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先进制备技术

合集下载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实践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业、军事等方方面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究竟什么是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呢?它又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呢?一、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定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原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和处理,以获得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机械等性能的新型材料。

其中包括了材料的制备过程、制备工艺及制备设备等方面。

二、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应用目前,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1、原材料加工领域:在高强度、高弹性、高精密和高耐腐蚀的要求下,通过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对各种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以满足高端工业生产中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2、电子领域: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应用于电子零部件压制、线路板冶、LED照明等方面,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新能源领域: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型能源的研发和制造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新型材料,可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荧光污染等。

4、医疗保健领域: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牙齿修复等等,这些都需要使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来生产。

5、环保领域: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在环保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将废弃塑料、橡胶、纺织品和其他废弃物再生制造新型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1、无限延展性:随着人类对新材料的需求增长,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将必须不断改进,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与此同时,还需要统筹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2、精细制备:人们需要更加精细和完美的材料制备技术,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3、快速原型制造: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出现,将会使得先进材料制备技术更加高效和灵活,加速材料研究和应用的进程。

生物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

生物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

生物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近年来,生物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这些先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提高生物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让其更好地满足医疗、生物制品的生产需求。

一、生物材料的制备过程生物材料的制备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环节,包括原材料采集、预处理、制备和后处理等。

原材料采集是生物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不同的生物材料所需原材料的不同,有些需要从天然来源中采集,有些则需要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

预处理过程包括清洗、消毒、分离等,以确保原材料没有杂质和致病微生物。

制备过程一般包括材料的结构设计、加工和成型等。

后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通常包括灭菌、保护和包装等处理。

二、生物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1.生物仿生制备技术生物仿生制备技术是通过模仿天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来制备具有相似功能的生物材料。

通过理解和模拟生物体中的生物结构,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材料,如基于蛋白质的仿生材料、基于糖的仿生材料和基于胶体的仿生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和结构,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应用,如医疗、环境监测和能源储存等。

2.生物基材料制备技术生物基材料制备技术是将生物材料和生物大分子材料(如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结合起来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

这种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多种功能的生物材料,如生物传感器、生物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

这些新型生物材料不仅具有可控的物理、化学性质,还具有天然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3.生物再生材料制备技术生物再生材料制备技术是利用生物材料和干细胞技术制备具有再生功能的生物材料。

这种技术将生物材料结构与实现生物再生的细胞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再生能力。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具有弹性、强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如骨组织再生材料、软骨组织再生材料和人工皮肤等。

4.生物纳米技术生物纳米技术是利用纳米技术和生物学技术结合起来,制备出纳米级别的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具有比常规生物材料更好的力学性能、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需求多样化,新材料的研发迫在眉睫。

特种合金作为先进材料的代表之一,由于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温耐久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能源等领域。

因此,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一、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化学合成法、物理合成法和改性法三种。

1. 化学合成法: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溶胶-凝胶法(Sol-Gel),该方法通过浸泡、蒸发、热处理等一系列步骤制备合金材料。

尤其在纳米科技领域,溶胶-凝胶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2. 物理合成法:主要分为电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分子束外延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高温或高能量对金属材料进行处理,利用生长或沉积机制来制备先进合金材料。

3. 改性法:该方法是将现有合金材料中的某些元素进行修改,以改变其性能。

例如,把合金中的一部分元素进行置换或添加,以赋予其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

改性法可以使原有材料获得全新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降低了原有材料的成本。

以上制备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各有利弊。

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优的制备效果。

二、先进合金材料的性能研究1. 机械性能研究先进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是合金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为先进合金材料的优异性能让它在高负荷环境下具有卓越的抗切削、抗剪切、抗耐材力、耐低温性、耐腐蚀性等优势。

因此,在机械性能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机械性能研究方法包括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多种方式。

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机械性能的研究手段也不断多元化。

例如,材料表面形貌观察技术、外延测试技术、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等,都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性能数据。

