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的决议【法规类别】人大议事预算管理【发布部门】101【发布日期】1987.04.11【实施日期】1987.04.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工作文件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的决议(1987年4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87年国家预算,批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会议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1986年国家决算。

附件一: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1987年3月26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各位代表: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1986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精神,生产建设事业和各项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一年工业生产转上正常发展速度的轨道,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市场多数商品供求正常,城乡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在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改善宏观经济控制方面,也取得明显的进展。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1986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情况是好的,超额完成了预算。

这就从资金的供应上保证了原定的生产建设和文教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支持了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顺利实现。

但是,这一年的财政支出,由于种种原因,突破预算较多,以致全年收支相抵,出现了一些赤字。

根据现在的预计数字,1986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2220.3亿元(其中国内财政收入为214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3.7%;国家财政总支出为229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7%。

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10-22 10:41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1999年2月26日199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重重困难,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综合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国民经济扭转了上半年增幅回落的状况,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915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亿元,增长7.6%。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401元,比上年提高6.9%。

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0.1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6%。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

年末全国从业人员699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7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0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2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3万人。

再就业工程有了重大进展,通过多种途径使609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与上年末持平。

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45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 51亿美元。

年末1美元兑8.2789 元人民币,比上年末略升9个基本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多年重复建设,大多数行业生产能力偏大,产品供过于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销售不旺;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中国历年GDP统计表

中国历年GDP统计表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表会计0903 张璇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总收入GNP一览表,包含1978年到2008年中国各年度GDP和GNP。

单位:亿元年份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 GNP GDP工业建筑业(元)1978 3645.2 3645.2 1027.5 1745.2 1607.0 138.2 872.5 381 1979 4062.6 4062.6 1270.2 1913.5 1769.7 143.8 878.9 419 1980 4545.6 4545.6 1371.6 2192.0 1996.5 195.5 982.0 4631981 4889.5 4891.6 1559.5 2255.5 2048.4 207.1 1076.64921982 5330.5 5323.4 1777.4 2383.0 2162.3 220.7 1163.5281983 5985.6 5962.7 1978.4 2646.2 2375.6 270.6 1338.15831984 7243.8 7208.1 2316.1 3105.7 2789.0 316.7 1786.36951985 9040.7 9016.0 2564.4 3866.6 3448.7 417.9 2585.8581986 10274.410275.22788.7 4492.7 3967.0 525.72993.89631987 12050.612058.63233.0 5251.6 4585.8 665.83574.11121988 15036.815042.83865.4 6587.2 5777.2 810.04590.313661989 17000.916992.34265.9 7278.0 6484.0 794.05448.415191990 18718.318667.85062.0 7717.4 6858.0 859.45888.416441991 21826.221781.55342.2 9102.2 8087.11015.17337.118931992 26937.326923.55866.611699.510284.51415.9357.423111993 35260.35333.96963.816454.414188.2266.511915.729981994 48108.548197.99572.722445.419480.72964.716179.840441995 59810.560793.712135.828679.524950.63728.819978.550461996 70142.571176.614015.433835.29447.64387.423326.258461997 78060.878973.14441.937543.32921.44621.626988.164201998 83024.384402.314817.639004.234018.44985.830580.567961999 88479.289677.114770.41033.635861.55172.133873.471592000 98000.599214.614944.745555.940033.65522.338714.078582001 108068.2109655.215781.349512.343580.65931.744361.686222002 119095.7120332.716537.53896.847431.36465.549898.993982003 135174.0135822.817381.762436.354945.57490.856004.7105422004 159586.7159878.321412.773904.365210.8694.364561.3123362005 184739.1183867.923070.487364.677230.810133.873432.9141032006 211808.0210871.024737.103162.091310.911851.182972.0160842007 246619.028910.121381.096328.0186652008300670.034000.6146183.0120487.0226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3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1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1986年:社会总产值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1985年:社会总产值1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1984年:社会总产值12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983年:社会总产值1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982年:社会总产值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981年:工农业总产值74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2%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61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5689.8亿,比上年增长12.3%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的数据是246619亿元,最终核实的数据可能会增加1500亿元左右,也就是在24.8万亿元左右,按照年平均汇率7.52计算,折合3.30万亿美元。

中国GDP

中国GDP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21.9%,2023年4月1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会上,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3.3%;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5.4%。
增长原因
2008年中国GDP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产量万吨,增长0.8%;早稻产量 3174万吨,下降3.2%;秋粮产量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549万吨,增长2.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 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 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生猪存栏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万头,增长0.5%。
中国GDP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01 计算方式
03 统计类型 05 增长原因
目录
02 世界排名 04 详细数据 06 数据统计
中国GDP是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85年之前,中国大陆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前苏联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 物质平衡表体系(MPS),1985~1992年逐步与联合国推荐的源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接轨。
·初步核实数:根据所获取的更加全面的资料基础上计算,于季后45日公布调整结果。
·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初步核实数进行调整,形成各最终核实数,并对外公布。
详细数据
历年数据

