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
浅议如何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

我国大部分污染场地都处于城区范围内,生态 敏感区域内也存在少部分污染场地。由于工业和矿业 是导致污染场地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矿区和重污 染行业所在地是污染场地最为密集的地区,如石油化 工、冶金、机械加工、电镀、制造、印染、有色金属 矿区、黑色金属矿区、垃圾填埋场、加油站、金属矿 渣堆场、废物回收场和电子垃圾处理场等区域 [1]。若 不及时地修复治理场地污染,那么势必会给人们工作、 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会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Zhang Qingjie (Qinhuangdao C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Qinhuangdao 066000, China) Abstract: Most of the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are caused by industrial production or mining activitie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The emergence of this situ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time of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mining industry and its production history. Among them, some contaminated sites belong to historical issues, and some are produced in recent years. At present, the soil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nd restoration system need to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current contaminated sites, analyzes the main types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 and finds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pair the soil environment. While restoring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t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i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industry in polluted sites. Keywords: contaminated sites; soi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measures; pollution types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环境工作,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原则、方法和管理方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原则是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和科学性。
要加强对污染源的防控,避免继续污染土壤的发生。
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等。
物理治理主要是通过土壤剥离、覆盖和固化等手段,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化学治理则是采用氧化还原、吸附沉淀等方法,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生物治理则是利用植物根系,通过吸收、转化和分解等作用,修复土壤。
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修复措施,并确保修复过程的科学性。
对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土壤剥离、覆盖和固化等。
土壤剥离是将受污染的土壤与上部的无污染土壤分离开来,达到清除污染物的目的;覆盖是指在受污染的土壤表面覆盖上一层无污染的土壤或防渗层,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固化是指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固化剂,将污染物稳定化,防止其进一步迁移和释放。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吸附沉淀和溶解等。
氧化还原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吸附沉淀是指将污染物吸附到材料表面上,形成固体颗粒沉淀;溶解是将污染物溶解在溶液中,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分离和处理。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化和分解等作用修复土壤。
通过选择适应能力强、对污染物耐受能力高的植物种类,种植在污染场地,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土壤类型、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修复时间、经济成本等。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确定修复方法。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修复方法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需要进行土壤分析和检测,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
要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确定修复措施。
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毒性和迁移性,需要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方法

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方法污染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人类和自然界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减轻土壤污染的影响,物理修复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之一、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
1.土壤翻转法土壤翻转法是一种通过机械力将受污染的土壤与未污染的土壤进行混合,以降低受污染土壤的污染程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受轻度污染的土壤,通过翻转混合可以将污染物与土壤颗粒进行分散,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通气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加快污染物的降解速度。
2.土壤洗涤法土壤洗涤法是一种通过水流或其他溶剂将污染物从土壤颗粒中解吸和溶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染物为水溶性的情况,例如重金属离子等。
利用高压水流或者添加溶剂的方式,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溶解和冲走,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3.土壤筛分法土壤筛分法是一种通过物理筛分将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染物为大颗粒或者具有一定颗粒级差的情况。
通过筛分分离污染物和土壤颗粒,可以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提高土壤的纯度。
4.土壤气体抽采法土壤气体抽采法是一种通过抽取土壤中的气体来净化土壤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染物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情况,例如挥发性有机物等。
通过在受污染土壤下方安装气井,并利用抽水机抽取土壤中的气体,从而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
5.土壤堆肥法土壤堆肥法是一种利用有机物质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染物为有机物的情况,例如石油和煤焦油等。
将有机物质添加到受污染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中的污染物降解,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土壤物理修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情况和操作要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并结合其他修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净化受污染土壤,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土地污染生态修复方案