2. 化学性能研究先进合金材料在化学稳定性能上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

然而,不同的化学环境下,合金的性能表现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在针对性能指标中,同时要研究合金材料的化学性能。

材料科学中的新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新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新功能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新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也不断涌现。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大大地改善材料的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可持续性,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材料科学中的新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1. 碳纳米管制备技术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具有轻量、高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等优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在电子学、纳米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技术有: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解芯片法、酸处理法等。

2. 二维材料制备技术二维材料是指厚度只有一到几个原子层的材料。

因其特殊的几何结构以及与宏观世界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维材料制备技术主要有: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剥离法等。

3. 多级孔材料制备技术多级孔材料是指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孔道结构的材料。

与传统的单一孔道结构材料相比,多级孔材料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高度选择性以及更快的反应速度等优点。

多级孔材料制备技术主要有:硅烷聚合法、乳化剂模板法、溶剂挥发法等。

4. 纳米多孔材料制备技术纳米多孔材料是指具有纳米级孔道的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分离、催化、存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多孔材料的主要技术有:自组装法、溶胶凝胶法、羟基化法等。

5. 印刷电子制造技术印刷电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印刷技术的新型制造技术。

该技术可以将电子元器件直接印刷在基板上,实现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材料制备方式。

印刷电子制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柔性电子封装、生物传感、离子传感等领域。

6. 生物材料制备技术生物材料的制备技术是一种将生物材料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制备方式。

生物材料的应用范围广泛,例如用于人体植入、药物传递、疾病诊断等方面。

生物材料制备技术主要有:自组装法、溶胶凝胶法、生物印迹法等。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

3
智能化生产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将与智 能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制备技术
微生物合成
利用微生物细胞内的代谢途径来合成有用物质,如氨基酸、抗生素和聚合物等。该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和环境友 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农业等领域。
基因工程
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来改变其性状或合成有用物质的技术。该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 医药和工业等领域。
溶胶-凝胶法
通过将原料溶液与凝胶剂混合,形成溶胶,然后经过凝结、干燥和烧结等过程制备材料。 该技术具有高纯度、高一致性和低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制备陶瓷、玻璃和复合材料等。
电化学沉积技术
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上沉积金属或化合物的方法。该技术具有高纯度、高沉积速率和低 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制备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等,广泛应用于电池、电子和电镀等领域。
等离子体喷涂技术
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高速气流将材料加热至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喷 涂到基材上形成涂层。该技术可用于制备耐磨、耐腐蚀和隔热等高性能 涂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领域。
化学制备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利用气态化学反应在基材上沉积固态产物形成涂层或块状材料。该技术可用于制备各种陶 瓷、金属化合物和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光学等领域。
改善生活质量
先进材料在环保、能源、 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有助于 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类 生存环境。
制备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制备方法
如冶炼、铸造、轧制等,这些方 法在材料制备初期发挥了重要作
用。
精密加工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加工技术如 光刻、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沉积等 逐渐应用于材料制备。

现代金属材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

现代金属材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

现代金属材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一、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1.熔炼法:熔炼法是制备金属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将金属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通过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材料。

熔炼法可分为电熔法、真空熔炼法、坩埚熔炼法等。

2.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是一种将金属粉末通过成形与烧结来制备金属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熔化金属,可直接使用金属粉末,在高压下成型成所需形状,然后通过烧结得到金属材料。

3.化学法: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金属材料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电解法、沉积法和溶液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溶解金属离子的溶液与适当的反应剂反应,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固体。

4.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金属原料气化后沉积在衬底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薄膜、纤维等金属材料。

二、金属材料的成型技术:1.锻造成型:锻造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施以一定的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方法。

锻造可分为自由锻造、模锻造和挤压锻造等。

2.压力成型:压力成型是一种利用压力来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方法。

常见的压力成型包括挤压、拉伸、连续模锻等。

3.粉末冶金成型:粉末冶金成型技术是指利用金属粉末进行成型的方法。

通过将金属粉末与适当的粘结剂混合,然后在高压下成形。

最后通过烧结将金属粉末与粘结剂固化在一起,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成品。

4.焊接与连接:焊接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溶解或者高压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接、气焊、激光焊接等。

