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散杂知识点——作品及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

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

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 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 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 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 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0 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 世纪10 年代末,于20 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 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使得欧洲的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愿望;二是一战带来的精神危机加速了19 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 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 ,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电影编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与创作基本概念,以及中外电影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影概论》 (周星主编)、《影视艺术史》(周星等著)等通用教材,缩减概要而成。

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下述各章重点。

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重点把握基本概念。

分节重点包括:第一节"电影基本范围"中重点把握:1.电影美学层面概念;2.电影片种。

第二节"电影的性质"中重点把握:1.综合性。

2.艺术性。

第三节"电影的社会功能"重点把握:1.再现功能;2.表现意义;3.审美价值。

第二章主要介绍电影创作基本概念。

分章节重点把握:第一节"影像镜头":1.景别;2.构图:3.运动与造型。

第二节"声音":1.人声。

2.声画关系。

第三节"蒙太奇"的概念意义。

第四节"长镜头":1.长镜头概念:2.长镜头意义。

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外电影各个历史阶段创作状况。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时期代表性影片:重要代表人物。

第二节"西方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三节"东方电影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四章主要介绍电影类型与体裁,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类型与体裁":中国电影类型。

第二节"西方电影的类型与体裁":西方电影类型。

第五章集中介绍中外电影创作名家和经典代表性影片。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名家名作":1.夏衍创作;2.吴永刚和《神女》;3.袁牧之和《马路天使》;4.蔡楚生与《一江春水向东流》;5.沈浮与《万家灯火》;6.费穆与《小城之春》;7.谢铁骊与《早春二月》;8.水华与《林家铺子》;9.谢晋与《天云山传奇》、《芙蓉镇》;10.吴贻弓与《城南旧事》。

影视美学 笔记

影视美学 笔记

经典电影美学理论早期电影美学理论1.电影心理学的出现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雨果闵斯特堡: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提出机械地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他提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之所以这样,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使观众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显然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的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

电影银幕上出现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画面,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

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他所看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是由观众自己的心理所臆造的,是观众复杂的思维活动把单幅静止的画面组织成了连续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

因此他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之上,甚至不是存在于银幕上,而是存在于观众心理之中。

正是由于观众的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使得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比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场面更加生动丰富。

鲁道夫阿恩海姆:原籍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理论代表作《电影作为艺术》当时知识界和文化界,仍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机械地再现现实。

阿恩海姆详细分析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尤其是紧紧抓住电影形象与现实形象之间的根本差别,诸如立体在平面的投影,深度感的减弱等等,由此推断出物质世界里的形象和电影银幕上的形象是有差别的。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汇总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汇总

主要作品有 :《微笑的布德夫人》 [印象派 ](1922)《主题与变奏》 (抽象主义)西方电影学部分1.电影的发明 1895 (1)1895 年12 月 28 日,世界第一次电影公开放映在巴黎卡普辛路十 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放映。

《僧侣与贝壳》(1928 )[超现实主义 ]阿贝尔•甘斯的主要作品:《车轮》、《拿破仑传》(1934)《奥斯特 里茨》(1960 ) 莱皮埃的主要作品 :《黄金国》2. 原始电影 --卢米埃尔 梅里爱 英国“布莱顿学派” 和法国艺术电 影( 1) 《水浇园丁》是卢米埃尔最有名也是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2)梅里爱最有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 (1902)3.英国布莱顿学派的主要人物有 :阿尔伯特 .史密斯 詹姆士 .威廉 逊埃斯美 .柯林斯 希塞尔 .海普华斯和查尔斯 .欧本等。

让-爱普斯坦的主要作品:《红色旅店》、《忠诚的心》表现主义产生于 20 年代初的德国。

表现主义和绘画一样,强调以夸张、变形的甚至怪诞的形式去表 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表现主义和其他先锋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烈的现实主义。

英国“布莱顿学派”在电影发展史上的意义 :“布莱顿学派”为电影带来了富有创意的行为,平行动作的交叉、外 景拍摄、景别交替,以及内容上的现实主义,他们真正涉及到了电 影语言的实质。

4.鲍特和《火车大劫案》 鲍特最成功、也是最有成就的影片是《火车大劫案》 鲍特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的电影镜头的分切技术。

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卡尔•梅育(编剧)导演:罗伯特•韦恩《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

弗立茨 •朗格《三生记》 、威格纳《泥 人哥连》、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 、鲁宾逊《演皮影戏的人》 三)抽象主义电影 :抽象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绘画中找到灵感,热衷于绝对抽象化造型 的节奏和美感,并试图用这些抽象的线条、图形或物体的造型来图5.大卫•格里菲斯的伟大贡献:(1) 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是他对电影的分段。

中外电影史整理

中外电影史整理

中外电影史整理在中国电影的研究词汇中,六代导演的划分已成定论。

这种划分依据的是独特的行业内法则和共享的社会外因素,二者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关于导演构成非自然是集的脉络的代际发展过程。

