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模式不同播量田间试验

合集下载

谈谈推广鉴定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均匀性的测量方法

谈谈推广鉴定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均匀性的测量方法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检测鉴定
(五)实测数据
该机型调整理论粒距 Xr:25cm。用方法一、
方法二分别实测粒距如表 1、表 2
表 1 方法一实测粒距
行次
1
2

3

4

5

6
Xi
7
(cm)
8
9
10
1 10.2 23.5 15.5 25.5 21.8 19.5 20.5 25.0 27.8 35.5
0
1.7
42.5
1.65
1
按照播种均匀性运算公式,得以下计算结果
见表 4。
表 4 方法一测算播种均匀性
粒距出 现频数 (个)
计算项目 X i ∈{0~0.5}
∑ n1' = ni
计算结果 2
X i ∈{ > 0.5~ ≤ 1.5}
∑ n2' = ni
37
粒距出
X i ∈{ > 1.5~ ≤ 2.5}
(6)
N = n1' + n2' + n3' + n4' + n5' ……………… (7)
N ' = n2' + 2n3' + 3n4' + 4n5' ………………… (8) 式中:
ni' ——在每个区段内粒(穴)距出现的频数;
ni ——粒(穴)距出现的频数; Xi ——每个区段的变量,区段长度为 0.1 X r ;
表 2 方法二实测粒距
行次
1
2

窄行匀播小麦种植技术

窄行匀播小麦种植技术

窄行匀播小麦种植技术1.技术概述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栽培技术是2.5m左右为一个播带,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10~12cm之间,在播种20~22行小麦之后,留30~40cm的空档,在播种时始终遵循这样的规律,确保行与行、带与带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并且留有一定的空档。

此播种栽培模式的两大技术要点是“冬灌”与“窄行播种”,在具体应用时应抓好这两大技术要点。

2.特点与常规的小播种栽培模式相比,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栽培技术有两大主要的特点:一是播种方式灵活,播种量的弹性也增大了许多,按照这样的播种方式,可以保证每亩的小麦播种量在10.0~17.5kg之间,播放量适中,小麦不会出现因播种过稠或过稀而苗木不全、生长不良的情况,将每亩的播种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培育壮苗,获得高产,也能切实解决常规播种栽培模式播种量大却产量低的问题。

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栽培技术的第二大特点是能使麦苗种子的分布非常均匀,在每亩小麦播种量相同的情况下,结合一定的播种栽培理论,按照适当的比例缩小播种的行距,同时适当扩大株距,会使小麦在田间的分布更加均匀,均匀的分布能有效促进麦苗个体与群体间的协调发育,使其更好的生长。

二、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栽培技术实施优势1易形成壮苗较之常规的小麦播种栽培模式,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栽培技术通过缩小行距、扩大株距的方式,使麦苗种子在田间均匀分布,有效改善改善了苗种稀少,缺少支撑以及苗种过多养分不足的情况,均匀分布在田间的麦苗通风良好且光照充足,苗株营养均衡,因此个体与全体都能协调发育,麦苗壮硕,易实现丰产。

2播种范围广,播量适宜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栽培技术将播种带间的行距缩小到了十厘米左右,在其他客观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每亩的播种数量能被有效的控制,可以将每亩的麦苗控制在25~30万之间,播种量适宜,范围也能能到合理的扩大,同时因为对行距的控制,小麦的株距也能被控制在2厘米之内,株距合理,养分充足,能更好的帮助幼苗越冬,为来年的丰产奠定基础。

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技术

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技术

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技术
小麦立体匀播是指在播种过程中,将小麦籽粒均匀分布在播种器的多个排槽中,达到空中播种的效果。

这种栽培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单行播种和条播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小麦立体匀播的技术要点:
1. 土壤准备:在播种前充分翻耕和耙平土壤,确保土壤松散、无积水和杂草。

同时,在充分施用有机肥之后,再施加适量的化肥,以满足小麦的营养需求。

2. 种子处理:选用高质量的小麦种子,进行充分处理,包括浸泡、化药和干燥等措施,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3. 播种器的调整:合理调整播种器的深度、速度和排槽间距,确保种子的均匀分布和深度一致。

