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象棋

合集下载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象棋,以前很陌生,从没接触,也没有认识过自从那次象棋在我们班流行起来时,我对象棋就有了新的认识那时候只知道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车走直,马走斜,炮打翻山.其余的都不了解.后来我也为了能跟上我们班象棋的潮流去认识了象棋,去了解了象棋的奥秘。

象棋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虌蔽象棋,有六薄些;分曹并进,揂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期,象棋就在古代贵族阶层中流行起来了。

早期的象棋是由棋、著、局三部分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个子,分别是;枭,户,雉,犊,塞。

最开始的象棋是由象牙雕刻而成。

著,相当于筛子。

在开始之前要先投著。

局,是一种方形棋盘。

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的时期。

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诛的象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述问世。

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经过几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形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楚河汉界等。

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等多种象棋著述。

在新中国成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几乎每年都会举行全国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

优秀的棋手不断涌现,如;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软,许银川。

这些最为著名。

象棋可以培养我们的`遵守规则的习惯,也可以增强我们头脑的灵活力。

人生和象棋差不多,都必须要走好每一步,只要有一步走错了,那么,就毁于一旦了。

正所谓“棋差一着,满盘皆输”。

人何不如此呢!六年级二班刘灿。

古代下棋最好的人都称全国第三

古代下棋最好的人都称全国第三

古代下棋最好的人都称全国第三很少有人不会下棋的。

围棋象棋不会下,跳棋军棋五子棋什么的,总是可以的。

下棋这事,古代就很普及,品种也多,其中不少玩意儿,现在已经失传了。

比如有一种弹棋,人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玩。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讲到弹棋,说有人考证,“古弹棋局,状如香炉”。

也就是说,弹棋的棋盘是中间隆起的。

他还引用了两句诗佐证:“意作弹棋局,心中亦不平”。

这说明弹棋到了宋朝,已经没什么人会玩儿,只在文献中看到过。

陆游遗憾地说:“恨其艺之不传也”。

弹棋是要用手指弹的,玩弹棋的高手,是魏文帝曹丕,他居然能用手巾角把棋拂出去。

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山外青山楼外楼,有一天有个老百姓来求见,当着曹丕的面,低头一甩,竟然用头巾角拂起棋子来。