土地污染生态修复方案
土地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修复受污染的土地,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生态修复方案:
1. 植物修复法:通过种植适应污染环境的植物,利用植物吸收和分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这些植物可以是耐污染的植物,也可以是通过基因改良获得的抗污染能力的植物。
2. 生物修复法:通过引入适应污染环境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详细的微生物调查和鉴定,并选择出具有降解目标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
3. 土壤改良法:通过添加适当的生物肥料和有机物质来改善受污染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促进植物生长,从而缓解土地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地下水治理法:对于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土地,需要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治理措施,包括地下水抽取、水化学调控、地下水循环利用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向地下水的迁移和扩散,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5.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修复受污染土地时,需要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保护和恢复植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栖息地,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土地的自净能力和承载力。
6. 监测和评估:在实施生态修复方案后,必须进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跟踪修复效果并及时调整措施。
这可以通过采集土壤和水样品,进行化验和分析,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植物生长等因素进行监测。
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土地污染,可能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的生态修复方案,确保对土地进行有效的修复和恢复。
浅议如何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

浅议如何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摘要:中国大多数污染场地是由工业生产或采矿活动造成的。
我国目前存在多种污染场地,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我国工业企业和采矿业的建设时间和生产历史密切相关。
其中,有的污染场地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近年来产生的。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仍处于初级阶段,修复技术和修复体系需要不断完善。
本文探讨了污染场地的主要成因,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的主要类型,寻求有效的措施来修复土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效地促进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补救措施;污染类型中国大部分污染场地位于城市地区,也有少数污染场地位于生态敏感区。
由于工业和矿业是污染场地的主要成因,矿区和重污染行业是污染最密集的区域,如石化、冶金、机械加工、电镀、制造、印染、有色金属矿区、黑色金属矿区、垃圾填埋场、加油站、金属渣场、废物回收场和电子废物处置场[1]。
如果场地污染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和治理,势必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1当前场地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1.1重金属污染场地化学相对密度不小于5.0的金属元素归类为重金属元素。
一般来说,重金属没有严格的定义。
目前包括锌、锗、锰、铜等45种金属元素。
但as由于与金属元素的相似性而被归类为重金属元素,同时As也是造成场地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之一[2]。
一般来说,污染场地土壤中的As、Ni、Hg、Cu、Zn、Cd、Cr、Pb等常见重金属元素常见于日化原料、冶金、皮革相关产品、电池制造等行业[3]。
1.2有机污染场地污染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土壤的有机物可以进入场地土壤,产生相应的污染。
这类有机化合物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多环芳烃和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油漆、农药生产和石油化工等行业[4]。
1.3复合污染场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场地称为复合污染场地,也是目前工业形成的场地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
环境修复工程的土壤修复方案

环境修复工程的土壤修复方案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土壤污染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热点问题。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修复工程中的土壤修复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案,以期为我们应对土壤污染问题提供帮助。
一、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修复土壤污染。
其中,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通过引入适当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从而恢复土壤的健康状况。
此外,植物修复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吸附和抗毒性能力的植物,如柳树和榆树,来吸收和转移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实现土壤修复。
二、物理修复法物理修复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常见的方法包括土壤蒸汽提取和土壤冻结技术。
土壤蒸汽提取是利用热蒸汽对土壤进行加热,从而挥发出土壤中的有机物,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土壤冻结技术则是通过注入冷冻剂使土壤结冰,从而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和污染周围环境。
三、化学修复法化学修复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修复土壤污染。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加吸附剂和稳定剂。
吸附剂可以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粘土和沸石等。
稳定剂则可以稳定土壤中的有毒物质,防止其释放到环境中。
常见的稳定剂有磷酸盐和石灰等。
四、修复后的监测与评估在土壤修复方案实施后,对修复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样品中的污染物残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可以评估修复效果的好坏。
同时,长期的监测可以判断修复效果是否持久,并可以在修复过程中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起来,生物修复法、物理修复法和化学修复法是环境修复工程中常用的土壤修复方案。
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我们能够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生态功能,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
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哪些土壤修复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使受到污染或退化的土壤恢复到一定的功能状态。
土壤修复的方法可以分为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修复的各种方法。
一、生物修复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利用其根系对土壤进行修复。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和转运毒物,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而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