4. 操作措施:进行小麦立体匀播时,要注意操作技巧,保持播种器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落差过大。

5. 管理和保护: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管理,及时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高质。

小麦超高产宽窄行栽培技术

小麦超高产宽窄行栽培技术

小麦超高产宽窄行栽培技术摘要总结了小麦超高产宽窄行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精细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小麦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宽窄行;栽培技术小麦超高产宽窄行种植技术模式,采用15cm×30cm宽窄行条播种植方式,即窄行15cm,方便调节播种机具,提高播种质量,宽行30cm,可以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又不浪费土地。

可以有效地解决小麦超高产栽培中群体结构不易协调、田间郁蔽、后期易倒伏、早衰等难题,而且不增加投入、操作简便、抗逆性强。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小麦增产增效,还有利于下茬玉米等秋作物实行宽窄行种植,促进秋作物增产增收。

该技术适应范围广,适宜在小麦产量6 750kg/hm2以上、排灌方便的中高肥地推广。

晚播小麦根系发育较差、肥力差的沙质土壤小麦后发性不强,粒重不稳,暂不宜采用。

近年来,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进行了大力推广,增产效果明显,一般宽窄行种植模式平均单产较常规播种增加10%以上。

1选用良种为充分利用宽窄行种植田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危害轻、叶片功能期长的优势,在品种选用上应选择抗倒伏、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较高的中穗或大穗型品种,保证成产要素协调发展,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豫北地区早茬麦田可选用周麦16、矮抗58,晚茬可选用濮麦9号等。

2精细整地整地要采用机械深耕,增加土壤蓄水蓄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灾能力。

一般耕深要求25cm以上,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相结合,耙透、耙细、耙平,消灭明暗坷垃。

秸秆还田的地块必须深耕掩埋,旋耕地块一定要耕细耙平,使耕层土壤不过于疏松,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以免造成深播弱苗、缺苗断垄和冬季受冻死苗。

播前作畦,畦宽280cm,其中埂宽40cm,每畦播种12行小麦。

为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要用6行精量播种机播种,按要求调好行距,一次性完成播种、镇压等工序。

要做到足墒下种,播深适宜,确保一播全苗。

3播种宽窄行超高产种植,争取主茎和冬前分蘖多成穗,实现穗大粒多是基础。

宽、窄幅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宽、窄幅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宽、窄幅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者:安志伟,白利明,姜金,等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9期文章编号: 1005-2690(2017)09-0132-02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B安志伟,白利明,姜金,裴桂英,刘保才,宋明梅,郑福祥(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河南周口466632 )摘要:通过宽、窄幅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宽幅播种方式较窄幅播种方式出苗相对较少;出苗后,宽幅播种方式的优势显现出来,最高群体、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公顷成穗均较窄幅播种方式多,宽幅播种方式产量高于窄幅播种方式产量,增产幅度达9.3%。

关键词:宽、窄幅;播种;小麦;产量我国小麦播种方式经历了从粗放型撒播到精量半精量播种的变革[1],行距配置方式从等行距种植到宽、窄行的转变[2],每一次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都对提高小麦单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前人相关研究均局限于常规条播种植方式,其往往通过加大播种量, 或者缩小行距, 以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3]。

但常规条播播幅较窄, 株距过小, 常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良、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资源利用效率低、病虫滋生和倒伏严重[4]。

小麦宽幅播种技术是实现小麦由高产向超高产水平跨越的一项重要技术,是改善小麦群体质量,提高个体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产中多采用宽、窄行或者等行精量播种技术手段,在本地采用宽、窄行精量播种多年。

就宽幅播种方式还在探索阶段,特在本单位安排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设在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为7 500 kg/hm2,土质为沙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播种机为农哈哈牌播种机,播种方式为盘式播种方式和靴子腿式宽幅播种方式,供试品种为中鉴49,由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提供。

