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三)即景抒情诗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果
• 景与情的关系:
•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 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 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 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 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 景、乐景?
•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 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 之情更加浓厚。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 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以及无人陪伴的 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只见长空惨淡 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 境,(1分)表达了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 首以待后的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 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课本内容回顾: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 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即景抒情诗

2.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思考填空
题中“题李凝幽居”中的 写 “题”字的意思是__,“幽居” 僻静的居处 的意思是_________。 邻舍稀少 “少邻并” 是____的意思, “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 不违背诺言 言”表示__________。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 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 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前往投靠,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 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 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 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2005年高考广东试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 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 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 你的理由。
即景抒情诗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 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即景抒情诗鉴赏

即景抒情诗鉴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一句选取 枯藤、老树、昏鸦 等景物,写尽 了 秋之萧索(特征)以 哀景 写 哀情 ,衬托 出作者内心的 悲凉 (情感)。 第二句选取 小桥、流水、人家 的景物, 显得 安详、静谧、温馨(特征), 以乐景 写 哀情, 反衬 作者的悲苦(情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 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
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
诗 句句写景 ,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但情
蕴其中。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即景抒情诗教师版

即景抒情诗教师版

古代即景抒情诗阅读鉴赏专题教学目标:1. 了解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通过诗例加深对即景抒情诗的认识。

2. 利用总结的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对其他即景抒情诗进行鉴赏。

3. 通过诗中景和事,体会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通过诗例加深对即景抒情诗的认识。

教学难点:利用总结的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对其他即景抒情诗进行鉴赏;通过诗中景,体会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情怀。

一、即景抒情诗概述(一)概念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二)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诗人在诗中大多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但也有一小部分即景抒情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三)思想内容1、借景、物、事寄托身世之感:或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2、借景、物、事表达忧国忧民之心:或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或倾诉君国之忧、家国之仇;或抒发盛衰之感、兴亡之叹。

3、借景、物、事抒写自然之景生活之趣:或乐生活闲适;或喜自然美景。

(四)常见艺术手法1、抒情方式(1)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

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有了下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

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2)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晚泊岳阳诗歌鉴赏

晚泊岳阳诗歌鉴赏

《晚泊岳阳》是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一首佳作。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诗人小泊岳阳城,面对洞庭湖的胜景,即景生情,抒发了因国家处在多事之秋而产生的忧虑和感慨。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在于,将眼前景、身世情、国家忧融为一体,层层相扣,步步加深,既表现了岳阳湖的景色之美,又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之美,同时又体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卧闻岳阳城里客,月明吹笙朝湖上。

”所闻之中,透出城客们笙歌之声的欢快气氛,该句语言颇具韵味,尤其是“闻”字、“客”字与“朝湖上”连用,造成一种声势。

同时,也为下句转入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举酒吟哦俱寂寞,何人更听柳枝歌?”这里又作一小顿。

诗人酒意正浓之时,忽听湖上传出柳枝词(即乐府民歌)的歌声,由是而发感慨良多:且喜且叹、且愁且悲。

他感到举酒吟诗虽为寂寞之事,却自得其乐;柳枝少年新曲却道是:“瞿唐水,巫峡云,朝暮去来元不知”(《竹枝词》),哪里晓得其中甘苦呢?这样便把诗人的闲愁、无奈、悲慨等纷繁心绪传达出来了。

“宫漏催钟催我老,茫茫一枕黄粱梦。

”诗情至此,又生变化。

一枕黄粱梦语出唐李公佐《南柯记》,形容人世荣华、幻灭无常。

此处既用一“催”字把时间和梦联系起来(古时以击鼓报时),便使诗具有时空综合感。

这时夜已很深,时间紧迫,催人衰老;而诗人又一事无成,虚度年华,不禁满腹忧虑悲慨。

“一枕黄粱”意蕴双关:既写实景,又象征人生之虚妄。

这首诗写得深沉蕴藉,意境幽远。

诗中既有诗人的自伤之情,又有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

以上是对这首诗的鉴赏,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即景抒情诗鉴赏例说(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即景抒情诗鉴赏例说(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鉴赏例说
即景抒情诗:
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 诗作。也可以叫“写景抒情诗”。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 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 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 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 深切动人。
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
多与战争相联系,体现军人远 征在外,家人绵绵的离恨和思 念之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 砧[zhēn],即捣衣石,又名
• 孤舟一系故园心。 “女须砧”。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 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景
登 高
抒情
首联

