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对生命力书写的意义

合集下载

浅谈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浅谈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8浅谈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孙丽丽 曾晓蕾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深刻的人生反思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备受大众喜爱,除了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外,还有其作品中的一大特色,便是在字里行间不自觉的流露出的生命意识,一种具有厚度和力量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

詹福瑞认为“生命意识是只有人才有的生命体验,是出于人的本能而又带有甚深的文化内涵的意识。

”[1]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时期书写生命意识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莫言重视对人性的剖析以及人在生命中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感受,强调生命感觉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他用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彰显自己对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

在莫言的作品中,充分地表现出其对生命存在的关注、生命活力的张扬和对生命自由的追求。

一、生命存在的关注在莫言的小说中所散发出浓重的生命气息让人印象深刻,从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其对生命存在的关切。

食物是维持生命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在莫言先生的多部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生命个体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对食物的强烈的渴望,或者说是对生的期盼。

在《粮食》这部作品中,讲述了在灾荒的环境下,由于食物的严重缺乏,全家人为了生计必须一起上山挖野菜。

这时的野菜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但搭配野菜吃下去的却是观音土。

在这里,吃什么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吃饱肚子生存下去才是首要的生活目的。

在《丰乳肥臀》中,一家人经常忍受饥饿的折磨,当母亲在推着磨磨豆子的时候,即使有人看管,但在生存欲望的引导下,她仍然会抓起豆子吞下去,等回到家再吐出来分给家人。

母亲把她的胃当成了贮存粮食的口袋,艰难维持着全家人的生存。

在《蛙》中,同样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当孩子们闻到煤块中的香味的时候,在饥饿的生命本能的控制下,竟然不约而同地吃起煤块来。

在《丰乳肥臀》中,饥饿的乔其莎在面对馒头的时候,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凭着动物的本能,如痴如醉地追逐着她的馒头。

莫言十句格言,暗含充沛的生命力

莫言十句格言,暗含充沛的生命力

莫言十句格言,暗含充沛的生命力2012年,一位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历史上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诺奖,他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这位作家便是莫言,一时间,莫言的书变得洛阳纸贵,成为各大售书平台畅销榜单,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射到这位中国作家身上。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莫言曾经说过,他有一个梦想,将来把翻译过他作品的翻译家都请到山东高密老家,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里的生活氛围。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说:“在我作为文学院院士的16年里,没有人能像莫言的作品那样打动我,他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

目前仍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他的长篇小说《蛙》,这部小说我读过,确实是非常精彩、真实且震撼。

小说以我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计划生育这项国策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讲述了一位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和故事,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的一部长篇力作,因为莫言是被他的姑姑接生出来的,所以莫言写小说之后,总想有一天把他的姑姑写到小说里。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东北乡,他的作品中,高密是很重要的一个符号,就如作家龙应台所说:莫言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

莫言的代表作品还有:《生死疲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食草家族》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莫言老师的十段经典句子,感受一下莫言的文字魅力。

关于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分析

关于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分析

关于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分析摘要:生命是构成人类活动最主要、最基本,也是最有力的基础性条件。

本文以莫言小说为研究对象,详细地阐述了生命意识在莫言小说中的具体表现,深入地探讨了莫言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独特性质与重要意义,以期为莫言小说的研究者们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莫言小说;生命意识;分析作为决定着人类生老病死的关键性因素,生命具有一种促使个体生命形成独特意趣的强大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生命意识。

前人对生命意识的研究早在千百年前就已开始,不管是中国儒学的“天说”,道家的“道生说”,还是西方学界叔本华的“生命意识说”,狄尔泰的“精神生命”说,亦或是海德格尔的“本真生存说”,都从生命的内在机理对生命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进步。

文学创作中离不开对生命意识的阐释,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文学创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活力与张力。

莫言作为当代文坛巨星,其作品常以天马行空的想象风格深入探索人类的旺盛生命力,不仅关注个体生命张扬,更是重视感性生命的勃发,强调生命感觉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1 莫言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莫言的小说创作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小说中的生命意识也就具有相应的差异和变化。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是莫言小说早期的模仿创作时期。