可以说,六代导演实际上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时空所构建的精神集团。

代际之间区分的基本标志和要素在于制作体制的变化,语言方式的变化,表达主体的更迭。

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黎民伟。

时间:1905——30年代初。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老工之爱情》、《庄子试妻》等主要功绩:建立了本土电影的雏形(尤其是言情与武打片类型)开创了主流影戏,教化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

第二代导演(中国中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得到体现)代表人物:蔡楚生、费穆等。

时间:1934——1949年。

代表作品:《渔光曲》、《桃李劫》、《新女性》、《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太太万岁》等。

主要功绩:1)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导演和明星,制作借鉴好莱坞,理论学习苏联。

2)开创了30、40年代的社会写实风格,具有了自觉的新文化批判意识和色彩。

3)开始使电影文化深入人心。

四、第三代导演(由于政治运动,中国电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大倒退)1、代表人物:谢晋、崔嵬(三江汇合,北影四大帅,南谢,北谢)2、时间:1949——1976。

3、代表作品:《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西安事变》等4、主要功绩:1)完成了社会主义语境的电影表达,创作了红色经典。

2)主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本土戏剧传统;。

三大电影运动

三大电影运动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主要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纯电影美学试验: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

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现实主义倾向: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利用布景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电影的诞生一、细碎知识点整理1)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2)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二、大块知识整理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b. 主要贡献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水浇园丁》(喜剧)、《假膝行人》●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a. 创作手段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b. 主要贡献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

先锋电影也称“实验电影”或“地下摄影”,是一种远离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主流,不为商业目的的默片纯视觉电影。

影视欣赏资料

影视欣赏资料

第一代导演:拉开大幕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任庆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纪录片《定军山》为中国电影史首开先河。

随后,梅兰芳也应邀拍摄了《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直至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了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挪用,进行独立的电创作。

张石川(1899—1954) :《难夫难妻》《活无常》《五福临门》郑正秋(1889-1935)、《难夫难妻》《小情人》但杜宇(1897-1972)、《海誓》、《古井重波记》、《重返故乡》杨小仲(1899-1969)、《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母之心》《不如归》邵醉翁(1896-1979)《女侠李飞飞》《立地成佛》《白蛇传上下集》第二代导演:黄金年代蔡楚生(1906—1965)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部影片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

吴永刚(1907—1982)《神女》,夏衍(1900-1995年)《春蚕》,费穆(1906—1951)《城市之夜》《小城之春》孙瑜(1900-1990)《大路》,朱石麟(1899~1967)《慈母曲》,史东山(1902-1955)《女人》如史东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及由蔡楚生导演、有中国《乱世佳人》之称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郑君里(1911~1969),其代表作《乌鸦与麻雀》、《枯木逢春》、《林则徐》、《聂耳》。

第三代导演:曲折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电影的优秀之作有成荫(1917.1.21-1984.4.26)《南征北战》、水华(1916-1996)《白毛女》、崔嵬(1912~1979《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1925年《早春二月》、谢晋1923-2008《女篮五号》“第五代导演陈凯歌1952、《霸王别姬》《梅兰芳》、张艺谋1950:《红高粱》《一个都不能少》吴子牛1952《候补队员》《晚钟》《火狐》、田壮壮1952《红象》《九月》、黄建新1954《谁说我不在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管虎1968《头发乱了》《黑洞》《冬至》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10.苏联电影学派和蒙太奇理论: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是以爱森斯坦为代表。

普多夫金是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甫仁科特点是抒情的表现手法。

(乌克兰导演)[代表作《无粮的土地》]
11.普多夫金的创作特点:
普多夫金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在创新的同时并没有抛弃传统,既有蒙太奇的对比,冲突,隐喻,更坚持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统一的结构线索.尤其是在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普多夫金的主要作品有:《母亲》 (1926 ) 《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 《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 《母亲》(1926) 为其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

12.蒙太奇在处理时空关时系主要有两种方式:"再现时空"和"再造时空"。

13.时间的蒙太奇可以表现为两种表现形态:延长和省略。

14.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

15.美国西部片最有代表性的导演是:约翰.福特
(他的创作高峰在30和50年代)
作品:《铁骑》 《关山飞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阿巴基炮台》 《搜索者》
16.悬念大师: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
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最大的成就在与他的叙述故事的结构方法---悬念的设置。

事件总是不断地发生,随着事件而产生一个又一个悬念,悬而未决,险象环生,让人屏息以待,观众永远处在他所营造的紧张和恐惧的气愤中。

同时,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不遗余力地倡导他的“纯电影”概念,如画面、音响、场面调度或蒙太奇来讲述故事,而不用语言,尤其是对白。

阿尔福雷德.希区柯克真正的成熟期是50-60年代.
主要作品:《后窗》 (1954) 《深海疑云》(1959) 《精神变态者》(1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