颔联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颈联

尾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凋伤 萧森 兼天涌 接地阴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两开 一系
高 急
一、缘景析情:分析景物特征及情感指向
• 秋兴八首(其一)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二)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二)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 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 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某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 具体的、细小的单位。以王维的《山居秋 暝》为例,诗句中的“明月”“松 树”“清泉”“石头”是构成这两句诗的 意境的四个具体单位,但这两句诗的意境 就不单是这四个名词所含有的意义了。
一年时令景物之春景:
东风、粉蝶、柳絮、新燕、花树、草芽、 黄鹂、芭蕉、杨花、浮萍、翠柳、翠微、 绿波、兰溪、烟笼、鹊声。
一年时令景物之夏景:
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 雨蕉、枇杷、雨蓑、菜花、榴花、初莲、 萤火、稻畦、浓荫。
一年时令景物之秋景:
秋景因多表示凄清、悲凉之意,故常用:
愁、孤、残、寂、冷、昏、黄、寒、衰等 字修饰。 寒山、孤烟、芦花、秋夕、残阳、桐叶、 衰草、黄叶、流萤、霜晴、露冷、霜天、 鸿声、冷桂、寒雁、寒塘、虫吟、雁阵、 枫林、西风、菊黄、蟋蟀、清秋、昏鸦、 孤灯、荷尽、菊残。
一年时令景物之冬景:
冬雪、沙雪、江雪、寒关、琼枝、飞花、 天寒、草尽。
景物修饰之冷词、热词:
在分析景物的特点时,关键是要抓住其前 面起修饰作用的冷词或热词。 1、冷词就是有关景物或心理表现冷清、凄凉 的字词,诸如:绝、寂、断、冷、凉、萧、 孤、苦、愁、悲、空、怨、恨、残、昏、 寒、衰、漠等,这些字词一般都能表现寂 寞、孤独、悲凉、冷清的心境。 2、热词一般带有高兴、喜悦、欢乐的意味。 这类字词有:喜、笑、明、春、暖等。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山水田园诗:山水景色、田园风光
常见景物:
田地、原野、溪泉、山林、炊烟、农舍、 人家、鸡犬、农妇、孩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 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 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 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 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 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 篇。
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 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 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 清——忧愁忧思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 杜宇,他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因 名为杜鹃。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 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 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 象征物。
诗歌鉴赏(三)即景抒情诗
一、专题阐述 即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题材也相当 广泛。写景抒情的方式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①即景抒怀: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因眼中所见 景物 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 慨。触“景”而生“情”,兴之所至,情感自然深挚。 如: 广东2005年高考试题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②借景抒情:先有“情”,后有“景”,诗人不能直抒 胸
【练一练】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 貌)。 (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参考】“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 上 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 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 者 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 的情怀。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 象。(什么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 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 线。(形象的特征)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 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
二、诗歌鉴赏之练字题 (1)指出所练之字在诗中的含义; (2)分析所练之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若运用 了艺术手法须结合手法进行分析) 注:所练之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 词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从诗中找出写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象词,并体会诗 人表达的情感。 景——明月 人物活动——望月、怨夜相思、灭烛、披衣、掬 月、还寝人梦 情——相思
2.本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进行赏析? “生”——运用拟人手法对月亮从海面升起过程 进 行动态的描写,突出从无到有 “共”——一“共”字引起诗人一系列的联想, 联想 到自己和天下有情人曾经与情人共度此刻的美好 时光,联想到如今有情人天涯相隔,从而流露出 感伤的情怀 “怨、竟夕”——表达出诗人相思之深,整夜受 相 思之煎熬,无法入睡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 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 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网”有“网住”之意,本处运用拟人手法非常形象生 动地 描绘出细雨密集成网的景象,同时作者借细雨网春来表达 自己对春天的留恋。
【“山水田园诗”和“即景抒情诗”常见考题及答题模式】 一、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 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 兴镜湖边的三山。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 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 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知识补充——意象(动物类) 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 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 怀人 (1)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 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 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 说,尤为强烈。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 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 (3)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