莫言在《民间音乐》、《白狗秋千架》和《春夜雨霏霏》等作品中表现了对人性和爱情的赞美,带有沈从文式的乡土气息和纯净之美。

80年代后期一直到90年代的中期是莫言小说创作的巅峰时期,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丰乳肥臀》、《红高梁家族》和《透明的红萝卜》等主要代表作中,莫言极力呼唤原始的生命韧性和力量,强调人性中善良的品性和宽容的胸怀。

90年代中期过后则是莫言写作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其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蛙》、《檀香刑》、《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劳》等小说作品中,莫言刻意隐藏起了自己的主观情感,着力表现人性中真实的美好,通过对复杂世界的客观描述来探讨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浅论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浅论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浅论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作者:谢玉珠来源:《当代旅游》2018年第07期摘要:莫言,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表现艺术,并且发现人类心灵的真实感受,发现生命对生命的感受。

莫言作品中最生动,鲜明的文学特征,是对生命状态的表现和生命意识的宣传,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本文从原始敬畏,生死两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旨在為丰富中国文学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莫言;小说;生命意识莫言是我国当代作家中对生命和人性的书写最具穿透力的作家之一。

莫言,是一个非常崇尚生命、崇尚人性的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自称“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莫言通过小说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上的传奇故事,而他也是在讲历史,讲那些发生在我们民族历史中的真实、瑰丽的故事。

他小说中的人在“高密东北乡”感受到的幸福,经历过的苦难,都是生活中最真实也是最让人惊叹的印证。

在《红高粱》中是民族精神之魂的复杂呈现,展示出一种火红的民族性格和火红的生命力;在《蛙》中有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呼唤,有着对人性、对历史的冷峻拷问;而《檀香刑》显然在为我们讲述着一个死亡比活着更困难的故事,故事的背后呈现的是人性的悖论。

一、莫言小说中对原始生命力的书写在写作原始生命力的过程中,莫言通过人类的写作和自然的写作来反映原始生命力的张力。

在人类的写作中,原始生活的前提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性,或者已经成为他人,宗教或社会道德的附庸。

这是对生命的肯定,这种认识承认有血有肉,是情感的。

在此基础上,社会个体将抵制封建伦理,实现自身人性的回归。

这种性格在莫言的作品中非常普遍,如《爆炸》中的妻子和父亲,《球形闪电》中的侄子和婚姻。

可以看出,莫言对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表现在遭受生命不幸和人民生命与命运斗争的人们身上。

在这个描述中,莫言使用荒谬和扭曲的方式,将人灵魂中的意志揭示出来,这种方法更能体现生命的宝贵。

论莫言小说生命力的贲然与现实的沉默

论莫言小说生命力的贲然与现实的沉默

论莫言小说生命力的贲然与现实的沉默作者:李胜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11期李胜(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善于讲述故事的作家之一,他善于挖掘山东高密寻常而又寻常的自然物身上所潜藏的可能的意义,使其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象征性,而其象征性往往颇具民族色彩,且具神秘性,又渗透着对民族个性的思考。

所以,莫言小说往往是一组组自然物与人的悖论。

自然物总是充满生机,贲然勃然的,但是现实却是让人窒息的。

所以,红高粱是火红的,红萝卜是透明的,但余占鳌是沉默的,黑孩儿是沉默的,读完小说后留给读者的还是沉默。

在现实的沉默与自然物的贲然勃然之间,读者看到的是作者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以及对民族历史的反思。

[关键词]莫言;生命力;自由;沉默;现实的冷漠[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11-0078-03小说中,当某种物象出现时总是让人无法遏制的想象,于是有限的画面总是在拓展,想象的张力在扩大,而这种想象是需要象征的。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1]莫言小说通过象征手法,把家乡高密完全呈现出来,显得那样神秘,又那样亲切,于是,在红高粱、红萝卜的掩映下,余占鳌、黑孩儿是那样的沉默与孤独,但作者的思想却活了起来。

一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想,于是声名鹊起。

其代表作《蛙》《为了孩子》《酒国》《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等更是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莫言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

其写作技巧的独特性还在于揭露现实黑暗面及人类阴暗面时,似乎是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让形象富有了意蕴。