除了焊接外,还有螺纹连接、铆接和胶粘连接等方法。

三、现代金属材料的设备与工具:1.熔炉:熔炉是用于将金属原料熔化的设备,它可以提供高温条件,使金属原料达到熔点,进行熔炼制备。

2.成型机床:成型机床是用于金属材料成型的机床设备,如锻压机、冲床、拉伸机等。

它们通过施加力或者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得到所需形状。

3.烧结炉:烧结炉是用于粉末冶金制备的设备,它可以将金属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烧结成一体。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1.物理制备技术:(1)气相法:通过热分解或还原反应,在载气中使金属或化合物气态原料形成纳米粒子,然后冷凝得到纳米材料。

(2)溶液法:通过溶液中的溶质以浓集、析出的方式实现纳米材料的制备,如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沉积-沉淀法等。

(3)粉末冶金法:将金属或化合物原料粉末经过混合、压制和烧结等工艺步骤制备成纳米颗粒。

(4)电化学法:通过电解沉积、阳极氧化等电化学方法,以金属离子或化合物为原料,制备纳米结构的材料。

2.化学制备技术:(1)水热合成法:将溶液经过加热和加压处理,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合成纳米材料。

(2)碳量子点法:将含有碳源的溶液进行热处理或光照处理,通过裂解和组装作用制备纳米尺寸的碳材料。

(3)真空蒸发法:将金属或化合物原料放置在真空腔中,通过蒸发和冷凝等过程制备纳米材料,如蒸发凝聚法和磁控溅射法等。

3.生物制备技术:(1)微生物法:利用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植物等),通过它们的代谢产物或细胞外酶的作用,合成得到纳米材料。

(2)生物矿化法:利用生物体内的一些有机分子作为模板,通过加入金属或化合物源,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形成纳米尺度的晶体。

4.机械制备技术:(1)高能球磨法:用高能球磨机对粉末材料进行高强度球磨,使粉末颗粒碰撞、摩擦、破碎等过程,最终得到纳米颗粒。

(2)电压脉冲法:利用电脉冲的能量作用于材料表面,产生高温、高压等效应,从而制备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需求。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制备技术,但仍有更多新颖的技术不断涌现。

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也需要考虑如材料成本、制备规模、可扩展性等因素,以实现纳米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应用。

先进陶瓷及其制备技术举例

先进陶瓷及其制备技术举例

先进陶瓷及其制备技术举例
1. 先进陶瓷材料:先进陶瓷是指在结构、性能、制备工艺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陶瓷材料。

例如,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等。

2. 先进陶瓷制备技术:先进陶瓷的制备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如烧结、凝胶注模成型、溶胶凝胶法、等离子烧结法等。

举例来说,利用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可以制备出复杂形状的陶瓷器件,如微型传感器、微型电子器件等。

该技术通过将陶瓷粉末与有机物混合,形成可塑性较好的凝胶,再通过注射成型、凝胶烧结等步骤获得所需形状的陶瓷器件。

等离子烧结技术是一种高温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使陶瓷材料在短时间内高温烧结,从而实现陶瓷材料的致密化和改善其性能。

这种技术常用于制备高纯度、高密度的陶瓷材料,如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等。

这些先进陶瓷及其制备技术的应用可以在高温、高压、耐腐蚀、绝缘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航空航天、电子器件、化工等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理工学院
题目:喷射成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学院:机械工程
学号:2013510123
姓名:易智飞
指导老师:卢雅琳
喷射成形技术研究进程与发展趋势
1.1.1喷射成形技术简介
喷射成形(Spray Forming)技术,也有人称为喷射沉积(Spray Deposition)或喷射铸造(Spray casting)技术[A],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的国家在传统快速凝固、粉末冶金(RS/PM)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1],喷射成形技术的其中一种典型装置结构如图1[2],工艺过程是将金属液流在高压惰性的气体下雾化破碎为大量轻质细小的液滴,使具有高速的液滴沿着喷嘴轴线方向飞行,在液滴尚未全部凝固之前,将它沉积到预设好具有特定运动及一定形状的基底上并使之快速成形。