1.2试验方法试验地于2016年11月6日机械播撒N-P-K(28-5-7)复合肥600 kg/hm2、3%甲拌磷颗粒75 kg/hm2,播撒肥料后用大机车犁地,耙地5遍,达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于11月11日播种,使用同一播种机,统一播量,调换播种腿播种,播量300 kg/hm2,平均行距25 cm,宽幅播种宽度为8 cm,窄幅播种宽度为1 cm,试验占地面积2 667 m2;11月20日出苗,后期试验管理同大田管理,田间定点调查基本苗、最高群体、公顷成穗、穗长等;5月28日割方测产,每试验地随机取3点,每点收获4行,长度10 m,脱粒测产。

小麦不同行距宽幅匀播试验

小麦不同行距宽幅匀播试验

小麦不同行距宽幅匀播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

而小麦的播种方式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均匀播种的方式进行小麦的种植,但是在实际种植中,不同的行距宽幅对小麦的生长会有不同的影响。

进行小麦不同行距宽幅匀播的试验,探究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可能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气体交换和根系发育等生长指标。

通过研究不同行距宽幅匀播下小麦生长的情况,可以为优化小麦种植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小麦种植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促进小麦的生产和发展。

通过对小麦不同行距宽幅匀播试验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对小麦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的高效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2. 探讨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对小麦根系生长、光照利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从而优化小麦生长环境和养分利用效率。

3. 研究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对小麦抗逆性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科学保障。

4. 总结不同行距宽幅匀播方式的优缺点,为小麦种植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建议。

2. 正文2.1 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同行距宽幅匀播是种植小麦的一种播种方式,其播种密度和行距会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的播种方式会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探究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对小麦生长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

通过设置不同的行距和宽幅,可以观察到小麦在不同密度下的生长状况。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测量小麦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指标,以评估不同行距宽幅匀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程度。

四种小麦播种模式对比试验研究

四种小麦播种模式对比试验研究
试验场
T RI AL
四种小麦播种模式对 比试验研究
。新疆维吾尔 自 治区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农机管理 服务站 马荟雁
小麦 “ 井字 型”播 种试 点模式是 对提高小麦单 常规播 种。其 中处理 1 与对照 1 在农 户王新 江的地
产 的一种大 胆尝试 ,从 2 0 1 3 年起 已在新 疆多个 地 里 ,播 量 2 7 k g ,是试 验 1 。处 理 2 、处 理 3 、对 照
农 C a
A GR 删 删

技 推
A CH t N R Y T
201 7 . 06
E耵E NS I O N

T R . I AI I l L
冻缓苗慢 的问题 。
2 .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主要形态指标 的影响
播前 都 没 有 施 底肥 ,2 0 1 5 年 1 1 月1 E t ~4 E t 滴~水 ( 气温达 一 5 ) ,不加任 何肥料。4 月 9日中型
在 4月 2 0 E t 调 查亩 茎 蘖数 时发现 ,有许 多新 拖拉 机机械 打 2 — 4 D J 6 5 g / 亩; 4 月1 4 E t ~1 6日 滴 二 长出的麦苗 ,估 计是气温 、地温升高 ,或滴水后将 水 ,滴 5 k g尿素 和 l k g 磷 酸二氢钾 ; 4 月2 5 E l 下午 麦粒 着床点 的碱稀 释后, 促使麦粒发 芽成长。其 中,
机理 ,今 年又增 加了网格式 播种方式 ,特制定试验 可能会有影 响。
方案如— F C 二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 : 新冬 4 1 号。
( 2 ) 横播 时距 离短 ,起 步和临停 时走得慢 ,种 子下的比正常行走 时多 ; 还有 机具频繁 的起落也掉 下些种子,实际造成井字播种 量比其他播种模 式稍

小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标准

小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标准

小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4.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生产主要环节耕整地、播种、灌溉、植保、联合收获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提出了各环节中的技术要点、机具检查与调整、田间作业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化作业。