论莫言《红高粱》系列中的生命意识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

论莫言《红高粱》系列中的生命意识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

论莫言《红高粱》系列中的生命意识摘要:文学创作是围绕人和生命而进行的,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任何作家都不可避免的从自我的人生体验出发,将自己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索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之中。

莫言是当今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以旺盛的生命力,天马行空的文学想象蜚声中外。

莫言在《红高粱》系列小说中以人的生命为基点,注重人的感性生命的勃发,在对普通个体生命关照的过程中,彰显自己对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重视人的本真感觉,强调生命感觉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在本文中,将《红高粱》系列小说中生命意识进行了归纳提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成因和影响,以便更好的理解莫言的小说。

本文研究的缺陷在于,对《红高粱》作品中关于生命意识的缺点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莫言,小说,生命意识On life consciousness of Mo Yan's "Red Sorghum" series.Author:Tutor: Literary creation is carried out around the people and lif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e novel,the writer has any experie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life, to explore and think about their own value of human life into the works. Mo Yan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literature, is the first China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is works with exuberant vitality, a powerful and unconstrained style of renowned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imagination. Mo Yan in the "Red Sorghum" series of novels by human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 pay attention to people's emotional life bloom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mon concern of individual life,shows hi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life, pay attention to people's true feelings,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life feeling in life. In this article, the "Red Sorghum" life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effects,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o Yan's novels. Is the defect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d Sorghum" works about life consciousness shortcomings have not in-depth study.Keywords:Mo Yan,Fiction,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绪论人的生命是道德、理想、信念、纪律的载体,不讲生命意识,道德、理想、信念、纪律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对于生命意识的研究和思考从来没有停止和中断。

浅谈莫言小说中生命性

浅谈莫言小说中生命性

浅谈莫言小说中生命性于坚、谢有顺在《写作是身体的语言史》曾说到:“文学的书写史是身体的语言史,最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有身体质感的”,梅洛•庞蒂也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意都在强调文学必须从真实的存在的感受,即肉体的感受写起。

没有肉体的在场,则只有空洞的符号、理性、知识和无生命的物质。

而莫言也曾说出类似的论断:小说是有气味的,这里的气味虽与身体字面不同,但也有着相似之处,都强调文字的感官性和张力,注重生命主体性。

而莫言的作品总是从身体的感受性出发。

作为我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莫言的创作大概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作品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期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塑造神秘的超验的对象世界;而后进入新的探索期,画面五彩斑斓,语言充满进攻性和张力,语言反叛,具有一种能强烈地触动神经末梢的艺术效果。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莫言对身体和女性人物的描写上的特色,通过这点研究体会莫言创作上的艺术性。

在他的中长篇小说《透明红萝卜》中,主人公“黑孩”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

这孩子刚出现的时候普普通通:“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裤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

”“他的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在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

但是越到后来,这孩子越像个小精灵,还透着几分神秘:他从来不和人说话,他从不怕冷,当十分强壮的老铁匠都穿上棉袄量,他仍然光背赤足。

他用手去抓热铁,让热铁像知了一样在手里滋啦滋啦地响,把手烫得冒出黄烟,可他还不慌不忙,仿佛那皮肉的痛中有一种快感。

他在一个夜晚看见了透明的红萝卜,那萝卜晶莹透明,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萝卜里还流动着活泼的银色液体。

于是孩子便着迷地去寻求它,以至于到一萝卜地去,把每一个萝卜都拔下来举到阳光下端详,最后把一地萝卜全部拔光……从莫言对黑孩子的这些描写中显然看出他不会是一个肚皮充实的孩子。

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2020.02名家研究·新纪实07[摘 要] 莫言是我国当代对生命意识体现最强烈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平凡大众的生命价值,发掘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发现生命的意义。

本文以莫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对于莫言小说中体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莫言 生命意识 小说 生与死[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2-0007-03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刘欣慧崇圣文化传播(南京)有限公司作者简介:刘欣慧,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

在小说中,莫言用人文主义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自然界的一切,都仿佛有生命意识一般。

正如莫言作品中的角色具有动物本性一样,动物也可以拥有人一样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在莫言的很多作品中,红色的高粱和黄色的土地都是重要的故事背景之一。