曹丕当即自叹不如。

看来,弹棋不是拼智力的棋,而是比技巧的。

象棋的历史那是相当久远了,春秋战国时就有记载。

不过最早的象棋,和现在的并不一样。

清朝钱曾的《读书敏求记》里,说过一种“七国象戏局”,这种象棋有七国——秦赵燕韩魏齐楚,代表战国七雄,中间还有一个周,代表大家共奉周天子。

只可惜,记载得简单,也没有玩法,也泯灭在时间中了。

清朝康熙年间,常熟人徐兰奉命出塞,路上写了些诗文,其中就提到蒙古象棋。

他说,蒙古象棋棋盘纵横各九条线,划分成六十四格,红、黑双方各有八个卒、两个车、两个马、两个象、一个炮、一个将。

摆棋的时候,将放在中右,炮放在中左;将上面一格,车马象分列左右;再前面,则排列着卒。

有趣的是,这些棋子不同于中国象棋上面刻着字,而是直接雕刻成型——徐兰还解释呢:“将”雕刻成一个塔,说明是崇佛教的;“象”雕刻成骆驼或者熊,是因为北方没有大象;没有“士”,是因为那里不喜欢儒生;“卒”多,是觉得人多势众才能赢;走棋的时候不按照线走,而是按照格子走,是因为觉得东西在格子中更安全;“马”可以横行六格、“骆驼(象)”可以横行九格,是因为骆驼跑得比马快;没有楚河汉界,满盘随意而行,体现了蒙古族跟着水草随意放牧的习性;“卒”是直行的,还可以斜角吃掉前方的敌人,还可以往回走,作用同“车”,是为了奖励军功。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 (11)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  (11)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问这句诗运用的典故出自哪部著作?()A、《楚辞》B、《诗经》C、《论语》D、《庄子》2、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A、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3、“窈窕淑女”出自《诗经》里的《关雎》,请问“窈窕”二字分别解释为:()A、深邃,喻女子心灵美;幽美,喻女子仪表美B、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深邃,喻女子心灵美C、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纤细,喻女子形体美4、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前后一共经历过多少个皇帝?()A、十三个;B、十九个;C、二十四个D、5、“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6、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A、郭沫若B、艾青C、郁达夫D、朱自清7、曹植以人神相恋为内容写作的一篇佳作是()A、《赠白马王彪》B、《吁嗟篇》C、《洛神赋》D、《高唐赋》8、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的名言A、张载B、朱熹C、程颐D、王守仁10、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桃花扇》B、《长生殿》C、《牡丹亭》D、《南柯梦》11、“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出自《史记》中的()A、《荆燕世家》B、《孔子世家》C、《绛侯周勃世家》D、《五宗世家》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被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A、孟浩然B、王勃C、王维D、苏轼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望洞庭》15、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下列医药著作中不是这个时期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千金要方》16、剧本《长生殿》的女主人公是?()A、西施B、昭君C、杨玉环D、貂蝉17、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属于()A、以礼为中心的人治B、以礼为中心的法制C、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人治D、一个人权利为中心的法制18、“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男角B、女角C、儿童D、男女均可19、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A、司马光B、司马相如C、苏轼D、嵇康20、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象棋的变化和发展我国古代象棋的步法和结构方式,是与现在流行的象棋完全不同的。

但它是古代人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表现,也是现代象棋形成的基础。

下面店铺来给大家详细讲下象棋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战国时,象棋被称之为"六博象棋",每方各有六枚子,其中最重要的一子称“枭”," 枭"的含义是尊贵和骁勇,在对局中必须要杀死"枭"才能算是获胜。

此后象棋又随历史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据北周时人王褒的《象经序》中记载,那时的象棋内容,主要是分为天文、地理、阴阳、四时等十二大类。

北周时的大文学家庾信在他写的《象戏赋》中也一再提到,象棋是取象于天地、日月、龟马和一年的十二个月份,按顺序排列而成的。

秦汉时期虽然还保持着战国时期的许多特点,但从汉墓中出土的象棋子来看,各方的`棋子中都有着一枚较其他棋子体积要大些的棋子,上面刻有龙和虎的图案,这无疑是主帅的象征。

及至唐代,盛行象戏,象戏就是指象棋。

象棋中已出现了王、上将、车、马、象、士等名称。

唐代文人牛僧孺曾以神话形式在他所著的《玄怪录》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时,有个叫岺顺的商人,来到陕州,客居在一位姓吕的朋友家中。

一天夜晚,忽梦到两军交锋,打得十分激烈,不可开交;两军的战鼓声和呐喊声惊天功地,令他十分害怕。

这时有个身穿军衣,手执长矛的士兵走过来对他说:"你不要害怕!这是金象正在吞吃"夜"(当时象棋中的-个子)呢,这是一场恶战呀。

"随后,岑顺看到许多用铁铸成的士兵乘车或骑马,在将帅的指挥下英勇作战,争斗不息。

岑顺梦醒后,回想梦中的情形,记忆犹新。

于是,他在天亮以后,找到了他梦中所见到过的那处战场,在那里发现了一座古墓,掘开一看,墓中“有金象局,列马满枰……及象戏行马之势也。

”“马”,在当时是对象棋棋子的通称。

这虽是一则离奇的故事,但基本上符合唐代盛行的象戏情况,也是唐代现实文化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反映。

象棋古谱简介

象棋古谱简介

北宋司马光《七国象棋图》南宋洪迈的《棋经论》明代《梦人神机》:这可能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象棋古谱,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秘本,出版日期难以考证(有人说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作品,但未见可靠的资料),约刊印于明嘉靖之前。

全书十卷,现已残缺不全。

其中有一部分曾被选编入“适情雅趣”。

据云间薛丙增订“梅花泉”,自跋所说,可能该书也和“梦入神机”有些渊源,但“梅花泉”跋言中说它“皆全枰而无残局”,不知是指“梦谱”的最早版本或另有别的版本,已无法了解。

