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北美原木山松大小蠹风险分析及检疫管理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进境货物木质包装的危害及监管

我国进境货物木质包装的危害及监管

我国进境货物木质包装的危害及监管作者:王欣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24期[摘要] 本文从对我国进境木质包装的有害生物的危害分析开始,针对木质包装有害生物截获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国际监管标准,阐述了我国检疫监管当局对木质包装的监管状况,并指出检疫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进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对策,同时指出了当局检疫工作的方向所在。

[关键词] 木质包装有害生物 IPPC标识一、问题简述国际贸易中约三分之一的货物使用木质包装材料,但木质包装较易携带林木有害生物,给世界各国和地区带来现实威胁和潜在风险。

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对进境货物木质包装实施检疫处理标识管理。

进境货物使用的木质包装应当由输出国家或地区政府植物检疫机构认可的企业按中国确认的检疫除害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并加施政府植物检疫机构批准的IPPC专用标识。

中国检验检疫对进境木质包装的监控尤为重要。

二、木质包装中有害生物给我国造成的危害1.木质包装中截获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

据统计,2008年全国各主要口岸共检疫进境木质包装222.5万批次,截获各类有害生物827种30450种次,截获种类占全部截获疫情种类的10.7%,截获数量也仅次于进境大豆和原木,位居第三。

目前木包装材料树种主要传带松材线虫、光肩星天牛、双钩异翅长蠹等害虫,这些害虫也都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对象。

2.我国截获木质包装中有害生物疫情的分析。

目前入侵中国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和红脂大小蠹等10余种外来有害生物,每年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74亿元。

在国内蔓延的松材线虫病、油橄榄肿瘤病、松突圆蚊、湿地松粉蚊、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蠢、椰心叶甲及薇甘菊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面积约150万公顷,造成很大损失。

中国约有8.5亿亩(5710万公顷)针叶树木资源,其中作为第一大树种的松树资源约5亿亩(3330万公顷),总蓄积量达57亿立方米,如遭松材线虫侵害,损失极大,数以千亿元计。

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要点

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要点

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要点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松树的死亡,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价值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从疫区进口的木材,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的要点。

一、检疫范围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的范围包括所有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进口的木材及木材制品。

松材线虫病疫区主要包括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

二、检疫方法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

热处理是指将木材暴露在高温下,使其中的松材线虫和卵死亡。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高温蒸汽处理、高温水浸泡处理等。

热处理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缺点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处理时间较长。

化学处理是指使用化学药剂对木材进行处理,以达到杀灭松材线虫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氧化铝、苯酚、硼酸等。

化学处理的优点是处理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需要谨慎使用。

三、检疫标准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对于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进口的木材,需要进行高温蒸汽处理,处理温度应达到56℃以上,处理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对于从非疫区进口的木材,可以进行化学处理或者不进行处理。

四、检疫机构我国的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工作由国家林业局和各地林业部门负责。

进口木材需要经过检验检疫局的检验才能放行。

五、检疫意义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非常危害的植物病害,它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松树大量死亡,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价值造成极大影响。

通过对从疫区进口的木材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处理,可以有效遏制疫情传播,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保障了我国的进口木材贸易安全和稳定。

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是我国进口木材检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检疫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疫情传播,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保障了我国的进口木材贸易安全和稳定。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随着国内木材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对进口木材的依赖度也在逐渐提高。

由于全球木材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出口国检疫标准的不统一,进口木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保障国内木材市场的安全,加强进口木材的检验检疫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进口木材检疫的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一、进口木材检疫现状目前,我国对进口木材的检疫工作主要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负责。

这些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对进口木材的种类、数量、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和检验检疫。

也积极参与国际木材检疫标准的制定和更新,以提高我国木材检疫工作水平。

随着进口木材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种类的不断增多,进口木材的检疫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进口木材的来源地和种类繁多,每种木材可能携带不同种类的有害生物或病原体,对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进口木材的检验检疫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木材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木材资源的动态变化。

如何提高木材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检验检疫技术为了提高进口木材检疫工作的水平,相关部门不断引进和研发新的检验检疫技术,以适应木材贸易的需要。

以下是一些当前较为常用的检验检疫技术。

1. X射线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照射木材表面,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来观察木材内部的结构和存在的异物。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出木材内部的异物和有害生物,具有快速、准确、无损伤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木材检验检疫领域。

2. 生物学检测技术生物学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观察木材表面和内部的生物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有害生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专业的显微镜和生物学技术,可以准确鉴别木材上的各种有害生物,对于检测木材中的病原体和虫害有很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3. 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方法对木材中的化学成分和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的方法。

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携带危险性森林病害的风险分析的开题报告

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携带危险性森林病害的风险分析的开题报告

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携带危险性森林病害的风险分
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商品和原材料,用于建筑、家具、造纸等众多行业。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原木和木质包装材料的跨国运输
也越来越普遍。