黄土地上的红高粱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跟黄土地上的人们有着共同命运。

所以说,红色高粱是黄色土地上人们的生命图腾,更是人们生命的动力。

在莫言的小说中,人们的生命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要检视自己,还要检视别人,并希望能够在自己和他人与自然之间有所作为。

在努力实现转型的过程中,人类的原始生命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些共同点和个性特点共同构成了莫言小说中充满生机的世界。

一、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在莫言的作品中,对于死亡与生存的描述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蕴含着生命的美学与生命的意义。

与生存相比,死亡更加复杂。

当莫言在作品中继续以不同形式强调生与死时,生与死就显得淡然了,两者存在的意义就是实现自己的欲望和人生价值。

尽管死亡是神秘且难以捉摸,但有两件事是毫无疑问的:一个是生命最终会终结,另一个是生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终结的,这是无法预测的。

但是,若我们还活在这个世上,我们可以忘却死亡,或直击死亡,当面对别人生命即将结束时,我们从中得到一些领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性 。 爱国也需 要生命 , 生 命力 充溢者 方能 爱国。至 如阉寺 性 的人 , 实无所爱。对国家 , 貌作热 诚 ; 对事 , 马马虎 虎 ; 对 人 , 毫无 情感 ; 对理想 , 异常吓怕。也娶妻生子 , 治学问教书 , 做官开会 , 然 而精神状态上始终是个阉人 , 与阉人说此 , 当然无从 了解。
2
灵魂的家园。他创作的一系 列人物 形象都 离不开 这个家 园。同 样是对人的生命力的书写 , 沈从 文开拓出 两个截 然不同 的世界 , 企图用乡下人的淳朴、 优美、 健康 , 充满生命力的形象来反衬都市 人萎靡、 颓唐的 阉寺性 人格。 当一个作家 对生命力的 思考 , 需 要用这样截然不同 甚而 滑稽 的鲜 明对 比来 表达 时 , 说明 他的 思 考还是欠缺的。正如老舍在批判国民性时 , 他也构思了理想的人 格和人性 , 那就是他笔下的 理想 市民 形 象 , 老舍 带 着比较 传 统的道德观去构思他 的理想 市民性格 这些 小说 大都以 理 想 市民 的侠义行动为 善良的平民百姓锄奸 , 从而 获得 大团圆 式 的戏剧结局。这不仅显示出 老舍的 真诚、 天真 , 也暴 露了老舍 思 想的平庸面 : 中国的现 代作 家在 对现 实批 判方 面时 时显 示出 思 想的深刻性 , 而一写到理想 , 却 常常 表现出 思想 的贫弱 常、 灰色甚而萎缩的人格的批判倒是一针见血 , 入木 三分。 到了当代作家这里 , 当进入二 十世纪 末页的 时候 , 我们树 立 起独立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心 , 思 考理想 人格、 重塑 生命活力 的 时候 , 莫言对生命力的思考和书写就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从 红 高粱家族 的发 表 , 莫 言就 在当代 文坛 掀起 一阵高 密 东北乡雄强、 欢腾的 旋风 , 一 曲对 生命 强力 热情 讴歌、 欢 唱的 乐 章。 我奶奶 与 我爷 爷 的野合 , 不 矫情、 不掩 饰、 不做 作。他 与她之间只有健康俊美的肉 体的吸 引 , 没 有道德 的升华 和改造 , 有的只是生命的 欲望、 爱 情的 膨胀。 两个 生机 勃勃 的生 命的 撞 击 , 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流露。 老枪 中的奶 奶不仅美丽 非凡 , 而 且能骑马射猎、 独 当一 面。 丰 乳肥臀 中 的上 官斗、 司马 大牙 , 是高密东北乡最早的开拓者 , 他们 都是不 惧生死、 武 艺超群的 好 汉。 檀香刑 中美丽野性的眉娘 , 充满民间 英雄气概的 孙丙等 , 个个粗犷豪放、 勇猛强健 , 洋 溢着旺 盛的生 命活力。 作者欣赏 这 些人野蛮中透出的生力、 野性中饱含的元气、 粗犷中 表露的率真、 豪放中洋溢的侠情。 莫言对生命力 的书 写 , 主要 是通 过两 种类 型的 人物 形象 来 表达。一类就是上面所列举 的。对于 这些张 扬着生 命强力的 形 象 , 莫言以欣赏的笔调描绘着这些寄托着他生命理想的人物。