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十课训练(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练习题剖析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2.莫言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拓展想象空间,摆脱已有观念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D.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3.农业科技创新要着眼长远发展,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这一提法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发展的普遍性③辩证的否定观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14·浙江嘉兴二模)漫画《按程序办》(作者:华平安)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需要( )①循序渐进,随机应变②化繁为简,改弦更张③尊重书本,尊重权威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新陈代谢不可抗拒B.辩证否定需要过程C.质变是量变的结果D.绝对运动是永恒的6.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说,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的。
这蕴含的道理是( )A.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坚持辩证法的批判精神C.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要认识到发展的曲折性7.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
为此,必须( )①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经济的系统优化②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③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锐意进取,否定原有体制④突破客观条件,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8.有同事向两届全国发明金奖获得者高玉强抱怨:“普通工人到哪里去找创新课题?”高玉强说:“产品缺陷频发点、设备故障频发点,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能源消耗等,对我们生产型企业来说都是创新的源头。
2019年精选高中生活与哲学政治思品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人教版课后练习七十六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制度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由事物自身和外部相互作用的否定。( )
A、正确
B、错误
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谈谈邓小平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迪。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一方面忧虑自己的传统文化难以应对陌生而异己的世界,突然暴露出千疮百孔,忧虑它是否气数将尽;一方面,是怕挟着军舰大炮的强势西洋文化会战胜与吃掉我们的文化传统。学西方学多了,怕丢了祖宗;学少了,怕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继承传统多了,怕复古封建;少了,又怕丢了民族特色。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一元论和二元论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俄罗斯名言说:“忘记过去,失去一只眼睛;沉溺于过去,失去双眼。”这启示我们( )
A、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B、发展的实质是矛盾的转化
C、矛盾的实质是差异和对立
高中政治新课教学导学案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课教学导学案之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前预习案】自主探究:一、1.错。
2.错。
3.错。
二、1.科学绝不是唯唯诺诺的好好生生,批判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
批判精神源于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为什么要怀疑?因为科学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为人对世界的认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科学只能老老实实地、一点一滴地在实证的基础上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仅有观测的不精确,以及观测所依据的理论的可靠性等问题需要质疑,而且从事实跨越到假说和理论往往没有直接的逻辑通路,是一种理论尝试,需要对其前提、推演和结论作出批判性的反思。
2.创新是需要勇气的。
所谓不破不立,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就难有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破”和“立”是一种对立的统一。
破是手段、途径,立是目的。
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课堂探究案】探究一:(1)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及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2)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扶持和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
【当堂检测案】1. B 4. C6.(1)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2)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要求在批判旧事物、旧观念的同时,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导学案及答案

请运用有关哲学道理,说明我们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因。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
5.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主学习】
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辩证 否定 观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全面理解辩证的否定
2.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含义
1
3.如何树立创新意识?
4. 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5.总结创新的理论依据
自主探究二: 《创新中国》在网上征集:如何对服装品牌进行创新?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看法一:服装品牌,需要继承和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 气息和流行元素,凸现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适应中国乃至世界服装文化欣赏的需求。这就 需要百折不挠的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但是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令人头疼 的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品牌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
实质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生活与哲学课课练第10课

4.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1.下列对辩证否定观理解正确的是()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④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保留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是对辩证否定观基础知识的考查,①②③④都从不同角度正确地回答了辩证否定观的道理。
答案:D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重视书本知识,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书本知识③反对任何权威,揭示事物本质④立足事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因此③不正确,①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B3.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有利于()①推动科技的发展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③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思维文化发展的作用,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B4.下面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理解正确的是()①对现存事物既肯定又否定②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③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④革命批判精神是科学不断发展的关键,没有革命的批判,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创新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对于革命批判精神的正确理解。
答案:D5.漫画“整齐划一的舞蹈很美,思想却未必”启示我们()①舞蹈与思想各有其特殊性②人们的思想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③要反对思想僵化,培养创新精神④要追求舞蹈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②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C6.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
必修4---第十课训练

