0.2元;直接人工工时定额3小时,小时工资率6元;变 动制造费用工时定额3小时,小时分配率1元,固定制 造费用工时定额3小时,小时分配率0.5元;全年固定 制造费用预算700元,变动制造费用1400元,预算生产 能力1400小时. 实际成本:全年产量400件,耗用材料19000公斤,单价 0.21元;直接人工1100小时,工资率5.9元;变动制造 费用总额1300元,固定制造费用710元. 要求:分析计算各项成本差异。
两差异法
◎预算差异 ◎能量差异
三差异法 ◎耗费差异 ◎能力差异 ◎效率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两差异法
固定性制造费 实际费用 预算费用 用预算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 预算 标准 标准费 ( ) 用能量差异 工时 工时 用分配率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三差异法
三、标准成本的作用
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 有利于责任会计的推行 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简化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四、标准成本的种类
◎理想标准成本 ◎基本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 ◎当期标准成本
实际 中广 泛采 用
五、标准成本的制定
单位产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 其中: 某一项目 该成本项目 该成本项目 标准成本 的价格标准 的用量标准
一、成本差异的性质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 实际 标准 实际产量下直接 ( ) 价格差异 价格 价格 材料的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 实际 标准 标准 ( ) 用量差异 用量 用量 价格
谢谢诸位!
能力差异= (1400-1100)*0.5= 150
总差异=10+150+(-50)= 110
七、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
成本类型 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 控制制度选择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 弹性预算 协商制定的固定预算或零基预算 根据资本支出制定的固定预算和零基 预算
LOGO
管理会计学
主讲:董帅
第八章 标准成本控制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第二节 标准成本及标准成本控制 第三节 成本的事前控制——开展价值工程 第四节 成本的日常控制——成本差异的计 算与分析 第五节 成本控制的原则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狭义的成本控制与广义的成本控制 绝对控制与相对控制 如何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标准工资率 =预计支付的直接人工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3、变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标准工时定额*变动(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总额 预算标准工时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耗用数量标准*单位价格标准
5.成本差异分析
6、从原设计问题比较多的产品中选,可以充
7、从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产品中选,可以 简化工艺、减少工序。 8、从成本高的产品中选,可以较大幅度地降
9、从零部件消耗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大幅 10、从废品率高、退货多、用户意见大的产品 中选,可以提高功能成本分析的效率。
围绕分析对象收集各种资料
分析对象确定后,应深入进行市场 调查,收集各种资料作为分析研究的依 据。所需资料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的需求状况。如用户对产品性能 及成本的要求、销售结构及数量的预期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 材料用量差异=标准单价*(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材料总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人工成本总差异=人工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 标准分配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 开支差异=实际发生数-预算数 =(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 能力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开支差异+效率差异+能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