他 们粗犷、 强悍、 野性十足 , 他们有着 强健的 体魄、 坚忍 的耐力和 昂 扬的斗志 , 常常演绎着充满野性 的故事 : 杀人 越货、 争斗 火拼、 野 合宣淫 ; 另一类则是 生命力 正在 消隐和 退化 的人 物形 象 , 如 红 高粱家族 中的 我 , 总是带着一股 家兔 子 气 , 与 我爷爷 过 人的膂力和胆魄相 比 , 着 实体现 了 种 的退化 。 丰乳肥 臀 中 上官寿喜和上官金 童 父子 , 一个 是性无 能 , 一个 有恋乳 癖 , 只 知吮吸奶头、 一生沉迷乳房 , 连基本 的生存 能力都 没有。相比 祖 父上官斗拓 荒者 的雄 强形 象 , 这是 无 奈的 种的 退化 。 檀 香 刑 中赵小 甲虽身强体壮 , 威风凛凛 , 看上 去是英 雄豪杰 的身板 , 表现出来的却是抓耳挠腮的猴子嘴脸。他是个成年 男子 , 却没有 生育能力 , 智商如孩童 , 实际上是个傻子。在他身上 , 男性特征消 隐 , 失去了一个生命体应有的 生命强力。 对妻子 , 如 同对母亲 一 样依赖 , 却没有夫妻间的男欢 女爱。对亲 爹赵甲 百依百 顺 , 没 有 辨别是非的能力 最终走向协助亲爹对岳丈施极刑 莫言在谈到
在现代 汉语词典里 , 生命力 的含义有 两种 : 一 是指生物维 持生命活动的能力 ; 二是指生物生存发展的能力。这两种含义是 相通并且递进的。生命体为了 维持存在 , 必须具有维持生命的能 量 , 这是最基本的。但是 , 生命体不止是 为了存在下去 , 还要发展 自己 , 这种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能量也是 生 命力 。 一 现代文学中 对 生命力 的书写 现代文学开创阶 段是伴随着 对国家 民族深 沉的关注 的。鸦 片战争之后 , 国门被西方列强的 坚船利 炮轰开 , 中华 民族深 受外 族入侵却毫无还手之 力 , 积贫积 弱的民 族失去 生命活 力 , 只 能任 人宰割 , 丧失主权掠去尊严。对 国家和 民族振 兴的期 许 , 拯 救国 民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 , 这一 切都是有 良心和 责任感 的知 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现代文学便开启 于这一凝重 而宏大 的历史 和文化背 景。救 国救民是不变的主题 。从 鲁迅、 郭沫 若到老 舍、 沈 从文、 曹禺 等 , 对生命力的书写一直 是不绝如缕的。 摩罗诗力 说 、 斯 巴达之 魂 便是对 力 的呼 唤 , 对拯救没 落衰 败民 族的渴 望 , 希望 能唤 醒沉睡的东方大狮 , 希望为衰颓的民族注入新鲜勇猛的活力。在 小品文的危机 中 , 鲁迅谈 到 五四 使其与 三十年 代散文 小品 所显示的时代审 美特征 的变 化时 , 他 有感 于三 十年 代小 品文 沦 为一种 小摆设 , 在风沙扑面、 虎狼成群的时候 , 谁还有 这许多 闲工夫 , 来赏玩琥珀扇坠 , 翡翠 戒指呢。他们即使要悦目 , 所要的 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 大建筑 , 要坚固而伟大 , 不必怎样精 ; 即使要 满意 , 所 要 的 也 是 匕 首 和 投 枪 , 要 锋 利 而 切 实 , 用 不 着 什 么 雅。
这里鲁迅正是在 呼唤 一种壮 阔、 厚实 的力 的美。鲁 迅一
生都致力于对国民性 的批判 , 他的忧思和敏锐、 深刻和沉痛 , 都围
收稿日期 : 2010 - 03- 23
作者简介 : 范耀中 ( 1985- ) , 女 , 安徽安庆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范耀中 : 莫言对生命力书写的意义
莫言对生命力书写的意义
范耀中
(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41)
摘要 : 莫言以其文学创作关注着人的生命力的消隐及退化 , 在作品中用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他对人的蓬 勃旺盛的生命力 的颂扬 和呼唤 。 这一主题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无疑是独特而醒目的 , 它承继了现代文学中一个生生不息的命题 关键词 : 生命力 ; 国民性 ; 莫言 中图分类号 : I206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5365 ( 2010) 09- 0052 - 03 对重塑民族生命活力的努力 。
3