国家统计局关于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1990.02.20•【文号】•【施行日期】1990.0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国家统计局关于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0年2月20日)198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社会需求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有效供给继续增长,社会总供求之间的矛盾趋缓,物价涨势逐月回落,主要比例关系有所改善,外汇储备增加,整个国民经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果。

初步计算,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国民收入1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7%。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供求总量失衡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等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宏观经济紧缩中又出现了流通不畅、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等难以避免的新问题。

一、农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

1989年农业总产值6550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2.1%,林业产值增长0.9%,牧业产值增长5.5%,副业产值增长5.8%,渔业产值增长8%。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蔬菜生产明显好转,水果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产。

但棉花、油料和糖料生产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产需矛盾依然突出,整个种植业布局还不尽合理,尚未摆脱徘徊的局面。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89年比上年增长%粮食40745 万吨3.4棉花379 万吨-8.7油料1291 万吨-2.2其中:油菜籽544 万吨7.8甘蔗4857 万吨-1.0甜菜936 万吨 -27.0黄红麻133 万吨23.0烤烟241 万吨3.1蚕茧49 万吨10.5茶叶54 万吨-0.5水果1837 万吨10.3林业和绿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八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86年2月28日一九八五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方针多继续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蓬勃发展。

全年社会总产值①1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国民收入6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在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市场繁荣活跃,财政收支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据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②7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社会购买力超过商品供应量,进口增加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一、农业一九八五年我国农村在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农村经济继续全面发展。

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③6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增长37.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6.5%上升到42.3%。

全年农业总产值4510亿元(包括村办工业),比上年增长13%,超过计划规定增长6%的速度。

其中林牧渔副业比重由上年的42.1%上升到49.9%。

扣除村办工业产值,农业总产值为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

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较大调整。

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40多万公顷,加上自然灾害和部分地区放松粮食生产,总产量为37898万吨,比上年减产2833万吨。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除棉花由于压缩面积比上年减产外,都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九八五年―九八五年比―九八四年增长%粮食 37898 万吨 -7.0棉花 415 万吨 -33.7油料 1578 万吨 32.5甘蔗 5147 万吨 30.2甜菜 891 万吨 7.6黄红麻 340 万吨 128.1烤烟 208 万吨 34.5蚕茧 37 万吨 4.8茶叶 44 万吨 6.0林业政策进一步落实,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综合司2001-11-21 11:33: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87年2月20日1986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各项改革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全年社会总产值①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5104亿元,增长9.3%。

国民收入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在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市场繁荣兴旺,对外经济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也有新的进展。

初步测算,国民生产总值②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国家财政和外汇收支不平衡。

一、农业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农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

1986年农业总产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超过计划规定增长3%的要求。

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副业比重由上年的37%上升到37.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39109万吨,比上年增产1199万吨。

茶叶、蚕茧、蔬菜、瓜果增产,棉花、油料、糖料有不同程度减产,黄红麻、烤烟由于计划压缩面积减产较多。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86年 1986年比1985年增长%粮食 39109 万吨 3.2棉花 354 万吨 -14.6油料 1473 万吨 -6.7其中:油菜籽 587 万吨 4.7甘蔗 5028 万吨 -2.5甜菜 831 万吨 -6.8黄红麻 143 万吨 -65.4烤烟 138 万吨 -33.4蚕茧 37.2 万吨 0.3茶叶 46.3 万吨 7.2水果 1340 万吨 15.2林业政策进一步落实,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推动了绿化事业的开展。

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加快,广大平原地区的造林和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都有发展。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

猪牛羊肉、牛奶和禽蛋产量继续提高。

大牲畜、猪年末头数继续增加,羊开始回升,扭转了连续几年下降的趋势。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头数如下:1986年 1986年比1985年增长%猪牛羊肉 1918 万吨 9.0牛奶 286 万吨 14.4绵羊 18.3 万吨 2.5肉猪出栏数 25692 万头 7.6大牲畜年末数 11891 万头 4.5猪年末数 33693 万头 1.7羊年末数 16583 万头 6.4渔业生产发展较快。

水产品产量813万吨,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增长20.3%,海水产品产量增长11.9%。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1986年末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281亿瓦特,比上年增长9.1%。

大中型拖拉机87.1万台,增长2.2%;载重汽车49.4万辆,增长14.9%。

排灌动力机械601亿瓦特,增长4.4%。

化肥施用量1952万吨,增长9.9%;农村用电量578亿千瓦小时,增长13.5%。

但农业后劲不足,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1986年农村社会总产值③7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增长22.3%,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2.9%上升到46.9%。

二、工业工业生产转向正常发展的轨道。

1986年工业总产值1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超过计划规定增长8.8%的要求;扣除村办工业,增长9.2%。

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6.2%,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16.7%,个体工业增长60.6%,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34.3%。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

1986年轻工业总产值5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重工业总产值5833亿元,增长9.6%。

