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十课)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等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分析各种流行的网络词汇等。
(2)意识对物质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即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重点掌握】【原理】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规律的客观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⑴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应用范围】运用此原理分析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本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三大产业的调整、各行各业的股份制改造,我国的对外贸易、外交政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载人航天事业、基因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等方面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
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因而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待于扩展与深化。在 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绝对”、“永恒”之类的东西。因此,对待一切事 物都应该持怀疑与批判的态度,不要为成见和权威的观点所束缚。创新是 对已有认识的突破与超越,因此,创新一刻也离不开怀疑与批判的精神。 *不破不立,敢于破,只有破,才能立;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不破不 立。“破”和“立”既有区别,又要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吐故纳新矛盾分析法来自内容是什么?(唯物辩证法)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高密五中 赵长荣
一、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内涵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 否定自已,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 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 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 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是同旧事物的彻底决 裂
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是 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B.看到洗澡水脏了,就把它连同孩子一起倒掉 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D.青年学生要成为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和旧的东西彻底决裂
√
一、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内涵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 否定自已,自己发展自己。
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 的价值准则,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在今天仍有许多借 鉴意义,但齐鲁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如“官本位”、“唯上 文化”、“家长制”、自我封闭的小生产意识等,严重影响了山 东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结合材料,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分析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 如何对待齐鲁文化?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 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有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 齐鲁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对待齐鲁文化,我们要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进 行新的文化创造,不断丰富和发展齐鲁文化.
思想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二框教学课件

求是,与时俱进。
思考:创新的哲学依据有哪些?
唯物论:
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 统一。
辩证法:
创新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所以,我们要反对因循 守旧,思想僵化,要用于支持新事物, 要在量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促进质变。
①创新实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思考:创新是如何推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形成和发展的?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 的形成离不开哪些方面?
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②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 ③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④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⑤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思考:京剧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体现了创新哪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什么?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 ①不同的实践方式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变化。
②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 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 践创新提高了人类思维水平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思考: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引发的技术革命体现了创新哪方面的作用?怎样体现?
2015届高三第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一框复习学案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
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的。
一一威·布莱克 第十课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时:2课时 课型:复习课 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一、学习目标:1、说明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比较辩证否定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迷信权威的危害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3、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概括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说明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二、重点与难点:1、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
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
三、知识清单1、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 )说明:2、扬弃就是抛弃。
( )说明:3、创新就要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想象。
( )说明:五、 巩固练习1、(2013广东韶关一调)34.2012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他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 .拓展想象空间,摆脱已有观念C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D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2、(2013广东茂名一模)35.如右图《独辟蹊径》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成就事业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走向成功的前提C .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D .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判断 3、(2013·烟台期末)《荀子·劝学》中有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里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B .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C .事物的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D .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4、(2013·枣庄模拟)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应坚持(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A.②③ B.②③④C.③④ D.①②③如果你相信你读到的任何东西,那么不如不读书5、(2013年四川卷,1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生活与哲学第10课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18356 353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 .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9. 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段话说明了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C)10. 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在今天仍有许多借鉴意义,但齐鲁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如“官本位”、“唯上文化”、“家长制”、自我封闭的小生产意识等,严重影响了山东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结合材料,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分析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对待齐鲁文化?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4.2.14【预习案】【学习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知识自主探究】(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最多用15分钟预习,空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可填可不填)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75-76页,找出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在课本上标明,无需在学案上填写】1.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删掉76页“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哲学专题复习(部分原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因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务必尊重自然、服从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
【运用】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问题一般用本原理,同时用规律客观性、联系、价值观导向作用等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运用】常把这一原理拆分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个分原理来考查。
一般题干中出现“根据(依据)…实际而作出(或改变)…主观决策(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目标)”等类似字眼或意思,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矛盾特殊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并用);若题干中出现“…意识、思想、理论、主义为指导并促进了客观事物发展或阻碍了客观事物发展”等类似字眼或意思,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并用)。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之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事物自身的否定
外力的否定
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中断和停止
既肯定又否定
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探究: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 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 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 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基本上坚 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被 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请你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 样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3、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有哪些?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 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5、本框原理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 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 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 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 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 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 界。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4部分 第3单元 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2
■特别提醒 (1)哲学上讲的“肯定”与“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不同。哲学上讲的“肯 定”与“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与灭亡。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 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部力量的否定。 (3)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而不是“抛弃”,这也决定 了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4)事物的发展并不是通过一两次否定就结束了,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22
解析:选 C。“不拘一格”体现的是创新意识,“按图索骥”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都与 实践的观点无关,①排除;“执两用中”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反 映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标新立异”反映的是创新意识,二者不是对立面,③排除; 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否定观,② ④符合题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5
1.全面把握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角度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6
(2)辩证法角度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②辩证否定观要求我 们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 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 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认识论角度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把握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概念:(1) 辩证否定观
2、作用:(1)创新的作用(3)
3、关系:(2)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4、方法论:(1) 树立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书本》P83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
分歧
根本分歧
发展 全面
孤立 静止 片面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义 性 性 性
构成
普 实遍趋 状 质性势 态
辩 证 法
对 立
联
用联 系的 观点 看问 题源自系坚持整体与 部分统一 系统优化 方法
发 展
用发 展的 观点 看问 题
矛
盾
前途充满信心 准备走曲折路 重视量的积 累促进质变
坚持 坚持两点论和 对立 重点论的统一 统一 观点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上形 学而
孤
立
静 止
★体验高考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 000个科学难题”, 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 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 于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 水平。(09辽宁宁夏卷)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 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 新意识,引导他们
★考点把握
1、辩证的否定观 (世界观)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又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 唯书,只唯实。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体验高考
(09江苏卷)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 错误的是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 中思维”
★体验高考
(07海南)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 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 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 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 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 的反响和争议。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 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唯物辨证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 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培养怀疑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民族进步的灵魂
本质 要求
辩证否定观
扬弃
要 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主 普特 次 含遍殊 矛 义性性 盾 原因 主 次 方 面
方 法 含 普 客 多 遍 观 样 论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把握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想一想
《备考》P131—132 1、辩证否定观的涵义和实质是什么? 2、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关系? 4、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怎么做? 5、创新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体验高考
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 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 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 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汲取合理建 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 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 [2009天津文综]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 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①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②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 ③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④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你行我也行 1.之所以说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 的动力是因为 ( )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片 面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 辩证的 要求 创新 否定观 意识
创新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树立 辩证法 要求 创新 的本质 意识
创新 是民表现 族进 步的 灵魂
创新推动生产关 系和社会制度的 发展 创新推动人类思 维和文化的发展
2.创新之所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因为() 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 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④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你行我也行 3.以下对创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B.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 C.理论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 创新和实践创新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 的先导 4.在当代,以创新为本质的科技进步成为提 高劳动生产率与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这说明 (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D.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