这些材料可能携带危险性森林病害,为目的地国家的森
林和林业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针对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携带危险性森林病害的风险进行分
析和研究,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目的地国家的森林和林业
健康。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携带危险性森林病害的风险,
探讨其对目的地国家森林和林业健康的威胁,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研究内容
1. 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概述
2. 危险性森林病害的种类和传播途径
3. 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携带危险性森林病害的风险评估
4. 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对目的地国家森林和林业健康的影响分析
5. 防治措施建议和应对策略
四、研究方法
在搜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
方法,对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携带危险性森林病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制定进口原木和木质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植物检疫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加强国际合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可以帮助森林保护部门和企业做好防治工作,保护国家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和林业健康。

浅析进口木材检验检疫问题

浅析进口木材检验检疫问题

浅析进口木材检验检疫问题摘要:天保工程的实施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即促进了林业经济的繁荣,又给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挑战。

进口木材在解决我国市场木材紧缺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有害生物的入侵。

关键词:进口木材风险分析检验对策Abstract: The day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namely the forestr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economy, and to give the forestry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ctivities challenge. Import wood in our country market shortage problem solving wood at the same time, they brought the harmful biological invasion.Key Words: import wood risk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measures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木材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市场木材极其紧缺,中国林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又一个关键时期。

根据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的数据,世界上木材主要消费国为美国、加拿大、中国、瑞典和芬兰。

按照近年统计数据,进口结构中非洲占比达到14%左右,俄罗斯占比50%。

而美国和加拿大自己本身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只有中国需要大规模进口木材。

大规模的进口木材在弥补了木材市场的短缺问题的同时,也给国民带来了健康安全上的隐患。

1.进口木材存在的风险分析1.进口木材携带的有害生物逐年增长。

在进口的木材中特别是带有树皮的原木携带活昆虫的机率较高,随着原木进口数量的增长,原木所携带的各种林木有害生物被传入中国的潜在风险也在加大。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进口木材检疫工作一直是我国进口业务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主要是由于木材的原材料多为野外生长的自然植物,存在着类型繁多、产地分散、携带病虫害的风险等问题。

为了保障国家森林资源安全和国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进口木材实行了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

其中,进口木材检疫分为进口前检疫和进口后检疫两个环节,前者主要是在原产地对木材进行检验检疫,后者则是在境内对进口木材进行检验检疫。

进口前检疫进口前检疫是指在原产国对木材进行检验检疫,以确保木材符合我国的检验检疫标准和法规要求,在进口境内就能够直接通过检验检疫。

检验检疫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原产国检验检疫监管项目。

具体来说,进口前检疫包括以下内容:(1)木材产地审查。

主要是对木材的来源、产地环境、采伐确认等进行审查,以确定木材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

(2)木材病虫检疫。

主要是针对木材携带的常见病虫害进行检测,如松材线虫、长蜱等。

(3)木材化学成分检测。

主要是对木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如水分、挥发分、灰分等。

进口后检疫是指对木材进口境内后进行检验检疫,以确保进口木材不携带病虫害、不含非法添加物等不符合我国标准和法规要求的物质。

具体来说,进口后检疫包括以下内容:(1)验货。

对进口木材进行外观、内部、尺寸、标志等方面检验,以确认木材是否符合进口合同和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

(2)木材病虫害检疫。

主要是对木材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森林重要生物入侵风险物种和害虫、昆虫飞行器、木材内部中国属或者罕见、病原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等。

(3)木材非法添加物检测。

主要是对进口木材是否含有毒、有害、违禁添加物进行检测,如烷基汞、三氯苯、萘、双酚A等。

检验检疫技术针对进口木材的检验检疫,需要运用一系列先进的检验检疫技术。

当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病虫害检测技术、非法添加物检测技术、木材种质鉴别技术、木材水分检测技术等。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

进口木材检疫现状及检验检疫技术【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进口木材检疫的重要性和背景,介绍了现阶段的检疫措施和检验技术,探讨了常见的木材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分析了进口木材检疫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结论指出了进口木材检疫的不容忽视性,并强调了提升进口木材检疫技术水平的必要性。

进口木材检疫是保护国内森林生态安全,防止外来病虫害传入的重要举措,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技术水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

【关键词】关键词:进口木材检疫、木材检验检疫技术、木材病虫害、防治方法、发展趋势、挑战与对策、重要性、技术水平1. 引言1.1 进口木材检疫的重要性。

进口木材检疫的重要性可谓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全球木材贸易的逐渐增加,进口木材所带来的病虫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检疫措施,这些潜在的病虫害可能会危害到国内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进口木材可能会带入一些外来的病原体和害虫,对国内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这些病虫害可能会导致森林大面积死亡,甚至引发森林病虫害灾害,给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带来极大威胁。

