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人教版附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人教版附答案)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综合试题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 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 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
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 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 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此材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②③ 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文综(七)历史试题

24.“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
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B.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 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25.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26.“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说明王阳明()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7.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
”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
这说明()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28.据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
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
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桐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由此可以看出南方金属矿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技术落后缺乏革新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生产组织规模狭小29.《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
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30.表1 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表1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31.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2、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 年后消失,1978 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4、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
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
这突出反映了()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5、钱秉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6、“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精

高一年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在古代,农民在秋收后耕田,明年二月又耕,称为“耖田”。
由于深耕熟犁,土细如面。
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 ( )A.懂得深耕施肥的重要性 B.出现了“一年两熟”制C.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特点D.农民辛勤劳动收获少2.“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诗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3.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私有土地以外,还有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 )A.靠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B.土地兼并C.将原来占有的“公田”转化为私有土地 D.通过兼并战争强占其他诸侯国的领土4.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这样赞誉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中国被冠以“丝国”之谓始于( )A.秦代B.宋代C.唐代D.汉代5.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技术先进B.航海技术的发达C.海上贸易兴盛D.晓市、夜市繁华6.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7.明朝洪武十二年规定:“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
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
”这反映了当时( )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D.棉纱纺织技术的进步8.史书记载,明太祖意识到通过海路,也可以与番邦交通,如果不禁止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恐怕大家都会不思劳作,纯事商业。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B.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C.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2.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70km/h,指的是汽车一段行程中的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12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D.火车从杭州到北京的速度约为1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3.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B.物体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 m/s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C.物体7 s内的位移为12 mD.物体第3 s内的位移为6 m4. 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A.3m/s B.4m/s C .m/s D.6m/s5. 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5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1S B.2S C.4S D.8S6. 物体A、B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从第4s Array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7. 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A.10m/s2,方向向右B.10m/s2,方向向左C.50m/s2,方向向右D.50m/s2,方向向左8. 根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可知,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物体,它下落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和全程(未落地)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为A .B.2C .D .二、多选题9. 关于速度、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它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B .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可能增大C .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它的速度一定减小D .物体运动的越快,加速度越大10.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运动。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文综(九)历史试题

高三文综历史(九)24.《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25、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
这一现象说明()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26.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27.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28.在今湖北云梦睡虎地所发的秦墓竹简中,出土了一些法律文书,其中一份资料记录户籍,写着:“某里的无爵平民甲的家外、妻子、子女、奴婢、家财、畜产如下:家屋一栋二屋,各有人口,室皆瓦盖,设有木造的门;种有桑树十株;妻某在逃,不予查封;成年女儿某,未婚;未成年男子某,身高六尺五寸;奴婢:未成年女子某;雄犬一只。
该制度旨在()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C.巩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29.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督察豪富家族和郡国守相,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刺史监察促使郡国的力量逐步削弱 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 D.强干弱枝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30、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
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31.南宋临安市内的摊点场地,以“行”和“团”相称,如酒行、食饭行、花团、青果团等;元大都城里有许多集中销售某一种商品的市场,如米市、面市、缎子市、铁市、骆驼市、珠子市等。
山东省济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1、周公东征后,“封建亲喊,以藩屏周”,“兼制大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建立周朝B.分封诸侯国C.委任官职D.实行郡县制2、《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
” 由此判断祝、蓟、陈的分封类型属于( )A.功臣B.先代贵族C.王族子弟D.姻亲3、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序列安排。
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它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
儿女子孙住在东西厢房。
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
这反映出居住具有( )A.祖灵祟拜B.等级礼仪C.信仰习俗D.安全舒适4、4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这可能与哪一政治制度关系密切( )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5、《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知西周时期( )A.推行嫡长子继承制B.实行森严的等级制C.经济繁荣交通发达D.形成皇权专制制度6、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7、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
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
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D.表示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8、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文综(五)历史试题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五)24. 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25.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
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
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削相权以加强集权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D.强化集体议事制度26. 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
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这样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B.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D.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27.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
这说明A.城邦集体利益从属于个人权益B.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轮番而治C.城邦的重大事务要由公民大会集体决定D.人民主权和城邦利益至上高度一致28.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29.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30. 《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