在轻工业中,以工业产品为原料工业的增长较快,市场适销的优质名牌产品增长较快。

在重工业中,原材料工业的增长较快。

但工业生产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不适销的消费品积压增加。

在10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有糖、纱、电视机、钢、化肥、原煤、发电量、原油、水泥、铁路货车、发电设备等90种;没有完成计划的有汽车、拖拉机、电子计算机等10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6年 1986年比1985年增长%纱 396 万吨 12.1布 158 亿米 7.8呢绒 2.4 亿米 12.3机制纸及纸板 914 万吨 0.3糖 524 万吨 16.1卷烟 2593 万箱 9.4自行车 3570 万辆 10.6缝纫机 986 万架 -0.6表 6445 万只 18.3电视机 1447 万部 -13.2其中:彩色电视机 414 万部 -4.9录音机 1639 万部 17.7照相机 215 万架 20.0家用洗衣机 899 万台 1.4家用电冰箱 224 万台 54.8原煤 8.7 亿吨持平原油 1.31 亿吨 4.6发电量 4455 亿千瓦小时 8.5其中:水电 932 亿千瓦小时 0.9钢 5205 万吨 11.2钢材 4054 万吨 9.8木材 6288 万立方米 -0.6水泥 16156 万吨 10.7硫酸 751 万吨 11.0纯碱 215 万吨 6.9化学农药 22.3 万吨 5.7发电设备 712 万千瓦 26.5机床 15.9 万台 -5.1汽车 36.9 万辆 -15.6拖拉机 3.4 万台 -24.7铁路机车 818 台 9.7民用钢质船舶 154 万吨 -30.7由于广泛推广节能新技术和加强管理,1986年工业部门节约和少用能源2000万吨,节能率达4%。

但由于不少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加上外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效益指标大多有所下降。

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税金119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延长7.3天,成本超支6.6%,亏损扩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4%。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

据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占43%。

小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已有8%实行了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租赁和个人承包。

横向经济联合广泛兴起,到1986年末,全国已有县以上工业企业为主的横向联合组织6833个,投入资金110亿元,参加联合组织的企业共有15740家。

这些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大都好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1986年全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7亿元,比上年增加424亿元,增长16.7%,低于上年增长38.7%的速度。

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938亿元,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城乡个人投资625亿元。

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152亿元,比上年增加78亿元,增长7.3%。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基本建设投资中,能源工业部门投资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运输邮电部门投资188亿元,增长3%;原材料工业部门投资143亿元,增长9.8%;文教卫生和科研部门投资85亿元,增长13.7%。

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建设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8%上升到49.6%。

按建设用途分,生产性建设投资703亿元,比重由上年的56.9%上升到61%;非生产性建设投资450亿元,比重由43.1%下降到39%。

其中住宅投资181亿元,比重由20%下降到15.7%。

但投资结构仍不够合理,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偏低,兴建楼堂馆所偏多。

重点建设继续加强。

国家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1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9亿元,为年计划的109.1%。

重点油田、煤矿、铁路、港口建设的主要实物工程量都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

全国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96个,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的单项工程165个。

国家计划要求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和单项工程,大部分已按期建成。

基本建设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容量596万千瓦,煤炭开采1906万吨,原油开采1546万吨(包括用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增加的能力),新建铁路交付运管里程958公里,铁路电气化里程286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732万吨,炼钢370万吨,棉纺锭10.8万锭,化学纤维6.1万吨,机制糖11万吨,木材采运42万立方米,水泥543万吨,平板玻璃470万重量箱。

上述新增生产能力中,除棉纺锭、化学纤维和机制糖外:都是近十年来增加较多的一年。

电信、电缆、微波通信和邮政枢纽等通信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增长。

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加快。

198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更新改造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786亿元,比上年增加180亿元,增长29.7%。

其中更新改造投资601亿元,增长33.8%。

在更新改造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296亿元,比上午增长31.7%;用于增加产品生产能力的投资199亿元,增长23.8%;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37亿元,增长38%。

全年建成投产更新改造项目4.2万个,新增固定资产434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现有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

由于前几年新上的项目多,目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在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达16.3万个,其中在建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922个。

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开展。

全国在建的大中型项目中,有44%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投资包干责任制。

全民所有制建筑企业实行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工程达11万个,施工面积1.5亿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80.3%。

全国建筑业市场进行了整顿,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1986年全民所有制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2%;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7%;预算内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22.8亿元,比上年有所减少。

地质工作又取得一批新成果。

1986年有65种矿产新增加了探明储量。

新发现和新评价了一批油气田和237处主要矿产地,其中储量可达大中型规模的矿产地128处。

还为原有的148个矿区新增加了矿产储量。

全年完成地质钻探进尺980万米。

四、运输邮电运输部门进一步实现改革,铁路加强了新线建设和旧线改造,扩大了运输通过能力。

开展公路和铁路分流,发挥了各自的运输优势,水运、空运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客、货运输周转量如下:1986年 1986年比1985年增长%货物周转量 18178 亿吨公里 9.0铁路 8760 亿吨公里 7.8公路 379 亿吨公里 7.1水运 8420 亿吨公里 11.0空运 5 亿吨公里 20.5输油、输气管道 614 亿吨公里 1.8旅客周转量 4573 亿人公里 6.8铁路 2587 亿人公里 7.1公路 1672 亿人公里 6.3水运 170 亿人公里 -2.3空运 144 亿人公里 23.1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37798 万吨 12.7邮电通信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