4.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097 – 1996 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试验方法GB 10395.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GB 10395.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6部分:植保机械GB 10395.7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7部分:联合收割机、饲料和棉花收获机GB 10395.8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8部分:排灌泵和泵机组GB/T 15404 – 1994 喷雾器试验方法GB 16151.6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铧式犁GB 16151.7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旋耕机GB 16151.8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圆盘耙GB 16151.9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播种机GB 16151.12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谷物联合收割机/T 9782—1999 植保机械通用试验方法/T 6274.1-2001 谷物条播机技术条件3 机械耕整地3.1技术要点3.1.1 根据不同区域小麦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田块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机具和作业工艺。

耕性良好的土壤宜用铧式犁耕翻,然后用钉齿耙或圆盘耙耙地;耕性不良的土壤可先用深松机松土,再用旋耕机旋耕,也可直接用旋耕机完成耕整地作业;高产小麦田块要选用能深耕深松和精细整地的机具和作业工艺。

3.1.2 耕作应适时。

前茬作物收获后,必须适时灭茬,在土壤宜耕期内进行耕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 点 , 在 各处 理 内随机选 等, 肥 力均 匀 , 排 灌方 便 , 近 三年来 未 做 过施 肥 试验 , 蘖,
不靠 村 边 、 路边 , 前 茬作 物为花 生 。
1 . 2 供试 材料
取2 0株调 查次 生根 。 1 . 4 - 2 成 产 因素 为 了使 调 查 具 有 准 确 性 和 代 表
进 行 了创 新 改进 ,提 出 了窄 行 播种 模 式 ( 行距 1 O 6 . 5 k g / 亩; K O 6 . 5 k g / 亩 。前茬 收 获后 , 及 时趁 墒旋耕
1 2 c m) , 并 经生 产 实践 表 明 , 在 相 同播 量 情 况下 和常 两遍 , 达 到土碎 、 地平 、 无 明暗坷 垃 。根据 选用 化肥 的
规播 种 模 式相 比 ,窄 行播 种 模式 具 有 明显 的增 产 效 含 量 标 准 ,按试 验 区面积 和设 计施 肥量 称量 } 昆配 肥 果 。为 了进一 步 探讨 在窄 行 播种 条 件下 不 同播 种 量 料 , 结合整 地一 次性 底施 。 ( 基 本苗 ) 对小 麦单株发 育和产 量结构 的影 响 , 2 0 1 4年 1 . 3 . 3 土壤 处 理 每亩 用 辛拌 磷 3 ,结合 整 地拌 特设 计 并 开展 了 “ 小 麦 窄行 精准 匀 播不 同播 量 田问 细土 撒施 , 进行 土壤 处理 , 防治 地下 害虫 。 试验” , 通过 该 试 验 。 为 确定 合 理 的基 本 苗 和 制 定 相 1 . 3 . 4 播种
2 0 1 4年 1 0月 2 5日播 种 ,使用 行 距 为
应 的 田间苗情 管控 动态 指标提 供依 据 。
1 0 e m 的窄 行 精 准匀 播 耧 和 行距 2 0 c m 的传 统 匀播
耧播种 , 播深 3 ~ 5 c m, 播后 镇压 , 墒情 适宜 。 1 . 4 田间调 查 与考种