现存的版本是静海郑国钧于1949年从市集上一位姓杜的杂货摊商那里获得的,原书有十二卷,把杜姓杂货摊商当作废纸用以包货。

经郑君再三搜集,只存一、二、三卷残本,计有残局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共计285图的残局棋势,全书均为图式,未见着法,估计是图着分列,版本和刻印与后来的“适情雅趣”相仿佛。

后来郑国钧将其中与《象棋谱大全》内的《适情雅趣》雷同的126图,陆续分赠棋友;后又将所余的159图送给福州《象棋月刊》主编林幼如,林又删去与原版《适情雅趣》所同的15图,并与郑补拟着法,书成后在棋友中流传。

后又由魏子丹、丁章照修订,于1977年在杭州油印200册赠棋友。

1985年蜀蓉棋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整理本。

今郑、林均已逝世,其后情况,迄今未详。

仅知冯锦诸先生存有残页二张而已。

从这些残缺不全的版本看来,不完整的四卷就已有近三百个残局,且其中许多局势都是“适情雅趣”所没有的(1570年刊印的“适谱”的引文中曾说:“……玉川徐君,缉购“金鹏秘诀”、“梦入神机”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以图角胜,乃欣与适情觅豫者共焉,爰题曰适情雅趣,请寿诸梓,以广其传云。

”这就是说:“适谱”是集“梦谱”与“金鹏”而刊印的,但就现在所发现的“梦谱”残本看来,“适谱”并没有全部收集进去。

),可以看到当时“梦入神机”规模之巨大,材料之丰富。

明代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二人喜藏书,其《脉望馆书目子类五象棋》著录《梦入神机》一部,十卷。

国学知识竞赛正式试题 (2)

国学知识竞赛正式试题 (2)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学院: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牡丹亭》中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坦”,表达了()A.对春天的赞美B.对世道衰微的感叹C.对青春虚度的伤感D.对爱情的向往2、下列作品中,以词代信的是()A.《金缕曲》(此恨何时已)B.《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C.《点绛唇》(燕雁无心)D.《金缕曲》(季子平安否)3、《董西厢》属于()A.杂剧B.散曲C.说唱D.话本4、下列写雁的词句,出于咏雁词的是()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B.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C.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D.雁不到,书成谁与5、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A 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B 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C 借托史事,寄寓吊古伤今之意D 以华美辞藻取胜,抒写艳情6、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A 参加永贞革新B 被贬永州司马C 进士科中第D 被贬柳州刺史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牧的()A 咏史诗B 伤别诗C 纪行诗D 写景诗8、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A 寻求诗律新变B 恢复风雅传统C 讲求彩丽竞繁D 倡导应制咏物9、刘桢诗歌的风格是()A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B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C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 怀文抱质,语气低婉10、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A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B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1、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A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 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 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 庄老告退,山水方滋12、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A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B 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C 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3、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A 流畅谐偶B 铺陈排比C 质实无华D 诙谐反讽14、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A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 发于天赖,本乎人情C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 凭空模拟,文法极奇15、《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D 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16、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丈夫、太尉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确立皇权至高无尚17、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公务员考核常识题真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核常识题真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核常识题真题及答案公务员考核里面,常识题是最难也最容易的,如果你的知识点覆盖了,那么常识题将迎刃而解。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公务员考核常识题真题100道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公务员考核常识题真题100道及答案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答:蔡文姬流落塞外2.《广陵散》根据《晋书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答:聂政刺韩王3.唐朝的宫廷乐舞是?答:燕乐4.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答:司马光5.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棋谱专著是?答:忘忧清乐集6.研究开局的象棋古谱是?答:梅花谱7.135照相机的“135”指的是什么?答:胶卷编号8.17岁的小明如果违法,应该负完全刑事责任吗?答:错9.1800年以前,西方医生认为手术成功的标志是?答:患者疼痛10.18世纪德国贵族热衷于收集并定制各种树木做的“木头书”,以木头做成的盒子,盒面用树皮制作,你知道盒子里面都用来装什么?答:与此有木头有关的如树叶,果实等11.100支纱针织品的纱线比24支纱的?答:细12.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了,这是炊用炉具的一次革命,下列对微波炉的表述,错误的是?答:它的微波发生器是一种晶体管13.1946年至1947年,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的我国科学家是?答:钱三强、何泽慧14.1922年11月,日本海军设计建成了排水量为7470吨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请问它装备了多少架舰载机?答:21架15.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飞行,成为航空史上的里程?答:“飞行者”1号16.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执行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为?答:曼哈顿工程17.1907年11月22日,出现在大西洋上的“毛里塔尼亚”号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的?答:客轮18.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答:印尼19.1961年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答:谢晋20.1962年出版的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首次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