进口木材未经检疫可能会传播一些植物病毒疾病,对我国的农作物生产带来损失。

一旦这些疾病传入国内,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

进口木材检疫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加强对进口木材的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潜在的病虫害威胁,才能有效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确保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和社会安定。

1.2 进口木材检疫的背景随着全球木材贸易的不断增长,进口木材检疫成为各国重要的环境保护和农业安全措施之一。

木材是一种常见的进口商品,但由于不同国家林业资源的多样性和木材产品的复杂性,木材可能携带各种病虫害,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农业产业造成威胁。

进口木材检疫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过去几十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木材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木材产品的多样性和大量进口数量,各国面临着愈演愈烈的木材病虫害威胁。

原木产品风险分析报告

原木产品风险分析报告

原木产品风险分析报告
根据对原木产品的风险分析,以下是我们得出的结论和建议:
1. 原木质量风险:原木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如腐烂、有虫蛀、变形等。

购买商应在采购前对原木进行仔细检查,并与供应商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以确保所购的原木符合要求。

2. 运输和储存风险:原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易受潮、变形和破损的影响。

购买商应选择可靠的运输合作伙伴,并确保有适当的储存条件,如干燥通风的存放区域和所需的防护措施。

3. 森林采伐风险:采伐不合法、盗伐或破坏性采伐是全球森林面临的重要问题。

购买商应与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木的合法来源,并优先选择可持续采伐的供应商。

4. 环境影响风险:原木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水污染、土壤退化和生态破坏。

购买商应优先选择符合环境标准和认证的供应商,并鼓励使用可持续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5. 劳工权益风险:原木产业存在潜在的劳工权益问题,如劳动力剥削和违反劳动法规。

购买商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确保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方都遵守劳工权益的标准和法规。

综上所述,购买原木产品时需要关注的风险包括原木质量、运输和储存、森林采伐、环境影响和劳工权益等方面。

购买商应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北美原木山松大小蠹风险分析及检疫管理对策
摘要通过对山松大小蠹随北美原木进口进入我国传入、定殖、扩散风险以及经济重要性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防范该虫随进口北美原木传入我国的检疫管理对策。

关键词北美原木;山松大小蠹;风险分析;检疫管理
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ponderosae Hopkins),是北美西部危害最严重的小蠹,也是北美森林危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之一,其在周期性暴发成灾时可造成成千上万松树的死亡[1-3]。

自从莆田进口木材熏蒸除害处理区运行以来,莆田秀屿港先后成为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原木进境的指定口岸。

但是北美原木疫情复杂,口岸检疫部门先后截获了落叶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simplex Leconte)、红翅大小蠹(Dendroctonus rufipennis(Kirby))等多种危险性有害生物[4]。

鉴于山松大小蠹是北美危害最重的小蠹,为确保输华原木安全,现对山松大小蠹随原木进口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检疫管理措施。

1风险评估
1.1地理分布
山松大小蠹主要分布在加拿大BC省及部分地区,美国的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内华达、犹他、爱达荷、怀俄明、科罗拉多、堪萨斯、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俄勒冈、蒙大拿、华盛顿等州[5]。

该种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有分布报道。

1.2传入可能性
山松大小蠹在北美的分布和寄主均十分广泛,首先以成虫蛀入树干的主干,在韧皮部中筑繁殖坑道,交尾产卵,孵化幼虫,幼虫在树皮内部取食生长,再化蛹变成虫,完成世代之后,成虫飞出树外[6],因此,进境原木中能携带该虫幼虫与成虫的可能性均较高。

山松大小蠹幼虫、蛹、成虫都在树皮与木质部之间为害,这种为害也使得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的结合关系受到破坏,从而使皮层更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脱落。

在搬运、装卸等导致树皮脱落面产生,增加了该虫传入的可能性增加。

北美原木是莆田口岸进口原木的主要来源之一,按照莆田进口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内企业的生产、贸易需求,今后进入处理区的原木将以来自北美的黄松等松属为主,尤其是莆田标准木业投产后,每年来自加拿大BC省的黄松数量将超过100万m3,而且大多带有树皮。

莆田口岸检疫数据截获显示,进口的带皮北美原木携带大小蠹属的比例超过50%,江苏口岸2009年共从进口BC省板材上
截获48批次山松大小蠹,寄主均为松属。

口岸截获情况表明山松大小蠹随松属树种传入的可能性极高,因此进口北美木材,山松大小蠹进入风险很高。

1.3定殖可能性
山松大小蠹主要危害是松属(Pinus spp.)树种,寄主有小干松(Pinus contorta)、美国黄松(P.ponderosa)、加州糖松(P. lambertiana)、西部白松(P.monticola)、美国白皮松(P.albicaulis),其他寄主有柔松(P.flexilis)、北美乔松(P. strobes L.)、北美短叶松(P. banksiana )、刺果松(P. aristata)、狐尾松(P. balfouriana)、大果松(P. coulteri)、食松(P. edulis)、单叶松(P. monophylla),也可危害外来的松属植株如樟子松(P. sylvestris)。