它具有快速凝固技术的优点如材料晶粒细小、能够抑制宏观偏析、组织均匀等。

1. 金属熔液
2. 漏斗
3. 雾化器
4. 雾化平台
5. 雾化锥装置
6. 沉积坯
7. 接收基底
8. 传动机构
9. 沉积室
10. 排气及粉尘收集装

图1-1 喷射成形示意图
Figure 1-1 Schematic spray forming
喷射成形技术有着低的生产成本及高的产品性能等综合优越性。

它的成本效益是由于将熔融金属直接转化为半成品的一步作业,其优越的性能是由因为喷
射成形制品的显微组织细化及避免了宏观偏析的结果。

喷射成形技术现在已经能够制造许多形状的产品以及多种成分的合金系列。

目前,运用喷射成形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各种不同成分的硅合金,如超高强合金,高硅铝合金,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铝合金,耐磨和低膨胀铝合金,耐热铝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等[3]。

喷射成形技术工艺的凝固过程明显区别于粉末冶金和铸造两种工艺,与后两者相比,喷射成形技术工艺具有如表1-1所列举的技术特征。

表1-1 喷射成形与铸造、粉末冶金工艺特征比较Tab 1-1 Injection is forming and 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项目铸

粉末冶金喷射成形
凝固速率/K °s-1 ~10 102~105 102~155 平均晶粒度/μm 102 ~15 0.9 ~15
晶粒的形状树枝

树枝状等轴状,用于半固态加工坯料方向
合金的相粒度/μm 103 <15 <15
合金元素偏析的距离/μm >103 <101 <101 合金元素含量极限一般高,难成形高,可开发新型合金,如Al-70Si 氧化物及杂志含量低高最低
塑性一般差好
强度一般高高
热加工性一般差好高合金产品规模成本贵昂贵低
杂质敏感性高较高低
生产效率高低高
产品规格灵活小大,不宜太小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一般较高高
喷射成形工艺凝固过程中,高压气体在雾化时将金属液击碎成为很小的液
滴,金属液滴在与雾化气体发生强对流散热过程中,拥有很大的冷却速度同时具
有很高的轴向速度,使其以高速撞击在预先具有特定运动及一定形状的坯体上,使其组织球化,打碎已经形成的枝晶,因此,采用该技术所得到的材料组织显示为细小的等轴晶,等轴晶晶粒大小一般在0.9μm到15μm之间。

喷射成形材料中通常情况下还伴随着低水平的溶质原子再分配,以及第二相细化及金属间化合物(一般<15μm)。

快速凝固技术不仅提高了合金化程度,同时还实现晶粒细化、偏析减少以及组织均匀,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和韧性[4]。

喷射成形科学技术的从无到有,进入产业化后的生产应用阶段,整体来看,虽然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涉及材料开发、研制、应用的领域,但已日趋成熟。

喷射成形产业经正确的思路引导,已为充分利用雾化沉积过程中所用的技术提供了各种可能,使产品的制造成本更低,或生产出具有明显优势和尚未出现的新型产品。

喷射成形技术的中心任务是将该技术所潜在效益转变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完善[5]。

1.1.2喷射成形技术发展及应用
喷射成形技术最早是由英国Swansea大学的一位Singer教授所提出,当时为了降低传统铸造-轧制工艺的能耗,Singer教授及其团队创造了将熔融的金属通过喷射沉积到旋转辊上,同时直接轧制成带材的一体化的工艺,被称为喷射轧制工艺[6],此后该技术由Brooks等人发展知名,并成立了知名的Osprey公司,并在1974年创新的将此技术应用在锻造毛坯的生产,进而发明了sprey工艺,同时制造了多种著名的Osprey成套设备,并得了多项专利,使得喷射成形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之后,喷射成形技术引起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特别在航空航天和钢铁汽车行业。