国学知识竞赛题(答案)

国学知识竞赛题(答案)

A、周B、元C、商D、夏17、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A 〕A、永济B、桑落C、汾阳D、绵竹18、“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19、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A、三只脚B、两只脚C、四只脚D、五只脚20、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以下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

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21、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A.苏轼B.王安石C.范仲淹22、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2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是〔A 〕的家庭思想。

A.儒学B.佛学C.道学24、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 B 〕A.?左传? B.?史记? C.?国语?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是三国时期〔B 〕在临终时嘱咐儿子所说,意在教育孩子不可轻视小事情,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那么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

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

A.曹操B.刘备C.孙权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27、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以下不属于“六艺〞的是〔B 〕。

A.御B.经C.礼2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C 〕的作品。

A.李白B.杜甫C.李清照“颠张醉素〞,请问以下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A.自叙帖B.自言帖C.中秋帖30、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1、重阳节,即阴历九月初九。

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

重阳的风俗主要是登高、赏菊、饮酒,以避不祥。

新时期,我国重阳节已演变为( A )A 敬老节B 教师节C 植树节32、“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国象戏
目录
介绍
历史
着法和规则
胜负规定
介绍
七国象棋与围棋盘相同,七国象戏”有“将”各一枚,分署战国时七国名秦、楚、齐、燕、韩、赵、魏,只是在中央多了“周”天子。

七国象棋棋子各方各有不同的颜色:秦为白色、楚为红色、韩为丹青色、齐为蓝色、魏为绿色、赵为紫色、燕为黑色,共计102个。

对局人数可七人对战,每人占一国;也可六人对战,只是秦要和一国“连横”;五人对局时,楚和一国“合纵”;四人对局齐又与另外一国“合纵”;三人对局时,则让秦和两国“连横”。

人数可多可少,非常灵活。

所谓“合纵”和“连横”,是指对局者,可以掌握两国或三国的棋子,但限于秦、楚、齐三国。

春秋战国时期,秦相张仪倡“连横”之说,而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则倡“合纵”之说,七国象棋正是反映了战国时棋的历史情况。

对局从秦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为韩、楚、魏、齐、燕、赵。

任何棋子不许攻入中央的“周”地,只能越过或绕过,这又是体现了春秋时代的诸侯,仍然尊重那有名无实的周天子。

历史
七国象戏是北宋司马光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两人对局的象戏进行改革而设计成的。

它在当时虽然没有流行,但却流传到朝鲜和日本。

司马光在北宋宝元初中进士,曾在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官,哲宗时高太后临朝参政,他任八个月宰相。

他自幼喜欢象棋,总觉得两人对局的象棋不过瘾,于是异想天开,把棋盘扩大为纵横19路,即利用围棋盘,并把对局的人数由二人增至七人。

他自认为这样一改,可以玩得更热闹、更有味道。

但是,他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七国象戏并没有流行开来,只是由于他官大名大,因此他所作的《七国象戏图》流传下来了。

南宋裴子喜曾为之刻印,元末陶宗仪也把它收入《说郛》之中。

明高儒和清初钱曾等均藏有此谱,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长沙叶德辉还为之翻刻流传。