近几年来 ,我 们对小麦生产不 同的播种模 式做 了 播量 ( 1 2 . 5 k g ) 为对 照 。
大量 的调查 研 究 。 并 对传 统 的播种 模 式 ( 行距 2 0 c m) 1 . 3 . 2 整 地 施 肥 施 肥 量 设 为 : N 1 4 k g , 亩 ; P 2 O 5
数 ,同 时 ,每 点 随 机 剪 去 2 0穗 ( 共 1 0 0穗 ) 带 回室
1 . 3 . 1 处理设计
试验 采用大 区对 比法 ,面积 2 0 0 m 内考 种
. 4 . 3 室 内考种 ( 4 mx 5 0 m) ,行 距 1 0 c m,设 l 0 k g 、 l 2 k g 、 l 4 k g 、 1
2 0 1 7 . 1 试验 研究
利于分 蘖 的形成 , 即使在 较 大播种 量情 况下 对分 蘖 的 影 响也 较小 , 因而 , 单株 分蘖多 , 田间群体 上升较 快 。
. 1 . 3 单 株 成 穗 随播 量 的 增 加 而 降 低 从 表 1可 2 . 1 . 1 各 处理 单株 冬前 、春 季 均 实现 了壮 苗 据 本 2 在 窄行 播 种 条件 下 , 随 着 播 量 的增 加 , 虽 然 单 株 试验观察( 见表 1 ) , 窄 行播 种 由于 缩 小 了行 距 , 相 应 知 , 但 亩 成 穗数 在增 加 . 主茎 成穗 的 比重增 加大了“ 理 论株 距 ” , 解 决 了籽 粒 行 内拥挤 的弊 端 。 促 成穗 数 降低 , 基本苗 l 6 - 3万 , 亩 成穗 数 3 7 . 5万 , 单 株 成穗 进 了个 体发 育 。基 本苗 在 l 6万~ 3 3 . 7万 范 围 内 , 各 处 大 。如 : - 3个 ; 基本苗 3 3 . 7万 , 亩 成穗 数 4 5 . 6万 , 单 株 成 穗 理 冬 前 和春 季均 实 现 了壮 苗 标 准—— 越 冬 期单 株 分 2 蘖达 4 ~ 5个 , 春季 分蘖 达 6个 以上 , 最高 8 - 3 个。 2 . 1 . 2 各 生育期 田 间亩 群 体 显 著增 加 据表 1 分 析
2 5 7 7  ̄ 3 0万 , 增产 效 果显著 。 因此 , 窄行播 种 可通过 增加播 量提 高主 茎成 穗 , 实现 亩成穗 数 最大化 ,
进 而提 高单 产 。 在 生产 实践 中较 好 的 解决 了常规播 种 大播 量 个体 群 体 不协 调 、 难 以 实现 高产 的 实 际 问题 。 具有推 广价 值 。 关 键词 : 小 麦窄行播 种 ; 不 同播 量 : 成产 因素 分析
试 验 研 究2 0 1 7 . 1
摩 i 2 蛐飙 l ●
小 麦 窄行精准 匀播模 式 不 同播 量 田间试验
秦乃群 高敬伟 王 颖 冀 洪 策 蔡 金 兰 腊 仁 义 ( 河 南省 邓州 市农 业技 术推广 中心 邓州 4 7 4 1 5 0 )
摘要: 通 过不 同播 量试验 分析 , 在适 宜的基本 苗 范 围 内, 小麦 窄行 播种 ( 行距 1 0  ̄ 1 2 c r l 1 ) 和 常规播 种 模式 ( 行距 2 0 c m)相 比,小麦 单株 和成 产三 因素 能 充分协 调发 育 ,基 本 苗适 宜 范 围扩 大 ,可达
将 带 回室 内的样 品 ,按 照 室 内考
1 6 、 1 8 k g 4个播 量处 理 , 以常规 播 种 ( 行距 2 0 c m) 种方法 风干 、 脱粒 , 分 别统计 穗 粒数 、 千粒重 。

6 3—
瘩i I 础 i j i 瓠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不 同播 量小 麦个体 、 群体 发育 状况
供试 品种 为 弱春性 小 麦 品种 兰考 1 9 8 , 供试 肥 料 性 ,于小 麦 蜡 熟末 期 ,在 每个 小 区 内 ,选 择 5个 样
为 国产 复合肥 、 尿素、 钾肥 。
1 . 3 试 验 设 计 和 方 法
点 ,每 点调 查 6平 方 尺 ( 6 6 c m ̄ 9 9 c m) .计 算 亩穗
. I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 验 地 情 况
本 试验 设 在邓 州市 汲 滩镇 河 口村 李 甲文责 任 田 1 . 4 . 1 分 蘖 与 次 生根 在 各 处 理 区 内 固定 5点 . 每
O株 , 分别 在越 冬 期 、 返青 期 、 拔 节期 调 查分 内, 土壤 类 型 为 砂 姜黑 土 , 地势 平 坦 。 土 壤 肥 力 中上 点 固定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