友好三中高一政治导学案编制人:王洪敏审核人:王洪敏姓名:班级:编号: 第周号《生活与哲学》第十课训练(文)【学习目标】试题以巩固基础知识及主干知识为主,侧重考查识记、理解的能力,本试卷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知识运用掌握情况,知识覆盖了第十课的重要和主干知识点,【主干知识点复习】:请同学们看P75-83的知识整合(A级)一、熟练背诵以下知识点(背着填写知识点,双色笔改正)(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环节,是环节,实质就是“”。
2、方法论:必须树立意识。
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要立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3、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的革命的和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密切关注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善于提出新,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
3、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上述两个原理主要用于分析创新。
三、创新的意义1、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2、创新能够推动的变革;3、创新能够推动的发展。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
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对立: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级)二、习题检测(答案写在题号前)1.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A.事物量变的过程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C.外力作用的结果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2.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A.新事物彻底抙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3.辩证的否定观是指①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其实质就是扬弃③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④要求人们做到不唯上,不唯书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十七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政治思品生活与哲学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人教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政治思品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人教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空杯心态”就是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清空自己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从哲学角度看,保持空杯心态意味着( )A、自我发展要不断扬弃B、自我发展由心态决定C、环境决定着个人发展D、告别过往才能够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4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其魂为“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其形为“新”,代表的是款式样式的创新。
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
“新中装”蕴含的哲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B、形式与内容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辩证否定既是联系环节又是发展环节D、形式新颖是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之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题为《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亩》的研究进展,称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亩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做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任意致命性病毒的疫亩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
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亩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亩的重犬突破。
这一重大突破( )①告诉我们探索事物真相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②说明病毒和疫亩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③推翻了已有认识,创造性地揭示了活性疫亩的本质④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处于联系之中③创新和超越,才能实现自我发展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5题【单选题】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

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制度创新需要对已有制度的扬弃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19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此次论坛。中国同与会各方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此,我们应( )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2019年12月,宁波一小学教师惩罚告状学生,竟获得网民一边倒支持。该老师认为如果是出于朴素的道德感或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告状应予认可,而出于嫉妒或威胁告状是要惩罚的。这启发我们( )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能保持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不变的稳定性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在一项 测验中,应试者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将一个瓶盖拧开?第一位拧了几分钟没有打开,就拿出了手帕包在瓶盖上面拧,还是不行;第二位身强力壮,显然力气不小,半天也没有打开;第三位以为是他们拧的方向不对,于是反方向拧,还是不行。这时,测试者从书桌下掏出一个螺丝刀,在瓶口轻轻地启动了一下,然后轻松地拧开了盖子。这个事例说明()
①实践和理论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中国共产党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品质
③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练习卷一、单选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2. 辩证的否定是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事物发展的环节③事物联系的环节④绝对的否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的环节、作为发展的环节,是保持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的否定。
”列宁的这段话表明辩证的否定是①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决裂②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
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下列对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B、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否定C、创新是对真理的继承D、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肯定9、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这就是纳米科技。
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学、医药、半导体、信息通讯,一个新时代——纳米时代正在到来。
这说明①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扩展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物质手段④科学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A、理论创新B、体制创新C、加大资金投入D、文化创新11、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要通过科技创新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②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③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种子发育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C、外力作用的否定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13、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
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量变的过程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D、事物联系的环节14、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对立统一原理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15、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A、肯定中有否定B、肯定一切C、否定一切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16、辨证否定的实质是A、抛弃B、克服C、保留D、扬弃17、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发展、矛盾B、联系、发展C、矛盾D、创新18、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联系、发展、矛盾B、联系、发展C、矛盾D、创新19、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要求是A、联系、发展、矛盾B、联系、发展C、矛盾D、创新20、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派外。
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21、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2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B、先有理论创新,后有实践创新C、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D、理论创新无止境23、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B、将虫子踩死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D、将小麦磨碎2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A.否定过去的一切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要有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D.着眼整体,顾全大局25、2007年2月3日,我国成功将自主创新的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测、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这反映出:①创新更新的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只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就能推动技术进步④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26、辨析:辨让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意味着只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就能创新。
27、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前提是把对真理的追求作为创新的主要动机。
只有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才不会急功近利,才有持续创新、不畏艰辛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一种人为了谋取功利,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再一种人为了追求真理。
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只留下第三种人”。
(1)从哲学上讲,“天使”“留下的第三种人”应该怎样对待真理?(2)从哲学上讲,为什么“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结合你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举例说明你打算怎样“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个以上)二、非选择题26.27.一单选1-5CADCD 6-10 DCACB 11-15ABDBA 16-20 BADBC 21-25 DDDCA 26-27CC二双选28、CD 29 、AD30、(1)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知识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3)把辩证否定的实质与辩证否定的要求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31、⑴之所以要坚持“创新”,是因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的根本要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6分每点2分)(2)创新精神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3分)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创新就是要站在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否定。
(3分)但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去的腐朽的东西,吸收和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