西世界代表了生命的 活力 , 充满 了人性 的歌颂 ; 都市 世界成 了腐 朽与堕落的象征 , 表现 了人性 的扭曲与 生命 的萎 缩。沈从 文人 性理想的核心是 用淳朴 的人 性美 来改 变现 实的 黑暗 , 恢 复民 族 元气 , 重塑民族品格。 同样执此信念的 是老舍先生。 老舍在作 品中塑 造了三 类市 民形象 , 而且对 老 派市民 的塑造 不遗 余力 , 并且 是很 成功 的。 写出他们身上负 载的沉 重的 封建 宗法 思想 的包 袱 , 老舍 常常 通 过戏剧性的夸张 , 揭示他们的精 神病态 , 从而 实践着 他对北 京文 化以及传统文化 中消极 落后 方面 的批 判 , 这也 纳入 到对 国民 性 批判的主题里。值得深思的是 , 老舍不仅指出了改造国民性的重 要性 , 还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迫 切性 , 在些创作中 , 都提出 了改造国 民性的 出路和方 法。在 四世 同堂 里 , 老舍 一 如既 往 地继 续他 对 新、 老、 理想三种市民形象的塑造。因为写作的背景和题材都是有关 抗日战争 , 老舍的思考便不仅对 国民性 进行批 判 , 而 且在批 判中 赋予人物形象自新改 造的力量。从对传统文化、 民族性格潜在的 力量的挖掘 , 寻找民族振兴之 路。老舍 在小说 中明确 地指出 , 传 统文化 是应当用筛子筛一下的 , 筛去了 灰土 剩下的是几块 真金 。这种 真 金 就是 真 正中国 文化 的真 实的 力量 。 四 世同堂 里塑造的 , 如普通 的家 庭主妇 天佑 太太、 韵梅 , 战 前 闭 门饮酒栽花 的诗人钱默吟 , 以及老派市民 杰出 代表的 祁家老 太爷等人物形象 , 当抗日战争打 响时 , 他们还 继续着 自己苟 安的 生活 , 然而 , 这一场民族解放战 争的残酷和现实性 , 让这些老中国 的儿女们觉醒了 , 终于勇敢地站 起来捍 卫自身 的尊严 , 民族 的尊 严。在老舍看来 , 为神 圣的 民族 解放 战争 所唤 起的 这种 坚韧 不 拔、 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 , 是可以成为建设新民族、 新国家的 精神力量的。 老舍和沈从文提 出的改造国 民性的 方法是 不一样的。 前者 是从民族自身寻找希 望 , 期待通 过抗日 战争这 场战火 的洗礼 , 重 新焕发国人蓬勃的生命活力 , 拯 救民族 和国家 ; 后者 是创造 一个 小庙 , 供奉圣洁、 轻灵的人性 , 期待这 种 湘西 朴实、 原始的 人性 拯救国民软弱萎缩的 生命 , 注入 新鲜的 活力和 血性 , 驱除被 阉寺 的国民性。 湘西 其实只是 沈从 文一 厢情 愿的 精 神家 园 , 就 像 莫言的 高密东北乡 , 不是一个确切的 地理概念 , 而是作 家安置 灵魂和思索的场地。 二 莫言对生命 力的书写 高密东北乡 是莫言 开创 的属于 他自 己的文 学王 国 , 它不 是一个地理的概念 , 而是一个文 学的概 念 , 一 个由自 己的梦 幻构 建的地域中 , 莫言以 天马行 空般 的想 象点 缀装 饰自 己的 梦幻 王 国 , 重构自己的童年记忆、 表达 个人的生命体验。同时 , 莫言将他 对人的生命强力 萎缩和 消隐 的关 注 , 以及 对强 大生 命力 的颂 扬 和呼唤 都投放到了这里 这里 是莫言 思考的 空间 也是他 安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