着法和规则
将(即以国为名的棋子)可以直走或
斜走,不限远近,均可吃子。

偏只能直走,但也不限远近,均可吃
子。

裨只能斜走,也是不限远近,均可吃
子。

行人可以直走或斜走,不限无近,不可吃
子也不能被吃。

炮直走不限远近,吃子时,需前方隔
一子方可吃子。

弓直走或斜走四格,均可吃子。

弩直走或斜走五格,均可吃子。

剑直走一格,均可吃子。

刀斜走一格,均可吃子。

骑直走一格然后斜走三格,均可吃子。

胜负规定
将被杀该国告负,所余兵力由战胜国指挥,或者将虽在,棋子被另一国吞吃了十个,该国连将一起成为战胜国的俘虏。

一个国家,如果灭掉两国,便称霸,游戏至此结束。

现代象棋的制式是二人进行游戏,棋盘纵9路横10路,中央有河界,进行游戏的双方各有16枚棋子,共32枚棋子。

而北宋时的七国象棋与广象戏这两种在当时影响较大的象棋与现代象棋有着较大的差异。

司马光所创制的七国象棋,是当时对象棋最大胆的改进。

司马光被我们所熟知,是因为他编著了《资治通鉴》这部众所周知的史书,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对象棋还起过一定的改进作用。

司马光打破了传统的二人游戏模式,将二入象棋改进成为七入象棋,称为“七国象棋”。

在七国象棋中,司马光将象棋与历史进行结合,把历史上的战国七雄典故带入了当时的象棋棋谱中。

在七国象棋中进行游戏的七人分别代表着秦、楚、齐、燕、韩、魏、赵等战国时期的七个并立的国家,并在棋盘上设置了“周”这样一个棋子,作为天子正统,但并不参加游戏,只是居于棋盘的中央。

为了各自区别棋子,司马光将它们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如代表皇室的周为黄色,其他各方有:秦为白色,楚为赤色,齐为青色,燕为黑色,韩为丹色,魏为绿色,赵为紫色。

对七国的位置规定如下:“秦居西方,韩楚居南方,魏齐居东方,燕赵屠北方”(陶宗仪:《说郛》卷一二o),这也参照了历史上战国七雄各自的地理位置。

七国象棋中每一方各有棋子17枚,共计119枚。

其中包括将、炮、偏、裨、弓、弩、行人各1枚,刀2枚、剑4枚、骑4枚等,与现代象棋的棋子名称多有不同。

每个象棋棋谱中的棋子都有各自的游戏操作规则:“将”直行、斜行均可;“裨”只许斜行;“行人”可以任意直行或斜行,但不能攻击对方棋子,也不会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只起到阻碍对手棋子的作用;“炮”的规则与现代相同,也是直行,并只能隔一个棋子击对方的棋子;“弩”可以直行或斜行,但被限制一次只能行走五路;“弓”一次只能直行或斜行四路;“刀”则一次只许直行或斜行一路的距离;“剑”的规则是只可以直行一路;“骑”可以曲折行走,行走的接线为每次直行一路,斜
行三路。

与现代象棋不同的是,司马光的七国象棋多数棋子均可以斜行。

考虑到游戏时也许不足七人进行游戏,司马光也做了相应的变动,使二至七人均可以进行游戏:如果是七个人进行游戏,则每个人各执一国的棋子;如果是六人游戏,则使用泰国者为一方,使用其余五国者为一集团,进行游戏;如为五人游戏,则使用秦国者与任意使用其他四国者各为一方,进行游戏;如为四人游戏,又换为使用齐国者为一方,使用秦国者与任意使用其他两国者合为一方;三人游戏时,使用秦国者与剩余两人分为两方进行游戏。

或各自使用的一国为一方,进行混战。

进行游戏者的行棋顺序依次为:秦、楚、韩、齐、魏、赵、燕。

关于游戏的胜负,司马光规定,如果哪位游戏者的“将”被对方所擒,则视为其所代表的一国失败;同时也规定,如果己方被其他各方所擒获的棋子超过10枚,则己方也为失败,同样的;由于参加游戏的人数最多可以为七人,在各自为一方、不做集团游戏时又规定,先擒其他各方两将或擒获各游戏者棋子积累至3 0枚者为“霸”,最先为霸者则为一次游戏的最终胜利者。

司马光的七国象棋,使宋代的象棋可以多人游戏,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宋代的李之仪曾写到:“罢归壁间,挂芦山图约为象戏? .今朝未食先破赵,明日凭熊欲下齐”(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卷二“饮散留别”),就是对司马光七国象棋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