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
认识碳、铁、蜡烛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氧气(四瓶)、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
导入二:氧气与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同学们从图片上可以了解到氧气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而我们也知道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那么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推进新课[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请学生观察并阅读书上P77页的活动天地,然后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分析]改变条件氧气→液氧→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讲解]要想证明集气瓶内的气体是氧气,就还必须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学生阅读书上P78页的实验步骤,安排学生完成该实验)现象: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标题: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氧气的性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氧气的特性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幻灯片、氧气气球、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以往学习过的有关氧气的知识,帮助他们温习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2. 通过展示氧气气球或向学生展示一段火焰燃烧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解及实验操作(20分钟)1. 讲解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分子式为O2,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
2. 实验操作:现场展示一组实验,即将烧杯中的铁丝点燃后放入氧气中,观察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 请学生进行一组相关实验,比如将火柴放进瓶中,然后将瓶内的氧气放进一只火焰的生物蜡烛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4. 解析实验结果:通过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氧气可以促进燃烧。
三、练习及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提出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场合会用到氧气?2. 学生发表观点: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观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讨论。
3. 教师点评: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氧气的实际应用。
四、巩固及小结(10分钟)1. 设计有关氧气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汇总学生的回答,总结学生所学的氧气性质和实际应用。
3.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
五、课堂延伸活动(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在什么环境下容易造成氧气危险,如何正确应对。
2.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盲目模仿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氧气的性质,同时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增加了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案标题: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氢过氧化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导管、试管、点燃棒等。
3. 学生实验用具:试管、试管架、点燃棒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呈现氧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探究氧气的制备方法: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制备和物理制备。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的制备方法,并与全班分享。
实验演示:1. 展示化学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
a. 准备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加入适量的氢过氧化物。
c. 用导管将气体导入另一个试管中。
d. 用点燃棒点燃试管中的气体。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应用探究: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与全班分享。
小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他们对氧气的学习和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反应。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氧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注:教案中的实验操作应在实验室或教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初中化学公布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初中化学公布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遇主动地体验探讨进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进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样思路和方式,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育学生的探讨意识和探讨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置:本节内容分两部份: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份,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讨进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样思路和方式。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样步骤,探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映条件→制取并搜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初识氧气设计用意: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讨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臭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咱们身旁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臭,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明白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1. 我想明白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 我想明白氧气怎么使食物腐臭的。
3. 我想明白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 我想明白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看来同窗们想明白得还很多,这节课咱们先来看一看如安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份)设计用意:通过实验,探讨如安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样思路和方式,培育学生的探讨能力。
初中化学_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标导航】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认识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取氧气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使我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变化的科学方法;2、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探究学习,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探究,增强我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氧气的存在重要吗?那么氧气的下列用途你了解吗?(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这是由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氧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很密切,今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二、探究:1、师讲:大家都知道电解水能产生氧气,(板书反应原理)有什么缺点呢?消耗大量电能,且反应很慢,那么在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更好呢?实验室制取气体有什么思路呢?2、首先来进行原料选择。
下面有六种物质哪些有可能产生氧气?H2O,CO2,NaCl,KMnO4,H2O2,CH4(一组三号回答)H2O,CO2, KMnO4,H2O2,选择依据是什么?(二组三号)质量守恒。
含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氧气。
3、然后,要确定一个化学反应,还要考虑很多因素。
哪些因素呢?A.原料是否易得;B.实验条件是否易控制;C.实验装置是否易装配;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E.原料生产能耗低、成本低;F.原料无毒害,产物无污染;;G.实验操作更简单。
师讲:这样要从原料、条件、操作、装置几方面来综合考虑确定一个反应。
这样还有必要认识几个反应原理。
大家看一下:1、2、氧气氯化钾氯酸钾二氧化锰+−−−→−3、氧气加热+三组三号回答:过氧化氢制氧气和水电解反应原理的区别。
4、师讲:好,大家认识一下。
过氧化氢的状态,二氧化锰的状态,是否需要加热?否。
那么可以选那哪套装置?选A。
九年级化学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引荐的性质生动的氧气,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协助。
性质生动的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使先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先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画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熄灭的现象,从中归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亲密。
才干:培育先生观察和描画实验现象的才干,使他们学习经过实验来研讨物质及其变化的迷信方法。
进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拟、剖析和归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气和严谨的任务作风。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画。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熄灭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进程:【效果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 )和( ),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熄灭实验。
【效果引入】为什么一定要经过实验才干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息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熄灭,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的】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看法氧气的性质【效果讨论】描画氧气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能够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剖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 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f 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f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f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镭、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 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的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
认识碳、铁、蜡烛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
氧气(四瓶)、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
导入二:氧气与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同学们从图片上可以了解到氧气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而我们也知道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那么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推进新课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请学生观察并阅读书上P77页的活动天地,然后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改变条件氧气→液氧→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讲解]要想证明集气瓶内的气体是氧气,就还必须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
[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学生阅读书上P78页的实验步骤,安排学生完成该实验)
现象: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碳+氧气二氧化碳
思考: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注意事项)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交流讨论] 1.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2.火柴梗即将燃尽才伸入集气瓶,为什么?
3.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为什么?
[回答] 1.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
3. 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引起集气瓶炸裂防止集气瓶被炸裂。
[演示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1.发出白光,2.放热,3.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能够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它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提问]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你会检验氧气了吗?
[小结]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盛放的是氧气。
此实验现象还可以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观察] ①碳+氧气二氧化碳
②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③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上述三个反应中的一个共同点: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我们把这一类反应叫氧化反应。
强调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包括“氧气”,但“氧”不等同于“氧气”。
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家就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它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
[结论]氧气具有氧化性。
[分析]前面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那样剧烈。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叫缓慢氧化。
生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例子,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课堂练习] 1. 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氧气可以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3.在下列变化中:
通电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水氢气+氧气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1)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3)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4. 雯雯家里养鱼的鱼缸内有一送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的冒气泡,这套装置的作用是什么?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
5. 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如何区分?
答案:1.B 2.C 3.(1)AC (2)CD (3)C 4..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氧气,说明氧气能供给呼吸。
5.方法一: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2个集气瓶内,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二: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变化的是氧气,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了解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活泼。
另外,我们通过具体反应的讨论学习了氧化反应的概念。
板书设计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3、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三、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