例如,一些耐盐碱的植物可以在盐碱地修复土壤。
2. 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来降解有毒物质。
通过选择和引入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可以促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和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
例如,利用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或者利用菌根菌与植物共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修复效果。
3. 土地再生通过土壤管家的生态修复,包括引入蚯蚓、土壤动物和其他生物,来恢复土壤的生态系统。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二、物理修复1. 土壤通风利用通风设备或机械通风技术,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通过增加土壤通风,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2. 土壤深松通过土壤深松工具或机械设备,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土壤深松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可渗透性,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3. 土壤覆盖采用覆盖材料(如草皮、秸秆等)覆盖在土壤表层,可以降低土壤的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覆盖材料还可以提供有机质和养分,促进土壤的改良和修复。
三、化学修复1. 化学处理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
例如,通过添加石灰或其他中和剂来调节酸碱度,降低土壤的毒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添加化学剂的方法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2. 土壤改良剂使用生物降解剂、复合肥料等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这些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修复效果。
以上所述为土壤修复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限制,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环境工程中的土壤修复方法

环境工程中的土壤修复方法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料、污染物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然环境,其中土壤受到的污染程度尤为严重。
土壤污染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环境工程师们开发了各种土壤修复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修复方法。
一、物理修复方法物理修复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去。
首先要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土壤挖掘、土壤筛分和水洗等。
1. 土壤挖掘:对于局部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区域,可以采用土壤挖掘的方式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然后用新的土壤填充。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染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场所。
2. 土壤筛分:使用筛网对土壤进行筛分,将较大的杂质物质从土壤中去除,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3. 水洗:利用水的溶解性来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溶解后从土壤中洗去。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污染物的土壤修复。
二、化学修复方法化学修复方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性质,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化学固化、化学还原和化学氧化等。
1. 化学固化:通过添加硬化剂或固化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固化成不溶于水的固体,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2. 化学还原:通过添加还原剂,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还原为无毒或难溶于水的形态。
这样可以减少其对生物的毒性。
3. 化学氧化:通过添加氧化剂,可以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毒的无机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三、生物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方法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作用来修复土壤污染。
生物修复方法具有环保、经济、有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
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的吸收、转运和分解代谢等生理作用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常见的植物修复方式包括植物萃取、植物修复和植物盖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
饶永峰
云南晨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农业、制造业、矿业等成绩斐然。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伴随而来的是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土壤污染也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又一污染难题。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技术和修复审批制度还不完善,修复质量和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本文从目前我国污染场地的类型,土壤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修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修复技术;管理
引言:随着全民奔向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渐实现,我国城市化进程再不断加快,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土地质量较低,一些企业特别是工业和矿山业企业因搬迁遗留大量废弃物,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如果不及时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修复和处理,势必会影响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治理污染场地的土壤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地污染的类型
场地是指一块地周围的土、水以及这块地上所有建筑设施和一切生物体的总和,而在这些当中,土壤是场地的主角。
土壤环境的改变,将严重影响土壤的质量。
我国在进行土壤修复工作时,更多考虑的是土壤所在场地的环境上。
本文所说的场地污染,更多的偏重于土壤环境的污染。
具体的场地污染分为以下三类。
(一)工业场地污染
工业场地是指因工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用地及其附着其上面的设施。
主要包括厂房、仓库、道路和一些公用设施等。
工业场地污染主要指工业废弃场所,包括挖掘塌陷区、露天采掘区、工业垃圾堆放区等污染。
这些污染源特别是重金属
污染物浸入到土壤后,很难将其从土壤中彻底处理干净,不仅影响地表生长的植物,同时还会污染附近的水源的,造成再一次的污染[1]。
(二)矿山污染
矿山污染是指在开采矿石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损害。
其中主要包括坑内排水、矿堆废水、粉尘以及烟尘等,它们当中有许多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矿山的环境和人体的健康。
(三)农田污染
农田污染是指因辅助农作物生长需要的物质,进入土壤中,对土质产生恶化和影响的污染。
主要包括过量使用辅助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如农药、化肥等试剂。
这些物质深入到土壤当中,参与土壤的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人类健康的一个隐形杀手。