在大暴发时,也有在云杉(Picea engelmannii)为害的报道。

我国是世界松科植物属、种最多的国家,分布广泛,有10属117种及近30个变种(包括引入栽培24种及2变种)。

从北美引进的湿地松、火炬松、巨杉、北美红杉、辐射松、红杉、花旗松、香柏、铅笔柏、墨西哥柏木等多个树种,有些在当地就是山松大小蠹的重要寄主。

这些树种各自在其适应的地带组成单纯林或混交林,是天然林和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

同时,我国的纬度与北美相似,气候条件也完全适合大小蠹属昆虫的适生定殖。

而且大小蠹属的自然天敌资源较缺乏,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并且我国已经有了红脂大小蠹传入、定殖、暴发的先例,这说明大小蠹可以在我国定殖。

因此,山松大小蠹一旦传入我国后完全有可能找到其适宜的生态环境和寄主植物,并且其在我国定殖的可能性很高。

1.4扩散可能性
山松大小蠹在林分内的自然扩散范围较小,大部分成虫的飞行距离仅有数米,且仅在林冠下飞行[7];在标记—放飞—捕捉试验中,90%以上的小蠹成虫在释放点30 m范围内被重新捕获。

这种短距离的自然扩散增加了山松大小蠹的种群扩散能力,但长距离飞行可以提高其寻找到更好生境的可能性。

山松大小蠹超过2.5%的成虫可以越过林冠层进行长距离扩散,特别是借助风力最高飞行速度可达2 m/s[8],有些成虫可以借助风力,随温暖的对流空气被带到20 km外[9]。

20世纪80年代初,山松大小蠹在Alberta西南及其邻近BC省的地区大暴发时,可以在200~300 km以外的社区公园内发现山松大小蠹为害松属植物。

这些研究表明,山松大小蠹可借助风力等行长距离扩散,从而帮助该虫种群的扩展。

除了山松大小蠹成虫的迁飞扩散外,由于其幼虫和蛹在树皮与木质部之间为害,使得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的结合关系受到破坏,从而使皮层更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脱落,因此随原木的贸易和运输,在运输、装卸过程导致树皮脱落后的自然迁飞,是其远距离扩散的主要途径。

不论是其本身借助风力的中长距离扩散还是贸易等人为活动提供的远距离扩散都表明,山松大小蠹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其扩散风险极高。

1.5潜在经济重要性
大小蠹属(Dendroctonus)是加拿大最重要的针叶树蛀干害虫,其危害严重性位居北美针叶树蛀干害虫之首,而山松大小蠹的危害位居大小蠹属害虫的首位。

山松大小蠹一旦暴发,其危害一般可持续8~10年,直径超过25 cm的松树尤其容易受到危害。

大发生时,能侵染各种长势的树木。

死亡的树木又是林火的滋生源地,潜在的经济危害极大。

在大多数情况下,该虫是原发性害虫,但偶尔也可作为次生性害虫,同其他害虫一起,加快树木的死亡速度。

1894—1908年在美国犹他州造成10亿~20亿株松树死亡,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又在美国北部数州成灾,1988年该虫危害面积仍达220万hm2。

在加拿大山松大小蠹是主要的害虫,每年因其危害造成的木材损失的达1 250万m3。

据报道,2003年加拿大BC省的山松大小蠹发生面积近410万hm2,尤以中部内陆地区较为严重;2004年统计该省发生面积达1 000万hm2,给当地林业生产及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中国广泛存在山松大小蠹的合适寄主,具备适合山松大小蠹定殖、流行的气候条件和生存环境,中国已有红脂大小蠹传入、定殖、暴发的先例。

山松大小蠹的自然天敌资源不广,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一旦传入并成功定殖和扩散,将对占我国人工林重要组成的松属林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城市绿化所造成的影响将十分严重。

2检疫管理对策
2.1限定入境口岸
由于北美环境限制,原木入境前难以进行有效的除害处理,携带检疫性活体昆虫的风险很高,因此应限定其在具有较强防疫和除害处理能力的口岸入境,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害虫逃逸和传入可能性。

山松大小蠹具有一定的迁飞能力,主动扩散风险高,如果入境口岸周边的林分有合适的寄主,增加了扩散定殖可能性。

入境口岸需要在港口周边清除其寄主树种,使其无法寻找到合适的寄主食物,降低其潜在的定殖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