推动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该技术迈向商业化生产阶段,当时世界超过30多家机构正在进行该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商业化生产。

到20世纪90年代,喷射成形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年产值达到数十亿英镑。

2000年开始,每隔3年就会举行喷射成形国际研讨大会,至今为止已成功举办5届,研讨会的举行极大促进了喷射成形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主要用于大承载的结构材料,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造的超高强铝合金可显著改善采用传统铸造技术制造的合金固溶度低,晶粒
粗大以及易产生宏观偏析等不利影响。

喷射成形技术已经具有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技术也已经足够成熟,现在科学的重点应该是将喷射成形所潜在的效益,突出的优势,进而转化为现实的技术经济优势,这是产业化的中心任务。

如表1-2所示,给出了一些国外研究机构采用喷射成形技术来制备材料的成果。

表1-2 国外喷射成形研究应用状况
Tab 1-2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spray for mingin abroad 材料公司名称产品及应用
铜合金德国Wieland Cu15Ni8Sr合金取代Cu-2B-Pb合金,用作弹簧、连接器和电子触头
轧辊材料日本驻友重工高铬铸铁、高碳高速钢轧辊辊套和高速钢/碳钢复合轧辊
英国Farge Rolls 0.8C/3Cr0.8C/5Cr冷轧辊和17Cr铁/高速钢热轧辊的窄带复合轧辊
铝合金英国Osprey Metals
高强Al-Zn合金、高温Al-Cu合金、超轻Al-Li合
金及其复合材料
韩国工业研究院高硅铝合金,用作汽车发动机汽缸套和活塞
德国PEAK
Al-25Si-4Cu-1Mg合金,用于奔驰V6和V8汽车发
动机汽缸套
日本驻友轻金属Al-Si合金用于马自达汽车Miller循环发动机叶片
特殊钢和高温合金丹麦Danspray D2碳钢,T15高速钢,D2冷轧工具钢
美国GE Allvac燃气涡轮机高温合金环件
美国Howmet燃气涡轮机高温合金环件、密封件等
瑞典Sandvik Steel
Sanicro65不锈钢管、镍合金管、复合管(用于城市
垃圾焚化炉)
美国海军地面武器中心
Alloy625镍基高温合金管材,IN625合金管(用于
潜艇、鱼雷管、炮管)
我国开始喷射成形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主要集中在各专业研究所和大学研究院,专研所主要有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投入该项研究的大学主要有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我国目前该项技术还未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但经十多年努力,对于该项技术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设备制造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正逐步缩小与
发达国家差距[7]。

[1] 刘宏伟, 张龙, 王建江, 杜心康. 喷射成形工艺与理论研究进展[J]. 兵器材料
科学与工程,2007,03:63-67.
[2] 张豪, 张捷, 杨杰, 杨永平, 张荻, 曾苏民. 喷射成形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对
先进铝合金产业的影响[J]. 铝加工,2005,04:1-6.
[3] 刘丘林,刘允中. 喷射成形技术在铝合金制备中的应用[J]. 材料导
报,2010,S2:213-216+224.
[4] 刘强,熊柏青,张永安,王锋,朱宝宏,李志辉. 喷射成形Al-Zn-Mg-Cu合金热轧板
材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断口分析[J]. 稀有金属,2009,02:180-184.
[5]田世藩,李周,张国庆,米国发,刘仲武,张智慧,颜鸣皋. 喷射成形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趋势[J]. 粉末冶金工业,1999,03:37-44.
[6] Singer ARE.The principles of spray rolling ofmetals [J].Metals and
Materials,1970,(4):246-250.
[7] 丛福官,赵刚,田妮,韩啸,朱铭熙,于金浩. 7×××系超高强铝合金的强韧化研
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轻合金加工技术,2012,10:2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