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现状
由于我国在场地污染导致的土壤环境的治理上起步较晚,且修复方式又比较单一,使得在这方面的治理成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
在具体治理和修复土壤环境时,缺少总体的规划,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更没有一些成形的案例可以借鉴和效仿,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土壤环境治理和修复的进程。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没有将治理做明确具体的规划,包括新旧场址的规划,废弃场房的处理,废弃垃圾的归置等进行规划[2]。
俗话说的好,“污染容易,治理难。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未来几年,我国计划修复面积高达10.44万亩,修复的费用按50万元/亩均价计算,未来空间约为522亿元。
如此巨额的支出,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土壤修复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这些都是目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现状,不利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三、土壤环境的修复
在我国,传统的修复技术非常单一,通常采用土壤置换法,即把被污染的土壤用干净的土壤替代,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换血”。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是根治效果却不尽人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前沿的修复技术被应用到土壤污染的修复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微生物来解决和降低被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通俗地讲,就是用微生物来“吃”污染物,也就是说把土壤中的有机会做为微生物的食物,由微生物对它进行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以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
1.异地微生物技术
异地微生物技术就是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取出一些土壤,或者是以泥水混合的方式,或者是以固态方式进行修复处理。
这种方法适合于半挥发性、挥发性有机物的修复,在处理有机化合物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就地微生物技术
就地微生物技术,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压力设备,直接打入到土壤中,或置于土壤表面,让它自己慢慢渗透到土壤中。
这种方法对油类污染方面的处理有很好的效果[3]。
(二)物理技术
物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的方法,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实现恢复土壤环境的目的。
具体包括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土壤隔离埋藏技术和多相抽提技术。
前三者多用于重金属类的修复,后者适用于易挥发、易流动的非水相液体。
以土壤淋洗法为例,它是冲洗附着在土壤上的高锰酸盐类的污染物,洗干净后再填回土壤中,而被污染的土壤作为废物进行处理。
这项技术对重金属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是处理费用相对较高。
(三)化学技术
化学技术是通过氧化或还原技术对土壤的污染物进行转化分离。
把有毒的向无毒的转化,或是向化学性更稳定的化合物转化。
这种技术具有降解污染物快速且彻底的优势,在国内外被广泛的应用。
在目前,最为常见的是脱氯和氯化物处理两种方法。
(四)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热脱附技术和生物堆技术。
前者适用于挥发、半挥发有机污染物的修复,后者适用于石油烃等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以热脱附技术为例,利用热能提高污染物挥发性的特性,在分离土壤中的污染物的同时,还可收集挥发出的污染物。
该技术有便于移动设备,处理后可再利
用等优势[4]。
(五)其他技术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技术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如植物技术,利用植物来吸收、转化、分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通过植物的萃取、稳定和易挥发的特性来达到净化土壤的功效。
还可以通过高温处理进行修复,将污染物经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焚烧,把极难溶解的污染物,挥发出来。
人们可以运用这种修复技术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虽然这种技术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只要能掌握好操作工艺,就可以将99.99%的污染物清除掉,因此,这种技术是将来比较合理的土壤修复技术。
另外,通过水泥窑也可以辅助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分解出来,使土壤得到净化。
四、土壤修复的管理
目前,我国场地污染土壤环境日趋严重,城区很多地方污染超标,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
其中企业用地的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36.3%。
由此可见,土壤修复工作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些工业用地、废弃矿山,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必要时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进行修复处理,这样才能使土地资源利用得更加合理、安全。
(一)明确修复责任主体
在修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时,要做到“谁污染,谁治理”,明确修复问题主体,将修复工作的责任划分清楚。
通过建立污染土壤责任人制度,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如污染企业合并或者分立等,要由债务债权人承担责任;污染企业转让土地的,由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承担责任;污染企业解散破产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承担责任[5]。
(二)制定污染场地管理流程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可以优化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流程,缩短工期,提升土壤修复工作的效率。
在国内一些欠发达的省会和城市,由于土壤修复工作才刚刚起步,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可以借鉴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地修复管理的方法,这样会大大加快修复进度,规范修复流程。
如在开展修复工作时,可以先制订出场地修复的评估方案,再制订出场地修复实施工程的方案,最后交由管理部门进行场地修复工程的验收。
(三)完善修复审批制度
在进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复审批制度。
如在修复工作前,需要及时将待修复的污染场地的相关数据报备给管理部门。
待管理部门审批通过,方可进入修复施工环节。
在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结束后,交由责任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和检验,只有检验通过了,才可以再次被利用。
结论:综上所述,因为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所以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修复单位应该从实情出发,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加以修复,才能从源头上治理土壤污染的问题。
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创新修复技术,完善审批流程,多沟通,多交流,将污染场地的土壤净化工作纳为工作重点,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小刚.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J].区域治理,2019(48):185-187.
[2]欧阳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08):31-32.
[3] 王磊.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97.
[4]张庆杰.浅议如何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2):136-138.
[5]熊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